本實用新型涉及光學設備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投影裝置。
背景技術:
投影儀,又稱投影機,是一種可以將圖像或視頻投射到幕布上的設備,可以通過不同的接口同計算機、VCD、DVD、BD、游戲機、DV等相連接播放相應的視頻信號。投影儀廣泛應用于家庭、辦公室、學校和娛樂場所等環境。
為了對投影裝置進行調焦,現有技術中多通過設置調焦手柄。一般的,調焦手柄一部分凸出于投影裝置的外殼外,以便于用戶對調焦手柄的操作。但是,由于調焦手柄的一部分位于投影裝置外部敞開空間中,容易受到外力(比如用戶)的意外碰觸,造成調焦狀態的改變,影響投影畫質。另外,在上述手柄的凸設部分處容易積存塵埃,不利于手柄的靈活操作。再者,為了手柄操作的自由度,手柄與其所布置于的殼體之間存有間隙,因而灰塵、水汽等容易經該間隙進入投影機內部,進而影響投影機的正常工作。
綜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決投影裝置調焦手柄易被誤觸、且易積灰等問題,是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急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投影裝置,該投影裝置的結構設計可以有效地解決調焦手柄易被誤觸、且易積灰的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投影裝置,包括外殼體和調焦部件,所述調焦部件凸出于至少部分所述外殼體;還包括用于罩設在所述調焦部件外的一體防護殼,所述外殼體與所述一體防護殼可拆卸的固定連接。
優選地,上述投影裝置中,所述外殼體包括第一磁性吸附部,所述一體防護殼包括用于與所述第一磁性吸附部吸合的第二磁性吸附部。
優選地,上述投影裝置中,所述一體防護殼包括用于覆蓋在所述調焦部件外的覆蓋部和用于與所述外殼體上的鏡頭孔所在平面貼合的內凹部。
優選地,上述投影裝置中,所述內凹部的端部呈與所述鏡頭孔的外徑配合的圓弧形。
優選地,上述投影裝置中,所述一體防護殼上設置有向外凸或者向內凹的取下作用部。
優選地,上述投影裝置中,所述一體防護殼的邊緣設置有筋條,所述外殼體上對應所述筋條開設有凹槽,所述筋條與所述凹槽卡接。
優選地,上述投影裝置中,還包括防脫部件,所述防脫部件的一端與所述外殼體連接,另一端與所述一體防護殼連接。
優選地,上述投影裝置中,所述外殼體上開設有第一連接孔,所述一體防護殼的內壁上對應所述第一連接孔處設置有凸臺,所述凸臺上開設有第二連接孔,所述防脫部件的一端與所述第一連接孔卡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連接孔卡接。
優選地,上述投影裝置中,所述防脫部件包括連接桿和設置于所述連接桿兩端的彈性椎體部,所述彈性椎體部的寬度沿遠離自由端的方向逐漸增大,且所述彈性椎體部的最大寬度大于所述第一連接孔和第二連接孔的寬度,所述連接桿的寬度小于所述第一連接孔和第二連接孔的寬度。
優選地,上述投影裝置中,所述彈性椎體部的自由端設置有引導柱,所述引導柱的寬度不大于所述彈性椎體部自由端的寬度。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投影裝置包括外殼體、調焦部件和一體防護殼。其中,調焦部件凸出于至少部分外殼體,一體防護殼與外殼體可拆卸的固定連接,以方便的罩設在調焦部件外或取下。
應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投影裝置時,通過將一體防護殼固定于外殼體并覆蓋于調焦部件外,能夠避免對調焦部件的意外觸碰,如用戶意外觸碰,以保持調焦狀態的穩定。同時,有效減少了調焦部件積灰現象,避免積灰對調焦部件靈活性的不利影響。同時能夠防止外界水及灰塵通過調焦部件與外殼體之間的縫隙進入投影裝置內,避免由此帶來的安全隱患,進而保證投影裝置的質量。
在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投影裝置其一體防護殼通過第二磁性吸附部與外殼體的第一磁性吸附部吸附連接。即采用磁性連接結構,一方面結構簡單、便于一體防護殼拆裝,另一方面磁性吸附的作用力持久可靠,避免了機械連接結構受材料疲勞極限的制約,保證了連接可靠性、延長了一體防護殼的使用壽命。
在另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還包括防脫部件,一體防護殼脫離外殼體后,由于防脫部件的制約,避免了其不慎遺失。同時防脫部件的設置,也為下一次一體防護殼的安裝提供了便利,有助于用戶對其相對外殼體的定位。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投影裝置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一體防護殼安裝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一體防護殼拆卸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中一體防護殼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3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6為防脫部件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標記如下:
外殼體1,一體防護殼2,調焦部件3,防脫部件4,第一磁性吸附部11,第一連接孔12,調焦部件安裝孔13,第二磁性吸附部21,內凹部22,覆蓋部23,凸臺24,第二連接孔25,取下作用部26,連接桿41,彈性椎體部42,引導柱43。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投影裝置,以避免調焦手柄被誤觸,防止其積灰。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圖6,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投影裝置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一體防護殼2安裝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一體防護殼2拆卸狀態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1中一體防護殼2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3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6為防脫部件的結構示意圖。
在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投影裝置包括外殼體1、調焦部件3和一體防護殼2。
其中,外殼體1即投影裝置的外殼部分,其結構形狀可根據不同類型或型號的投影裝置等進行設置,此處不作具體限定。調焦部件3凸出于至少部分外殼體1,進而便于用戶調整鏡頭的焦距,進行對焦或調焦。外殼體1上一般開設調焦部件安裝孔13,具體可以為圓柱孔,調焦部件3由孔內伸出以便于操作。具體調焦部件3可以為調焦手柄,如桿狀手柄(如圖2所示),也可以為調整環或調整盤等結構,對此不作具體限定。調焦部件3的工作原理及連接關系等請參考現有技術,此處不再贅述。
一體防護殼2用于對調節部件起到有效防護作用。其與外殼體1可拆卸的固定連接,以方便的罩設在調焦部件3外或取下。需要說明的是,此處的罩設在調節部件外,指一體防護殼2能夠覆蓋于調焦部件3之上,因而由于一體防護殼2的阻擋外界無法直接接觸到調節部件。具體一體防護殼2的覆蓋范圍大小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設置,此處不作具體限定,只需使其能夠覆蓋調焦部件3即可,優選地可以覆蓋調焦部件安裝孔13。一般的,可以設置一體防護殼2罩設于調焦部件3所在的外殼體1的端面,如投影裝置的前端面等。也可以將一體防護殼2設置為L形,L形的一邊覆蓋于調焦部件3所在的端面,另一邊可以覆蓋于與該端面相鄰的另一端面。一體防護殼2可以設置于投影裝置的鏡頭一側,根據需要也可以在一體防護殼2上開設通孔,套設于鏡頭外以不影響投影。當然,也可以在一體防護殼2的對應鏡頭處設置透光板。一體防護殼2的設置,便于安裝和拿取,調整好投影裝置時將一體防護殼2固定罩設于調焦部件3外,當需要調整調焦部件3時,則將一體防護殼2由外殼體1上取下即可。
應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投影裝置時,通過將一體防護殼2固定于外殼體1并覆蓋于調焦部件3外,能夠避免對調焦部件3的意外觸碰,如用戶意外觸碰,以保持調焦狀態的穩定。同時,有效減少了調焦部件3積灰現象,避免積灰對調焦部件3靈活性的不利影響。同時能夠防止外界水及灰塵通過調焦部件3與外殼體1之間的縫隙進入投影裝置內,避免由此帶來的安全隱患,進而保證投影裝置的質量。
進一步地,一體防護殼2通過第二磁性吸附部21與外殼體1的第一磁性吸附部11吸附連接。也就是外殼體1包括第一磁性吸附部11,一體防護殼2包括用于與第一磁性吸附部11吸附的第二磁性吸附部21,因而安裝時通過磁力吸附將一體防護殼2固定于外殼體1上。采用磁性連接結構,一方面結構簡單且便于一體防護殼2拆裝,另一方面磁性吸附的作用力持久可靠,避免了機械連接結構受材料疲勞極限的制約,保證了連接可靠性、延長了一體防護殼2的使用壽命。
具體的,第一磁性吸附部11可以為固定于外殼體1上的永磁鐵,第二磁性吸附部21為固定于一體防護殼2上的磁性材料件,如鐵片等。永磁鐵可以固定于外殼體1的外表面上,如通過注塑、鑲件等嵌于外殼體1上。相應的,第二磁性吸附部21可以為固定于一體防護殼2朝向外殼體1的面上,具體可以也可以通過注塑、鑲件等嵌于一體防護殼2上。通過第一磁性吸附部11與第二磁性吸附部21的吸附作用將一體防護殼2與外殼體1固定連接。當然,根據需要一體防護殼2也可以設置為磁性材料殼,則一體防護殼2的對應于第一磁性吸附部11的部分即為上述第二磁性吸附部21。根據需要,第二磁性吸附部21可以為永磁鐵,而相應的第一磁性吸附部11采用磁性材料件。通過永磁鐵與磁性材料件的設置,保證了連接可靠性的同時,有效節約了成本。根據需要,第一磁性吸附部11和第二磁性吸附部21均可以采用永磁鐵,且二者磁極相異的一端相對設置,因而能夠可靠的將一體防護殼2與外殼體1吸合。具體第一磁性吸附部11和第二磁性吸附部21的位置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設置,此處不作具體限定。第二磁性吸附部21的個數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設置,優選的,第二磁性吸附部21可以包括四個,兩兩分布于一體防護殼2的一端,或者也可以將四個第二磁性吸附部21分別設置于一體防護殼2的四角處。
為了使一體防護殼2能夠更好的與外殼體1貼合,提升防塵效果,一體防護殼2可以包括用于覆蓋在調焦部件3外的覆蓋部23和用于與外殼體1上的鏡頭孔所在平面貼合的內凹部22。投影裝置的外殼體1上開設有鏡頭孔,鏡頭由鏡頭孔內伸出,鏡頭孔所在的平面低于外殼體1的端面。因而一體防護殼2的內凹部22與鏡頭孔所在平面貼合,覆蓋部23則罩設在調焦部件3外。即內凹部22相對于覆蓋部23向內凹陷。通過上述設置,一方面便于一體防護殼2的定位,方便對其安裝,另一方面內凹部22與鏡頭孔所在平面貼合,防止灰塵由一體防護殼2與鏡頭孔處外殼體1間的空隙進入,防塵效果好。
進一步地,內凹部22的端部呈與鏡頭孔的外徑配合的圓弧形。也就是一體防護殼2在安裝狀態下,其端部與鏡頭孔外緣配合,具體可以為與鏡頭孔外緣設置預設間隔,優選地與鏡頭孔外緣對齊貼合,因而不影響鏡頭且不易積灰,同時更為整潔美觀。為使得一體防護殼2安裝時表面與外殼體1外端面平齊,外殼體1可以設置內凹區域,調焦部件3設置于內凹區域內,且其頂端高度小于外殼體1的外端面,也就是位于外端面以里,進而一體防護殼2安裝時可以與外殼體1的外表面平齊。具體的,一體防護殼2的結構可以設置為與鏡頭另一側的外殼體1結構對稱,因而將一體防護殼2安裝于外殼體1上時,整體美觀。結構簡單緊湊。
更進一步地,內凹部22上設置有第二磁性吸附部21。也就是通過將內凹部22與外殼體1連接而將一體防護殼2固定,連接更為可靠。內凹部22的第二磁性吸附部21的個數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設置,在第二磁性吸附部21包括四個時,可以設置兩個第二磁性吸附部21位于內凹部22,另兩個第二磁性吸附部21位于與內凹部22相對的另一端。
為了便于由外殼體1上取下一體防護殼2,一體防護殼2上可以設置向內凹或向外凸的取下作用部26。具體可以在一體防護殼2的側邊設置向內凹的取下作用部26。如圖3所示的設置在一體防護殼2的右側邊緣。取下作用部26的形狀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設置,如呈階梯形內凹狀,便于操作人員摳掀。根據需要,取下作用部26也可以設置為外凸的結構。取下作用部26上可以設置網紋,以增大摩擦便于將一體防護殼2取下。
進一步地,為了提高一體防護殼2的防塵效果,可以將一體防護殼2與外殼體1密封連接。如一體防護殼2的邊緣設置有筋條,外殼體1上對應筋條開設有凹槽,筋條與凹槽卡接。安裝時筋條卡設于凹槽中,以提供良好的防水防塵性能。具體筋條可以為橡膠等彈性材料制成。
在上述各實施例的基礎上,還可以設置防脫部件4,防脫部件4的一端與外殼體1連接,另一端與一體防護殼2連接。防脫部件4的結構可以不作具體限定,其與一體防護殼2及外殼體1既可以為不可拆卸的固定連接也可以為可拆卸的固定連接。一體防護殼2脫離外殼體1后,由于防脫部件4的制約,避免了其不慎遺失。同時防脫部件4的設置,也為下一次一體防護殼2的安裝提供了便利,有助于用戶對其相對外殼體1的定位。
進一步地,外殼體1上開設有第一連接孔12,一體防護殼2的內壁上對應第一連接孔12處設置有凸臺24,凸臺24上開設有第二連接孔25,防脫部件4的一端與第一連接孔12卡接,另一端與第二連接孔25卡接。通過上述設置方式,一方面便于防脫部件4的安裝及拆卸,在將一體防護殼2取下時,可以通過防脫部件4將一體防護殼2與外殼體1連接,避免一體防護殼2的遺失。在安裝一體防護殼2時,也可以將防脫部件4取下。當然,在防脫部件4不影響一體防護殼2安裝的情況下也可以不取下一體防護殼2。通過第一連接孔12和第二連接孔25的設置,也便于一體防護殼2安裝時的定位。具體的,凸臺24上第二連接孔25與第一連接孔12的對應關系,既包括一體防護殼2安裝狀態下第二連接孔25與第一連接孔12疊置,也包括二者以預定的位置關系,如方位、間距等設置。凸臺24一般為與一體防護殼2朝向外殼的端面垂直設置的平臺,為了增強其鏈接可靠性,凸臺24平行于一體防護殼2端面的截面可以呈U形。當然,根據需要凸臺24也可以包括與一體防護殼2朝向外殼體1的端面垂直設置的平臺和與所述平臺垂直的連接部,也就是連接部是平行于一體防護殼2端面的。
具體的,防脫部件4可以包括連接桿41和設置于連接桿41兩端的彈性椎體部42,彈性椎體部42的寬度沿遠離自由端的方向逐漸增大,且彈性椎體部的最大寬度大于第一連接孔12和第二連接孔25的寬度,連接桿41的寬度小于第一連接孔12和第二連接孔25的寬度。需要說明的是,此處的自由端對應防脫部件4的外端,因而彈性椎體部42由外端至內端寬度逐漸增大。通過彈性椎體部42及連接桿41的尺寸設置使得彈性椎體部42能夠分別卡接于第一連接孔12和第二連接孔25中。彈性椎體部42具體可以為棱錐或圓錐,第一連接孔12和第二連接孔25的形狀與彈性椎體部42的形狀相對應。在采用棱錐時,其最大寬度大于第一連接孔12和第二連接孔25的寬度,其長度一般也可以設置為大于第一連接孔12和第二連接孔25的長度。優選的采用圓錐,則圓錐最大直徑大于第一連接孔12和第二連接孔25的直徑,連接桿41的直徑小于第一連接孔12和第二連接孔25的直徑,根據需要可以設置為連接桿41與彈性椎體部42相連處直徑小于第一連接孔12和第二連接孔25的直徑。進而安裝時,連接桿41一端的圓錐體被擠壓變形而插接固定于上述第二連接孔25中,同樣的,另一端的圓錐體插接固定于上述第二連接孔25中,由于圓錐體的最大外徑大于連接孔的直徑,因此,防脫部件4保持分別與外殼體1和一體防護殼2相連接,從而,可以防止外殼體1與一體防護殼2完全脫離。防脫部件4與外殼體1和一體防護殼2可拆卸的固定連接時,具體也可以通過鎖扣或懸臂卡接結構等其他連接結構。
進一步地,彈性椎體部42的自由端設置有引導柱43,引導柱43的寬度不大于彈性椎體部42自由端的寬度。也就是在防脫部件4的外端設置引導柱43。當彈性椎體部42呈圓錐形時,則引導柱43的直徑不大于彈性椎體部42自由端的直徑。因而裝配時,能夠更方便將上述圓錐體插接于第一連接孔12與第二連接孔25中。具體的,引導柱43可以與連接桿41同軸設置。
根據需要防脫部件4可以為剛性件,優選為柔性件,如柔性繩等,或者防脫部件4可以由硅膠等彈性材料制成,具有較大彈性,從而在允許第一殼體相對于第二殼體分離較大距離的同時可以為安裝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提供一定的引導。
本說明書中各個實施例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參見即可。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