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液晶模組的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液晶模組的白膜避讓結構。
背景技術:
液晶模組視覺效果的處理是一個持續改善的課題,從LED排列到導光板結構處理,從高霧度下擴散到多張擴散膜結構,從燈口貼白膜到擴散絲印,各種方案和技術的提出和應用,使得液晶模組的顯示效果越來越好。
在改善燈口效果方面,燈口貼白膜是一個革命性的舉措,該結構可以在保證亮度基本不衰減的前提下,改善燈眼,光束燈常見不良現象,導光板效果處理不太完美的情況下,加白膜同樣也會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但是由于白膜需要伸進模組視區才能起到改善燈眼、光束的作用,所以該位置會由于白膜的存在,將膜材空間壓縮。如圖1所示,液晶模組的下增光膜3、下增光膜4與白膜5的部分重疊,一般在模組內部空間足夠的情況下,其重疊的部分的厚度對液晶模組在垂直方向的厚度無影響。但在某些情況下,有些超薄機型對于液晶模組的厚度要求較高,其設計間隙只留有0.04~0.05mm,甚至設計零間隙時,模組空間明顯不夠,此時白膜在重疊部分的厚度直接影響到模組厚度,導致超薄機型排線邊比其余三邊略厚。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種液晶模組的白膜避讓結構,其目的在于減小抵消白膜伸入液晶模組對模組厚度產生的影響,提高液晶模組整體的平整性。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液晶模組的白膜避讓結構,其中,液晶模組包括:上增光膜、下增光膜,導光板以及LED燈條。LED燈條設于導光板的下端,下增光膜、上增光膜依次覆蓋于導光板的表面,LED燈條的燈口覆蓋有白膜,且部分白膜與下增光膜、上增光膜重疊,其重疊部分的白膜為覆蓋部。避讓結構包括:下增光膜對應白膜的覆蓋部處開設的第一缺口,以及上增光膜對應白膜的覆蓋部處開設的第二缺口,第一缺口與第二缺口相互錯開,且第一缺口與第二缺口的面積之和大于白膜的覆蓋部的面積。
優選地,第一缺口、第二缺口的寬度比白膜的覆蓋部的寬度大0.03mm。
優選地,第一缺口的長度大于下增光膜寬度的一半,第二缺口的長度大于上增光膜寬度的一半,使得所述第一缺口與第二缺口之間有重疊部分。
優選地,第一缺口與第二缺口的拐角處均設為倒圓角或倒角。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通過在上、下增光膜的與白膜重疊的部分做避開白膜的覆蓋部的缺口,且分別開設在上、下增光膜上的兩缺口的位置相互錯開,以抵消設置白膜伸進模組視區的覆蓋部的厚度,減少液晶模組在垂直方向的厚度,降低液晶模組排線邊的厚度,提高液晶模組整體的平整性,同時減少液晶模組裝機問題。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示出的結構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現有的液晶模組中增光膜與白膜的剖面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剖面圖;
圖3為為圖2A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4為液晶模組部分的爆炸圖;
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液晶模組的白膜避讓結構。
參照圖2,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剖面圖。
如圖2所示,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液晶模組包括:LED燈條1,導光板2,下增光膜3,以及上增光膜4。其中,LED燈條1固焊于液晶模組的FPC上并設于導光板2的下端, LED燈條1發出的光束從導光板2的下端射入導光板2內。下增光膜3、上增光膜4依次覆蓋于導光板2的表面。在LED燈條1的燈口上覆蓋有白膜5,白膜5通過膠條固定在LED燈條1的燈口上。該白膜5沿導光板2的表面向液晶模組的內部伸出,下增光膜3、上增光膜4與白膜5伸出的部分重疊,白膜5與下增光膜3、上增光膜4重疊的部分為白膜的覆蓋部51,其覆蓋部51通過雙面膠與液晶模組的下擴散片粘固。避讓結構包括:下增光膜3對應白膜5的覆蓋部51處開設的第一缺口31,以及上增光膜4對應白膜5的覆蓋部51處開設的第二缺口41。第一缺口31與第二缺口41相互錯開,并且,第一缺口31與第二缺口41的面積之和大于白膜5的覆蓋部51的面積,使得上增光膜3、下增光膜4完全避讓白膜5的覆蓋部51。為方便液晶模組的組裝,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缺口31、第二缺口41的寬度比白膜5的覆蓋部51的寬度大0.03mm。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通過在在上增光膜3、下增光膜4與白膜5的重疊部分,開設用于避開白膜5的覆蓋部51的缺口。兩缺口分別設于上增光膜3、下增光膜4上且相互錯開,以此抵消設置因白膜5的覆蓋部51伸進模組視區而增加的厚度。本實用新型可在保證LED燈條1發光效果的前提下,有效的降低液晶模組FPC排線邊的厚度,提高液晶模組的平整性,大大減少液晶模組裝機問題。除此之外,本實用新型可不改變液晶模組原有的組裝方式,來進行組裝,節省組裝的成本。
由于下增光膜3、上增光膜4為柔性膜,在柔性膜上開設的完全吻合的兩缺口的難度高,而且,完全吻合的兩缺口也會增加液晶模組的裝配的難度。為降低液晶模組裝配的難度。優選地,第一缺口31的長度大于下增光膜3寬度的一半,第二缺口41的長度大于上增光膜4寬度的一半,使得第一缺口31與第二缺口41之間有重疊部分。上增光膜3、下增光膜4在裝配時可能存在一定偏差,第一缺口31、第二缺口41之間的重疊部分,可使得上增光膜3、下增光膜4在白膜5的覆蓋部51的區域不會因裝配偏差而相互擠壓,從而降低液晶模組的裝配難度。
第一缺口31與第二缺口41的拐角處具有聚光效果,使得LED燈條1發出的光束在拐角處易產生亮點,從而影響液晶模組的顯示效果。進一步地,為減小或消除第一缺口31、第二缺口41的拐角的聚光效果,分別將第一缺口31與第二缺口41的拐角進行倒角或倒圓角設置,將拐角處的光束分散,防止亮點產生。如圖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缺口31與第二缺口41均為倒圓角設置。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在本實用新型的發明構思下,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或直接/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