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使用電子照相技術在記錄介質上形成圖像的圖像形成裝置。
背景技術:
常規上,在諸如激光束打印機之類的圖像形成裝置中,已知一種在中間轉印帶的移動方向上平行地布置多個圖像形成站的在線彩色系統(in-linecolorsystem)。對于采用在線彩色系統的圖像形成裝置,首先,在多個圖像形成站中的感光鼓的表面上形成靜電潛像。形成在感光鼓上的靜電潛像通過顯影裝置被顯影為調色劑圖像。此外,在多個圖像形成站處形成的各種顏色的調色劑圖像被一次轉印到中間轉印帶上以彼此重疊。此外,一次轉印到中間轉印帶上的各種顏色的調色劑圖像被二次轉印到諸如紙張之類的片材上。隨后,當通過定影裝置對其上已經二次轉印有調色劑圖像的片材進行加熱和加壓時,調色劑圖像被定影到片材上。以這種方式,在片材上形成圖像。在這種情況下,期望在片材上形成的圖像的濃度與用戶期望的濃度一致。另外,期望在片材上形成的圖像的色調(tinge)也與用戶期望的色調一致。
考慮到這一點,在日本專利申請公開第2013-210489號中公開的技術中,通過使感光鼓和顯影輥之間的圓周速度差變化,圖像的色域被擴大并且圖像的濃度的上限值增加。此外,日本專利申請公開第2013-210489號中公開的技術抑制了當感光鼓和顯影輥之間的圓周速度差增大時引起的調色劑飛散、圖像變薄等。具體地,代替通過增加顯影輥的圓周速度來增加感光鼓和顯影輥之間的圓周速度差,通過減小感光鼓的圓周速度來增加感光鼓和顯影輥之間的圓周速度差。因此,抑制了調色劑飛散、圖像變薄等。
另外,近來,能夠以穩定的方式打印具有高圖像質量的圖像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廣泛使用已經產生了新的問題,即,可以使用全色圖像形成裝置來容易地打印紙幣、證券等。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利用日本申請公開第h10-076735號中公開的技術,當打印圖像時,將指示圖像形成裝置的機器編號的規則點圖案應用于紙張。因此,當例如發現類似于紙幣的印刷品時,可以從應用于紙幣的點圖案中推導出機器編號,并且可以識別用于印刷該印刷品的圖像形成裝置。
此外,利用日本申請公開第2001-103282號中公開的技術,檢測其中指示與圖像形成裝置相關的信息的點圖案被添加到片材上的一部分附近的濃度,并且根據該部分附近的濃度而改變點圖案。具體地,在添加了點圖案的該部分的附近具有高濃度的情況下,通過減少構成點圖案的點之間的間隔,可識別點圖案。另一方面,當添加了點圖案的該部分的附近具有低濃度時,通過增加構成點圖案的點之間的間隔,使得點圖案不太可見。
技術實現要素:
然而,當采用日本申請公開第2013-210489號中公開的技術時,相對于日本申請公開第h10-076735號和日本申請公開第2001-103282號中公開的技術,圖像的濃度增加可能使應用于紙張上的點圖案變得可見。具體地,在形成用于識別紙張上的制造商等的視覺上不可識別的點圖案的圖像形成裝置中,當通過調節感光鼓和顯影輥之間的圓周速度比來增加圖像濃度時,點圖案的濃度也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存在不能再獲得良好圖像的風險,因為增加的濃度使得應用于紙張的點圖案變得可由用戶視覺識別。
考慮到這一點,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即使當在圖像形成期間改變圖像承載構件和顯影劑承載構件之間的圓周速度比時也能夠獲得良好圖像的技術。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的圖像形成裝置是一種圖像形成裝置,包括:
可旋轉的圖像承載構件,在該圖像承載構件上形成有靜電圖像;
可旋轉的顯影劑承載構件,該顯影劑承載構件向圖像承載構件供給顯影劑并對靜電圖像進行顯影;以及
處理部,用于處理圖像信息,以向要形成的圖像添加特定點圖案,其中,
所述圖像形成裝置能夠執行:
第一圖像形成模式,其中,通過將顯影劑承載構件的圓周速度vd和圖像承載構件的圓周速度vdr之間的圓周速度比vd/vdr設置為第一圓周速度比△v1,基于圖像信息形成圖像;以及
第二圖像形成模式,其中,通過將圓周速度比vd/vdr設置為比第一圓周速度比△v1高的第二圓周速度比△v2,基于圖像信息形成圖像,
在第一圖像形成模式中,圖像形成裝置形成具有第一顯影對比度c1的圖像,并且形成具有比第一顯影對比度c1低的第二顯影對比度c2的特定點圖案,
在第二圖像形成模式中,圖像形成裝置形成具有第三顯影對比度c3的圖像,并且形成具有比第三顯影對比度c3低的第四顯影對比度c4的特定點圖案,并且
當△c1(=c2/c1)表示第二顯影對比度c2與第一顯影對比度c1之間的比率,并且△c2(=c4/c3)表示第四顯影對比度c4與第三顯影對比度c3之間的比率時,
滿足△c2<△c1。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的圖像形成裝置是一種圖像形成裝置,包括:
可旋轉的圖像承載構件,在該圖像承載構件上形成有靜電圖像;
可旋轉的顯影劑承載構件,該顯影劑承載構件向圖像承載構件供給顯影劑并對靜電圖像進行顯影;以及
處理部,用于處理圖像信息,以向要形成的圖像添加特定點圖案,其中,
所述圖像形成裝置能夠執行:
第一圖像形成模式,其中,通過將顯影劑承載構件的圓周速度vd和圖像承載構件的圓周速度vdr之間的圓周速度比vd/vdr設置為第一圓周速度比△v1,基于圖像信息形成圖像;以及
第二圖像形成模式,其中,通過將圓周速度比vd/vdr設置為比第一圓周速度比△v1高的第二圓周速度比△v2,基于圖像信息形成圖像,
在第一圖像形成模式中,圖像形成裝置形成具有第一顯影對比度c1的圖像,并且形成具有比第一顯影對比度c1低的第二顯影對比度c2的特定點圖案,
在第二圖像形成模式中,圖像形成裝置形成具有第三顯影對比度c3的圖像,并且形成具有比第三顯影對比度c3低的第四顯影對比度c4的特定點圖案,并且
當△c1(=|c2-c1|)表示第二顯影對比度c2與第一顯影對比度c1之間的差的絕對值,并且△c2(=|c4-c3|)表示第四顯影對比度c4與第三顯影對比度c3之間的差的絕對值時,
滿足△c2<△c1。
另外,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的圖像形成裝置是一種圖像形成裝置,包括:
可旋轉的圖像承載構件,在該圖像承載構件上形成有靜電圖像;
可旋轉的顯影劑承載構件,該顯影劑承載構件向圖像承載構件供給顯影劑并對靜電圖像進行顯影;以及
處理部,用于處理圖像信息,以向要形成的圖像添加特定點圖案,其中,
所述圖像形成裝置能夠執行:
第一圖像形成模式,其中,通過將顯影劑承載構件的圓周速度vd和圖像承載構件的圓周速度vdr之間的圓周速度比vd/vdr設置為第一圓周速度比△v1,基于圖像信息形成圖像;以及
第二圖像形成模式,其中,通過將圓周速度比vd/vdr設置為比第一圓周速度比△v1高的第二圓周速度比△v2,基于圖像信息形成圖像,并且
所述圖像形成裝置:
將在第二圖像形成模式中形成所述特定點圖案的多個點中的相鄰的兩個點之間的間隔設置得比在第一圖像形成模式中的所述兩個點之間的間隔寬。
另外,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的圖像形成裝置是一種圖像形成裝置,包括:
可旋轉的圖像承載構件,在該圖像承載構件上形成有靜電圖像;
可旋轉的顯影劑承載構件,該顯影劑承載構件向圖像承載構件供給顯影劑并對靜電圖像進行顯影;以及
處理部,用于處理圖像信息,以向要形成的圖像添加特定點圖案,其中,
所述圖像形成裝置能夠執行:
第一圖像形成模式,其中,通過將顯影劑承載構件的圓周速度vd和圖像承載構件的圓周速度vdr之間的圓周速度比vd/vdr設置為第一圓周速度比△v1,基于圖像信息形成圖像;以及
第二圖像形成模式,其中,通過將圓周速度比vd/vdr設置為比第一圓周速度比△v1高的第二圓周速度比△v2,基于圖像信息形成圖像,
在第一圖像形成模式中,圖像形成裝置通過將顯影劑供給到圖像承載構件使得與圖像對應的區域具有第一顯影劑量水平m1來形成圖像,并通過將顯影劑供給到圖像承載構件使得與所述特定點圖案對應的區域具有比第一顯影劑量水平m1低的第二顯影劑量水平m2來形成所述特定點圖案,
在第二圖像形成模式中,圖像形成裝置通過將顯影劑供給到圖像承載構件使得與圖像對應的區域具有第三顯影劑量水平m3來形成圖案,并通過將顯影劑供給到圖像承載構件使得與所述特定點圖案對應的區域具有比第三顯影劑量水平m3低的第四顯影劑量水平m4來形成所述特定點圖案,
當△m1(=m2/m1)表示第二顯影劑量水平m2與第一顯影劑量水平m1之間的比率,并且△m2(=m4/m3)表示第四顯影劑量水平m4與第三顯影劑量水平m3之間的比率時,
滿足△m2<△m1。
另外,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的圖像形成裝置是一種圖像形成裝置,包括:
可旋轉的圖像承載構件,在該圖像承載構件上形成有靜電圖像;
可旋轉的顯影劑承載構件,該顯影劑承載構件向圖像承載構件供給顯影劑并對靜電圖像進行顯影;以及
處理部,用于處理圖像信息,以向要形成的圖像添加特定點圖案,其中,
所述圖像形成裝置能夠執行:
第一圖像形成模式,其中,通過將顯影劑承載構件的圓周速度vd和圖像承載構件的圓周速度vdr之間的圓周速度比vd/vdr設置為第一圓周速度比△v1,基于圖像信息形成圖像;以及
第二圖像形成模式,其中,通過將圓周速度比vd/vdr設置為比第一圓周速度比△v1高的第二圓周速度比△v2,基于圖像信息形成圖像,
在第一圖像形成模式中,圖像形成裝置通過將顯影劑供給到圖像承載構件使得與圖像對應的區域具有第一顯影劑量水平m1來形成圖案,并通過將顯影劑供給到圖像承載構件使得與所述特定點圖案對應的區域具有比第一顯影劑量水平m1低的第二顯影劑量水平m2來形成所述特定點圖案,
在第二圖像形成模式中,圖像形成裝置通過將顯影劑供給到圖像承載構件使得與圖像對應的區域具有第三顯影劑量水平m3來形成圖案,并通過將顯影劑供給到圖像承載構件使得與所述特定點圖案對應的區域具有比第三顯影劑量水平m3低的第四顯影劑量水平m4來形成所述特定點圖案,
當△m1(=|m2-m1|)表示第二顯影劑量水平m2與第一顯影劑量水平m1之間的差的絕對值,并且△m2(=|m4-m3|)表示第四顯影劑量水平m4與第三顯影劑量水平m3之間的差的絕對值時,
滿足△m2<△m1。
另外,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的圖像形成裝置是一種圖像形成裝置,包括:
圖像承載構件,在該圖像承載構件上形成有靜電圖像;
顯影劑承載構件,用于向圖像承載構件供給顯影劑并對靜電圖像進行顯影;以及
處理部,用于處理圖像信息,以向要形成的圖像添加特定點圖案,其中,
所述圖像形成裝置能夠執行:
第一圖像形成模式,其中,通過將顯影劑承載構件的圓周速度vd和圖像承載構件的圓周速度vdr之間的圓周速度比vd/vdr設置為第一圓周速度比△v1,基于圖像信息形成圖像;以及
第二圖像形成模式,其中,通過將圓周速度比vd/vdr設置為比第一圓周速度比△v1高的第二圓周速度比△v2,基于圖像信息形成圖像,并且
與第一圖像形成模式相比,在第二圖像形成模式中,特定點圖案的濃度以比與特定點圖案不同的圖像的點圖案的濃度增大的另一速率低的速率增大。
即使在通過設置比規定的圓周速度比高的圓周速度比來形成圖像時,本發明也能夠獲得良好的圖像。
根據下面參照附圖對示例性實施例的描述,本發明的另外的特征將變得清楚。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裝置的示意性截面圖;
圖2是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處理盒的示意性截面圖;
圖3是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定影裝置的示意性截面圖;
圖4是示出由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裝置執行的處理的流程的圖;
圖5是示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鋪設在紙張上的調色劑量與圖像的濃度之間的關系的圖;
圖6a和圖6b是示出感光鼓的電位和鋪設在記錄材料上的調色劑量之間的關系的圖;
圖7是示出正常圖像形成模式中的可追蹤圖案的圖;
圖8是示出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的可追蹤圖案的圖;
圖9是示出正常圖像形成模式中的可追蹤圖案的圖;
圖10是示出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的可追蹤圖案的圖;
圖11是示出正常圖像形成模式中的可追蹤圖案的圖;以及
圖12是示出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的可追蹤圖案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基于實施例詳細示范性地說明用于實施本發明的方式。然而,在實施例中描述的組件的尺寸、材料和形狀,組件的相對布置等應當根據應用本發明的裝置的構造和各種條件而適當地改變。也就是說,尺寸、材料、形狀和相對布置不旨在將本發明的范圍限制于實施例。
(第一實施例)
<圖像形成裝置200的整體構造>
本實施例使得能夠執行以正常濃度形成圖像的正常圖像形成模式以及通過改變感光鼓201的圓周速度vdr和顯影輥302的圓周速度vd之間的圓周速度比vd/vdr來擴大圖像的色域的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各個圖像形成模式在作為圖像承載構件的感光鼓201和作為顯影劑承載構件的顯影輥302之間的圓周速度比方面彼此不同。在這種情況下,感光鼓201和顯影輥302之間的圓周速度比被表示為圓周速度比=顯影輥302的圓周速度÷感光鼓201的圓周速度×100(%)。在感光鼓和顯影輥彼此接觸的部分中,當感光鼓和顯影輥沿與所示的相同的方向旋轉時,圓周速度比如下。當感光鼓以200mm/sec(毫米/秒)旋轉并且顯影輥以200mm/sec旋轉時,圓周速度比為100%。另一方面,當感光鼓和顯影輥在接觸部分中沿不同方向旋轉時,圓周速度比為-100%。
在正常圖像形成模式中,通過在感光鼓201上形成的作為靜電圖像的靜電潛像的電位與顯影輥302的電位之間的顯影對比度的作用,將作為粘附到顯影輥302的顯影劑的調色劑傳送到感光鼓201。因此,作為形成在作為圖像承載構件的感光鼓201上的靜電圖像的靜電潛像被顯影為調色劑圖像。另一方面,在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通過增大感光鼓201和顯影輥302之間的圓周速度比,增加從顯影輥302到感光鼓201的每單位面積的調色劑供給量。因此,由于在作為圖像承載構件的感光鼓201上形成的靜電潛像的電位與顯影輥的電位之間的顯影對比度的作用,將最大量的可粘附到顯影輥302的調色劑傳送到感光鼓201。
在下文中,將描述根據本實施例的處理盒208和圖像形成裝置200。圖1是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裝置200的示意性截面圖。根據本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裝置200是采用中間轉印系統的在線系統全色激光打印機。圖像形成裝置200能夠根據圖像信息在作為記錄介質的記錄材料p(例如,記錄紙)上形成全色圖像。圖像信息從連接到圖像形成裝置200的圖像讀取裝置(未示出)或從連接到圖像形成裝置200以便能夠通信的諸如個人計算機之類的主機設備(未示出)輸入到設置在圖像形成裝置200內部的cpu20。
另外,作為多個圖像形成部,圖像形成裝置200包括用于形成黃色(y)、品紅色(m)、青色(c)和黑色(k)的各種顏色的圖像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圖像形成部s(sy,sm,sc和sk)。在這種情況下,圖像形成部s包括處理盒208和被布置為經由中間轉印帶205與感光鼓201相對的一次轉印輥212(212y至212k)。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圖像形成部sy至第四圖像形成部sk在與垂直和水平方向都相交的方向上布置成單行。而且,在本實施例中,除了形成的圖像的顏色的差異之外,第一圖像形成部sy至第四圖像形成部sk的構造和操作基本上相同。因此,除非圖像形成部必須彼此區分,否則將省略后綴y、m、c和k,并且將共同描述圖像形成部。然而,本發明不限于這種構造,或者,可以采用其中黑色(k)具有較大形狀并且其圖像形成部也大于其它圖像形成部的構造。另外,包括使用白色調色劑或透明調色劑的第五圖像形成部的構造也是有效的。
作為多個圖像承載構件,圖像形成裝置200包括四個感光鼓201,其是在與垂直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彼此平行地布置的鼓形電子照相感光器。作為圖像承載構件的感光鼓201通過電機的驅動力沿圖1中的箭頭a(順時針)方向被旋轉驅動(參照圖2)。此外,被構造為對感光鼓201的表面均勻充電的作為充電部件(chargingmeans)的充電輥202和被構造為通過基于圖像信息照射激光在感光鼓201上形成靜電潛像的掃描器單元203布置在感光鼓201的周邊。
另外,被構造為對作為調色劑圖像的靜電圖像進行顯影的顯影單元204,以及被構造為在轉印調色劑圖像之后除去殘留在感光鼓201的表面上的作為顯影劑的調色劑的清潔刮板206,被布置在作為圖像承載構件的感光鼓201的周邊。此外,被構造為消除感光鼓201上的電位的預曝光led216布置在感光鼓201的周邊。另外,用于將感光鼓201上的調色劑圖像轉印到作為記錄介質的記錄材料p的中間轉印帶205布置成與四個感光鼓201相對。
作為圖像承載構件的感光鼓201、充電輥202、顯影單元204和清潔刮板206被一體地構造為處理盒208。處理盒208被構造成可附接到圖像形成裝置200的裝置主體和可從該裝置主體拆卸。另外,在本實施例中,用于各種顏色的所有處理盒208具有相同的形狀,并且作為黃色(y)、品紅色(m)、青色(c)和黑色(k)的各種顏色的顯影劑的調色劑被容納在處理盒208中。此外,作為本實施例中的顯影劑的調色劑,使用具有負帶電特性的調色劑。雖然使用其中感光鼓和顯影單元被一體地構造的處理盒來描述本實施例,但是該構造不是限制性的。可以采用這樣的構造,其中,包括感光鼓的感光單元和包括顯影劑承載構件的顯影單元分別被構造為可單獨附接到圖像形成裝置的裝置主體和可單獨從該裝置主體拆卸。以類似的方式,雖然根據本實施例的調色劑是單組分顯影劑,但是根據構造,可以使用雙組分顯影劑或磁性調色劑。
由環形帶形成的中間轉印帶205與所有感光鼓201接觸,并且沿著圖1中的箭頭b的方向(逆時針)移動。另外,中間轉印帶205在驅動輥209、二次轉印對置輥210和從動輥211上拉伸。四個一次轉印輥212彼此平行地布置在中間轉印帶205的內周面側上,以與每個感光鼓201相對。此外,從一次轉印偏壓電源(未示出)向一次轉印輥212施加具有與調色劑的正常充電極性相反的極性(在本實施例中為正極性)的偏壓。因此,感光鼓201上的調色劑圖像被轉印到中間轉印帶205上。
另外,二次轉印輥213布置在中間轉印帶205的外周面側上的與二次轉印對置輥210相對的位置處。此外,從二次轉印偏壓電源(未示出)向二次轉印輥213施加具有與調色劑的正常充電極性相反的極性的偏壓。因此,中間轉印帶205上的調色劑圖像被轉印到作為記錄介質的記錄材料p上。
<處理盒208的構造>
接下來,將參照圖2描述要附接到根據本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裝置200和從其拆卸的處理盒208的整體構造。圖2是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處理盒208的示意性截面圖。具體地,圖2是從感光鼓201的旋轉中心的軸向方向觀察的處理盒208的示意性截面圖。而且,在本實施例中,各種顏色的處理盒208的構造和操作除了容納在其中的調色劑的類型(顏色)之外都是相同的。顯然,每個處理盒的構造和操作可以根據構造而適當地改變。
處理盒208包括感光器單元301和顯影單元204,感光器單元301包括作為圖像承載構件的感光鼓201等,顯影單元204包括作為顯影劑承載構件的顯影輥302等。感光器單元301包括清潔框體303,其支撐感光器單元301中的各種元件。感光鼓201經由軸承部件(未示出)可旋轉地附接到清潔框體303。另外,當電機的驅動力(參照圖2)被傳遞到感光器單元301時,作為圖像承載構件的感光鼓201根據圖像形成操作沿圖2中的箭頭a的方向(順時針)被旋轉驅動。
作為被構造為執行圖像形成處理的中心角色的感光鼓201,使用有機感光器,其中鋁筒的外周面被順序地涂覆有作為功能膜的底涂層、載流子產生層和載流子傳輸層。另外,清潔刮板206和充電輥202布置在感光器單元301中,以便與感光鼓201的圓周表面接觸。此外,通過清潔刮板206從感光鼓201的表面去除的未轉印的調色劑容納在清潔框體303中。
當由導電橡膠制成的輥部與感光鼓201壓力接觸時,作為充電部件的充電輥202被驅動以跟隨感光鼓201。對充電輥202的芯施加規定的dc電壓,因此在感光鼓201的表面上形成均勻的暗部電位(vd)。另外,如前所述,作為曝光裝置的掃描器單元203用與圖像數據相對應地發射的激光對感光鼓201進行曝光。
隨后,當感光鼓201的表面上的電荷被來自載流子產生層的載流子消除時,曝光的感光鼓201的表面的電位下降。結果,在感光鼓201的表面上,被激光曝光的部分呈現規定的明部電位(v1),并且,未被激光曝光的未曝光部分呈現規定的暗部電位(vd)。因此,在感光鼓201上形成作為靜電圖像的靜電潛像。
顯影單元204包括作為顯影劑承載構件的顯影輥302(沿箭頭d的方向旋轉)、顯影刮板308和調色劑供給輥304(沿箭頭e的方向旋轉)。另外,顯影單元204包括容納作為顯影劑的調色劑的調色劑容納室306。作為顯影劑的調色劑通過攪拌構件307的作用(沿箭頭g的方向的旋轉)而在調色劑容納室306內被攪拌。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對作為顯影劑承載構件的顯影輥302施加規定的dc偏壓。由于在感光鼓201和顯影輥302彼此接觸的顯影部分中感光鼓201和顯影輥302之間的電位差,調色劑粘附到感光鼓201的明部電位部分。因此,感光鼓201上的作為靜電圖像的靜電潛像被可視化。
<定影裝置的構造>
圖3是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定影裝置400的示意性截面圖。根據本實施例的定影裝置400是采用加壓輥驅動系統的定影裝置,并且包括加熱構件410、與加熱構件410滑動接觸的圓筒形膜430以及經由該膜430與加熱構件410形成定影夾持部n的加壓輥440。另外,作為記錄介質的記錄材料p在定影夾持部n中被夾持并傳送,同時被來自加熱構件410的熱量加熱。因此,在作為記錄介質的記錄材料p上形成的未定影的圖像通過加熱而被定影到記錄材料p。
在被加熱構件支撐件420保持的狀態下,加熱構件410經由作為撓性構件的圓筒形膜430與作為加壓構件的加壓輥440以規定的加壓力壓力接觸。另外,加壓輥440由旋轉驅動部480沿圖3中的箭頭h的方向旋轉驅動。當加壓輥440旋轉并相對于膜430的外周表面滑動移動時,膜430沿圖3中的箭頭i的方向旋轉。具體地,膜430在保持加熱構件410的加熱構件支撐件420周圍沿箭頭i的方向旋轉。
另外,當從商用電源向加熱構件410供給電力時,加熱構件410由加熱構件驅動電路470電加熱。此外,加熱構件410被控制到調節為用于打印的規定溫度。在該狀態下,承載未定影的調色劑圖像t的記錄材料p在定影夾持部n中沿箭頭f的方向夾持和傳送。此外,當來自加熱構件410的熱經由膜430施加到記錄材料p時,未定影的調色劑圖像t被定影到記錄材料p上。隨后,已經通過定影夾持部n的記錄材料p以彎曲的方式從膜430的表面分離,并然后被排出。而且,在根據本實施例的定影裝置400中,記錄材料p的紙張通過的基準被設置為每個構件的縱向方向(與記錄材料p的箭頭f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中心部分。
作為圓筒形膜430,例如,使用厚度為約30μm至100μm且使用聚酰亞胺或sus作為基底層的薄膜圓柱體。另外,通過經由底漆層用pfa、ptfa等涂布基底層,保持與調色劑的剝離性。此外,在膜430的內周表面和加熱構件支撐件420之間施加滑動潤滑脂(未示出),因此,保持膜430和加熱構件支撐件420之間的滑動性。
加壓輥440是旋轉體,其中例如在芯上形成諸如硅橡膠之類的彈性層。另外,在本實施例中,經由底漆層在基底層上設置由fep、pfa等制成的厚度為約10至100μm的脫模層。因此,保持了與調色劑的剝離性。另外,加熱構件支撐件420由具有絕熱性、高耐熱性和剛性的高耐熱性樹脂(例如pps,pai,pi,peek和液晶聚合物)或者樹脂和陶瓷、金屬、玻璃等的復合材料形成。在這種情況下,pps代表聚苯硫醚,pai代表聚酰胺-酰亞胺,pi代表聚酰亞胺,并且,peek代表聚醚醚酮。此外,旋轉驅動部480包括旋轉驅動加壓輥440的電機481、控制電機481的旋轉的控制部(cpu)482等。作為電機481,例如,可以使用dc電機或步進電機。
<可追蹤圖案的說明>
在本實施例中,在形成有圖像的記錄材料p上形成肉眼不可見的點圖案。因此,可以從所應用的點圖案推斷出作為制造者的圖像形成裝置的機器編號。從而,可以識別作為具有打印紙幣的制造者的圖像形成裝置。該系統通常被稱為可追蹤圖案系統。可追蹤圖案通常使用具有低可見度的黃色調色劑形成。另外,可追蹤圖案指示關于在將圖像輸出到記錄材料p期間輸出設備的各種信息,例如,制造者的名稱、型號名稱、機器編號和輸出狀態。而且,在本實施例中,由多個點形成的點圖案被用作可追蹤圖案。通過諸如基于特定規則轉換要疊加的信息的方式來獲得將點圖案添加到圖像上的位置。可以想到用于轉換為位置信息的各種規則。例如,在可想到的情況下,打印機主體的機器編號或型號名稱由二進制序列表示,并且“1”和“0”分別由點圖案的存在或不存在表示。然而,在本實施例中沒有特別限制方法。另外,在本實施例中,由圖像形成裝置200在記錄材料p上形成的圖像是由多個點形成的數字圖像。此外,使用專用的讀取裝置讀取可追蹤圖案。將點圖案轉換為信息的適當處理與轉換要疊加到點圖案中的信息的處理相反地執行。因此,可以識別具有輸出打印物的打印機主體的機器編號或型號名稱。而且,在本實施例中,可追蹤圖案的調色劑量水平被設置為除了可追蹤圖案以外的部分(對應于“除點圖案之外”的部分)的調色劑量水平的60%以下。換句話說,可追蹤圖案的調色劑量水平是形成正常圖像的部分的調色劑量水平的60%以下。另外,在本實施例中,構成可追蹤圖案的點的尺寸根據激光輸出而改變。具體地,掃描器單元203根據由打印機驅動器轉換的圖像信息用激光照射感光鼓201。此外,根據激光器的輸出確定構成可追蹤圖案的點的尺寸。
圖4是示出由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裝置200執行的處理的流程的圖。如圖4所示,通過與正常圖像信息處理過程無關的附加信息生成處理生成可追蹤圖案。可追蹤圖案與正常圖像信息處理過程無關,以便防止可追蹤圖案被用戶有意地修改。另外,通過在正常圖像信息處理過程結束之后執行的附加信息疊加處理,將關于可追蹤圖案的信息添加到正常圖像信息。以這種方式,對于每個圖像形成裝置200輸出可追蹤圖案,而不受正常圖像處理過程的影響。
如圖4所示,從圖像輸入端子輸入的圖像信息首先通過顏色轉換處理從rgb(紅,綠和藍)信息被轉換為cmyk(青色,品紅色,黃色和黑色)信息。接下來,通過各種校正處理來校正cmyk信息。例如,由于以rgb表示的顏色和以cmyk表示的顏色不一定彼此匹配,所以以cmyk表示的顏色被校正以盡可能多地接近以rgb表示的顏色。
另外,在偽灰度處理過程中,執行抖動以使形成在作為記錄介質的記錄材料p上的圖像的陰影平滑。此外,在附加信息疊加處理中,通過附加信息生成處理生成的附加信息被添加到圖像信息。在本實施例中,在附加信息生成處理中,生成關于用于識別具有打印的特殊紙幣等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可追蹤圖案的信息。隨后,從圖像輸出端子輸出已經添加有附加信息的圖像信息。
<正常圖像形成模式和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
在本實施例中,圖像形成裝置200能夠執行其中圖像的色域被擴大以形成具有更好圖像質量的圖像的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在作為第二圖像形成模式的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通過改變感光鼓201和顯影輥302之間的圓周速度比(圓周速度的比率),可以增加從顯影輥302傳送到感光鼓201的調色劑供給量。感光鼓201和顯影輥302之間的圓周速度比(圓周速度的比率)可以通過增加顯影輥302的圓周速度或通過減小感光鼓201的圓周速度來改變。
在本實施例中,在作為圖像承載構件的感光鼓201上,將暗部電位(指的是未被激光曝光的部分的電位)設置為-500[v],并且將明部電位(指的是被激光曝光的部分的電位)設置為-100[v]。另外,在本實施例中,通過在形成使圖像形成在整個記錄材料p之上的圖像圖案(例如,實心黑圖像)時,通過用電位計測量感光鼓201的表面來獲取明部電位。此外,通過將顯影輥的顯影電位設置為-350[v],感光鼓201的明部電位與顯影輥302的電位之間的差以及感光鼓201的暗部電位和顯影輥302的電位之間的差分別設置為△250[v]。在下文中,感光鼓201的明部電位與顯影輥302的電位之間的差以及感光鼓201的暗部電位與顯影輥302的電位之間的差將被稱為顯影對比度。
另外,關于要粘附到作為顯影劑承載構件的顯影輥302的調色劑,在本實施例中,每單位面積的調色劑量(以下用m/s表示)被設置為3.0×10-3[kg/m2]。此外,每單位面積的調色劑的帶電電荷量(以下用q/s表示)被設置為-0.15×10-3[c/m2]。在本實施例中,通過將感光鼓201的圓周速度設置為0.2[m/s](常數)并相對于感光鼓201改變顯影輥302的圓周速度來確認調色劑供給量。而且,假設100%的圓周速度比表示感光鼓201和顯影輥302的圓周速度相同的情況,并且假設140%的圓周速度比表示顯影輥302的圓周速度是感光鼓201的圓周速度的1.4倍的情況。另外,由于圖像的色調和圖像的濃度彼此強烈相關,因此將關注圖像濃度來描述本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通過相對于感光鼓201的圓周速度增加顯影輥302的圓周速度來增加感光鼓201的圓周速度和顯影輥302的圓周速度之間的比率。
在作為圖像承載構件的感光鼓201上形成的調色劑圖像最終被定影到記錄材料p上。圖5是示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形成圖像的調色劑的量和圖像的濃度之間的關系的圖。而且,由于ymc調色劑的實驗結果之間沒有差異,所以將使用青色調色劑描述實驗結果。在圓周速度比為120%的情況下,獲得辦公文件中通常需要的1.45(macbethrd-918)的濃度,并且記錄材料p上的調色劑量水平為3.6×10-3kg/m2。當圓周速度比隨后被增加到200%時,獲得1.72的濃度,并且記錄材料p上的調色劑量水平為6.0×10-3kg/m2。
考慮到這一點,在意圖用于辦公應用等的作為第一圖像形成模式的正常圖像形成模式中,作為第一圓周速度比△v1,圓周速度比被設置為120%,從而獲得1.45的圖像濃度。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在作為第二圖像形成模式的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作為第二圓周速度比△v2,圓周速度比被設置為200%,從而獲得1.7以上的圖像濃度。結果,當將圓周速度比從120%改變為200%時,對于紅色,確保10以上的△e目標擴大量。在這種情況下,“10以上的△e目標擴大量”是指l*a*b色系中的坐標值增加了10以上。而且,通過以1:1的比例混合y和m調色劑來產生紅色。
使用由x-rite,incorporated制造的i1pro測量顏色。在黑色背襯、d50光源和2度視野的條件下進行測量。另外,使用canoninc.制造的gf-c081作為用于取樣的紙。此外,定影裝置400被構造成在從膜430和加壓輥440的夾持部的出口的溫度達到180℃起經過10秒之后將記錄材料p傳送到膜430和加壓輥440的夾持部。
<可追蹤圖案的形成>
常規上,當確認可追蹤圖案的狀態時,雖然在正常圖像形成模式中可追蹤圖案是不可見的,但是存在這樣的風險,即,由于可追蹤圖案的增加的濃度而導致可追蹤圖案在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可能變得可見。在這種情況下,“不可見”或“可見”的可追蹤圖案的標準是,如通過肉眼所見,可追蹤圖案是否影響原始圖像(排除可追蹤圖案的圖像)。例如,如果即使當可通過放大鏡識別可追蹤圖案時,通過肉眼仍不能識別可追蹤圖案,則可追蹤圖案是“不可見的”。在作為第二圖像形成模式的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由于向形成可追蹤圖案的點供給更大量的調色劑,所以可追蹤圖案的濃度增加。另外,在作為第二圖像形成模式的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由于向形成可追蹤圖案的點供給更大量的調色劑,因此形成可追蹤圖案的點變得大于正常圖像形成模式中的點。因此,存在這樣的風險,即,可追蹤圖案在作為第二圖像形成模式的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可能變得可見。
考慮到這一點,在本實施例中,當在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在記錄材料p上形成圖像時,調節激光量,使得與構成感光鼓201的表面上的可追蹤圖案的點對應的部分的明部電位等于-400[v]。換句話說,對應于感光鼓201上的可追蹤圖案的部分的曝光使得該部分的電位變得比除了對應于可追蹤圖案的部分之外的部分的電位低260v。在這種情況下,明部電位指的是感光鼓201上的由作為曝光裝置的掃描器單元203曝光的部分的電位。在本實施例中,當調色劑粘附到明部時,形成在感光鼓201上的作為靜電圖像的靜電潛像被顯影為調色劑圖像。
例如,圖像形成裝置200可以設置有存儲關于圖像形成裝置200的信息的存儲部500。例如,存儲部500是諸如硬盤驅動器或存儲器之類的存儲介質。另外,存儲部500可以預先存儲作為第一圖像形成模式的正常圖像形成模式中的可追蹤圖案的曝光量和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的可追蹤圖案的曝光量。在這種情況下,設置在圖像形成裝置200中的控制部600執行存儲在存儲部500中的程序,以在正常圖像形成模式和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將可追蹤圖案的曝光量調節到設置的曝光量。控制部600將關于正常圖像形成模式中的可追蹤圖案的曝光量的附加信息(對應于第一信息)或關于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的可追蹤圖案的曝光量的附加信息(對應于第二信息)添加到圖像信息。另外,基于添加了附加信息的圖像信息,控制部600通過作為曝光裝置的掃描器單元203控制曝光量,并在記錄材料p上形成圖像。
圖6a是示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正常圖像形成模式和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的圖像部分和可追蹤圖案部分的在感光鼓201上的電位的圖。圖中的對比度(顯影對比度)指的是顯影電位和明部電位之間的差,并且與對比度的大小成比例地確定調色劑粘附到感光鼓上的量。由于感光鼓上的調色劑被原樣轉印到記錄材料上,所以也與對比度成比例地確定記錄材料上的調色劑量水平。圖6b是示出在圖6a所示的各個條件下被鋪設到記錄材料上的調色劑量的圖。通過比較圖6b和圖6a,示出了基于對比度的大小確定記錄材料上的調色劑量水平。下表匯總了在各種條件下各部分的電位和記錄材料上的調色劑量水平。
令c1(第一顯影對比度c1)表示正常圖像形成模式中的圖像部分的對比度,并且,令c2(第二顯影對比度c2)表示正常圖像形成模式中的可追蹤圖案部分的對比度。以類似的方式,令c3(第三顯影對比度c3)表示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的圖像部分的對比度,并且令c4(第四顯影對比度c4)表示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的可追蹤圖案部分的對比度。通過與正常圖像形成模式中的圖像部分相比降低可追蹤圖案部分的對比度,相比于圖像部分的調色劑量水平降低可追蹤圖案部分的調色劑量水平,以使可追蹤圖案對肉眼不太可見。以類似的方式,在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可追蹤圖案部分的對比度小于圖像部分的對比度,并且可追蹤圖案部分的調色劑量水平較低。結果,即使在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也不能通過肉眼識別可追蹤圖案。
此外,當各模式中的圖像部分和可追蹤圖案部分之間的對比度比率由△c1=c2/c1和△c2=c4/c3表示時,滿足△c1=c2/c1=100v/250v=2/5和△c2=c4/c3=140v/400v=7/20,這又滿足表示為△c2<△c1的關系。由于在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調色劑量水平增加,并且當對比度比率保持與正常圖像形成模式中的對比度比率類似時可追蹤圖案部分中的量水平增加,因此采用上述設置來防止出現可追蹤圖案變成可被肉眼識別的狀態。通過與正常圖像形成模式相比降低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的對比度比率,抑制可追蹤圖案部分的調色劑量水平,以保持可追蹤圖案對于肉眼不可見的狀態。
而且,△c1和△c2可以用作“絕對差值”而不是“比率”。例如,它可以表示為△c1=|c2-c1|和△c2=|c4-c3|。在這種情況下,也滿足表示為△c2<△c1的關系。
由于該效果,在本實施例中,雖然在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圖像部分中的調色劑量水平為0.60mg/m2,這表示相對于正常圖像形成模式增加0.24mg/m2,但是可追蹤圖案部分中的調色劑量水平為0.22mg/m2,這表示相對于正常圖像形成模式僅增加0.07mg/m2。因此,與正常圖像形成模式相比,在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在可追蹤圖案部分中的調色劑量水平(特定點圖案)、即可追蹤圖案部分的濃度以比圖像部分的調色劑量水平(與特定點圖案不同的圖像的點圖案)、即圖像部分的濃度增大的另一速率(0.36mg/m2到0.60mg/m2)低的速率(0.15mg/m2到0.22mg/m2)增大。與圖像部分的調色劑量水平、即要被顯影的圖像部分的濃度相比,可追蹤圖案部分的調色劑量水平、即要被顯影的可追蹤圖案部分的濃度被通過由曝光裝置調整與可追蹤圖案部分對應的靜電圖像的曝光量來減小。根據在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本實施例的曝光量的調整,在可追蹤圖案部分的調色劑量水平(濃度)以0.07mg/m2(速率)增大并且圖像部分的調色劑量水平(濃度)以0.24mg/m2(另一速率)增大的情況下,與感光鼓201上的可追蹤圖案部分對應的部分的電位變得低于以下情況的電位:可追蹤圖案部分和圖像部分二者的調色劑量水平(濃度)均以0.24mg/m2(另一速率)增大的情況。因此,在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在可追蹤圖案部分的調色劑量水平(濃度)以0.07mg/m2(速率)增大并且圖像部分的調色劑量水平(濃度)以0.24mg/m2(另一速率)增大的情況下與可追蹤圖案部分對應的部分的電位(a)和顯影輥302的電位(b)之間的差,小于在可追蹤圖案部分和圖像部分二者的調色劑量水平(濃度)均以0.24mg/m2(另一速率)增大的情況下與可追蹤圖案部分對應的部分的電位(i)和顯影輥302的電位(ii)之間的差。
令m1(第一顯影劑量水平m1)表示正常圖像形成模式中的圖像部分(與圖像對應的區域)中的調色劑量水平,并且,令m2(第二顯影劑量水平m2)表示正常圖像形成模式中的可追蹤圖案部分(對應于點圖案的區域)中的調色劑量水平。以類似的方式,令m3(第三顯影劑量水平m3)表示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的圖像部分中的調色劑量水平,并且,令m4(第四顯影劑量水平m4)表示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的可追蹤圖案部分中的調色劑量水平。當各個模式中的圖像部分和可追蹤圖案部分之間的調色劑量水平的比率由△m1=m2/m1和△m2=m4/m3表示時,滿足△m1=m2/m1=0.15mg/m2/0.36mg/m2=5/12和△m2=m4/m3=0.22mg/m2/0.60mg/m2=11/30,這又滿足表示為△m2<△m1的關系。
而且,△m1和△m2可以用作“絕對差值”而不是“比率”。例如,它可以表示為△m1=|m2-m1|和△m2=|m4-m3|。在這種情況下,也滿足表示為△m2<△m1的關系。
而且,由于難以實際測量可追蹤圖案部分中的調色劑量水平,所以本文所述的調色劑量水平的測量通過測量在與可追蹤圖案部分相同的對比度條件下在記錄材料上形成實心圖像時的調色劑量代替。
通常,當測量記錄材料上的調色劑量水平時,在測量條件(記錄材料的類型,各個電位的條件等)下將調色劑鋪設到記錄材料上,并且,在沒有對調色劑進行定影的情況下,在非定影狀態下收集調色劑并測量其質量。同時,測量其上已經鋪設調色劑的范圍的面積,并且基于測量的調色劑的質量和面積計算前述表中的“調色劑量水平”。
例如,當在正常圖像形成模式中測量圖像部分的調色劑量水平時,首先,在與圖像部分相同的條件(d輥圓周速度比:120%,暗部電位:-500v,顯影電位:-350v,明部電位:-100v,對比度:250v)下將調色劑鋪設到適當的記錄材料(例如,由canoninc.制造的imagecoatgloss158的片材)上。要鋪設調色劑的區域預先被設置為例如20mm×50mm=1000mm2的矩形。通過收集鋪設到該范圍上的調色劑并測量其質量,計算前述表中的調色劑量水平(在這種情況下為0.36mg/m2)。除了將d輥圓周速度比、各電位的條件等改變為與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對應的d輥圓周速度比、各電位的條件等之外,對于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的調色劑量水平,使用類似的測量方法。
順便提及,由于可追蹤圖案部分通常被圖像部分包圍并在記錄材料上被細分,所以僅通過正常打印操作不能測量可追蹤圖案部分的調色劑量水平。考慮到這一點,當測量可追蹤圖案的調色劑量水平(在這種情況下,作為示例將繼續描述正常圖像形成模式)時,可追蹤圖案的調色劑量水平將通過在與可追蹤圖案部分相同的條件(d輥圓周速度比:120%,暗部電位:-500v,顯影電位:-350v,明部電位:-250v,對比度:100v)下將調色劑鋪設到適當的記錄材料(例如,由canoninc.制造的imagecoatgloss158)上并然后測量調色劑的質量來代替。通過將d輥圓周速度比、各電位的條件等改變為與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對應的d輥圓周速度比、各電位的條件等,使用類似的方法執行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的可追蹤圖案部分的調色劑量水平的測量。
如上所述,在本實施例中,即使在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也可以抑制記錄材料上的調色劑量水平,并且可以通過調節感光鼓上的對比度來防止可追蹤圖案變得可見。
在本實施例中,已經描述了執行作為第一圖像形成模式的正常圖像形成模式和作為第二圖像形成模式的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的兩種模式的情況。然而,模式不必限于上述。例如,圖像形成裝置200可以具有兩種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即,第一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濃度:1.7以上,圓周速度比:200%)和第二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濃度:1.9以上,圓周速度比:300%)。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在第一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和第二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分別設置照射感光鼓201上的與可追蹤圖案對應的部分的激光量。因此,在第一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和第二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兩者中,通過調節對應于可追蹤圖案的部分的曝光量(通過將可追蹤圖案的濃度設置為規定濃度以下),可以防止可追蹤圖案變得可見。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例,在作為第二圖像形成模式的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可追蹤圖案的濃度被設置為低于在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增加包括可追蹤圖案的整個圖像的濃度的情況下的可追蹤圖案的濃度。因此,在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防止可追蹤圖案對于用戶變得可見。
(第二實施例)
本實施例的具有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功能的部分將由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并且將省略其描述。在本實施例中,與第一實施例不同,在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通過增加形成可追蹤圖案的多個點中的兩個相鄰點之間的間隔來抑制可追蹤圖案的可視化。在這種情況下,可追蹤圖案通常由多個點形成。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在正常圖像形成模式和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分別設置單獨的可追蹤圖案。在本實施例中,在形成在記錄材料p上的圖像的濃度高(調色劑量水平高)的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形成可追蹤圖案的點之間的間隔被設置得比正常圖像形成模式中的間隔寬。換句話說,在本實施例中,在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和正常圖像形成模式之間改變可追蹤圖案的形狀。
另一方面,在形成在記錄材料p上的圖像的濃度不高的正常圖像形成模式中,形成可追蹤圖案的點之間的間隔不被加寬。在本實施例中,可以使用專用的讀取裝置讀取形成在記錄材料p上的可追蹤圖案。另外,為了使讀取裝置可容易讀取可追蹤圖案,在正常圖像形成模式中,將形成可追蹤圖案的點之間的間隔設置為適當的間隔。在本實施例中,在正常圖像形成模式中,形成可追蹤圖案的點之間的間隔被設置得比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的間隔窄。
具體地,例如,存儲部500預先存儲正常圖像形成模式中的可追蹤圖案和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的可追蹤圖案。如上所述,假設在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形成可追蹤圖案的點之間的間隔被設置得比正常圖像形成模式中的間隔寬。在這種情況下,設置在圖像形成裝置200中的控制部600執行存儲在存儲部500中的程序,以在正常圖像形成模式和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在記錄材料p上形成預先設置的可追蹤圖案。控制部600將關于作為第一圖像形成模式的正常圖像形成模式中的可追蹤圖案的附加信息或關于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的可追蹤圖案的附加信息添加到圖像信息。另外,基于添加了附加信息的圖像信息,控制部600控制圖像形成裝置200的操作,使得形成可追蹤圖案并在記錄材料p上形成圖像。而且,控制部600例如是諸如cpu的處理單元,并且能夠通過執行存儲在存儲部500中的程序來控制圖像形成裝置200內部的設備的操作。
圖7是示出在作為第一圖像形成模式的正常圖像形成模式中形成的可追蹤圖案a的圖。另外,圖8是示出在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形成的可追蹤圖案b的圖。例如,假設在正常圖像形成模式中形成在記錄材料p上的可追蹤圖案是可追蹤圖案a(參照圖7)。在作為第一圖像形成模式的正常圖像形成模式中,在其上形成有圖像的記錄材料p上形成可追蹤圖案a。在這種情況下,形成在記錄材料p上的可追蹤圖案a是不可見的。
然而,當在作為第二圖像形成模式的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形成可追蹤圖案a時,存在這樣的風險,即,由于可追蹤圖案a的每單位面積的調色劑量的增加而導致可追蹤圖案a的一部分可能變得可見。在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由于與正常圖像形成模式相比在可追蹤圖案a上鋪設更大量的調色劑,所以存在這樣的風險,即,調色劑可能甚至會擴展到形成可追蹤圖案a的點之間的空白部分。在這種情況下,當形成可追蹤圖案a的點之間的空白被填充時,如圖8所示,多個分離的點可以合并成一個大點。結果,存在可追蹤圖案a可能會變得可見的風險。
圖9是示出在作為第一圖像形成模式的正常圖像形成模式中的可追蹤圖案b的圖。另外,圖10是示出在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的可追蹤圖案b的圖。在本實施例中,在第一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濃度:1.7以上,圓周速度比:200%)中,形成可追蹤圖案b的點之間的間隔變寬,如圖9所示。在本實施例中,通過加寬形成可追蹤圖案b的點之間的間隔,防止形成可追蹤圖案b的多個點合并成一個大點。結果,在第一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即使當在形成可追蹤圖案b的點上以比通常更大的量鋪設調色劑時,由于點彼此充分分離,因此也可以減少可追蹤圖案b變得可見的情形。為了使點實現作為可追蹤圖案的作用,必須確保構成可追蹤圖案的點的獨立性。當構成可追蹤圖案的點是可識別的時,點具有“獨立性”。另一方面,在相鄰的點彼此連接并且點不可識別的情況下,點不具有“獨立性”。因此,在本實施例中,至少不與構成可追蹤圖案的點相鄰地形成鋪設有調色劑的點。通常,可追蹤圖案被形成為大約3×3點(一邊為3個點的正方形)到5×5點(一邊為5個點的正方形)的尺寸。由于當使用大的可追蹤圖案時認證性能下降,所以可追蹤圖案的尺寸被設置為一定尺寸。考慮到這一點,在本實施例中,當在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擴大點之間的間隔時,可追蹤圖案的適當的尺寸為大約10×10個點(一邊為10點的正方形)。
另外,圖11是示出在正常圖像形成模式中的可追蹤圖案c的圖。此外,圖12是示出在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的可追蹤圖案c的圖。在本實施例中,在第二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濃度:1.9以上,圓周速度比:300%)中,在記錄材料p上形成可追溯圖案c。形成可追蹤圖案c的點之間的間隔被設置得比形成可追蹤圖案b的點之間的間隔寬。因此,盡管在第二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每單位面積的調色劑量大于在第一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的每單位面積的調色劑量,但是即使在第二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也可以防止可追蹤圖案c變得可見。
如上所述,在本實施例中,在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與通過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增加包括可追蹤圖案的整個圖像的濃度的情況相比,形成可追蹤圖案的點之間的間隔被設置得更寬。因此,在寬色域圖像形成模式中,防止可追蹤圖案對于用戶變得可見。
而且,在各個實施例中,圖像的色域和/或濃度不必一定根據感光鼓201和顯影輥302之間的圓周速度比而改變。例如,可以通過改變掃描器單元203對感光鼓201的曝光量來改變圖像的色域和/或濃度。
另外,在第一實施例中,掃描器單元203對感光鼓201的曝光量不必一定被預先存儲在存儲介質中。例如,可以通過校正掃描器單元203對作為圖像承載構件的感光鼓201的曝光量來調節可追蹤圖案的濃度。
此外,在第二實施例中,形成可追蹤圖案的點之間的間隔不必一定被預先存儲在存儲介質中。例如,可以通過校正形成可追蹤圖案的點之間的間隔來加寬形成可追蹤圖案的點之間的間隔。
另外,雖然在第二實施例中使用可追蹤圖案a、可追蹤圖案b和可追蹤圖案c作為可追蹤圖案,但是可追蹤圖案不限于此。可以不受特別限制地使用可追蹤圖案,而不限于可追蹤圖案a至c,只要可以獲得類似的效果即可。
雖然針對示例性實施例描述了本發明,但是,應該理解,本發明不限于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所附權利要求的范圍應當被賦予最寬的解釋,以便涵蓋所有這類修改以及等同的結構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