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風光發電的道路護欄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風光發電的道路護欄。
背景技術:
在街道或馬上路都裝有路燈,每盞路燈的平均功率約為250瓦,一年按照365天計算,一度按6毛計算,按這樣比例算下來,我國單單是路燈耗電也不是一筆簡單的數目。截止2007年底,中國城市道路照明的路燈總數達1395萬盞,并以年均10%至20%的速度遞增,路燈所占用的電能也在逐年的遞增,因此,城市道路照明節電不容忽視。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為路燈提供工作電源,不使用城市電網的電能,自己發電,節能且不占用空間的可風光發電的道路護欄。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其是一種可風光發電的道路護欄,其特征在于包括:護欄框架本體,所述護欄框架本體包括下安裝位、上安裝位及三根以上的支撐桿,所述支撐桿連接下安裝位及上安裝位;電機安裝座,所述電機安裝座安裝在下安裝位內;發電機,所述發電機安裝在電機安裝座上;一個以上的風輪,所述風輪位于上安裝位與下安裝位之間并可轉動,風輪的轉軸與發電機的轉軸通過緊固件連接;儲電池、控制器及整流器,所述儲電池、控制器及整流器依次串聯,整流器的輸入端與發電機的輸出端電連接;和太陽能光電板,所述太陽能光電板安裝在上安裝位上,太陽能光電板與儲電池電連接。在所述上安裝位上設有一上凹槽,所述太陽能光電板安裝在上凹槽內。在所述下安裝位上設有一下凹槽,所述電機安裝座及發電機安裝在下凹槽內,在所述下凹槽的側壁上開有散熱孔;在下凹槽的開口處設有蓋板,在所述蓋板上開有發電機的軸能穿過的孔,在所述風輪的轉軸上安裝有一防水蓋,所述防水蓋位于孔的上方,防水蓋的面積大于孔的面積從而可以將孔遮住。在所述下安裝位上設有開口向下的散熱孔擋板,所述散熱孔擋板位于散熱孔處,散熱孔擋板的開口與散熱孔相通。所述護欄框架本體呈臺形,所述上安裝位的面積小于下安裝位的面積,在下安裝位的底部設有三個以上的安裝座。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的優點為:充分利用可用資源,將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有機結合在一起,而且其風能是汽車經過所帶動的風所產生的能量,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證能源的充足,自己發電為路燈提供所使用的電力,不使用城市電網的電能,節能,不污染環境,不占用空間。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圖3是圖2的A-A剖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去掉上安裝位及蓋板后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圖中自始至終用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實用新型描述中,術語“上”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實用新型必須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如圖1至4所示,其是一種可風光發電的道路護欄,包括護欄框架本體7、電機安裝座8、發電機9、一個以上的風輪2、儲電池12、控制器11、整流器10及太陽能光電板I ;在本實施例中設有三個風輪2,也可根據實施情況選擇風輪的個數,所使用的風輪采用六瓣的風葉,不僅美觀而且可以起到風機不受風向影響,360度全方位迎風,將風能利用到極致,風葉采用垂直葉片設計,連接緊固,設計一體成形,極大地增加使用安全系數。所述護欄框架本體7包括下安裝位74、上安裝位73及三根以上的支撐桿72,所述支撐桿72連接下安裝位74及上安裝位73,在本實施例中設有四根支撐桿,也可根據實施情況選擇支撐桿的根數;所述電機安裝座8安裝在下安裝位74內;所述發電機9安裝在電機安裝座8上;所述風輪2位于上安裝位73與下安裝位74之間并可轉動,風輪2的轉軸21與發電機9的轉軸通過緊固件3連接;所述儲電池12、控制器11及整流器10依次串聯,整流器10的輸入端與發電機9的輸出端電連接;所述太陽能光電板I安裝在上安裝位73上,太陽能光電板I與儲電池11電連接。工作時,當汽車快速行駛過程時,在短時間內使得周圍空氣流動加速,從而形成一股強勁風力,風力立即帶動風輪2轉動,通過風輪2的高速旋轉,使得發電機的定子繞組切割磁力線產生電力,從而實現了風能轉化為電能,并將該電能存儲到儲電池12中為路燈提供電力。當陽光充足時,太陽能光電板I將光能轉換成電能,并將該電能存儲到儲電池12中為路燈提供電力。在本實施例中,為了便于安裝太陽能光電板I,在所述上安裝位73上設有一上凹槽731,所述太陽能光電板I安裝在上凹槽731內。在本實施例中,在所述下安裝位74上設有一下凹槽741,所述電機安裝座8及發電機9安裝在下凹槽741內,在所述下凹槽741的側壁上開有散熱孔742,散熱孔742可以散發發電機9工作時所產生的熱量;在下凹槽741的開口處設有蓋板6,在所述蓋板6上開有發電機9的軸能穿過的孔61,發電機9的軸在孔61中可以轉動;在所述風輪2的轉軸21上安裝有一防水蓋4,所述防水蓋位于孔61的上方,防水蓋4的面積大于孔61的面積從而可以將孔61遮住,防水蓋4呈傘形。在本實施例中,為了防止雨水從散熱孔742進入下安裝位74內,在所述下安裝位74上設有開口向下的散熱孔擋板5,所述散熱孔擋板5位于散熱孔742處,散熱孔擋板5的開口與散熱孔742相通。在本實施例中,為了保證本實用新型的穩定性及安全性,所述護欄框架本體7呈臺形,所述上安裝位73的面積小于下安裝位74的面積,在下安裝位74的底部設有三個以上的安裝座71。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及變形,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權利要求1.一種可風光發電的道路護欄,其特征在于包括: 護欄框架本體(7 ),所述護欄框架本體(7 )包括下安裝位(74 )、上安裝位(73 )及三根以上的支撐桿(72 ),所述支撐桿(72 )連接下安裝位(74 )及上安裝位(73 ); 電機安裝座(8),所述電機安裝座(8)安裝在下安裝位(74)內; 發電機(9 ),所述發電機(9 )安裝在電機安裝座(8 )上; 一個以上的風輪(2),所述風輪(2)位于上安裝位(73)與下安裝位(74)之間并可轉動,風輪(2)的轉軸(21)與發電機(9)的轉軸通過緊固件(3)連接; 儲電池(12)、控制器(11)及整流器(10),所述儲電池(12)、控制器(11)及整流器(10)依次串聯,整流器(10)的輸入端與發電機(9)的輸出端電連接;和 太陽能光電板(1),所述太陽能光電板(I)安裝在上安裝位(73)上,太陽能光電板(I)與儲電池(12)電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風光發電的道路護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安裝位(73)上設有一上凹槽(731),所述太陽能光電板(I)安裝在上凹槽(731)內。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風光發電的道路護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安裝位(74)上設有一下凹槽(741),所述電機安裝座(8)及發電機(9)安裝在下凹槽(741)內,在所述下凹槽(741)的側壁上開有散熱孔(742);在下凹槽(741)的開口處設有蓋板(6),在所述蓋板(6)上開有發電機(9)的軸能穿過的孔(61),在所述風輪(2)的轉軸(21)上安裝有一防水蓋(4),所述 防水蓋位于孔(61)的上方,防水蓋(4)的面積大于孔(61)的面積從而可以將孔(61)遮住。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風光發電的道路護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安裝位(74)上設有開口向下的散熱孔擋板(5),所述散熱孔擋板(5)位于散熱孔(742)處,散熱孔擋板(5)的開口與散熱孔(742)相通。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風光發電的道路護欄,其特征在于所述護欄框架本體(7)呈臺形,所述上安裝位(73)的面積小于下安裝位(74)的面積,在下安裝位(74)的底部設有三個以上的安裝座(71)。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風光發電的道路護欄,特點是包括護欄框架本體、電機安裝座、發電機、一個以上的風輪、儲電池、控制器、整流器及太陽能光電板;護欄框架本體包括下安裝位、上安裝位及三根以上的支撐桿,支撐桿連接下安裝位及上安裝位;電機安裝座安裝在下安裝位內;發電機安裝在電機安裝座上;風輪位于上安裝位與下安裝位之間并可由電機帶動其轉動;儲電池、控制器及整流器依次串聯,整流器的輸入端與發電機的輸出端電連接;太陽能光電板安裝在上安裝位上,太陽能光電板與儲電池電連接。其優點為充分利用可用資源,風能是汽車經過所帶動的風所產生的能量,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證能源的充足,自己發電為路燈提供所使用的電力,不使用城市電網的電能,不污染環境,不占用空間。
文檔編號F21S9/04GK203162819SQ20132014587
公開日2013年8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28日
發明者周浩榮, 劉錦鑫, 廖翠玲, 何麗, 周錫釗, 吳巧燕 申請人:順德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