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LED燈技術領域,尤其是指一種漫反射頂板LED燈。
背景技術:
目前,由于LED 燈光效高、壽命長、工作溫度低、無毒無電磁污染,具有綠色環保的等等優點,已在各個行業和家庭中得到廣泛的推廣。目前市場上的LED 燈其輸出的光效與傳統光源相比,并沒有顯著的優勢,其仍然存在著發光效率較低利用率低等問題。第一,普通的LED燈透過燈罩散光照明,在光的照射過程中會有部分光由于燈罩的反射折射回燈體內,不能充分的利用光的效率,影響了LED燈的使用;第二,LED燈光的光線直接照射燈罩光照過強,會使得人的眼睛刺眼。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漫反射頂板LED燈,能夠將光線柔和均勻的散播出來,使光線更均勻。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漫反射頂板LED燈,包括外殼本體和透光燈罩,所述透光燈罩安裝在所述外殼本體上,所述透光燈罩的背面設置為波浪反射面;所述外殼本體內設置有隧道腔,所述隧道腔內設置有漫反射層,所述漫反射層與所述波浪反射面對應設置。
其中,還包括有鋁基板和安裝在鋁基板上的LED燈,所述外殼本體內設置有用于安裝鋁基板的安裝槽,所述鋁基板與安裝槽卡接,所述鋁基板與漫反射層形成70-80度的夾角。
其中,所述漫反射層的中部設置有凸起第一反射層,所述第一反射層的兩側都設置有第二反射層,所述第二反射層的向外側設置有第三反射層,所述第三反射層的向外側設置有第四反射層,所述第三反射層比所述第四反射層高0.1-0.3毫米,所述第二反射層比第三反射層高0.1-0.3毫米,所述第一反射層比所述第二反射層高0.1-0.3毫米。
其中,所述波浪反射面的最高點和最低點相差0.1-0.3毫米。
其中,所述外殼本體的一端設置有固定盒子,所述固定盒子上包括有基座和封裝蓋,所述外殼本體的底部設置有用于與所述基座卡接的卡接槽,所述基座上設置有卡口,所述封裝蓋上設置有與所述卡口相配合的卡扣,所述卡扣與卡口卡接。
其中,所述封裝蓋與所述基座通過連接件活動連接。
其中,所述基座上還設置有空心凸柱,所述空心凸柱的兩側都設置有便于電線走線的凹口;所述基座上還設置有供螺絲安裝的通孔; 所述基座的底部設置有便于收納電線的T字形凹槽。
其中,所述基座內還設置有用于安裝PCB板的容置空間,所述PCB板上安裝有傳感器,所述傳感器與PCB板電連接,所述鋁基板與所述PCB板電連接;所述傳感器上安裝有透明罩,所述封裝蓋上設置有透光孔,所述透光孔與所述透明罩卡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漫反射頂板LED燈,本發明包括有漫反射層結構與波浪反射面結構,光線在漫反射層結構和波浪反射面結構之間經過多次反射充分形成接近自然光的漫反射效果,使得燈具內的燈光接近自然光效果,經過透光燈罩,將光線柔和均勻的散播出來,使光線更均勻;光線通過漫反射層與波浪反射面的多角度、多方向的反射,達到光線擴散均勻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一種漫反射頂板LED燈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一種漫反射頂板LED燈的背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一種漫反射頂板LED燈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A處的結構示意放大圖。
圖5為本發明的A’處的結構示意放大圖。
在圖1至圖5中的附圖標記包括:
1—外殼本體 2—透光燈罩 3—隧道腔
4—漫反射層 5—鋁基板 6—LED燈
7—安裝槽 8—第一反射層 9—第二反射層
10—第三反射層 11—第四反射層 12—基座
13—封裝蓋 14—卡接槽 15—卡扣
16—空心凸柱 17—T字形凹槽 18—PCB板
19—透明罩。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的理解,下面結合實施例與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實施方式提及的內容并非對本發明的限定。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詳細的描述。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漫反射頂板LED燈6,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殼本體1和透光燈罩2,所述透光燈罩2安裝在所述外殼本體1上,所述透光燈罩2的背面設置為波浪反射面;所述外殼本體1內設置有隧道腔3,所述隧道腔3內設置有漫反射層4,所述漫反射層4與所述波浪反射面對應設置。本發明包括有漫反射層4結構與波浪反射面結構,光線在漫反射層4結構和波浪反射面結構之間經過多次反射充分形成接近自然光的漫反射效果,使得燈具內的燈光接近自然光效果,經過透光燈罩2,將光線柔和均勻的散播出來,使光線更均勻;光線通過漫反射層4與波浪反射面的多角度、多方向的反射,達到光線擴散均勻的效果。
本發明中,如圖3,還包括有鋁基板5和安裝在鋁基板5上的LED燈6,所述外殼本體1內設置有用于安裝鋁基板5的安裝槽7,所述鋁基板5與安裝槽7卡接,所述鋁基板5與漫反射層4形成70-80度的夾角。所述鋁基板5與安裝槽7卡接可以保證鋁基板5不易松動,保證燈體的穩定性。在多次的實驗中得出,所述鋁基板5與漫反射層4形成70-80度的夾角為本發明的最佳發光角度,當鋁基板5與漫反射層4之間的夾角低于70度時,使得光線不能在漫反射層4與波浪反射面之間充分反射擴散,使得燈具發光時,中部的光線較強并且刺眼,而燈具的兩側發光暗淡;當鋁基板5與漫反射之間的夾角大于80度時,使得光線不能在漫反射層4與波浪反射面之間充分反射擴散,燈具在發光時,光線不能全部進入到漫反射層4,使得燈具整體發光暗淡無光;具體地,當鋁基板5與漫反射層4的夾角大于90度時,即光線直接照射到波浪反射面上,這樣會造成燈體發光過強,并且對人的眼睛過于刺眼;經多次實驗,優選地,所述鋁基板5與漫反射層4的夾角為75度效果最佳,使得光線可以在漫反射層4與波浪反射面之間充分反射擴散。
本發明中,如圖3,所述漫反射層4的中部設置有凸起第一反射層8,所述第一反射層8的兩側都設置有第二反射層9,所述第二反射層9的向外側設置有第三反射層10,所述第三反射層10的向外側設置有第四反射層11,所述第三反射層10比所述第四反射層11高0.1-0.3毫米,所述第二反射層9比第三反射層10高0.1-0.3毫米,所述第一反射層8比所述第二反射層9高0.1-0.3毫米。優選地,所述第三反射層10比所述第四反射層11高0.2毫米,所述第二反射層9比第三反射層10高0.2毫米,所述第一反射層8比所述第二反射層9高0.2毫米;經多次實驗證明,所述第三反射層10比所述第四反射層11高0.2毫米,所述第二反射層9比第三反射層10高0.2毫米,所述第一反射層8比所述第二反射層9高0.2毫米時,可以使得光線在漫反射層4和波浪反射面之間的反射次數達到最大,擴散效果達到最好,并且使得光線在漫反射層4結構和波浪反射面結構之間經過多次反射充分形成接近自然光,效果最佳。
本發明中,如圖3,所述波浪反射面的最高點和最低點相差0.1-0.3毫米。經多次實驗,優選地,所述波浪反射面的最高點和最低點相差0.2毫米,可以配合漫反射層4的結構,達到最佳反射效果,光線擴散充分。
本發明中,如圖4、圖5,所述外殼本體1的一端設置有固定盒子,所述固定盒子上包括有基座12和封裝蓋13,所述外殼本體1的底部設置有用于與所述基座12卡接的卡接槽14,所述基座12上設置有卡口,所述封裝蓋13上設置有與所述卡口相配合的卡扣15,所述卡扣15與卡口卡接。所述卡接槽14將基座12卡接在外殼本體1上,保證固定盒子不易松動;所述卡扣15與卡口的配合保證封裝蓋13穩穩地蓋住基座12,防止液體燈進入燈具使其被腐蝕,整體性和美觀性更好。
本發明中,如圖4,所述封裝蓋13與所述基座12通過連接件活動連接。當所述卡扣15與卡口沒有卡接時,所述封裝蓋13不會從燈具上松落殿下,所述連接件將封裝蓋13活動連接在基座12上,所述封裝蓋13可上下翻轉;當打開封裝蓋13時,可以人工在燈具上安裝螺絲或相關的零件,安裝完后蓋上封裝蓋13,所述卡扣15與卡口卡接在一起,安裝穩定,保證燈具不易被水體進入,不易被腐蝕。
本發明中,如圖4,所述基座12上還設置有空心凸柱16,所述空心凸柱16的兩側都設置有便于電線走線的凹口;所述基座12上還設置有供螺絲安裝的通孔;所述基座12的底部設置有便于收納電線的T字形凹槽17。所述凹口方便燈具內的電線卡在凹口上,方便走線,電線不會凸起,所述電線穿過凹口后,再穿過空心凸柱16將電線引到燈具外;所述T字形凹槽17可以放置、收納電線,可以因電線接駁出來的時候方向不同而放置,不會使燈具因為電線的凸起而影響燈具的安裝;通過螺絲穿過所述通孔后安裝在墻體上,保證燈具的穩定性,所述封裝蓋13將其蓋住,使得燈具整體性和美觀性更好。
本發明中,所述基座12內還設置有用于安裝PCB板18的容置空間,所述PCB板18上安裝有傳感器,所述傳感器與PCB板18電連接,所述鋁基板5與所述PCB板18電連接;所述傳感器上安裝有透明罩19,所述封裝蓋13上設置有透光孔,所述透光孔與所述透明罩19卡接。所述透明罩19可以保護好傳感器,使得傳感器不易損壞;當人用手在傳感器附近的一定距離內揮手,可以控制燈體的打開或關閉。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發明以較佳實施例公開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范圍內,當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變更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發明技術是指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