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顯示裝置的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發光組件及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如圖1至圖3所示,現有技術采用單面顯示裝置1,即觀看者2只能從顯示裝置的正面(單面)觀看,即使從側面觀看最大視角也不能超過160度。觀看者2從側面觀看時會受到最佳觀看角度等因素的影響。這樣觀看者2觀看圖像顯示的質量不佳。
上述的單面顯示裝置1的功能相對單一,在空間上看,其背面并不能觀看,這樣降低了單面顯示裝置1的利用率。當有雙面圖像顯示需求時,往往需要背對背安裝兩塊屏幕來滿足上述需求,這種辦法提高了投入成本,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發光組件及顯示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發光組件觀看視角較小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發光組件,包括:燈珠;燈珠安裝板,燈珠安裝在燈珠安裝板上;燈珠遮光面罩,燈珠遮光面罩與燈珠安裝板相連接,燈珠遮光面罩罩設在燈珠上并與燈珠具有距離,燈珠遮光面罩的至少兩個側面具有出光孔;其中,燈珠遮光面罩的朝向燈珠安裝板的一側具有第一反射面,燈珠安裝板在朝向燈珠遮光面罩的一側具有第二反射面,燈珠發出的光線通過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的反射后通過每個出光孔射出。
進一步地,出光孔設置在燈珠遮光面罩的相對兩側。
進一步地,發光組件還包括透明塊,透明塊至少部分設置在燈珠安裝板和燈珠遮光面罩之間。
進一步地,透明塊由透光玻璃材質制成。
進一步地,透明塊填充燈珠安裝板和燈珠遮光面罩之間的空間,透明塊具有出光面,出光面為磨砂面以對出光形成漫反射。
進一步地,燈珠安裝板為長板結構,燈珠遮光面罩與長板結構相適配,燈珠安裝板與燈珠遮光面罩組成長方體結構,燈珠為多個,多個燈珠在燈珠安裝板上成一列布置,出光孔沿燈珠安裝板的長度方向延伸,并且出光孔設置在多個燈珠的出光方向的兩側。
進一步地,燈珠遮光面罩包括隔板,隔板設置在燈珠遮光面罩內以將各燈珠隔離。
進一步地,透明塊為多個,多個透明塊與多個燈珠一一對應設置,隔板將各透明塊隔離。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包括多個發光組件,發光組件為上述的發光組件。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方面,還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包括多個發光組件,發光組件為上述的發光組件,多個發光組件疊置布置。
應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發光組件的燈珠在發光時,通過出光孔將光線射出,出光孔在發光組件的至少兩個側面,上述結構改變了傳統的發光組件的出光只在發光組件前側出光的結構,這樣擴大了出光的視角并可以根據需要靈活設置發光組件的出光方向。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有效地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的發光組件觀看視角較小的問題。
附圖說明
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說明書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示出了現有技術的顯示裝置的實施例的出光示意圖;
圖2示出了圖1的顯示裝置的出光范圍的示意圖;
圖3示出了圖1的顯示裝置的在使用狀態的示意圖;
圖4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發光組件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5示出了圖4的發光組件的出光范圍的示意圖;以及
圖6示出了圖5的發光組件組裝為顯示裝置時的示意圖。
其中,上述附圖包括以下附圖標記:
1、單面顯示裝置;2、觀看者;10、燈珠;20、燈珠安裝板;21、第二反射面;30、燈珠遮光面罩;31、出光孔;32、第一反射面;40、透明塊;41、出光面;50、光線路徑;100、顯示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應該指出,以下詳細說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對本申請提供進一步的說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術和科學術語具有與本申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相同含義。
為了便于描述,在這里可以使用空間相對術語,如“在……之上”、“在……上方”、“在……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來描述如在圖中所示的一個器件或特征與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間位置關系。應當理解的是,空間相對術語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圖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圖中的器件被倒置,則描述為“在其他器件或構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構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將被定位為“在其他器件或構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構造之下”。因而,示例性術語“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兩種方位。該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轉90度或處于其他方位),并且對這里所使用的空間相對描述作出相應解釋。
現在,將參照附圖更詳細地描述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然而,這些示例性實施方式可以由多種不同的形式來實施,并且不應當被解釋為只限于這里所闡述的實施方式。應當理解的是,提供這些實施方式是為了使得本實用新型的公開徹底且完整,并且將這些示例性實施方式的構思充分傳達給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附圖中,為了清楚起見,擴大了層和區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將省略對它們的描述。
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的發光組件包括:燈珠10、燈珠安裝板20和燈珠遮光面罩30。燈珠10安裝在燈珠安裝板20上。燈珠遮光面罩30與燈珠安裝板20相連接,燈珠遮光面罩30罩設在燈珠10上并與燈珠10具有距離,燈珠遮光面罩30的至少兩個側面具有出光孔31。燈珠遮光面罩30的朝向燈珠安裝板20的一側具有第一反射面32,燈珠安裝板20在朝向燈珠遮光面罩30的一側具有第二反射面21,燈珠10發出的光線通過第一反射面32和第二反射面21的反射后通過每個出光孔31射出。
應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發光組件的燈珠10在發光時,通過出光孔31將光線射出,出光孔31在發光組件的至少兩個側面,上述結構改變了傳統的發光組件的出光只在發光組件前側出光的結構,這樣擴大了出光的視角并可以根據需要靈活設置發光組件的出光方向。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有效地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的發光組件觀看視角較小的問題。
當然,作為本領域技術人員知道,燈珠10發出的光線與第一反射面32必須成一定的角度才能使燈珠10發出的光線從出光孔31中射出,為了使燈珠10發出的光線與第一反射面32成一定的角度可以將發光的燈珠10設置在斜面上如圖4所示,這樣就能夠保證燈珠10發出的光線在第一反射面32和第二反射面21的配合下從出光孔31射出。燈珠10發出的光線與第一反射面32可以其它設置形式,例如第一反射面32也可以設置為傾斜結構。
如圖4所示,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出光孔31設置在燈珠遮光面罩30的相對兩側。這樣發光組件的出光能夠從發光組件的相對兩側看到燈珠10發出的光線。上述結構方便了觀察者從發光組件均能夠看到燈珠10發出的光線。具體地,光線路徑50如圖4所示。
如圖4所示,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發光組件還包括透明塊40,透明塊40至少部分設置在燈珠安裝板20和燈珠遮光面罩30之間。這樣透明塊40能夠對燈珠遮光面罩30起到支撐作用,避免了由于第一反射面32和第二反射面21的變形而導致的燈珠10從出光孔31射出的光線的線路變形,進而影響視覺效果。具體地,透明塊40由透光玻璃材質制成。當然,作為本領域技術人員知道,透明塊40只要滿足高效率傳導光線的光學透鏡即可。這樣可以減 少光線的亮度損失。進一步具體地,出光孔31為燈珠安裝板20和燈珠遮光面罩30共同形成,透明塊40的兩個出光面可以在出光孔31的外側,并且各出光面的面積大于出光孔31,透明塊40的出光面至透明塊40的透光塊本體之間具有縮頸,這樣出光孔31的外側邊緣可以卡設在縮頸的位置。當然,作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知道,出光孔31可以為燈珠遮光面罩30形成,即燈珠遮光面罩30的側邊挖設出出光孔31。
如圖4所示,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透明塊40填充燈珠安裝板20和燈珠遮光面罩30之間的空間,透明塊40具有出光面41,出光面41為磨砂面以對出光形成漫反射。上述結構一方面擴大了發光組件的出光角度,另一方面使得觀看的光線更加柔和,使觀看者更加舒適。
如圖4所示,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燈珠安裝板20為長板結構,燈珠遮光面罩30與長板結構相適配,燈珠安裝板20與燈珠遮光面罩30組成長方體結構,燈珠10為多個,多個燈珠10在燈珠安裝板20上成一列布置,出光孔31沿燈珠安裝板20的長度方向延伸,并且出光孔31設置在多個燈珠10的出光方向的兩側。上述結構使得發光組件的同一側具有相配合的出光成像系統。當然,作為本領域技術人員知道,同一燈珠安裝板20的兩側的出光所成的圖像相同。進一步地,發光組件的具有出光孔31的兩個側面中的每個側面具有多個出光孔31,具體地,各側面的出光孔31的數量與燈珠10的數量相同,每個燈珠10的發出的光線均能夠從與該燈珠10對應的兩個出光孔31射出。
如圖4所示,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燈珠遮光面罩30包括隔板,隔板設置在燈珠遮光面罩30內以將各燈珠10隔離。上述結構有效地避免了多個燈珠10之間發出的光相互干涉。
如圖4所示,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透明塊40為多個,多個透明塊40與多個燈珠10一一對應設置,隔板將各透明塊40隔離。上述結構方便了發光組件的維護、保養,當一個透明塊40損壞時,只需更換此損壞的透明塊40即可。
如圖4至圖6所示,本申請還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根據本申請的顯示裝置的實施例包括多個發光組件。發光組件為上述的發光組件。上述結構有利于形成整個顯示屏以滿足顯示的多樣性。現有技術中的顯示裝置的出光角度按140°計算,其出光時空間的填充率為46.7%。本實施例的出光的填充率為93.4%。在本申請中25mm間距LED燈條屏幕,每平米像素點數1600點,單顆燈珠的亮度2cd,那么傳統的單面顯示裝置的亮度最高達到3200cd/m2,預估透鏡的亮度損失約25%,那么本申請的顯示裝置,每一面的亮度為:3200cd/m2×(1-25%)×0.5=1200cd/m2。每一面1200cd/m2的亮度完全滿足使用的要求,可實現不增加燈珠數量的同時,具有雙面顯示圖像的功能。在本申請中的顯示裝置可以根據需要進行任意布置以滿足對顯示圖像的需求。
在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中,發光組件包括:燈珠10、燈珠安裝板20和燈珠遮光面罩30。燈珠10安裝在燈珠安裝板20上。燈珠遮光面罩30與燈珠安裝板20相連接,燈珠遮光面罩30罩設在燈珠10上并與燈珠10具有距離,燈珠遮光面罩30的至少兩個側面具有出光孔31。燈珠遮光面罩30的朝向燈珠安裝板20的一側具有第一反射面32,燈珠安裝板20在朝向燈珠 遮光面罩30的一側具有第二反射面21,燈珠10發出的光線通過第一反射面32和第二反射面21的反射后通過每個出光孔31射出。
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發光組件的燈珠10在發光時,通過出光孔31將光線射出,出光孔31在發光組件的至少兩個側面,上述結構改變了傳統的發光組件的出光只在發光組件前側出光的結構,這樣擴大了出光的視角并可以根據需要靈活設置發光組件的出光方向。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有效地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的發光組件觀看視角較小的問題。
如圖4至圖6所示,本申請還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根據本申請的顯示裝置的實施例包括多個發光組件。發光組件為上述的發光組件,多個發光組件疊置布置。上述顯示裝置的多個發光組件疊置布置后,形成相對的兩側的出光屏幕。上述結構可以根據需要安置在需要的位置,例如,如圖3所示,現有技術中的高速公路上的廣告牌通常為背靠背設置的兩個單面顯示裝置1,這樣無論觀看者2從高速公路的哪個方向觀看都能看到廣告牌的信息,但是上述結構的制作成本較高,安裝較復雜。如圖6所示,本申請只需用一個顯示裝置100即可以實現現有技術中的兩個背靠背設置的單面顯示裝置1。另外,現有技術中的兩個背靠背的單面顯示裝置1設置有一定的角度,而采用本申請的一個顯示裝置100相對的兩個面平行,但是通過第一反射面32和第二反射面21之間設置合理的反射角使得光線路徑50能夠滿足觀看的需要,具體地,通過設置第一反射面32和第二反射面21的反射角可以使從顯示裝置100的相對兩個表面發出來的光線與顯示裝置100的相對兩個表面成一定的角度。本申請還可以應用到飯店的廣告牌(圖中未示出),同理不需要設置兩個單面顯示裝置1,而且本申請還可以根據第一反射面32和第二反射面21的反射角度進行調整以滿足不同的觀看角度的使用需求。
在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中,發光組件包括:燈珠10、燈珠安裝板20和燈珠遮光面罩30。燈珠10安裝在燈珠安裝板20上。燈珠遮光面罩30與燈珠安裝板20相連接,燈珠遮光面罩30罩設在燈珠10上并與燈珠10具有距離,燈珠遮光面罩30的至少兩個側面具有出光孔31。燈珠遮光面罩30的朝向燈珠安裝板20的一側具有第一反射面32,燈珠安裝板20在朝向燈珠遮光面罩30的一側具有第二反射面21,燈珠10發出的光線通過第一反射面32和第二反射面21的反射后通過每個出光孔31射出。
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發光組件的燈珠10在發光時,通過出光孔31將光線射出,出光孔31在發光組件的至少兩個側面,上述結構改變了傳統的發光組件的出光只在發光組件前側出光的結構,這樣擴大了出光的視角并可以根據需要靈活設置發光組件的出光方向。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有效地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的發光組件觀看視角較小的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所使用的術語僅是為了描述具體實施方式,而非意圖限制根據本申請的示例性實施方式。如在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確指出,否則單數形式也意圖包括復數形式,此外,還應當理解的是,當在本說明書中使用術語“包含”和/或“包括”時,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驟、操作、器件、組件和/或它們的組合。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及上述附圖中的術語“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區別類似的對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順序或先后次序。應該理解這樣使用的術 語在適當情況下可以互換,以便這里描述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例如能夠以除了在這里圖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順序實施。此外,術語“包括”和“具有”以及他們的任何變形,意圖在于覆蓋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驟或單元的過程、方法、系統、產品或設備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驟或單元,而是可包括沒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對于這些過程、方法、產品或設備固有的其它步驟或單元。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