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照明燈具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具有燈頭快裝結構的多用便攜式照明燈具。
背景技術:
便攜式照明燈具是日常生活必備工具,例如手電筒、戶外露營燈、工作照明燈等等,諸如此類的照明燈具根據不同的使用方式設計不同的燈體和燈頭結構,目前不同使用方式的照明燈具在結構上不具有互換性,這對使用者來說,如果有如手電筒、露營和工作照明等多種照明需求時,必須配備多套照明燈具,然而實際使用過程中,這些照明燈具同時使用的概率極小,造成不必要的浪費,不但增加購置成本,還不便于收納和攜帶。另外現有的照明燈具的燈頭與燈體的裝配結構繁瑣,尤其是燈頭拆裝操作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種具有燈頭快裝結構的多用便攜式照明燈具,燈頭組件與燈體組件通過可通配的快裝結構實現快捷拆裝,在此基礎上通過多種照明燈具的燈頭組件互換,達到一燈多用的目的。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具有燈頭快裝結構的多用便攜式照明燈具,包括燈頭組件和燈體組件,燈頭組件通過快裝結構可拆裝地連接于燈體組件上,所述快裝結構包括:插接部,設置于燈頭組件下端,插接部上設有第一導向斜面和第二導向斜面;容置部,設置于燈體組件上端,并與插接部插接配合,容置部的腔壁設有限位卡槽;卡簧,活動箍設于容置部的限位卡槽內;鎖止套,活動套設于容置部外,鎖止套設有與卡簧配合的第一限位位置和第二限位位置,當第一限位位置與卡簧配合時,卡簧被限制外擴,當第二限位位置與卡簧配合時,卡簧可在第一導向斜面或第二導向斜面的導向作用下外擴;復位彈簧,用于鎖止套相對容置部移動復位;壓縮彈簧,用于向插接部施加與插入方向相反的彈性力;
當燈頭組件的插接部插入燈體組件的容置部時,插接部的第一導向斜面帶動卡簧移動至限位卡槽下端與第二限位位置相對應,卡簧在第一導向斜面的導向作用下外擴,以使插接部的第二導向斜面移動至與卡簧配合的位置,卡簧在自身彈性力作用下收縮,并在第二導向斜面的導向作用下移動至限位卡槽上端與第一限位位置相對應,此時插接部在卡簧的限位作用下與容置部穩固插接;當燈頭組件的插接部拔出燈體組件的容置部時,克服復位彈簧的彈性力移動鎖止套,以使鎖止套的第二限位位置移動至與卡簧相對應,卡簧在第二導向斜面的導向作用下外擴,以使卡簧與第二導向斜面脫離限位,此時插接部可從容置部拔出。
其中,容置部上還螺接有與鎖止套限位配合的限位套,插接部的外側套設有與容置部內壁配合的密封圈。燈頭組件包括有手電筒燈頭、戶外露營燈燈頭和工作照明燈燈頭,手電筒燈頭、戶外露營燈燈頭和工作照明燈燈頭可更換地與燈體組件連接。
進一步的,燈體組件包括開關部和柄部,燈頭組件通過所述快裝結構連接于開關部的上端,柄部可拆卸地連接于開關部的下端。所述開關部包括開關殼體、所述鎖止套、所述復位彈簧、所述卡簧、所述壓縮彈簧和開關模塊,所述鎖止套套設于開關殼體的所述容置部外,所述復位彈簧兩端分別與開關殼體和所述鎖止套抵接,所述卡簧活動箍設于開關殼體的所述限位卡槽內,開關模塊裝設于開關殼體下部,所述壓縮彈簧兩端分別通過壓板與燈頭組件和開關模塊相抵。所述柄部包括電池筒體,電池筒體上端通過連接機構與開關殼體連接,電池筒體下端連接有端蓋,電池筒體內裝設有電池包組件,電池筒體外套設有軟膠套。
優選的方案,所述連接機構包括螺紋連接套,螺紋連接套的上下兩端分別與開關殼體和電池筒體螺紋連接;開關模塊下部設有與燈頭組件電連接的電極觸片,電池包組件的上部設有導電柱,當電池筒體通過螺紋連接套與開關殼體連接時,導電柱的上端與電極觸片緊密抵接。
另一優選的方案,所述連接機構包括滾針、滾珠、限位彈片和轉動設置于開關殼體外的扭環,電池筒體設有鎖止槽,開關殼體設有滾針安裝槽和滾珠安裝孔,扭環內側設有滾針限位槽、滾珠限位槽和彈片限位槽,滾針裝設于滾針安裝槽內并與滾針限位槽配合以限定扭環相對開關殼體的轉動角度,滾珠裝設于滾珠安裝槽內并在滾珠限位槽的限位作用下與電池筒體的鎖止槽配合,限位彈片嵌設于開關殼體的外側,限位彈片與彈片限位槽配合以使扭環相對開關殼體固定。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燈頭組件與燈體組件通過可通配的快裝結構實現快捷拆裝,裝配時,將燈頭組件的插接部直接插入燈體組件的容置部即可實現燈頭組件與燈體組件穩固連接;拆卸時,將鎖止套向上滑動,卡簧與燈頭組件的插接部即可脫離鎖定,即可拔出燈頭組件。在此基礎上通過多種照明燈具的燈頭組件互換,達到一燈多用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多用途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手電筒實施方式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手電筒實施方式的進一步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手電筒實施方式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燈頭組件與燈體組件快裝結構插入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燈頭組件與燈體組件快裝結構拔出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開關部與柄部連接機構插入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開關部與柄部連接機構拔出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00.燈頭組件;101.手電筒燈頭;102.戶外露營燈燈頭;103.工作照明燈燈頭;110.插接部;1101.第一導向斜面;1102.第二導向斜面;200.燈體組件;210.開關部;211.開關殼體;212.鎖止套;213.復位彈簧;214.卡簧;215.壓縮彈簧;216.開關模塊;217.限位套;220.柄部;221.電池筒體;222.端蓋;223.電池包組件;224.軟膠套;225.螺紋連接套;226.導電柱;2111.容置部;2112.限位卡槽;2113.滾針安裝槽;2114.滾珠安裝孔;2121.第一限位位置;2122.第二限位位置;30.扭環;31.滾針;32.滾珠;33.限位彈片;301.滾針限位槽;302.滾珠限位槽;303.彈片限位槽。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闡釋。
參見圖1,一種具有燈頭快裝結構的多用便攜式照明燈具,包括燈頭組件100和燈體組件200,燈頭組件100通過快裝結構可拆裝地連接于燈體組件200上,燈頭組件100包括有手電筒燈頭101、戶外露營燈燈頭102和工作照明燈燈頭103,手電筒燈頭101、戶外露營燈燈頭102和工作照明燈燈頭103可更換地與燈體組件200連接,使用者只需購置一個燈體組件200和多個燈頭組件100即可實現多用途照明,本實施方式以手電筒為例進行說明。
參見圖2,燈體組件200包括開關部210和柄部220,燈頭組件100通過所述快裝結構連接于開關部210的上端,柄部220可拆卸地連接于開關部210的下端。
參見圖3,所述開關部210包括開關殼體211、鎖止套212、復位彈簧213、卡簧214、壓縮彈簧215和開關模塊216,開關模塊216裝設于開關殼體211下部。所述柄部220包括電池筒體221,電池筒體221上端通過連接機構與開關殼體211連接,電池筒體221下端連接有端蓋222,電池筒體221內裝設有電池包組件223,電池筒體221外套設有軟膠套224。
參見圖4、圖5和圖6,燈頭組件100的下端設有插接部110,插接部110上設有第一導向斜面1101和第二導向斜面1102,第一導向斜面1101與第二導向斜面1102配合形成外凸的錐形。開關殼體211的上端設有與插接部110插接配合的容置部2111,容置部2111的腔壁設有限位卡槽2112。卡簧214,活動箍設于開關殼體211的容置部2111的限位卡槽2112內,卡簧214可在限位卡槽2112內上下移動,卡簧214的內圈凸出于開關殼體211內側并與插接部110的第一導向斜面1101和第二導向斜面1102配合,卡簧214的外圈凸出于開關殼體211的外側。鎖止套212活動套設于開關殼體211的容置部2111外,鎖止套212設有與卡簧214配合的第一限位位置2121和第二限位位置2122,當第一限位位置2121與卡簧214配合時,卡簧214的外側與鎖止套212的第一限位位置2121相抵,從而卡簧214被限制外擴,以將燈頭組件100的插接部110鎖固在開關殼體211的容置部2111內;當第二限位位置2122與卡簧214配合時,卡簧214可在第一導向斜面1101或第二導向斜面1102的導向作用下外擴,燈頭組件100的插接部110可從開關殼體211的容置部2111內拔出。復位彈簧213兩端分別與開關殼體211和所述鎖止套212抵接,用于鎖止套212相對容置部2111移動復位,當鎖止套212向上滑動后,鎖止套212能在復位彈簧213的彈性力作用下向下移動復位。壓縮彈簧215兩端分別通過壓板與燈頭組件100和開關模塊216相抵,用于向插接部110施加與插入方向相反的彈性力,以使燈頭組件100的插接部110可穩固地鎖止于開關殼體211的容置部2111內,這里壓縮彈簧215可以為其他彈性元件替換。容置部2111上還螺接有與鎖止套212限位配合的限位套217裝配時,先將復位彈簧213套設于開關殼體211的容置部2111外側,然后在復位彈簧213外套入鎖止套212,最后將限位套217與開關殼體211螺接,使得鎖止套212的下端與限位套217抵接,插接部110的外側套設有與容置部2111內壁配合的密封圈,密封圈對開關殼體211下部的開關模塊216和柄部220的電池包組件223起到一定放水防塵作用。
參見圖5,當燈頭組件100的插接部110插入燈體組件200的容置部2111時,插接部110的第一導向斜面1101帶動卡簧214移動至限位卡槽2112下端與第二限位位置2122相對應,卡簧214在第一導向斜面1101的導向作用下外擴,以使插接部110的第二導向斜面1102移動至與卡簧214配合的位置,卡簧214在自身彈性力作用下收縮,并在第二導向斜面1102的導向作用下移動至限位卡槽2112上端與第一限位位置2121相對應,此時插接部110在卡簧214的限位作用下與容置部2111穩固插接。
參見圖6,當燈頭組件100的插接部110拔出燈體組件200的容置部2111時,克服復位彈簧213的彈性力移動鎖止套212,以使鎖止套212的第二限位位置2122移動至與卡簧214相對應,卡簧214在第二導向斜面1102的導向作用下外擴,以使卡簧214與第二導向斜面1102脫離限位,此時插接部110可從容置部2111拔出。
進一步的,參見圖3、圖4,所述連接機構包括螺紋連接套225,螺紋連接套225的上下兩端分別與開關殼體211和電池筒體221螺紋連接,柄部220和開關部210可旋轉拆卸方式分離。開關模塊216下部設有與燈頭組件100電連接的電極觸片,電池包組件223的上部設有導電柱226,當電池筒體221通過螺紋連接套225與開關殼體211連接時,導電柱226的上端與電極觸片緊密抵接。
參見圖7、圖8,所述連接機構另一優選的方案,包括滾針31、滾珠32、限位彈片33和轉動設置于開關殼體211外的扭環30,電池筒體221設有鎖止槽,鎖止槽為設置在電池筒體221上的環槽或與滾珠32配合的其他限位結構,開關殼體211設有滾針安裝槽2113和滾珠安裝孔2114,扭環30內側設有滾針限位槽301、滾珠限位槽302和彈片限位槽303,滾針31裝設于滾針安裝槽2113內并與滾針限位槽301配合以限定扭環30相對開關殼體211的轉動角度,滾珠32裝設于滾珠32安裝槽內并在滾珠限位槽302的限位作用下與電池筒體221的鎖止槽配合,限位彈片33嵌設于開關殼體211的外側,限位彈片33與彈片限位槽303配合以使扭環30相對開關殼體211固定。本實施方式的連接機構也是一種開關部210與柄部220的快速連接結構,能夠實現開關部210和柄部220之間的快速裝配。參見圖7,裝配時,先旋轉扭環30,使滾珠限位槽302與滾珠32所在的滾珠安裝孔2114對應,滾珠32外側可容置于滾珠限位槽302內,電池筒體221可沿著開關殼體211的內壁插入開關殼體211內,當電池筒體221插入到位后,再反向旋轉扭環30,滾珠32在扭環30內壁的限位作用下向滾珠安裝孔2114內側移動,滾珠32內側凸出于開關殼體211的內壁并與電池筒體221的鎖止槽限位配合,從而將電池筒體221和開關殼體211鎖止連接。參見圖8,拆卸時,旋轉扭環30,使滾珠限位槽302與滾珠32所在的滾珠安裝孔2114對應,滾珠32外側可容置于滾珠限位槽302內,電池筒體221即可沿著開關殼體211的內壁拔出開關殼體211外。其中,滾針31與滾針限位槽301配合限定了扭環30的轉動角度,使用者可快速準確地將扭環30旋轉至相應位置。進一步的,扭環30內側設有兩個彈片限位槽303,分別對應于開啟和鎖止位置,當扭環30旋轉至限位彈片33與該兩個彈片限位槽303配合的位置時,限位彈片33可對扭環30起到定位作用,同時對使用者起到旋轉到位的提示作用。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故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