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照明領域,具體是指一種LED泡燈的燈頭散熱結構。
背景技術:
LED是一種固態的半導體器件,它可以直接把電轉化為光。LED具有體積小、耗電量低、使用壽命長、高亮度、低熱量、環保、堅固耐用等諸多優點,這使得LED光源在傳統光源面前具有巨大的優勢,因而被廣泛使用。LED 芯片的表面面積較小,工作時電流密度大, 且用于照明時往往要求多個LED組合而成,LED密集度大,導致芯片發熱密度高。而結溫上升會導致光輸出減少,芯片加快蛻化,縮短器件壽命,因此必須設有散熱結構才能保證LED泡燈的正常使用。
如圖1,現有的普通LED泡燈一般依靠導熱件4’將熱量傳導至塑料材質的外殼2’上進行散熱,散熱方式單一,為了保證散熱效率,所述的外殼2’的面積一般很大,這也造成了LED泡燈的外形與傳統的燈泡有很大的區別。
有鑒于此,本設計人針對上述LED泡燈的結構設計上未臻完善所導致的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構思,且積極研究改良試做而開發設計出本發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燈頭的散熱結構,其可以有效提高燈體的散熱效率。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解決方案是:
一種燈頭散熱結構,其包括一燈頭、一與燈頭配合的外殼以及與外殼的導熱件;其中:所述導熱件下端形成環狀平臺配合于外殼中,所述導熱件底部平臺的底面間隔向下延伸有若干個導熱板,而外殼對應該導熱板設有與之配合的卡槽。
所述卡槽位于外殼與燈頭的連接處。
所述各導熱板為一T型導熱板。
所述各導熱板為一體的環狀結構。
所述導熱件上部為鏤空結構的腔體。
采用上述結構后,本發明通過在導熱件底部平臺向下延伸有導熱板,導熱板與燈頭間隔一層塑料殼體,利用該導熱板減小了導熱件到燈頭的距離,當燈體工作時,產生的熱量傳導到導熱件上,由于導熱板靠近燈頭,熱量可以快速傳遞到燈頭上,進而燈頭再把熱量傳導到燈頭座上,使得芯片的熱量快速散出,提高了散熱效率,散熱效果好。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LED泡燈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立體分解圖;
圖3為本發明的結構剖視圖;
圖4為本發明的局部立體分解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進一步解釋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對本發明進行詳細闡述。
如圖2至圖4所示,本發明揭示了一種燈頭散熱結構,其實施于LED泡燈中,該LED泡燈包括一燈頭1、一與燈頭1配合的外殼2、驅動LED 芯片工作的線路板3、一與外殼2配合的導熱件4、若干個分布有LED 燈珠并配合在導熱件4上的芯片5、一連接芯片5與線路板3 的雙面板6、以及一罩置于導熱件4及芯片5之外的泡殼7。
所述導熱件4下端形成環狀平臺41配合于外殼2中,導熱件4上端可為一鏤空結構的腔體42,腔體42自下向上逐漸縮小形成通風口45,腔體42外壁對應芯片5間隔分布有基片43以使芯片5安放在導熱件4上,基片43的上端套接一連接筒9,連接筒9上部嵌入到泡殼7頂端開口71上;線路板3是縱向插置于外殼2內,其上端頂靠在導熱件4上,下端與燈頭1連接;雙面板6套置與環狀平臺41上部并連接芯片5與線路板3,雙面板6的上方罩置一蓋板8;泡殼7罩置與各芯片5和外殼2連接在一起。
本發明的關鍵在于:所述金屬材質的導熱件4底部平臺41的底面間隔向下延伸有若干個導熱板44,而外殼2對應該導熱板44設有與之配合的卡槽23。
所述卡槽23可位于外殼2與燈頭1的連接處24。
所述導熱板44為一T型導熱板,進一步增加其表面積。
當然,各導熱板44亦為一體的環狀結構,進一步增加其與外殼2的接觸面積。
組裝時,導熱板44完全插置于卡槽23內,此時所述導熱板44與燈頭1只間隔一層塑料殼體,利用該導熱板44減小了導熱件4到燈頭1的距離,當LED泡燈工作時,芯片5產生的熱量傳導到導熱件4上,由于導熱板44靠近燈頭1,熱量可以快速傳遞到燈頭1上,進而燈頭1再把熱量傳導到燈頭座上,使得芯片5的熱量快速散出。
本發明在現有的利用外殼2進行散熱的基礎上,利用導熱件的鏤空結構腔體42,形成對流散熱,進一步還利用導熱板44快速將熱量傳導到燈頭1上,再利用燈頭座散熱,散熱方式多樣,提高了散熱效率,散熱效果好。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不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的范圍,依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屬于本發明涵蓋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