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led燈領域技術,尤其是指一種分體式組裝的led燈泡散熱器及其組裝方法。
背景技術:
led燈具有高亮度、節能等優點,使得其在越來越多的場合中得到使用。隨著led技術的發展,市場上對led應用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各類led燈的應用也越來越多,但是led光源的發熱量通常比較大,這樣就需要對led光源進行散熱來保證其正常工作,故對其散熱結構的設計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現有技術中,led球形燈泡的散熱多采用散熱器,目前的散熱器多為金屬散熱器或者塑料散熱器,采用金屬散熱器,其散熱效果良好,能夠有效解決led燈的散熱問題,然而由于其整體為金屬材質,重量較重,且生產成本高;采用塑料散熱器,其重量輕,能有效降低生產成本,然而因塑料材質散熱效率不及金屬,其散熱效果不理想,嚴重影響燈具的使用壽命。為此目前出現了一種通過注塑方式將金屬杯與塑料杯鑲嵌成型在一起的散熱器結構,由于這種散熱器采用兩種不同材質形成在一起,兩種不同材質熱脹冷縮的收縮比不同,導致在使用過程中,塑料杯容易出現爆裂,從而使得金屬杯外露,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分體式組裝的led燈泡散熱器及其組裝方法,其能有效解決現有之散熱器容易爆裂導致金屬外露而存在安全隱患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之技術方案:
一種分體式組裝的led燈泡散熱器,包括有散熱塑料杯以及散熱鋁杯;所述散熱塑料杯具有第一容置腔,所述散熱塑料杯的下端具有第一通孔,該第一通孔連通第一容置腔;該散熱鋁杯具有第二容置腔,所述散熱鋁杯的下端具有第二通孔,該第二通孔連通第二容置腔;該散熱塑料杯的上端內壁凸設有第一限位部,該散熱鋁杯組裝于第一容置腔中,散熱鋁杯的外壁與第一容置腔的內壁緊密配合接觸,前述第一限位部壓抵在散熱鋁杯的上端面周緣。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內部具有一第一環形底面,該第一環形底面上開設有第一散熱孔,該第一散熱孔連通第一容置腔和外界之間;該第二容置腔的內部具有一第二環形底面,該第二環形底面上開設有第二散熱孔,該第二散熱孔連通第二容置腔,第二散熱孔與前述第一散熱孔配合連通。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一散熱孔為弧形結構,且第一散熱孔為多個,多個第一散熱孔沿第一環形底面間隔均勻排布。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二散熱孔為弧形結構,且第二散熱孔為多個,多個第二散熱孔沿第二環形底面間隔均勻排布。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一環形底面的內周緣通過壓鉚的方式形成有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穿過第二通孔壓抵于第二環形底面的周緣上。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二限位部為環形結構。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的第一限位部為弧形結構,第一限位部為多個,多個第一限位部沿第一容置腔的開口周緣間隔均勻排布。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散熱塑料杯的上端內壁凸設有限位卡扣,限位卡扣與第一限位部之間形成有用于供燈罩卡扣安裝的卡槽。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該限位卡扣為弧形結構,限位卡扣為多個,多個限位卡扣沿第一容置腔的開口周緣間隔均勻排布,每一限位卡扣位于對應之第一限位部的上方。
一種分體式組裝的led燈泡散熱器的組裝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驟:
(1)先注塑成型出散熱塑料杯,并制作成型出散熱鋁杯;
(2)將散熱鋁杯放入散熱塑料杯的第一容置腔中,用外力將散熱鋁杯往散熱塑料杯的第一容置腔內壓,使第一限位部壓抵在散熱鋁杯的上端面周緣。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具體而言,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
一、通過先注塑成型出散熱塑料杯,并制作成型出散熱鋁杯,然后將散熱鋁杯放入散熱塑料杯的第一容置腔中,使第一限位部壓抵在散熱鋁杯的上端面周緣,實現散熱塑料杯與散熱鋁杯緊密配合組裝,取代傳統之鑲嵌成型的方式,在保證散熱效果的前提下,杜絕由于熱脹冷縮而出現塑料杯爆裂的現象,使得產品安全性能大大得到提高,并且無需采用螺絲裝配,結構簡單,組裝方便快速,制作成本低。
二、通過在散熱塑料杯的第一環形底面上開設有第一散熱孔,并配合散熱鋁杯的第二環形底面上開設有第二散熱孔,第二散熱孔與第一散熱孔配合連通,使得第二容置腔與外界之間形成空氣對流,大大提高了產品的散熱性能。
三、通過在第一環形底面的內周緣以壓鉚的方式形成有第二限位部,利用第二限位部穿過第二通孔壓抵于第二環形底面的周緣上,使得散熱塑料杯和散熱鋁杯結合更加穩固。
為更清楚地闡述本發明的結構特征和功效,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來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中散熱塑料杯的立體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中散熱塑料杯和散熱鋁杯組合前的立體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中散熱塑料杯和散熱鋁杯組合前另一角度的立體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中散熱塑料杯和散熱鋁杯組合后的截面圖。
附圖標識說明:
10、散熱塑料杯11、第一容置腔
12、第一通孔13、第一散熱孔
14、第一限位部15、限位卡扣
16、卡槽17、第二限位部
20、散熱鋁杯21、第二容置腔
22、第二通孔23、第二散熱孔。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照圖1至圖4所示,其顯示出了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的具體結構,包括有散熱塑料杯10以及散熱鋁杯20,所述散熱鋁杯20以及散熱塑料杯10彼此固定在一起。
具體而言,所述散熱塑料杯10為中空結構,所述散熱塑料杯10具有第一容置腔11,所述散熱塑料杯10的下端具有第一通孔12,該第一通孔12連通第一容置腔11;該第一容置腔11的內部具有一第一環形底面,該第一環形底面上開設有第一散熱孔13,該第一散熱孔13連通第一容置腔11和外界之間,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散熱孔13為弧形結構,且第一散熱孔13為多個,多個第一散熱孔13沿第一環形底面間隔均勻排布;所述散熱塑料杯10的上端內壁凸設有第一限位部14,該第一限位部14為弧形結構,第一限位部14為多個,多個第一限位部14沿第一容置腔11的開口周緣間隔均勻排布;所述散熱塑料杯10的上端內壁凸設有限位卡扣15,該限位卡扣15為弧形結構,限位卡扣15為多個,多個限位卡扣15沿第一容置腔11的開口周緣間隔均勻排布,每一限位卡扣15位于對應之第一限位部14的上方,每一限位卡扣15與對應的第一限位部14之間形成有用于供燈罩卡扣安裝的卡槽16;該第一環形底面的內周緣通過壓鉚的方式形成有第二限位部17,該第二限位部17呈環形結構。
該散熱鋁杯20組裝于第一容置腔11中,散熱鋁杯20的外壁與第一容置腔11的內壁緊密配合接觸,前述第一限位部14壓抵在散熱鋁杯20的上端面周緣,前述第二限位部17穿過第二通孔22壓抵于第二環形底面的周緣上;該散熱鋁杯20具有第二容置腔21,所述散熱鋁杯20的下端具有第二通孔22,該第二通孔22連通第二容置腔21;該第二容置腔21的內部具有一第二環形底面,該第二環形底面上開設有第二散熱孔23,該第二散熱孔23連通第二容置腔21,第二散熱孔23與前述第一散熱孔13配合連通,以使得第二容置腔21達到通風散熱的目的,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二散熱孔23為弧形結構,且第二散熱孔23為多個,多個第二散熱孔23沿第二環形底面間隔均勻排布。
詳述本實施例的組裝過程如下,包括有以下步驟:
(1)先注塑成型出散熱塑料杯10,并制作成型出散熱鋁杯20。
(2)將散熱鋁杯20放入散熱塑料杯10的第一容置腔11中,用外力將散熱鋁杯20往散熱塑料杯10的第一容置腔11內壓,使第一限位部14壓抵在散熱鋁杯20的上端面周緣。
(3)通過自動化機器對散熱塑料杯10的第一通孔12的內側周緣進行鉚壓形成第二限位部17,使得第二限位部17壓抵于第二環形底面的周緣上,此時散熱鋁杯20與散熱塑料杯10固定連接,散熱鋁杯20的外壁與散熱塑料杯10的第一容置腔11內壁緊密貼合,散熱鋁杯20不可從散熱塑料杯10上脫落。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設計重點在于:首先,通過先注塑成型出散熱塑料杯,并制作成型出散熱鋁杯,然后將散熱鋁杯放入散熱塑料杯的第一容置腔中,使第一限位部壓抵在散熱鋁杯的上端面周緣,實現散熱塑料杯與散熱鋁杯緊密配合組裝,取代傳統之鑲嵌成型的方式,在保證散熱效果的前提下,杜絕由于熱脹冷縮而出現塑料杯爆裂的現象,使得產品安全性能大大得到提高,并且無需采用螺絲裝配,結構簡單,組裝方便快速,制作成本低。其次,通過在散熱塑料杯的第一環形底面上開設有第一散熱孔,并配合散熱鋁杯的第二環形底面上開設有第二散熱孔,第二散熱孔與第一散熱孔配合連通,使得第二容置腔與外界之間形成空氣對流,大大提高了產品的散熱性能。再者,通過在第一環形底面的內周緣以壓鉚的方式形成有第二限位部,利用第二限位部穿過第二通孔壓抵于第二環形底面的周緣上,使得散熱塑料杯和散熱鋁杯結合更加穩固。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的技術范圍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