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機床實時自動分度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床實時自動分度裝置,尤其是用于金屬切削機床的實時自動分度裝置。
背景技術:
傳統分度裝置在使用時需要人工搖動分度手柄,并且對分度盤上排列的大量同心孔進行記數和定位操作,稍有不慎即會出錯;更為煩瑣的是,操作前需要根據工件不同等分的要求,由手工進行計算來確定分度手柄搖的圈數和分度盤的定位孔數;當加工螺旋槽或是對一些特殊值的差動分度時(掛輪安裝位置不同),還須根據運動傳動比的要求,運用傳動鏈的運動平衡方程式計算和安裝交換掛輪,這種方法勞動強度大效率低。為此,還必須配置大量的備用掛輪以供選用。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機床實時自動分度裝置,它通過縮短傳動鏈并簡化結構,從而能提高傳動精度和效率。
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機床實時自動分度裝置,包括殼體、經傳動機構驅動的分度主軸和工件夾持機構,其特征是具有當分度主軸靜止時限制其微動的電磁離合器,經主軸驅動工件作分度運動的步進電機或伺服電機的軸與傳動機構的轉矩輸入軸相連接。
而且,所述傳動機構為蝸輪蝸桿;電機經連接盤、支承座與殼體相連接。
而且,電磁離合器套裝在主軸上,其滑動端與離合器座板之間設有彈性零件,座板與殼體相固連,離合器的固定端在軸向上相對滑動端而設并與蝸輪的一側相連接。
而且,電磁離合器的彈性零件是軸向彈性管。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1.取消了分度孔盤裝置、內部螺旋齒輪副和外部掛輪機構,縮短了傳動鏈,簡化了結構,因而可提高傳動精度;2.以電磁離合器取代手動鎖緊機構后,實現了更為可靠的自動鎖緊;3.以步進電機或伺服電機的軸與傳動機構的轉矩輸入軸相連接,可實現工件的自動分度,使效率得以顯著提高。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剖視圖。
圖2是圖1A-A處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圖2,一種機床實時自動分度裝置,包括殼體17、經傳動機構10驅動的分度主軸2和工件夾持機構1,其特征是具有當分度主軸2靜止時限制其微動的電磁離合器6,經主軸2驅動工件作分度運動的步進電機11或伺服電機的軸與傳動機構10的轉矩輸入軸15相連接。
所述步進電機11或伺服電機的軸與傳動機構10的轉矩輸入軸15相連接,在本領域通常是指二者直接連接,或者,所述電機軸與傳動機構10的轉矩輸入軸15之間以彈性聯軸器13相連接。
工作時,由步進電機11或伺服電機根據指令驅動工件作等分圓周的分度運動。
進一步技術方案可以是所述傳動機構10最好為蝸輪3蝸桿8,當然,也可以采用其他齒輪傳動機構。電機11經連接盤12、支承座14與殼體17相連接。建議在殼體17與支承座14之間,用殼體9的軸承孔16和端面來對支承座14定位,以保證電機11、聯軸器13和轉矩輸入軸15三者間的定位和連接精度。
進一步技術方案還可以是電磁離合器6套裝在主軸2上,其滑動端5與離合器座板9之間設有彈性零件7,座板9與殼體17相固連,離合器6的固定端4在軸向上相對滑動端5而設并與蝸輪3的一側相連接。當工件在靜止狀態并對其進行切削加工時(如加工直齒輪),電磁離合器6的滑動端5與固定端4相吸合,并通過彈性零件7和離合器底板9使蝸輪3固定在殼體17上,以避免在加工時因工件微動而影響加工質量,所述“微動”主要是指微小的徑、軸向竄動或振動。
所述電磁離合器6的彈性零件7可以是軸向彈性管,例如彈性波紋管。
權利要求1.一種機床實時自動分度裝置,包括殼體、經傳動機構驅動的分度主軸和工件夾持機構,其特征是具有當分度主軸靜止時限制其微動的電磁離合器,經主軸驅動工件作分度運動的步進電機或伺服電機的軸與傳動機構的轉矩輸入軸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度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傳動機構為蝸輪蝸桿;電機經連接盤、支承座與殼體相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分度裝置,其特征是電磁離合器套裝在主軸上,其滑動端與離合器座板之間設有彈性零件,座板與殼體相固連,離合器的固定端在軸向上相對滑動端而設并與蝸輪的一側相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分度裝置,其特征是電磁離合器的彈性零件是軸向彈性管。
專利摘要一種機床實時自動分度裝置,包括殼體、經傳動機構驅動的分度主軸和工件夾持機構,其特征是具有當分度主軸靜止時限制其微動的電磁離合器,經主軸驅動工件作分度運動的步進電機或伺服電機的軸與傳動機構的轉矩輸入軸相連接。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傳動精度高等優點。
文檔編號B23Q16/00GK2703611SQ20042001799
公開日2005年6月8日 申請日期2004年5月8日 優先權日2004年5月8日
發明者潘衛平 申請人:武漢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