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鍛造模具的橋部優化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鍛造模具的橋部結構,主要適用于橋部較高的鍛造模 具,也可適用于其他類似的鍛造模具。
二背景技術:
鍛造模具在國內外有廣泛的應用范圍,傳統的鍛造模具如圖l、 2所示, 由上模塊2、下模塊4、上下頂料孔l、型腔5、橋部3等組成。它的橋部結構 3,如圖1的標記B及其放大圖3所示,在應力相對集中的橋部及其根部增加 一個k渡小圓弧,來改善橋部承載能力,這樣的橋部結構在實際應用中被廣泛 采用。這樣對于橋部高尺寸H較低的(5—8mm)還可以承受。而有的鍛造模具 由于生產、材料、零件設計的需要,橋部高尺寸相對較高(8mm以上),這時 通常采用加高過渡結構,增大橋部高尺寸H,形成一個垂直(90° )角度的方 式來滿足設計要求。這樣結構的鍛造模具其使用壽命較短,安全性能較差。在 鍛造模具失效的眾多原因(如型腔磨損、模具斷裂、型腔尺寸失真等)中,模 具橋部由于長期受沖擊力的作用而出現的開裂、磨損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模具 橋部的失效會導致模具使用壽命的終結,而且如果模具橋部發生破斷,斷裂碎 塊在鍛造沖擊力的作用下,發生飛出,會導致人員傷亡事故的發生。
三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主要技術問題和目的是根據現有鍛造模具的橋部結 構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改進后的新橋部結構,來取代原垂直角度方式的橋部 結構,從根本上克服原橋部結構的鍛造模具使用壽命短、安全性能差的缺陷,
達到提高模具使用壽命,增加模具的使用安全性。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技術方案是保持原鍛造模具橋部寬度、上下模塊間隙 和橋部高不變,采用帶有一定斜度角的橋部結構,來取代原垂直角度方式的橋 部結構。
本實用新型通過一段時間的考査使用證明1、增加了模具橋部抗沖擊力 的強度,改善了模具橋部承載能力,又能保持坯料在模具橋部的流動性,有效 地降低了鍛造模具橋部的失效概率,延長了模具使用壽命;2、大大提高了模 具的生產使用安全性,自使用以來未因橋部的損壞出現過任何大小事故。該結 構簡單合理,符合模具制作加工原理,是在原有結構的基礎上進行的重大技術 改進,在模具使用中具有廣泛的普遍意義,經濟、社會效益顯著。
四
3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詳細地描述。 圖l,是改進前的鍛造模具結構剖面視圖。
圖2,是圖1的A—A向視圖,也是鍛造模具零件型腔結構示意圖,E表示 橋部寬度。
圖3,是圖1標記B的放大圖。也是改進前的橋部結構示意圖。
圖4,是改進后的鍛造模具結構剖面視圖。
圖5,是圖4標記C的放大圖,也是改進后的橋部結構示意圖。
五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2、 4、 5,本實用新型的主要技術方案說明保持原鍛造模具橋部 寬度E、上下模塊間隙D和橋部高H不變,采用帶有一定斜度角a的橋部結構, 來取代原垂直角度方式的橋部3結構。
參照圖5,所述的斜度角a的范圍在30°---60°內。
參照圖5,所述的斜度角a取60。時,模具通過實際應用證明,其使用壽 命可比原有結構的提高了 40%左右,未發生安全事故。
參照圖5,所述的斜度角a取45。時,模具通過實際應用證明,其使用壽 命可比原有結構的提高了 52%左右,未發生安全事故。
參照圖5,所述的斜度角a取3(T時,模具通過實際應用證明,其使用壽 命可比原有結構的提高了 61%左右,未發生安全事故。
參照圖2、 4、 5,本實用新型的鍛造模具與原橋部結構的鍛造模具的工作 原理相同。上模塊2和下模塊4對放在零件型腔內的坯料進行鍛造,橋部3 有利于零件毛坯的鍛造成型,形成零件和殘留飛邊料,頂料裝置通過上下模塊 2、 4的頂料孔1對鍛造零件進行脫模。
權利要求1、一種鍛造模具的橋部優化結構,含上模塊(2)、下模塊(4)、上下頂料孔(1)、型腔(5)、橋部(3),其特征在于保持鍛造模具橋部寬度(E)、上下模塊間隙(D)和要求的橋部高(H)不變,采用帶有一定斜度角(α)的橋部結構,來取代原垂直角度方式的橋部(3)結構。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鍛造模具的橋部優化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斜度角(a )的范周在30°---60°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鍛造模具的橋部優化結構,主要適用于橋部較高的鍛造模具,也適用于其他類似的鍛造模具。其主要技術方案是保持原鍛造模具橋部寬度、上下模塊間隙和橋部高不變,采用帶有一定斜度角的橋部結構,取代原垂直角度方式的橋部結構。本實用新型通過實際應用證明從根本上克服了原橋部結構的鍛造模具壽命短,安全性能差的缺陷,有效地延長了模具的使用壽命和提高了生產安全性。
文檔編號B21J13/02GK201333492SQ20082022893
公開日2009年10月28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19日 優先權日2008年12月19日
發明者李發文, 陽 舒, 偉 鄧, 馬新華 申請人:云南西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