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震動起子電鉆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199641閱讀:487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震動起子電鉆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具備給予主軸軸向的震動的震動機構與設定主軸的最大轉矩的離合器機構的震動起子電鉆。
背景技術
震動起子電鉆,除了使向外殼的前方突出的主軸旋轉的電鉆模式,還能夠選擇如下的模式,即、給予主軸軸向的震動的震動電鉆模式、以及在設定的最大轉矩切斷向主軸的轉矩傳遞的離合模式。其中,如專利文獻I所示,震動電鉆模式由如下的震動機構構成,該震動機構具有第一凸輪,其固定安裝于主軸;第二凸輪,其在第一凸輪的后方且以能夠旋轉且能夠前后移動的方式設置;震動切換桿,其能夠與第二凸輪卡合;以及模式轉換環,其使震動切換桿相對第二凸輪卡合、脫離。即,利用模式轉換環的旋轉操作來使震動切換桿與第二凸輪卡止而限制第二凸輪的旋轉,由此獲得震動。并且,離合模式由離合器機構構成,該離合器機構具有能夠旋轉的內齒輪,其設于對電動機的旋轉進行減速的行星齒輪減速機構的最終級;螺旋彈簧,其經由滾珠等卡合部件按壓該內齒輪;以及轉換環,其通過對承接螺旋彈簧的支架進行螺紋進給,能夠變更螺旋彈簧的軸向長度。即,若對主軸施加超過了由轉換環的旋轉操作而設定的螺旋彈簧的作用力的扭矩,則能夠使內齒輪空轉來切斷轉矩傳遞。專利文獻I :日本特開2005-193361號公報但是,在這樣的震動起子電鉆中,隔著離合器機構的螺旋彈簧,在徑向的內側配置震動機構的切換部件(震動切換桿),在徑向的外側配置操作部件(模式轉換環),因此為了避免與螺旋彈簧之間的干涉而需要在軸向將離合器機構與震動機構錯開配置。從而,在軸向的工具全長變長,而妨礙了小型化。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震動起子電鉆,即,即使一起設置震動機構與離合器機構也會使軸向的長度變短而能夠達成小型化。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技術方案I所述的發明的特征在于,將所述離合器機構的螺旋彈簧配置在震動機構的切換部件與操作部件之間,連結切換部件與操作部件的連結部件設置為在卡合部件之間通過并從后端繞過螺旋彈簧。根據技術方案I的結構,技術方案2所述的發明的特征在于,凸輪機構由如下部件形成第一凸輪,其固定安裝于所述主軸;第二凸輪,其間隙配合地插入于主軸并能夠旋轉;以及滑動部件,其在筒狀部內被限制旋轉,并能夠在第一滑動位置與第二滑動位置之間沿前后方向滑動,其中,在第一滑動位置,滑動部件與第二凸輪卡止而限制其旋轉,在第二滑動位置,滑動部件從第二凸輪離開而容許其旋轉,將沿圓筒部的徑向間隙配合地插入于圓筒部的銷部件的一端插入滑動部件并連結,使銷部件的另一端與切換部件卡合,在切換部件的第一旋轉位置,經由銷部件使滑動部件滑動至第一滑動位置,在第二旋轉位置,經由、銷部件使滑動部件滑動至第二滑動位置。根據技術方案I所述的發明,能夠毫不干涉地將離合器機構配置在震動機構的外偵U。因而,即使一起設置震動機構與離合器機構,也能夠縮短軸向的長度,進而實現小型化。根據技術方案2所述的發明,除了技術方案I的效果,在圓筒部的內部進行滑動部件的旋轉限制,能夠與旋轉限制無關地利用銷部件來建立滑動部件與切換部件的聯系。因而,在筒狀部僅形成用于間隙配合地插入銷部件所需的最小的長孔足以,能夠確保筒狀部的強度。并且,也難以發生粉塵、水侵入筒狀部內的情況。


圖I是震動起子電鉆的縱向剖視圖(電鉆模式)。圖2是齒輪組件的分解立體圖。 圖3是A-A線放大剖視圖。圖4是B-B線放大剖視圖。圖5是C-C線放大剖視圖。圖6是D-D線放大剖視圖。圖7是E-E線放大剖視圖。圖8是F-F線放大剖視圖。圖9是G-G線放大剖視圖。圖10是震動起子電鉆的縱向剖視圖(震動電鉆模式)。圖11是H-H線放大剖視圖。圖12是I-I線放大剖視圖。圖13是J-J線放大剖視圖。圖14是K-K線放大剖視圖。圖15是L-L線放大剖視圖。符號說明I...震動起子電鉆;2...主體外殼;3...電動機;4...輸出軸;5...齒輪組件;
6...主軸;7...鉆卡;8...電動機托架;9...第一齒輪箱;10...第二齒輪箱;11...大徑部;12...小徑部;20.行星齒輪減速機構;23A 23C.內齒輪;24.結合板;26.突部;28...銷;29...倒角部;30...凸緣部;34...結合環;50...震動機構;57...第一凸輪;58...第二凸輪;67...滑動環;71...長孔;72...聯系銷;74...螺旋彈簧;76...震動切換凸輪;78...卡合凹部;79...模式切換環;80...操作部;85...連結桿;90...離合器機構;91...離合器環;97...螺旋彈簧;99...卡合銷;105...保持槽;106...橡膠銷。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I是表示震動起子電鉆的一例的縱向剖視圖,圖2是其分解立體圖,震動起子電鉆I在主體外殼2內的后部(將圖I的右側設為前方。)收納電動機3、并在該電動機3的前方組裝具有向前方突出的主軸6的齒輪組件5、而向主軸6傳遞電動機3的輸出軸4的旋轉,在主軸6的前端設有能夠用前端把持鉆頭的鉆卡7。
在電動機3的前方組裝有用于支承輸出軸4的電動機托架8,齒輪組件5由筒狀的第一齒輪箱9與第二齒輪箱10形成,其中第一齒輪箱9與電動機托架8連結,第二齒輪箱10組裝于該第一齒輪箱9的前方并具有大徑部11與小徑部12的兩級筒形狀。利用螺釘14、
14...將突出設置于第一齒輪箱9的前部外周面的4個凸臺13、13...旋裝于第二齒輪箱10的后面,從而將該第一、第二齒輪箱9、10相互結合起來。利用螺釘15a、15a...(圖5、圖6等圖示)將突出設置于第二齒輪箱10的大徑部11的后端外周面的4個凸臺15、15...旋裝于主體外殼2的前端,從而將齒輪組件5與主體外殼2結合。在齒輪組件5的內部收納行星齒輪減速機構20,該行星齒輪減速機構20是通過將行星齒輪架21A、21B、21C沿軸向配置成三級而形成的,該行星齒輪架21A、21B、21C對在內齒輪23A、23B、23C內公轉的多個行星齒輪22、22...進行支承,電動機3的輸出軸4與第一級的行星齒輪22嚙合。
此處,在電動機托架8的上下位置形成有一對結合板24、24,該一對結合板24、24分別在左右方向上以規定間隔向前方突出設置,且在該一對結合板24、24上貫穿設置有左右彼此對置的通孔25。另一方面,在第一齒輪箱9的后端外周面的上下位置,沿切線方向突出設置有突部26、26,該突部26、26的左右寬度與結合板24、24的間隔一致,并在左右方向形成有貫通孔27。亦如圖3所示,在使上下的突部26、26分別嵌合于上下的結合板24、24間的狀態下,使配置于以輸出軸4為中心的點對稱位置的一對銷28、28分別從左右方向貫通通孔25及貫通孔27,從而將電動機托架8與第一齒輪箱9相互連結。并且,在位于電動機托架8的前表面的第一級內齒輪23A的上下形成有與銷28的間隔一致的上下一對倒角部29、29、以及在其后方與倒角部29正交而向徑向突出的凸緣部30、30。在電動機托架8與第一齒輪箱9的連結狀態下,上下的銷28、28在凸緣部30、30的前方沿倒角部29、29貫通第一齒輪箱9。從而,內齒輪23A由于銷28與倒角部29之間的嵌合而被限制旋轉,并通過銷28與凸緣部30而在前后方向被定位。31是介于電動機托架8與內齒輪23A之間的墊圈。另外,在行星齒輪減速機構20中,第二級的內齒輪23B能夠旋轉且能夠沿軸向前后移動。在該內齒輪23B的外周面、且在前半部分,沿周向以規定間隔突出設置有多個軸向的外齒32、32...,在后半部分沿周向形成有結合槽33。在第一齒輪箱9內的前部保持有結合環34,該結合環34在內周面突出設置有與內齒輪23B的外齒相同數量的軸向的內齒35、
35...。通過使在結合環34的外周等間隔地突出設置的周向的突條36、36...與在第一齒輪箱9的前端內周面沿軸向凹設的限制槽37、37...嵌合,來限制該結合環34旋轉。另一方面,在內齒輪23B的外周面、且在后半部分安裝有速度切換環38。通過設于外周面的突起39、39...與在第一齒輪箱9的后部內周面沿軸向形成的引導槽40、40...的嵌合,來使速度切換環38僅能夠前后移動,并使從各突起39的外側沿徑向插裝的結合銷41的前端插入內齒輪23B的結合槽33。位于上方的突起39具有向后方突出很長的延設部42,在該延設部42的后端上表面突出設置的連結片43經由前后的螺旋彈簧45、45而與速度切換桿44連結,該速度切換桿44以能夠前后滑動的方式設置于主體殼體2。因而,若使速度切換桿44向后方滑動,則速度切換環38經由連結片43而后退,內齒輪23B經由結合銷41而保持與第二級的行星齒輪22的嚙合的狀態不變也與設于第一級的行星齒輪架21A的外周的嚙合齒46嚙合。因而,變為解除第二級的減速的高速模式。相反地,若使速度切換桿44向前方滑動,則內齒輪23B也與速度切換環38 —起從行星齒輪架21A離開而前進,保持與第二級的行星齒輪22的嚙合狀態不變,而使外齒32與結合環34的內齒35嚙合。因而,成為發揮第二級的減速功能的低速模式。并且,此時,在第二齒輪箱10的小徑部12的內側設置震動機構50,該震動機構50對主軸6賦予軸向的震動,在小徑部12的外側設置離合器機構90,該離合器機構90以賦予主軸6的規定的荷載來切斷對主軸6的轉矩傳遞,通過后述的切換操作,能夠分別選擇以下模式主軸6邊旋轉邊震動的震動電鉆模式;主軸6僅進行旋轉的電鉆模式;以規定的荷載來切斷對主軸6的轉矩傳遞的離合模式(driver mode起子模式)。以下,對各機構進行說明。首先,在震動機構50中,主軸6在小徑部12內被前后的滾珠軸承16、17軸支承,并且,其后端通過花鍵結合于與第三級的行星齒輪架21C —體的鎖定凸輪51,而能夠沿軸向前后移動。52是在小徑部12內從鎖定凸輪51的前方覆蓋的蓋。
其中,利用在形成于靠近主軸6的前方的凸緣53與滾珠軸承17之間安裝的螺旋彈簧54,在常態下,對主軸6朝使滾珠軸承17的后方位置安裝的擋圈55與滾珠軸承17抵接的前進位置施力。56是嵌入小徑部12的前端來對滾珠軸承17進行定位的間隔件。并且,在主軸6的滾珠軸承16、17之間,從前方開始分別同軸地安裝有環狀的第一凸輪57、第二凸輪58。第一凸輪57在其后面放射狀地形成有沿周向連續的第一凸輪齒59、
59...,并固定安裝于主軸6。第二凸輪58在與第一凸輪齒59對置的前表面形成有相同形狀的第二凸輪齒60、60...并間隙配合地插入于主軸6,在前端外周上圍設有凸緣61,并且,亦如圖7所示,在其后方,突出設置有沿周向隔開等間隔的3個嚙合突起62、62...。并且,在第二凸輪58的前方、且在小徑部12的內周面突出設置有環狀的階部63,在第二凸輪58的后方,亦如圖6所示地在固定于小徑部12內的擋板64的前表面經由多個鋼球65、65...保持有墊圈66。因而,第二凸輪58在階部63與墊圈66之間被限制了軸向的移動。另一方面,在小徑部12內且在第二凸輪58的外側,作為滑動部件收納有與第二凸輪58的直徑大致相同直徑的滑動環67。亦如圖6、7所示,沿周向隔開等間隔的3個限制突起68、68...以在徑向上向環的內外突出的方式一體形成于該滑動環67,而各限制突起68的向外側突出的部分分別與形成于小徑部12的內表面的軸向的引導槽69嵌合。由此,滑動環67可以被限制了旋轉的狀態在小徑部12內能夠前后移動。在各限制突起68沿徑向分別貫穿設置有連結孔70,向內側突出的部分形成為越趨向中心側而周向的厚度越小的錐形狀。由該滑動環67與第一、第二凸輪57、58來形成凸輪機構。并且,在小徑部12中的供限制突起68嵌合的各引導槽69,分別貫穿設置有向前后延伸的長孔71,在小徑部12的徑向貫通各長孔71的作為銷部件的聯系銷72的內端部插入于限制突起58的連結孔70。在小徑部12的外周且從長孔71突出的聯系銷72的后方安裝有墊圈73,并且在其后方、小徑部12的根部安裝有螺旋彈簧74。因此,經由墊圈73在聯系銷72施加螺旋彈簧74的施力,從而聯系銷72及與其連結的滑動環67被向前方施力。其中,在聯系銷72的外側且在小徑部12,作為切換部件可旋轉地安裝有被擋圈75限制了向前方的移動的筒狀的震動切換凸輪76,聯系銷72的外端部與在震動切換凸輪76的前端內周上圍設的凸輪突條77抵接而被限制向前方的移動。在該凸輪突條77的后端緣且在周向等間隔隔開的三個位置上,亦如圖9所示地形成有梯形狀的卡合凹部78、78...。因而,若使震動切換凸輪76向卡合凹部78與聯系銷72成為相同的相位的第一旋轉位置旋轉,則聯系銷72成為與卡合凹部78卡合的前進位置。另一方面,若使震動切換凸輪76向卡合凹部78與聯系銷72錯開的相位即、第二旋轉位置旋轉,則聯系銷72成為從卡合凹部78脫離而上到凸輪突條77的后端緣進而卡止的后退位置。在聯系銷72的前進位置,滑動環67也會前進而與第二凸輪58的凸緣61抵接,使限制突起68位于第二凸輪58的嚙合突起62之間而限制第二凸輪58的旋轉(第一滑動位置)。另一方面,在聯系銷72的后退位置,滑動環67也后退而使限制突起68從嚙合突起62之間退開,從而使第二凸輪58的旋轉自由(第二滑動位置)。該震動切換凸輪76的旋轉通過可旋轉地安裝于第二齒輪箱10的大徑部11的作為操作部件的模式切換環79來進行。該模式切換環79形成為在前方具有與大徑部11大致相同直徑的操作部80,在后方具有內插于大徑部11的小徑的內插部81的二級直徑,在內插部81的外周,以在周向隔開等間隔的方式沿軸向形成有三個嵌合槽82、82...。同樣,在與嵌合槽82相同的相位且在震動切換凸輪76的后端形成有三個切口 83、83...。 另一方面,在將第二齒輪箱10的大徑部11與小徑部12之間連接起來的封閉部18的前表面,如圖5所示,凹設有在周向具有規定長度的三個收納凹部84、84...,而在各收納凹部84,沿封閉部18的徑向配置有兩端朝向前方的作為連結部件的“ 口 ”形狀的連結桿85,使外側的端部86嵌合于內插部81的嵌合槽82,另一方面,使內側的端部87卡止于震動切換凸輪76的切口 83。因而,若把持操作部80而使模式切換環79旋轉,則內側的震動切換凸輪76經由連結桿85而同時旋轉,從而能夠使聯系銷72以及滑動環67前后移動。接下來,對離合器機構90進行說明。首先,在模式切換環79的前方且在小徑部12,可旋轉地安裝有內周形成有內螺紋部92的離合器環91,并且,在其內側,以與離合器環91旋合的狀態安裝有外周形成有外螺紋部94的彈簧座93。該彈簧座93通過使形成于內周的突起95與形成于小徑部12的外周的軸向的槽96嵌合,而能夠以被限制了旋轉的狀態在軸向上前后移動。另外,在彈簧座93的后方且在小徑部12,安裝有內徑比震動切換凸輪76大的螺旋彈簧97,螺旋彈簧97的前端保持于彈簧座93,另一方面,螺旋彈簧97的后端與設于封閉部18的前表面的墊圈98抵接。該墊圈98以通過連結桿85的內外的端部86、87間的狀態與封閉部18的前表面抵接,從而不會與隨著模式切換環79的旋轉的連結桿85的移動干涉。并且,作為卡合部件的六根卡合銷99、99...在周向隔開等間隔地并以能夠前后移動的方式貫通封閉部18,并且使前端與墊圈98抵接,另一方面,使后端與第三級的內齒輪23C的前表面抵接。位于卡合銷99之間的梯形狀的凸輪突起100、100...在周向等間隔地與內齒輪23C的前表面抵接。因而,卡合銷99通過經由墊圈98傳遞的螺旋彈簧97的作用力而被推壓于內齒輪23C的前表面,且在周向與凸輪突起100卡合而對內齒輪23C的旋轉進行限制。若旋轉操作離合器環91,則彈簧座93沿軸向螺紋進給,并使螺旋彈簧97沿軸向伸縮來調整按壓力。在離合器環91的前側且在小徑部12,利用擋圈101來固定卡扣(click)板102,通過使卡扣板102的卡扣片103與形成于離合器環91的前表面的多個凹部104、104...卡合、分離,能得到旋轉操作離合器環91時的卡扣作用。
另一方面,在第一齒輪箱9的除了限制槽37之外的前端內周面,亦如圖4所示,從前端開始以沿周向隔開規定間隔的方式形成有軸向的保持槽105、105...,且在各保持槽105保持有橡膠銷106。該橡膠銷106以跨越位于其內側的結合環34的外周面與內齒輪23C的外周面的方式與它們抵接,而被壓縮于第一齒輪箱9與結合環34及內齒輪23C之間。由此,內齒輪23C常態下因橡膠銷106而受到旋轉方向的阻力。并且,在封閉部18的收納凹部84之間,亦如圖8所示地從前方間隙配合地插入有限制銷107。該限制銷107在前端具有大徑的頭部108、使后端向封閉部18的后方突出并與內齒輪23C的外齒32卡合的銷,且通過在封閉部18與頭部108之間安裝于限制銷107的螺旋彈簧109而被向前方施力。模式切換環79的內插部81位于限制銷107的前方而與頭部108抵接,在內插部81的后端緣,形成有與限制銷107的相位對應的梯形狀的切口 110、
110... o即,若通過模式切換環79的旋轉操作,使切口 110與限制銷107的相位一致,則限制銷107前進而從內齒輪23C的外齒32離開直到頭部108與切口 110嵌合為止,若通過模 式切換環79的旋轉操作使切口 110與限制銷107的相位錯開,則限制銷107從切口 110離開而上到內插部81的后端緣而進行后退,從而與外齒32卡合。利用該卡合,來鎖定內齒輪23C的旋轉。在如上構成的震動起子電鉆I中,如下所述,通過模式切換環79的旋轉操作,能夠選擇三個動作模式。首先,在模式切換環79的切口 110成為與限制銷107相同的相位的第一切換位置(連結桿85位于圖5中雙點劃線所表示的(A)的位置)中,如上所述,限制銷107前進而解除內齒輪23C的旋轉鎖定。此時,模式切換環79經由連結桿85使震動切換凸輪76向卡合凹部78與聯系銷72錯開的第二旋轉位置旋轉。因而,第二凸輪60成為自由旋轉狀態,內齒輪23C成為由于螺旋彈簧97的按壓力而被限制旋轉的狀態,且達到離合模式,在該離合模式下,通過離合器環91的旋轉操作,能夠變更對卡合銷99施加的按壓力(最大轉矩)。該離合模式下,若使電動機3驅動而使主軸6旋轉,則能夠利用安裝于鉆卡7的起子頭來進行螺釘緊固等。這里,由于由橡膠銷106對內齒輪23C賦予旋轉方向的阻力,所以在設定的螺旋彈簧97的按壓力小的情況下,即使瞬間施加電動機3的起動轉矩,也能抑制內齒輪23C的空轉,不會產生離合器的提前切斷。若螺釘緊固繼續進行而對主軸6施加的荷載超過固定內齒輪23C的螺旋彈簧97的按壓力,則內齒輪23C的凸輪突起100向前方推出卡合銷99而相對地使之越過凸輪突起100,從而使內齒輪23C空轉而使螺釘緊固結束(離合器工作)。此時,即使有由橡膠銷106引起的阻力,內齒輪23C也會空轉。此外,即使出現因起子頭對螺釘推壓而使主軸6后退從而導致第一凸輪57與第二凸輪58抵接的情況,由于第二凸輪58處于自由旋轉狀態,所以會與第一凸輪57—起旋轉。因而,在主軸6上不會產生震動。接下來,在從前方觀察使模式切換環79從離合模式開始左旋轉后的第二切換位置(連結桿85為圖5中實線所表示的(B)的位置)中,切口 110如圖8所示,成為與限制銷107錯開的相位,因此限制銷107上到內插部81的后端緣而后退,進而鎖定內齒輪23C的旋轉。另一方面,此時,亦如圖9所示,震動切換凸輪76位于卡合凹部78與聯系銷72錯開的第二旋轉位置,因此,第二凸輪58保持自由狀態不變。因而,成為了電鉆模式,即、不論螺旋彈簧97的按壓力的大小如何,內齒輪23C的旋轉總是被鎖定。
若在該電鉆模式下使主軸6旋轉,則不管對主軸6的荷載如何,主軸6會持續旋轉。當然,在主軸6上不會產生震動。而且,在使模式切換環79從電鉆模式開始進一步向左旋轉后的第三切換位置(連結桿85為圖5中雙點劃線所表示的(C)的位置以及圖11的實線位置),如圖14所示,切口110僅僅從限制銷107進一步離開,相位錯開的狀態沒有變化,所以內齒輪23C的旋轉被鎖定。另一方面,震動切換凸輪76到達卡合凹部78與聯系銷72成為相同的相位的第一旋轉位置,因此,如圖12以及圖15所示,聯系銷72因螺旋彈簧74的作用力而與卡合凹部78卡合,如圖10以及圖12、13所示,滑動環67前進,從而限制第二凸輪58的旋轉。因而,成為在主軸6的后退位置第一凸輪57與第二凸輪58抵接的震動電鉆模式。在該震動電鉆模式下,若將電鉆鉆頭等按壓于被加工材而以使主軸6后退的狀態使之旋轉,則與主軸6 —體旋轉的第一凸輪57的第一凸輪齒59和旋轉被限制的第二凸輪58的第二凸輪齒60干涉,從而在主軸6上產生軸向的震動。此外,由于內齒輪23C的旋轉被鎖定了,所以不論對主軸6施加的荷載如何,主軸6都持續旋轉。 此外,在第二齒輪箱10的大徑部11的外周,如圖2所示地表明有各動作模式的選擇標記111,在模式切換環79上,標明有表示各動作模式的三個的記號112、112...。因而,通過使記號112與標記111對合來得到所希望的動作模式。這樣,根據上述方式的震動起子電鉆1,將離合器機構90的螺旋彈簧97配置于震動機構50的震動切換凸輪76與模式切換環79之間,且連結震動切換凸輪76與模式切換環79的連結桿85被設置為通過卡合銷99之間并從后端繞過螺旋彈簧97,從而能夠使離合器機構90不干涉地配置在震動機構50的外側。因而,即使一起設置震動機構50與離合器機構90也能夠縮短軸向的長度,而能夠達成小型化。特別在這里,凸輪機構由如下構成第一凸輪57,其固定安裝于主軸6的;第二凸輪58,其間隙配合地插入于主軸6并能夠旋轉;以及滑動環67,其在小徑部12內被限制旋轉,并能夠在第一滑動位置與第二滑動位置之間沿前后方向滑動,第一滑動位置為該滑動環67與第二凸輪58卡止并限制其旋轉的位置,第二滑動位置為該滑動環67從第二凸輪58離開而容許其旋轉的位置,將聯系銷72的一端插入滑動環67而連結,該聯系銷72沿小徑部12的徑向間隙配合地插入于小徑部12,并使連結銷72的另一端與震動切換凸輪76卡合,在震動切換凸輪76的第一旋轉位置經由聯系銷72而使滑動環67滑動至第一滑動位置,在第二旋轉位置經由聯系銷72而使滑動環67滑動至第二滑動位置。即,在小徑部12的內部(限制突起68與引導槽69)進行滑動環67的旋轉限制,從而不論是否進行旋轉限制而能夠利用聯系銷72來建立滑動環67與震動切換凸輪76之間的聯系。因而,在小徑部12僅形成供聯系銷72間隙配合地插入所需最小的長孔71足以,故而能夠確保小徑部12的強度。并且,也不易發生粉塵或水侵入小徑部12內。另外,震動機構的連結部件不限定于如上述方式的連結桿那樣地將其與內側的切換部件(震動切換凸輪)和外側的操作部件(模式切換環)分別設置的情況,如果可進行組裝則也可以將連結部件與其中的任何一個一體設置。并且,隨著切換部件的旋轉而進行的滑動部件的滑動也能夠如下適當變更例如在銷部件與切換部件的卡合部分沒有螺旋彈簧,而將銷部件的外端插入在切換部件形成的傾斜槽或者傾斜孔,從而利用隨著切換部件的旋轉而進行的傾斜槽等的引導來使銷部件前后移動;或者將銷部件與切換部件結合,而將銷部件的內端插入在滑動部件形成的傾斜槽或傾斜孔,隨著由切換部件的旋轉引起的銷部件的周向的移動,利用傾斜槽等的引導來使滑動部件前后移動等。但是,在上述方式中,對于凸輪機構而言,使被限制旋轉但能夠在軸向移動的滑動部件與被限制在軸向移動但能夠旋轉的第二凸輪卡合、分離來切換凸輪機構的動作,但凸輪機構不限于該構成。例如,也可以構成為省略滑動部件而將第二凸輪設為限制旋轉但能夠在軸向移動,將銷部件直接插入第二凸輪而連結,通過切換部件的旋轉操作,經由銷部件而使第二凸輪相對第一凸輪接近、離開,來切換凸輪機構的動作。該情況下也能夠將上述傾斜槽等利用于銷部件與切換部件之間的卡合、銷部件與第二凸輪之間的卡合。另一方面,在離合器機構中,當然可以增減卡合銷的數量,也可以代替卡合銷而采用在軸向并列的多個球(ball)。、除此之外,可以省略行星齒輪減速機構中的速度切換構造,電動機托架與第一齒輪箱之間的連結構造也不限于上述方式。
權利要求
1.一種震動起子電鉆,在外殼內設置電動機、收納于齒輪箱的行星齒輪減速機構、以及軸支承于筒狀部內而從所述外殼向前方突出的主軸,能夠經由所述行星齒輪減速機構將所述電動機的輸出傳遞至所述主軸,所述筒狀部從所述齒輪箱向前方突出設置。
該震動起子電鉆具備離合器機構,該離合器機構構成為,將所述行星齒輪減速機構的最終級的內齒輪設置為能夠旋轉,將能夠與所述內齒輪的端面卡合的多個卡合部件保持于所述齒輪箱,在該卡合部件的前方設置有將所述卡合部件按壓于所述內齒輪的端面的螺旋彈簧,在產生超過所述螺旋彈簧的按壓力的荷載時,能夠使所述內齒輪空轉而切斷向所述主軸的扭矩傳遞, 另外,具備震動機構,該震動機構構成為,在所述筒狀部內設置能夠對所述主軸賦予軸向的震動的凸輪機構,在所述筒狀部的外側設置切換部件,該切換部件能夠在第一旋轉位置與第二旋轉位置之間旋轉,在所述第一旋轉位置該切換部件與所述凸輪機構相聯系而使所述凸輪機構動作,在所述第二旋轉位置該切換部件不與所述凸輪機構相聯系而不使所述凸輪機構動作,在所述筒狀部的徑向且在所述切換部件的外側設置操作部件,該操作部件經由連結部件而與所述切換部件連結,并能夠選擇性地進行旋轉操作以使所述切換部件向所述第一、第二旋轉位置旋轉,通過利用所述操作部件使所述切換部件旋轉至所述第一旋轉位置,來利用所述凸輪機構對所述主軸賦予軸向的震動, 該震動起子電鉆的特征在于, 將所述離合器機構的所述螺旋彈簧配置在所述震動機構的所述切換部件與所述操作部件之間,所述連結部件設置為在所述卡合部件之間通過并從后端繞過所述螺旋彈簧。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震動起子電鉆,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輪機構由如下部件形成第一凸輪,其固定安裝于所述主軸;第二凸輪,其間隙配合地插入入于所述主軸并能夠旋轉;以及滑動部件,其在所述筒狀部內被限制旋轉,并能夠在第一滑動位置與第二滑動位置之間沿前后方向滑動,其中,在所述第一滑動位置,所述滑動部件與所述第二凸輪卡止而限制其旋轉,在所述第二滑動位置,所述滑動部件從所述第二凸輪離開而容許其旋轉, 將沿所述筒狀部的徑向間隙配合地插入入于所述圓筒部的銷部件的一端插入所述滑動部件并連結,使所述銷部件的另一端與所述切換部件卡合,在所述切換部件的所述第一旋轉位置,經由所述銷部件使所述滑動部件滑動至所述第一滑動位置,在所述第二旋轉位置,經由所述銷部件使所述滑動部件滑動至所述第二滑動位置。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震動起子電鉆,即使一起設置震動機構與離合器機構也能縮短軸向的長度進而實現小型化。在震動起子電鉆(1)中,將離合器機構(90)的螺旋彈簧(97)配置于震動機構(50)的震動切換凸輪(76)與模式切換環(79)之間,使連結震動切換凸輪(76)與模式切換環(79)的連結桿(85)設置為,在對內齒輪(23C)進行按壓的卡合銷之間通過,并從后端繞過螺旋彈簧(97)。
文檔編號B23B45/16GK102729221SQ201210091799
公開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30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5日
發明者近藤友幸 申請人:株式會社牧田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兴县| 大石桥市| 石嘴山市| 孟津县| 潮安县| 文安县| 奉化市| 宝清县| 襄汾县| 呼玛县| 平遥县| 太仓市| 曲阜市| 苍山县| 宝应县| 郧西县| 西乌珠穆沁旗| 白河县| 胶州市| 隆德县| 北宁市| 余干县| 买车| 莎车县| 沾益县| 云安县| 安顺市| 仪征市| 博乐市| 波密县| 南靖县| 阳江市| 和田市| 嵩明县| 德昌县| 元阳县| 无为县| 梁山县| 阳谷县| 衡阳市| 五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