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配置于銑床上的橢圓形工件加工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銑床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配置于銑床上的橢圓形工件加工裝置。
背景技術:
上面提及的橢圓形工件屬于異形工件范疇,并且屬于特殊異形工件,這種工件的典型的例子如艦艇、船舶所用的錨鏈上的錨鏈銷(簡稱錨銷)。由于錨鏈銷的幾何形狀呈橢圓形,因此當將坯件夾持于銑床的床頭箱上的卡爪盤上后,在卡爪盤帶動坯件旋轉的過程中,銑床的銑刀無法將坯件銑加工成期望的橢圓形的成品。鑒此,已有技術中普遍采用手工拋光的方式在拋光機上將鍛打或稱鍛造的坯件拋制成橢圓形的成品,這種作業方式的欠缺之一,由于加工效率低下,因此無法滿足工業化放大生產要求;其二,工人勞動強度大;其三,為了滿足生產需求,需配備眾多的拋光機和作業工人,不利于合理節約勞動力資源和設備投入成本。
從理論上講,在卡爪盤帶動工件旋轉的同時,使銑刀的運動軌跡與工件的運動半徑變化保持亦步亦趨的變化關系,即可獲得即銑加工出橢圓形的工件例如前述的錨鏈銷,但是在已公開的中外專利和非專利文獻中均未見諸有相應的技術啟示,并且也未聞有業界獲得成功應用的報道。鑒于上述情形,本申請人作了持久而有益的嘗試,終于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并且在采取了嚴格的保密措施下在本申請人廠區進行了模擬試驗,結果表明是切實可行的,下面將要介紹的技術方案便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任務在于提供一種能夠配備到銑床上并且滿足對橢圓形工件的銑加工要求而藉以提高銑加工效率以及保障銑加工質量的配置于銑床上的橢圓形工件加工裝置。本發明的任務是這樣來完成的,一種配置于銑床上的橢圓形工件加工裝置,所述的銑床包括銑床床體、設置在銑床床體的一端上部的床頭箱機構和移動地設置在銑床床體另一端上部的并且與床頭箱機構相對應的銑床尾座,所述的橢圓形工件加工裝置包括一橫向滑臺,該橫向滑臺滑動地設置在所述銑床床體的上部,并且位于所述床頭箱機構與銑床尾座之間;一用于使所述橫向滑臺在所述床頭箱機構與銑床尾座之間橫向移動的滑臺橫向移動驅動機構,該滑臺橫向移動驅動機構設置在所述銑床床體的長度方向的一側側面,并且與橫向滑臺的一端傳動連接;一銑刀盤驅動機構,該銑刀盤驅動機構設在所述橫向滑臺上,并且與橫向滑臺的長度方向的上部滑動配合;一用于驅使所述銑刀盤驅動機構在所述的橫向滑臺的長度方向的上部滑動的銑刀盤縱向移動驅動機構,該銑刀盤縱向移動驅動機構固定在所述橫向滑臺的另一端,并且與所述銑刀盤驅動機構傳動連接。在本發明的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床頭箱機構包括床頭箱箱體、蝸輪蝸桿箱、第一電機、蝸桿軸、蝸輪、床頭箱主軸和卡爪盤,床頭箱箱體設置在所述纟先床床體的一端上部,蝸輪蝸桿箱固定在床頭箱箱體背對卡爪盤的一側,床頭箱主軸轉動地支承在床頭箱箱體的對應箱壁上,并且該床頭箱主軸的一端伸展到蝸輪蝸桿箱的蝸輪蝸桿箱腔內,而另一端探出床頭箱箱體外,第一電機固定在蝸輪蝸桿箱的外壁上,蝸桿軸的一端轉動地支承在蝸輪蝸桿箱的壁體上,而另一端與第一電機傳動連接,蝸輪在所述蝸輪蝸桿箱腔內與所述床頭箱主軸的所述一端固定,并且與蝸桿軸嚙合,卡爪盤與床頭箱主軸的所述另一端固定。在本發明的另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的銑床床體的上部固定有一對彼此并行的橫向滑臺導軌,在所述的橫向滑 臺的長度方向的上部構成有彼此并行的并且突起橫向滑臺的表面的一對橫向滑臺導向軌,在該一對橫向滑臺導向軌之間構成有一凹入橫向滑臺的表面的螺桿槽,在橫向滑臺的底部并且在對應于所述的一對橫向滑臺導軌的位置構成有一對橫向滑臺導滑槽,該一對橫向滑臺導滑槽與一對橫向滑臺導軌滑動配合,在橫向滑臺的所述一端的下部固定有一傳動箱,所述的固定在銑床床體的長度方向的一側側面的橫向滑臺移動驅動機構與該傳動箱傳動連接,而所述的銑刀盤驅動機構與所述的一對橫向滑臺導向軌滑動配合,固定在橫向滑臺的所述另一端的所述銑刀盤縱向移動驅動機構在所述的螺桿槽內與銑刀盤驅動機構傳動連接。在本發明的又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橫向滑臺移動驅動機構包括連軸箱、第二電機、連軸套和橫向螺桿,連軸箱固定在所述銑床床體的長度方向的一側側面,連軸套位于連軸箱的連軸箱腔內,第二電機與連軸箱的一側外壁固定,該第二電機的電機軸探入連軸箱腔內,并且與連軸套的一端連接,橫向螺桿的一端轉動地支承在連軸箱的另一側的壁體上并且探入連軸箱腔內與連軸套的另一端連接,而橫向螺桿的另一端與所述的傳動箱傳動連接,并且伸展到傳動箱外。在本發明的再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的傳動箱的彼此對應箱壁上并且在對應于所述橫向螺桿的位置各設置有一橫向螺桿配合螺母,橫向螺桿與橫向螺桿配合螺母傳動配合,所述的第二電機為正反轉電機。在本發明的還有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銑刀盤驅動機構包括縱向滑臺、銑刀盤傳動箱、第三電機、減速箱、第一、第二傳動輪、第一傳動帶、銑刀盤軸和銑刀盤,縱向滑臺與所述的構成于橫向滑臺的表面的一對橫向滑臺導向軌滑動配合,銑刀盤傳動箱固定在縱向滑臺的頂部,第三電機與減速箱傳動配合,并且由減速箱連同該第三電機固定在銑刀盤傳動箱的外壁上,而減速箱的減速箱末級動力輸出軸探入銑刀盤傳動箱的傳動箱腔內,第一傳動輪在傳動箱腔內與減速箱末級動力輸出軸固定,第一傳動帶的一端套置在第一傳動輪上,另一端套置在第二傳動輪上,第二傳動輪固定在銑刀盤軸上,銑刀盤軸轉動地支承在銑刀盤傳動箱上,并且該銑刀盤軸朝向銑刀盤的一端伸展到傳動箱腔外,銑刀盤與伸展到傳動箱腔外的銑刀盤軸的所述一端固定,固定在橫向滑臺的所述另一端的所述銑刀盤縱向移動驅動機構在對應于所述螺桿槽的位置與所述縱向滑臺傳動連接。在本發明的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傳動輪和第二傳動輪為皮帶輪,所述的第一傳動帶為皮帶。在本發明的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皮帶輪為同步帶輪,所述的皮帶為同步帶。在本發明的又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銑刀盤縱向移動驅動機構包括第四電機、傳動箱箱體、第三、第四傳動輪、第二傳動帶和縱向螺桿,第四電機固定在傳動箱箱體上,并且該第四電機的電機軸伸展到傳動箱箱體的傳動箱箱腔內,傳動箱箱體與所述橫向滑臺的所述另一端固定,第三傳動輪在傳動箱箱腔內與所述電機軸固定,縱向螺桿的一端轉動地支承在傳動箱箱體上并且伸展到傳動箱箱腔內,縱向螺桿的中部轉動地支承在第一螺桿座上,而另一端轉動地支承在第二螺桿座上,第一、第二螺桿座固定在所述的螺桿槽內,并且彼此對應,第四傳動輪在傳動箱箱腔內固定于縱向螺桿的所述一端,第二傳動帶的一端套置在第三傳動輪上,而另一端套置在第四傳動輪上,其中在所述的縱向滑臺的底部配設有一對縱向滑臺螺母,該一對縱向滑臺螺母與縱向螺桿傳動配合。在本發明的又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第三、第四傳動輪均為皮帶輪,所述的第二傳動帶為皮帶,所述的第四電機為正反轉電機,所述的皮帶為同步帶。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在滑臺橫向移動驅動機構的工作下帶動橫向滑臺橫向移動,由銑刀盤縱向移動驅動機構帶動銑刀盤驅動機構縱向移動,從而由銑刀盤驅動機構的縱、橫向移動而使銑刀盤滿足對橢圓形工件的銑加工要求,既有助于提高銑加工效率,又有利于保障銑加工質量。
圖I為本發明的實施例結構圖。圖2為本發明的應用例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的銑刀盤驅動機構的銑刀盤銑加工出橢圓形工件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專利局的審查員尤其是公眾能夠更加清楚地理解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和有益效果,申請人將在下面以實施例的方式作詳細說明,但是對實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對本發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據本發明構思所作出的僅僅為形式上的而非實質性的等效變換都應視為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范疇。請參見圖I,給出了銑床,該銑床具有一銑床床體I、位于銑床床體I的上部的一端即圖示左端的床頭臬機構2和滑動地配設在銑床床體I的上部的另一端的銑床尾座3 (圖2示)。在銑床床體I的上部或稱上表面構成有彼此并行的一對橫向滑臺導軌11。前述的床頭箱機構2包括床頭箱箱體21、蝸輪蝸桿箱22、第一電機23、蝸桿軸24、蝸輪25、床頭箱主軸26和卡爪盤27,床頭箱箱體21設置在銑床床體I的一端即左端的上部,蝸輪蝸桿箱22固定在床頭箱箱體21背對卡爪盤27的一側即固定在蝸輪蝸桿箱22的左側(以圖示位置狀態為例)。床頭箱主軸26的兩端轉動地支承在床頭箱箱體21的對應箱壁上,由圖所示,床頭箱主軸26的一端即左端伸展到蝸輪蝸桿箱22的蝸輪蝸桿箱腔221內,而另一端即圖I所不位置狀態的右端伸展到床頭箱箱體21外。第一電機23固定在第一電機座231上,而第一電機座231與蝸輪蝸桿箱22的外壁固定。蝸桿軸24的一端通過蝸桿軸座241轉動地支承在蝸輪蝸桿箱22的壁體上,而蝸桿軸24的另一端即朝向第一電機23的一端在蝸輪蝸桿箱腔221內與第一電機23傳動連接。當然,優選的方案可將第一電機23的電機軸直接充任為蝸桿軸24。蝸輪25在蝸輪蝸桿箱腔221內與床頭箱主軸26固定,即固定在床頭箱主軸26的一端(左端),并且與蝸桿軸24相嚙合而構成為蝸輪蝸桿副。卡爪盤27與床頭箱主軸26的另一端(右端)固定。當第一電機23工作時,帶動蝸桿軸24旋轉,由于蝸桿軸24與蝸輪25相嚙合,又由于蝸輪25固定在床頭箱主軸26上,因此由蝸輪25帶動床頭箱主軸26旋轉。由于卡爪盤27固定在床頭箱主軸26的右端,因此由床頭箱主軸26的旋轉而帶動卡爪盤27旋轉。下面將要詳細描述的作為本發明的技術要點的橢圓形工件加工裝置包括橫向滑臺4、與橫向滑臺4傳動連接的用于驅使橫向滑臺4在前述的一對橫向滑臺導軌11上橫向移動的滑臺橫向移動驅動機構5、設置在即搭載在橫向滑臺4的頂部的用于將工件坯8 (圖2示)銑加工成由圖3所示的橢圓形工件成品81的銑刀盤驅動機構6和用于驅使銑刀盤驅動機構6在橫向滑臺4上作縱向移動的銑刀盤縱向移動驅動機構7。請繼續見圖1,在橫向滑臺4的長度方向的上部構成有突起于橫向滑臺4的表面的彼此并行的一對橫向滑臺導向軌41,該一對橫向滑臺導向軌41之間構成有一凹入橫向滑臺4的上表面的螺桿槽411,下面還要詳細描述的銑刀盤驅動機構6與一對橫向滑臺導向軌 41滑動配合。在橫向滑臺4的底部即橫向滑臺4朝向銑床床體I的一側并且在對應于前述的一對橫向滑臺導軌11的位置開設有一對橫向滑臺導滑槽42,該一對橫向滑臺導滑槽42與一對橫向滑臺導軌11滑動配合。又,在橫向滑臺4的長度方向的一端的下部(底部)配設有一傳動箱43,在該傳動箱43的對應箱壁上各設置有一橫向螺桿配合螺母431,下面即將描述的滑臺橫向移動驅動機構5與橫向螺桿配合螺母431傳動配合。上面提及的滑臺橫向移動驅動機構5的優選而非絕對限于的結構如下包括連軸箱51 (也可稱聯軸箱)、第二電機52、連軸套53 (也可稱聯軸套)和橫向螺桿54,連軸箱51用連軸箱固定螺釘512與銑床床體I朝向床頭箱機構2的一端的側面固定,連軸套53位于連軸箱51的連軸箱腔511內,第二電機52以臥置狀態固定在第二電機座521上,而第二電機座521用螺釘與連軸箱51的一側外壁固定,第二電機52為具有正反轉功能的正反轉電機,該第二電機52的電機軸伸入連軸箱腔511內并且與連軸套53的一端(左端)連接,橫向螺桿54的一端即圖不的左端通過橫向螺桿座541轉動地支承在連軸箱51的另一側的壁體上,并且探入連軸箱腔511與前述的連軸套53的另一端(右端)連接,橫向螺桿54的另一端即圖示的右端與前述的橫向螺桿配合螺母431傳動配合,并且還伸展到傳動箱43外。當第二電機52工作時,通過連軸套53帶動橫向螺桿54旋轉,由橫向螺桿54通過橫向螺桿配合螺母431帶動橫向滑臺4在一對橫向滑臺導軌11上滑動,第二電機52順時針工作,橫向滑臺4向前述的卡爪盤27的方向位移,反之則朝著背離卡爪盤27的方向位移。上面提及的銑刀盤驅動機構6的優選而非限于的結構是包括縱向滑臺61、銑刀盤傳動箱62、第三電機63、減速箱64、第一、第二傳動輪65、66、第一傳動帶67、統刀盤軸68和銑刀盤69,在縱向滑臺61的下部并且在對應于前述的橫向滑臺導向軌41的位置構成有與一對橫向滑臺導向軌41滑動配合的縱向滑臺滑槽612,在縱向滑臺61的下部并且在對應于前述的螺桿槽411的位置固定有一對縱向滑臺螺母611。銑刀盤傳動箱62用傳動箱固定螺釘622固定在縱向滑臺61的頂部,即固定在縱向滑臺61的上表面。第三電機63與減速桌64傳動配合,并且由減速箱64連同該第三電機63固定在統刀盤傳動箱62的外壁上,而減速箱64的減速箱末級動力輸出軸641探入(伸展到)銑刀盤傳動箱62的傳動箱腔621內。第一傳動輪65在傳動箱腔621內與減速箱末級動力輸出軸641固定。第一傳動帶67的一端套置在第一傳動輪65上,另一端則套置在第二傳動輪66上,第二傳動輪66固定在銑刀盤軸68上,銑刀盤軸68轉動地支承在銑刀盤傳動箱62上,并且該銑刀盤軸68朝向銑刀盤69的一端伸展到傳動箱腔621外,銑刀盤69與伸展到傳動箱腔621外的銑刀盤軸68的所述一端固定并且由限定螺母691限定,限定螺母691旋配在銑刀盤軸68上。優選地,在傳動箱腔621內設置一支承板6211,將前述的統刀盤軸68的一端(朝向統刀盤69的一端)直接支承在傳動箱腔621的腔壁上,而另一端即固定有第二傳動輪66的一端轉動地支承在支承板6211上。前述的第一、第二傳動輪65、66均為皮帶輪,而前述的第一傳動帶67為傳動皮帶,在本實施例中,皮帶輪擇用同步帶輪,傳動皮帶擇用同步帶。當第三電機63工作時,經減速箱64減速,由減速箱64的減速箱末級動力輸出軸641帶動固定其上的第一傳動輪65,經第一傳動帶67帶動第二傳動輪66,由于第二傳動輪66固定在統刀盤軸68上,又由于統刀盤69固定于統刀盤軸68上,因此在第二傳動輪66帶動銑刀盤軸68旋轉時,銑刀盤69隨之旋轉,對夾住于卡爪盤27上的工件坯8 (圖3示)進 行統加工。上面提及的銑刀盤縱向移動驅動機構7包括第四電機71、傳動箱箱體72、第三傳動輪73、第四傳動輪74、第二傳動帶75和縱向螺桿76,第四電機71固定在電機固定座712上,而電機固定座712固定在傳動箱箱體72上,并且第四電機71的電機軸711伸展到傳動箱箱體72的傳動箱箱腔721內,傳動箱箱體72用一組螺釘722與橫向滑臺4的前述的另一端的側面固定。第三傳動輪73位于傳動箱箱腔721內與前述的電機軸711固定,縱向螺桿76的一端即朝向傳動箱箱體72的一端轉動地支承在傳動箱箱體72上,并且伸展到傳動箱箱腔721內,縱向螺桿76的中部轉動地支承在第一螺桿座761上,而縱向螺桿76的另一端轉動地支承在第二螺桿座762上,第一、第二螺桿座761、762固定在前述的螺桿槽411內,并且彼此對應。第四傳動輪74在傳動箱箱腔721內固定于縱向螺桿76的前述一端,第二傳動帶75的一端套置在第三傳動輪73上,而另一端套置在第四傳動輪74上。其中,縱向螺桿76與前述的一對縱向滑臺螺母611傳動配合,第四電機71為具有正反轉功能的伺服電機。在本實施例中,前述的第三、第四傳動輪73、74均為皮帶輪并且為同步帶輪,前述的第二傳動帶為皮帶,并且為同步帶。當第四電機71工作時,由電機軸711帶動第三傳動輪73,經第二傳動帶75帶動第四傳動輪74,由第四傳動輪74帶動縱向螺桿76,由于縱向螺桿76與縱向滑臺61的縱向滑臺螺母611相配合,因此由縱向螺桿76的旋轉而使縱向滑臺61循著一對橫向滑臺導軌41滑動。第四電機71順時針工作,縱向滑臺62朝著遠離第四電機71的方向移動,反之同例。請參見圖2和圖3并且繼續結合圖I,由圖2所示,工件坯8被夾住于床頭箱機構2的卡爪盤27朝向銑刀盤69的一側,在銑刀加工過程中,銑床尾座3的頂針頭31(圖2示)抵擋于工件坯8上。在將工件坯8銑加工為由圖3所示的橢圓形工件成品81的過程中,通過受控于電氣控制箱的PLC (可編程序控制器)的第四電機71的正反轉工作,使縱向螺桿76正反轉旋轉,由縱向螺桿76使搭載有銑刀盤驅動機構6的縱向滑臺61移動,并且由滑臺橫向移動驅動機構5使橫向滑臺4橫向位移,從而使銑刀盤69作左右前后的位移,以便與運動半徑變化的工件坯8相適應,直至獲得由圖3所示的橢圓形工件成品81。
權利要求
1.一種配置于銑床上的橢圓形工件加工裝置,所述的銑床包括銑床床體(I)、設置在銑床床體(I)的一端上部的床頭箱機構(2)和移動地設置在銑床床體(I)另一端上部的并且與床頭箱機構(2)相對應的銑床尾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橢圓形工件加工裝置包括一橫向滑臺(4),該橫向滑臺(4)滑動地設置在所述銑床床體(I)的上部,并且位于所述床頭箱機構(2)與銑床尾座(3)之間;一用于使所述橫向滑臺(4)在所述床頭箱機構(2)與銑床尾座⑶之間橫向移動的滑臺橫向移動驅動機構(5),該滑臺橫向移動驅動機構(5)設置在所述銑床床體(I)的長度方向的一側側面,并且與橫向滑臺(4)的一端傳動連接;一銑刀盤驅動機構(6),該銑刀盤驅動機構(6)設在所述橫向滑臺(4)上,并且與橫向滑臺(4)的長度方向的上部滑動配合;一用于驅使所述銑刀盤驅動機構(6)在所述的橫向滑臺(4)的長度方向的上部滑動的銑刀盤縱向移動驅動機構(7),該銑刀盤縱向移動驅動機構(7)固定在所述橫向滑臺(4)的另一端,并且與所述銑刀盤驅動機構(6)傳動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配置于銑床上的橢圓形工件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頭箱機構⑵包括床頭箱箱體(21)、蝸輪蝸桿箱(22)、第一電機(23)、蝸桿軸(24)、蝸輪(25)、床頭箱主軸(26)和卡爪盤(27),床頭箱箱體(21)設置在所述銑床床體(I)的一端上部,蝸輪蝸桿箱(22)固定在床頭箱箱體(21)背對卡爪盤(27)的一側,床頭箱主軸(26)轉動地支承在床頭箱箱體(21)的對應箱壁上,并且該床頭箱主軸(26)的一端伸展到蝸輪蝸桿箱(22)的蝸輪蝸桿箱腔(221)內,而另一端探出床頭箱箱體(21)外,第一電機(23)固定在蝸輪蝸桿箱(22)的外壁上,蝸桿軸(24)的一端轉動地支承在蝸輪蝸桿箱(22)的壁體上,而另一端與第一電機(23)傳動連接,蝸輪(25)在所述蝸輪蝸桿箱腔(221)內與所述床頭箱主軸(26)的所述一端固定,并且與蝸桿軸(24)嚙合,卡爪盤(27)與床頭箱主軸(26)的所述另一端固定。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配置于銑床上的橢圓形工件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銑床床體(I)的上部固定有一對彼此并行的橫向滑臺導軌(11),在所述的橫向滑臺(4)的長度方向的上部構成有彼此并行的并且突起橫向滑臺(4)的表面的一對橫向滑臺導向軌(41),在該一對橫向滑臺導向軌(41)之間構成有一凹入橫向滑臺(4)的表面的螺桿槽(411),在橫向滑臺(4)的底部并且在對應于所述的一對橫向滑臺導軌(11)的位置構成有一對橫向滑臺導滑槽(42),該一對橫向滑臺導滑槽(42)與一對橫向滑臺導軌(11)滑動配合,在橫向滑臺(4)的所述一端的下部固定有一傳動箱(43),所述的固定在銑床床體(I)的長度方向的一側側面的橫向滑臺移動驅動機構(5)與該傳動箱(43)傳動連接,而所述的銑刀盤驅動機構(6)與所述的一對橫向滑臺導向軌(41)滑動配合,固定在橫向滑臺(4)的所述另一端的所述銑刀盤縱向移動驅動機構(7)在所述的螺桿槽(411)內與銑刀盤驅動機構(6)傳動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配置于銑床上的橢圓形工件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橫向滑臺移動驅動機構(5)包括連軸箱(51)、第二電機(52)、連軸套(53)和橫向螺桿(54),連軸箱(51)固定在所述銑床床體(I)的長度方向的一側側面,連軸套(53)位于連軸箱(51)的連軸箱腔(511)內,第二電機(52)與連軸箱(51)的一側外壁固定,該第二電機(52)的電機軸探入連軸箱腔(511)內,并且與連軸套(53)的一端連接,橫向螺桿(54)的一端轉動地支承在連軸箱(51)的另一側的壁體上并且探入連軸箱腔(511)內與連軸套(53)的另一端連接,而橫向螺桿(54)的另一端與所述的傳動箱(43)傳動連接,并且伸展到傳動箱(43)外。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配置于銑床上的橢圓形工件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傳動箱(43)的彼此對應箱壁上并且在對應于所述橫向螺桿(54)的位置各設置有一橫向螺桿配合螺母(431),橫向螺桿(54)與橫向螺桿配合螺母(431)傳動配合,所述的第二電機(52)為正反轉電機。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配置于銑床上的橢圓形工件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銑刀盤驅動機構(6)包括縱向滑臺(61)、銑刀盤傳動箱(62)、第三電機(63)、減速箱(64)、第一、第二傳動輪(65、66)、第一傳動帶(67)、統刀盤軸(68)和統刀盤(69),縱向滑臺(61)與所述的構成于橫向滑臺(4)的表面的一對橫向滑臺導向軌(41)滑動配合,銑刀盤傳動箱(62)固定在縱向滑臺¢1)的頂部,第三電機¢3)與減速箱¢4)傳動配合,并且由減速箱(64)連同該第三電機(63)固定在統刀盤傳動箱(62)的外壁上,而減速箱(64)的減速箱末級動力輸出軸(641)探入統刀盤傳動箱(62)的傳動箱腔(621)內,第一傳動輪(65)在傳動箱腔(621)內與減速箱末級動力輸出軸(641)固定,第一傳動帶(67)的一端套置在第一傳動輪(65)上,另一端套置在第二傳動輪(66)上,第二傳動輪(66)固定在統刀盤軸(68)上,銑刀盤軸¢8)轉動地支承在銑刀盤傳動箱¢2)上,并且該銑刀盤軸¢8)朝向銑刀盤(69)的一端伸展到傳動箱腔(621)外,銑刀盤(69)與伸展到傳動箱腔(621)外的銑刀盤軸(68)的所述一端固定,固定在橫向滑臺(4)的所述另一端的所述銑刀盤縱向移動驅動機構(7)在對應于所述螺桿槽(411)的位置與所述縱向滑臺¢1)傳動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配置于銑床上的橢圓形工件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傳動輪¢5)和第二傳動輪¢6)為皮帶輪,所述的第一傳動帶¢7)為皮帶。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配置于銑床上的橢圓形工件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皮帶輪為同步帶輪,所述的皮帶為同步帶。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配置于銑床上的橢圓形工件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銑刀盤縱向移動驅動機構(7)包括第四電機(71)、傳動箱箱體(72)、第三、第四傳動輪(73、74)、第二傳動帶(75)和縱向螺桿(76),第四電機(71)固定在傳動箱箱體(72)上,并且該第四電機(71)的電機軸(711)伸展到傳動箱箱體(72)的傳動箱箱腔(721)內,傳動箱箱體(72)與所述橫向滑臺(4)的所述另一端固定,第三傳動輪(73)在傳動箱箱腔(721)內與所述電機軸(711)固定,縱向螺桿(76)的一端轉動地支承在傳動箱箱體(72)上并且伸展到傳動箱箱腔(721)內,縱向螺桿(76)的中部轉動地支承在第一螺桿座(761)上,而另一端轉動地支承在第二螺桿座(762)上,第一、第二螺桿座(761、762)固定在所述的螺桿槽(411)內,并且彼此對應,第四傳動輪(74)在傳動箱箱腔(721)內固定于縱向螺桿(76)的所述一端,第二傳動帶(75)的一端套置在第三傳動輪(73)上,而另一端套置在第四傳動輪(74)上,其中在所述的縱向滑臺¢1)的底部配設有一對縱向滑臺螺母¢11),該一對縱向滑臺螺母(611)與縱向螺桿(76)傳動配合。
10.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配置于銑床上的橢圓形工件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第四傳動輪(73、74)均為皮帶輪,所述的第二傳動帶(75)為皮帶,所述的第四電機(71)為正反轉電機,所述的皮帶為同步帶。
全文摘要
一種配置于銑床上的橢圓形工件加工裝置,屬于銑床技術領域。銑床包括銑床床體、床頭箱機構和銑床尾座,橢圓形工件加工裝置包括橫向滑臺,該橫向滑臺設置在銑床床體的上部,且位于床頭箱機構與銑床尾座之間;滑臺橫向移動驅動機構,設置在所述銑床床體的長度方向的一側側面,并且與橫向滑臺的一端傳動連接;銑刀盤驅動機構,設在所述橫向滑臺上,并且與橫向滑臺的長度方向的上部滑動配合;銑刀盤縱向移動驅動機構,固定在所述橫向滑臺的另一端,并且與所述銑刀盤驅動機構傳動連接。優點提高銑加工效率,保障銑加工質量。
文檔編號B23Q5/10GK102873385SQ20121036733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8日
發明者衛美紅, 劉國芳, 凡愛軍 申請人:常熟市中恒數控設備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