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壓縮機儲液器的連接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壓縮機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壓縮機儲液器的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壓縮機,是一種將低壓氣體提升為高壓氣體的流體機械,是制冷系統的心臟,壓縮機的殼體內部設置有氣缸,工作時,低溫低壓的制冷劑氣體從進氣管進入氣缸,氣缸對其進行壓縮后,從排氣管排出高溫高壓的制冷劑氣體,為制冷循環提供動力,從而實現壓縮一冷凝一膨脹一蒸發的制冷循環。由于在系統運轉過程中,無法保證制冷劑在蒸發階段能夠完全汽化,為了避免從蒸發器出來的制冷劑會有液態的制冷劑進入氣缸造成液擊,需要在氣缸與蒸發器之間設置儲液器,氣缸與儲液器通過連接管連通,連接管與儲液器通過焊接連接,然而,對于現有的連接管與儲液器的連接結構,其存在成本高、氣密性能不好,容易出現 泄漏現象。如圖1、2所示,儲液器的連接管分為進氣管I'、出氣管2',進氣管I'和出氣管2'與儲液器的連接結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現有技術中,對于儲液器的進氣管1',如圖I所示,儲液器殼體3'的上端設有直徑逐漸收縮的頸部31',頸部31'的端部向殼體3'的內部翻折形成一圓管32',進氣管I'套接于該圓管32'內,進氣管I'與該圓管32'焊接,在本技術方案中,進氣管I'和出氣管2'與儲液器的連接結構是大體相同的。對于本技術方案,儲液器殼體3'是由上端蓋33'、下端蓋34'焊接而成,可以方便地從上端蓋33'的下側、下端蓋34'的上側進行加工。作為圖I的一種變形,如圖2所示,儲液器殼體3'的上端蓋33'、下端蓋34'之間通過圓筒35'連接,圖2中連接管與儲液器的連接結構與圖I中相同。現有技術的另一種結構對于圖3,儲液器殼體3的上端至下端為一整體,在該技術方案中,儲液器殼體3'的上端設有直徑逐漸收縮的頸部31',頸部31'的端部向殼體3'的外側延伸一圓管32',進氣管I'套接于該圓管32'內,進氣管I'與該圓管32'焊接。而對于該技術方案的出氣管2',其伸入殼體3'內的長度較長,如圖3所示,出氣管2'包括兩截第一出氣管21'、第二出氣管22',第二出氣管22'的第一端伸入殼體3'內并固定于濾網組件4'的下方,第二出氣管22'的第二端套接于第一出氣管21'的一端外,且第二出氣管22'的下端設置有與其軸向垂直的出氣管翻邊221',殼體3'的下端的結構與其上端的結構大體相同,區別在于下端的圓管32'的端部還設置有與其軸向垂直的殼體翻邊36',第二出氣管22'套接于下端的圓管32'內,且出氣管翻邊221'抵觸殼體翻邊36',在出氣管翻邊221'處進行焊接。對于上述的三種連接結構,連接管與殼體3'由于連接結構的限制,對焊接方式有較大的限制,成本較高,且難以保證焊接質量,容易造成氣體泄漏。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用于壓縮機儲液器的連接結構,其加工方便、生產效率高,可以保證焊接效果,避免現有技術中組裝工序復雜、氣體容易泄漏、成本較高等缺陷。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壓縮機儲液器的連接結構,其包括殼體、連接管,所述殼體的一端設置有用于固定所述連接管的連接部,該連接部包括直徑逐漸收縮的頸部、直徑逐漸變大的殼體翻邊,所述連接管一端套接于所述頸部內并伸入所述殼體內,所述頸部與所述連接管間隙配合,所述連接管外圓設置有環形凸臺,所述環形凸臺的直徑沿遠離殼體的方向逐漸變大,所述環形凸臺與所述殼體翻邊焊接。作為一種實施方式,所述殼體、連接管為鋼質材料,所述環形凸臺與所述殼體翻邊通過CO2保護焊、電阻焊、摩擦焊或高頻焊焊接。作為另一種實施方式,所述殼體為鋼質材料,所述連接管為銅管或所述連接管的焊接處經過鍍銅處理,所述環形凸臺與所述殼體翻邊通過電阻焊、摩擦焊、高頻焊或火焰釬焊焊接。 作為又一種實施方式,所述連接管整體經過鍍銅處理。對于本發明,所述殼體翻邊或所述環形凸臺設置有用于放置焊環或焊片的凹槽或間隙。對于本發明,所述連接管包括第一連接管、第二連接管,所述第一連接管的一端伸入所述殼體內,所述第一連接管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連接管焊接。進一步的,所述環形凸臺設置于所述第一連接管與所述第二連接管的連接處,所述環形凸臺包括第一連接管翻邊、第二連接管凸臺,第二連接管凸臺抵接于所述第一連接管翻邊的內側,所述第一連接管翻邊的外側抵接于所述殼體翻邊的內側。進一步的,所述第二連接管的前端設置有套接部,所述套接部伸入所述第一連接管內,所述套接部的外圓與所述第一連接管的內圓間隙配合。進一步的,所述頸部與所述殼體翻邊之間設置有直管,所述直管的一端與所述頸部連接,所述直管的另一端與所述殼體翻邊連接。進一步的,所述直管的長度為3mm 15mm,所述套接部的長度大于等于所述直管的長度。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一種用于壓縮機儲液器的連接結構,其包括殼體、連接管,所述殼體的一端設置有用于固定所述連接管的連接部,該連接部包括直徑逐漸收縮的頸部、直徑逐漸變大的殼體翻邊,所述連接管一端套接于所述頸部內并伸入所述殼體內,所述頸部與所述連接管間隙配合,所述連接管外圓設置有環形凸臺,所述環形凸臺的直徑沿遠離殼體的方向逐漸變大,所述環形凸臺與所述殼體翻邊焊接,本發明中通過殼體翻邊固定連接管,加工方便、生產效率高,可以保證焊接效果,并且焊接部位少,可以減少焊材消耗,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
圖I是現有技術的壓縮機儲液器連接結構的一種實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圖。圖2是現有技術的壓縮機儲液器連接結構的第二種實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圖。圖3是現有技術的壓縮機儲液器連接結構的第三種實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圖。圖4是本發明的壓縮機儲液器的連接結構的一種實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圖。圖5是圖4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6是本發明的壓縮機儲液器的連接結構的另一種實施方式的A處的局部放大圖。圖7是本發明的壓縮機儲液器的連接結構的又一種實施方式的A處的局部放大圖。附圖標記說明
I-殼體11-頸部
12——殼體翻邊13——直管
2—連接管21—環形凸臺
22—第一連接管221—第一連接管翻邊
23——第二連接管231——第二連接管凸臺 232——套接部 3——焊環。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并不是把本發明的實施范圍限制于此。實施例一。如圖4、圖5所示,本實施例的用于壓縮機儲液器的連接結構,其包括殼體I、連接管2,所述殼體I的一端設置有用于固定所述連接管2的連接部,該連接部向殼體I外側伸出,該連接部包括頸部11、殼體翻邊12,頸部11沿遠離殼體I的方向直徑逐漸收縮,殼體翻邊12為喇叭形,殼體翻邊12沿遠離殼體I的方向直徑逐漸變大,使用時,所述連接管2 —端套接于所述頸部11內并伸入所述殼體I內,所述頸部11與所述連接管2間隙配合,所述連接管2外圓設置有環形凸臺21,環形凸臺21與殼體翻邊12相互配合,所述環形凸臺21的直徑沿遠離殼體I的方向逐漸變大,將環形凸臺21抵接于所述殼體翻邊12的內側,再將所述環形凸臺21與所述殼體翻邊12焊接,一方面殼體翻邊12通過環形凸臺21對連接管2軸向定位,確定連接管2伸入殼體I內的長度,另一方面,通過殼體翻邊12、環形凸臺21,殼體I與連接管2的接觸面積大大增加,方便焊接,在殼體翻邊12與環形凸臺21之間進行焊接,焊接的效果更好,避免發生氣體泄漏。對于本發明,所述殼體I為鋼質材料,所述連接管2可以為鋼質材料,也可以為銅管或鍍銅鋼管,優選的,連接管2為鋼管,所述環形凸臺21與所述殼體翻邊12通過CO2保護焊、電阻焊、摩擦焊或高頻焊焊接。當連接管2為銅管或所述連接管2的焊接處經過鍍銅處理時,所述環形凸臺21與所述殼體翻邊12通過電阻焊、摩擦焊、高頻焊或火焰釬焊焊接。當然,所述連接管2也可以整體經過鍍銅處理。進一步的,所述殼體翻邊12或所述環形凸臺21設置有用于放置焊環3或焊片的凹槽或間隙,可以將焊環3或焊片等焊材放入凹槽或間隙中,從而方便焊接,并且由于焊環3或焊片放置于殼體翻邊12與環形凸臺21之間,焊環3或焊片不會隨意移動,焊接非常方便。進一步的,如圖5所示,殼體翻邊12的直徑沿遠離殼體I的方向線性變大,即殼體翻邊12的形狀為圓錐臺,同樣,環形凸臺21的形狀也為圓錐臺,根據該兩者的形狀不同,焊接的位置不同,當殼體翻邊12的直徑變化率大于環形凸臺21的直徑變化率,導致在殼體翻邊12靠近殼體I的一端,殼體翻邊12與環形凸臺21的間隙較小,此時,焊環3應放置在殼體翻邊12的另一端(遠離殼體I的一端),反之,應該將焊環3放置在殼體翻邊12靠近殼體I的一端(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中的連接結構用于儲液器的出氣口,同理的,也可用于儲液器的進氣口、壓縮機的殼體的進氣口(連通至氣缸)。實施例二。如圖6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殼體翻邊12的直徑沿遠離殼體I的方向的變化是非線性的,殼體翻邊12是向外彎曲的喇叭形,即殼體翻邊12內側的剖切面是弧線,使得連接管2可以進行微調以適應頸部11。本實施例的其他部分與實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贅述。實施例三。
如圖I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所述連接管2包括第一連接管22、第二連接管23,所述第一連接管22的一端伸入所述殼體I內,所述第一連接管22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連接管23焊接,從而可以對壓縮機的各部分(如儲液器、裝有氣缸的殼體)分別進行加工,加工完畢再將其連接管連接起來,使生產更加方便。對于本實施例,所述環形凸臺21設置于所述第一連接管22與所述第二連接管23的連接處,所述環形凸臺21包括第一連接管翻邊221、第二連接管凸臺231,第二連接管凸臺231抵接于所述第一連接管翻邊221的內側,所述第一連接管翻邊221的外側抵接于所述殼體翻邊12的內側。進一步的,所述第二連接管23的前端設置有套接部232,所述套接部232伸入所述第一連接管22內,所述套接部232的外圓與所述第一連接管22的內圓間隙配合,通過套接部232可以對第二連接管23進行徑向定位。更進一步的,所述頸部11與所述殼體翻邊12之間設置有直管13,所述直管13的一端與所述頸部11連接,所述直管13的另一端與所述殼體翻邊13連接,第一連接管22的外圓與直管13的內圓間隙配合,直管13起徑向限位作用,從而可以使第一連接管22不會發生搖晃,相比現有技術,不需要在殼體I內部設置用于固定連接管2的固定裝置,簡化了結構和加工工序。優選的,所述直管13的長度為3mm 15mm,所述套接部232的長度大于等于所述直管13的長度,使得套接部232位于直管13內,焊接時,可以同時將殼體I與第一連接管22、第一連接管22與第二連接管23焊接,從而節省工序。與實施例一類似,所述第一連接管翻邊221與所述第二連接管凸臺231之間留有用于放置焊環3或焊片的間隙或凹槽。本實施例的其他部分與實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贅述。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作了詳細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實質和范圍。
權利要求
1.用于壓縮機儲液器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連接管,所述殼體的一端設置有用于固定所述連接管的連接部,該連接部包括直徑逐漸收縮的頸部、直徑逐漸變大的殼體翻邊,所述連接管一端套接于所述頸部內并伸入所述殼體內,所述頸部與所述連接管間隙配合,所述連接管外圓設置有環形凸臺,所述環形凸臺的直徑沿遠離殼體的方向逐漸變大,所述環形凸臺與所述殼體翻邊焊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壓縮機儲液器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連接管為鋼質材料,所述環形凸臺與所述殼體翻邊通過CO2保護焊、電阻焊、摩擦焊或高頻焊焊接。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壓縮機儲液器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為鋼質材料,所述連接管為銅管或所述連接管的焊接處經過鍍銅處理,所述環形凸臺與所述殼體 翻邊通過電阻焊、摩擦焊、高頻焊或火焰釬焊焊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壓縮機儲液器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管整體經過鍍銅處理。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壓縮機儲液器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翻邊或所述環形凸臺設置有用于放置焊環或焊片的凹槽或間隙。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壓縮機儲液器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管包括第一連接管、第二連接管,所述第一連接管的一端伸入所述殼體內,所述第一連接管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連接管焊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壓縮機儲液器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形凸臺設置于所述第一連接管與所述第二連接管的連接處,所述環形凸臺包括第一連接管翻邊、第二連接管凸臺,第二連接管凸臺抵接于所述第一連接管翻邊的內側,所述第一連接管翻邊的外側抵接于所述殼體翻邊的內側。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壓縮機儲液器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連接管的前端設置有套接部,所述套接部伸入所述第一連接管內,所述套接部的外圓與所述第一連接管的內圓間隙配合。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壓縮機儲液器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頸部與所述殼體翻邊之間設置有直管,所述直管的一端與所述頸部連接,所述直管的另一端與所述殼體翻邊連接。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壓縮機儲液器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的長度為3mm 15mm,所述套接部的長度大于等于所述直管的長度。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壓縮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用于壓縮機儲液器的連接結構,本發明包括殼體、連接管,所述殼體的一端設置有用于固定所述連接管的連接部,該連接部包括直徑逐漸收縮的頸部、直徑逐漸變大的殼體翻邊,所述連接管一端套接于所述頸部內并伸入所述殼體內,所述頸部與所述連接管間隙配合,所述連接管外圓設置有環形凸臺,所述環形凸臺的直徑沿遠離殼體的方向逐漸變大,所述環形凸臺與所述殼體翻邊焊接,本發明中通過殼體翻邊固定連接管,加工方便、生產效率高,可以保證焊接效果,并且焊接部位少,可以減少焊材消耗,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
文檔編號B23K1/00GK102966516SQ20121050240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30日
發明者陳金龍 申請人:東莞市金瑞五金制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