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數控銑鏜床新型分度工作轉臺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數控銑鏜床新型分度工作轉臺,其屬于機床部件制造領域。
背景技術:
AH系列臥式銑鏜床操作便捷,市場容量較大,可對箱體、殼體、機座等大型零件進行鉆孔、鏜孔、擴孔、鉸孔、锪平面、銑平面、切槽等切削加工,尤其適合規則孔系的鉆孔、攻絲。AH數控銑鏜床原工作轉臺為摩擦式滑動導軌,松開時靠液壓壓迫蝶形彈簧實現,鎖緊時靠蝶形彈簧的彈性力,借助拉桿把上面工作轉臺導軌拉壓在下面的上滑座上,通過導軌面間的摩擦力產生的制動力矩,來克服由切削力產生的主力矩。由于導軌表面積大,要求精度高,采用人工刮研,效率低,是批量化生產的瓶頸。另外,其鎖緊機構因結構原因,故障率較高,維修復雜,其工作臺技術集成度相對較低,結構相對簡單。前期在用戶使用中,時常發生工作轉臺分度時夾緊、松開失效等故障。因此,尋求在不改變分度工作轉臺外形、尺寸情況下,研發臥式銑鏜床新型分度工作轉臺,新型便捷的導軌支撐方式,簡化其制造、裝配、調整、測試流程。
發明內容
鑒于已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本發明提供數控銑鏜床分度工作轉臺改造,旨在解決加工工藝、效率、勞動強度問題,使鎖緊可靠,維修方便。以標準化、集成化生產方式代替傳統的、需要人為保證的部分手工勞動,用標準的軸承部件作為導軌支撐,替代用人工刮研的滑動導軌,省工、省時、省力。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數控銑鏜床新型分度工作轉臺,包括上滑座、拉桿、凹球型墊圈、凸球型墊圈和工作轉臺,上滑座上放置工作轉臺,拉桿上端套有凹球型墊圈、凸球型墊圈,并固定于工作轉臺內;工作轉臺下部設置滾子軸承,滾子軸承位于工作轉臺和上滑座之間,工作轉臺通過滾子軸承作為導軌支撐在上滑座上;在相對工作轉臺回轉中心設定直徑上分布若干個鎖緊機構,拉桿和鎖緊機構連接,通過拉桿運動,鎖緊機構配合滾子軸承將工作轉臺抱緊在上滑座上。所述鎖緊機構包括進油口,大活塞,小活塞,圓柱彈簧,片彈簧;大活塞和小活塞分別與拉桿連接,圓柱彈簧與大活塞連接,片彈簧與小活塞、缸體連接。抱緊工作轉臺時,油缸經油口供油,小活塞向上頂,大活塞往下拉,通過拉桿、凹球型墊圈和凸球型墊圈把力作用在工作轉臺上,小活塞和拉桿共同把工作轉臺抱緊。所述油缸為單向作用式;大活塞的反向移動由圓柱彈簧實現,小活塞的反向移動由片彈簧實現。大活塞,小活塞的材質為45號鋼,工作轉臺的材質為鑄鐵。工作轉臺需要轉位時,油缸泄油,在圓柱彈簧和片彈簧的作用下,大活塞,小活塞分別復位,松開鎖緊,工作轉臺自由回轉分度。所述鎖緊機構的數量為4個。所述滾子軸承為單向推力滾子軸承。采用上述方案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改進后工作轉臺采用單向推力滾子軸承作為導軌支撐,在相對工作轉臺回轉中心設定直徑上分布四個鎖緊機構,變壓緊為抱緊。工作轉臺采用軸承滾動導軌支撐,鎖緊方式采用抱緊,效果較為理想。用標準的軸承部件作為導軌支撐,替代用人工刮研的滑動導軌,省工、省時、省力。
圖1為數控銑鏜床新型分度工作轉臺的剖面示意圖。圖中1、凹球型墊圈,2、凸球型墊圈,3、拉桿,4、進油口,5、大活塞,6、缸蓋,7、彈簧,8、片彈簧,9、上滑座,10、缸體,11、小活塞,12、工作轉臺,13、單向推力滾子軸承。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深入了解數控銑鏜床新型分度工作轉臺的結構,結合圖1說明如下
數控銑鏜床新型分度工作轉臺,包括上滑座9、拉桿2、凹球型墊圈1、凸球型墊圈2和工作轉臺12,上滑座9上放置工作轉臺12,拉桿2上端套有凹球型墊圈1、凸球型墊圈2,并固定于工作轉臺12內;工作轉臺12下部設置單向推力滾子軸承13,單向推力滾子軸承13位于工作轉臺12和上滑座9之間,工作轉臺12通過單向推力滾子軸承13作為導軌支撐在上滑座9上;在相對工作轉臺12回轉中心設定直徑上分布4個鎖緊機構,拉桿2和鎖緊機構連接,通過拉桿2運動,鎖緊機構配合單向推力滾子軸承13將工作轉臺12抱緊在上滑座9上。所述鎖緊機構包括進油口 4,大活塞5,小活塞11,圓柱彈簧7,片彈簧8 ;大活塞5和小活塞11分別與拉桿3連接,圓柱彈簧7與大活塞5連接,片彈簧8與小活塞11、缸體10連接。所述油缸為單向作用式;大活塞5的反向移動由圓柱彈簧7實現,小活塞11的反向移動由片彈簧8實現。所述大活塞5,小活塞11的材質為45號鋼,工作轉臺12的材質為鑄鐵。抱緊工作轉臺12時,油缸經進油口 4供油,小活塞11向上頂,大活塞5往下拉,通過拉桿3、凹球型墊圈I和凸球型墊圈2把力作用在工作轉臺12上,小活塞11和拉桿3共同把工作轉臺12抱緊。工作轉臺12需要轉位時,油缸泄油,在圓柱彈簧7和片彈簧8的作用下,大活塞5,小活塞11分別復位,松開鎖緊,工作轉臺12自由回轉分度。工作轉臺采用軸承滾動導軌支撐,鎖緊方式采用抱緊,效果較為理想。這時,鎖緊機構件由一個主動件參入鎖緊,變成為兩個主動件參入鎖緊。改進前是對工作轉臺實施壓緊,改進后是對工作轉臺實施抱緊。由于活塞材料為45號鋼,轉臺材料為鑄鐵,這兩種材料接合時摩擦系數較大,產生的摩擦力要遠大于前者,工作轉臺鎖緊可靠。在分度鎖緊過程中,油缸活塞相對缸體要做微量移動,因此,設計時必留間隙。在機床切削加工過程中,這個間隙會引起工作轉臺的震顫。加設的片彈簧除起到在工作轉臺解除鎖緊后,使小活塞脫開復位外,另一個作用是防止切削時帶來的震顫,最大限度地降低它對切削質量的影響。作為工作轉臺,既要具備有一定的制動力矩,同時還要具備有足夠的抗傾覆能力。制動力矩的大小取決小活塞的作用力,抗傾覆能力則取決于大小活塞的壓力差,利用這個差值對旋轉中心的力矩來克服外來的傾覆力矩。新型工作轉臺的特點是,在油缸的設計上利用兩個直徑大小不等的活塞所產生壓力差來達到這一目的。數控銑鏜床市場容量大,導軌支撐方式的改造,有利于批量化生產。鎖緊方式的改變,使工作可靠性提高,維修方便,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可觀。
權利要求
1.數控銑鏜床新型分度工作轉臺,包括上滑座(9)、拉桿(2)、凹球型墊圈(I)、凸球型墊圈(2)和工作轉臺(12),其特征在于上滑座(9)上放置工作轉臺(12),拉桿(2)上端套有凹球型墊圈(I)、凸球型墊圈(2),并固定于工作轉臺(12)內;工作轉臺(12)下部設置滾子軸承,滾子軸承位于工作轉臺(12)和上滑座(9)之間,工作轉臺(12)通過滾子軸承作為導軌支撐在上滑座(9)上;在相對工作轉臺(12)回轉中心設定直徑上分布若干個鎖緊機構,拉桿(2)和鎖緊機構連接,通過拉桿(2)運動,鎖緊機構配合滾子軸承將工作轉臺(12)抱緊在上滑座(9)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數控銑鏜床新型分度工作轉臺,其特征在于所述鎖緊機構包括進油口( 4),大活塞(5 ),小活塞(11),圓柱彈簧(7 ),片彈簧(8 );大活塞(5 )和小活塞(11)分別與拉桿(3)連接,圓柱彈簧(7)與大活塞(5)連接,片彈簧(8)與小活塞(11)、缸體(10)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數控銑鏜床新型分度工作轉臺,其特征在于抱緊工作轉臺(12)時,油缸經進油口(4)供油,小活塞(11)向上頂,大活塞(5)往下拉,通過拉桿(3)、凹球型墊圈(I)和凸球型墊圈(2)把力作用在工作轉臺(12)上,小活塞(11)和拉桿(3)共同把工作轉臺(12)抱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數控銑鏜床新型分度工作轉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為單向作用式;大活塞(5)的反向移動由圓柱彈簧(7)實現,小活塞(11)的反向移動由片彈簧(8)實現。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數控銑鏜床新型分度工作轉臺,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活塞(5),小活塞(11)的材質為45號鋼,工作轉臺(12)的材質為鑄鐵。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數控銑鏜床新型分度工作轉臺,其特征在于工作轉臺(12)需要轉位時,油缸泄油,在圓柱彈簧(7)和片彈簧(8)的作用下,大活塞(5),小活塞(11)分別復位,松開鎖緊,工作轉臺(12)自由回轉分度。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數控銑鏜床新型分度工作轉臺,其特征在于所述鎖緊機構的數量為4個。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數控銑鏜床新型分度工作轉臺,其特征在于所述滾子軸承為單向推力滾子軸承(13)。
全文摘要
數控銑鏜床新型分度工作轉臺,其屬于機床部件制造領域。包括上滑座、拉桿、凹球型墊圈、凸球型墊圈和工作轉臺,上滑座上放置工作轉臺,拉桿上端套有凹球型墊圈、凸球型墊圈,并固定于工作轉臺內;工作轉臺下部設置滾子軸承,滾子軸承位于工作轉臺和上滑座之間,工作轉臺通過滾子軸承作為導軌支撐在上滑座上;在相對工作轉臺回轉中心設定直徑上分布若干個鎖緊機構,拉桿和鎖緊機構連接,通過拉桿運動,鎖緊機構配合滾子軸承將工作轉臺抱緊在上滑座上。改進后工作轉臺采用單向推力滾子軸承作為導軌支撐,工作轉臺采用軸承滾動導軌支撐,鎖緊方式采用抱緊。用標準的軸承部件作為導軌支撐,替代用人工刮研的滑動導軌,省工、省時、省力。
文檔編號B23Q16/06GK103056674SQ201210541779
公開日2013年4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4日
發明者曲圣賢, 馬文, 李信成, 張倫, 騰飛, 姚成良, 李來芳, 楊小華, 臧平 申請人:瓦房店軸承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