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捆扎絲下料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捆扎絲下料機。
背景技術:
建筑柱梁的骨架是鋼筋,柱梁的承載能力與內部鋼筋合理分布后固定密切相關,固定的方法是使用18#_22#的低碳素鋼絲將其捆扎。捆扎絲的長短是由鋼筋的粗細所決定,規格尺寸有200、250、300、350、400、450mm六種,它們由大捆盤頭的低碳素鋼絲經剪切而成。建筑工地現場捆扎絲的下料方法一直遺用陳舊的老辦法,即在大捆盤頭低碳素鋼絲原材料中,任意取出100-200圈盤絲,用老式的釓刀沿圓周方向剪切獲取段絲;也有一些工地現場甚至使用砂輪切割機沿圓周切割分段使用,切割操作過程很不安全。這些落后的下 料方式存在的共同問題主要有一是在大捆盤絲中分取小股盤絲時極易纏繞紊亂,剝離亂絲時費時費材料;二是小股盤絲沿圓周方向剪斷是憑目測分剪,分剪長短不一,捆扎時長度不夠的段絲被直接丟棄。三是鋼筋捆扎工人為減少分剪多規格帶來的麻煩,常常有意按長規格尺寸分剪便于粗、細鋼筋都可以捆扎,人為造成材料浪費。對一幢建筑來說,鋼筋捆扎絲雖屬小宗材料,但整個建筑行業用量卻相當可觀,造成浪費和安全危害不可小視。
實用新型內容(一 )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捆扎絲下料機,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二)技術方案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捆扎絲下料機,包括帶輪、減速機構、轉動裝置、切割裝置、推動裝置和擺桿,所述減速機構分別與所述帶輪和轉動裝置相連,所述轉動裝置兩端分別與所述切割裝置和推動裝置相連,所述擺桿分別與所述切割裝置和推動裝置頂端相連。進一步,所述帶輪包括主動帶輪(I)和從動帶輪(2),所述主動帶輪(I)通過V帶帶動從動帶輪(2)。進一步,所述減速機構包括蝸桿(3)和蝸輪(4),所述蝸桿(3)與所述蝸輪(4)相嚙
口 ο進一步,所述蝸桿(3)與所述從動帶輪(2)同軸。進一步,所述轉動裝置包括輸出軸(01)、第一聯接軸(02)和第二聯接軸(03);所述輸出軸(01)右端通過不完全齒輪(5)和第一齒輪(7)與所述第一聯接軸(02)右端相連;所述第一聯接軸(02 )最右端通過第二齒輪(9 )和第三齒輪(11)與所述第二聯接軸(03)右端相連。進一步,所述不完全齒輪(5)與第一齒輪(7)相嚙合,實現間隙運動;所述第二齒輪(9)和相同大小的第三齒輪(11)相嚙合,使得第一聯接軸(02)與第三齒輪(11)內部的第二聯接軸(03)等速運轉。進一步,所述切割裝置包括送絲輪和切刀(12),所述切刀(12)與所述送絲輪相連;所述送絲輪為兩個,包括第一送絲輪(13)和第二送絲輪(17),所述第一送絲輪
(13)位于第二聯接軸(03)上左端,所述第二送絲輪(17)位于第一聯接軸(02)上左端;所述第一送絲輪(13)與第二送絲輪(17 )的直徑相同,所述第一送絲輪(13)和第二送絲輪(17)在第一聯接軸(02)與第二聯接軸(03)的帶動下同步等速運轉;所述第一送絲輪(13)和第二送絲輪(17)之間設有下料凹槽(15);所述切刀上設有彈簧(14)。進一步,所述推動裝置包括推桿(8)和凸輪(6),所述推桿(8)位于所述凸輪(6)上端;所述不完全齒輪(5)通過與之相嚙合的第一齒輪(7)帶動推動裝置上下活動。(三)有益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具有以下優點使用簡單,實用便攜、切割方便。
圖I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種捆扎絲下料機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捆扎絲下料機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捆扎絲下料機的結構如圖I和圖2所示,包括帶輪、減速機構、轉動裝置、切割裝置、推動裝置和擺桿,所述減速機構分別與所述帶輪和轉動裝置相連,所述轉動裝置兩端分別與所述切割裝置和推動裝置相連,所述擺桿分別與所述切割裝置和推動裝置頂端相連。所述帶輪包括主動帶輪I和從動帶輪2,所述主動帶輪I通過V帶帶動從動帶輪2。所述減速機構包括蝸桿3和蝸輪4,所述蝸桿3與所述蝸輪4相嚙合。所述蝸桿3與所述從動帶輪2同軸。所述轉動裝置包括輸出軸01、第一聯接軸02和第二聯接軸03 ;所述輸出軸01右端通過不完全齒輪5和第一齒輪7與所述第一聯接軸02右端相連;所述第一聯接軸02最右端通過第二齒輪9和第三齒輪11與所述第二聯接軸03右端相連。所述不完全齒輪5與第一齒輪7相嚙合,實現間隙運動;所述第二齒輪9和相同大小的第三齒輪11相嚙合,使得第一聯接軸02與第三齒輪11內部的第二聯接軸03等速運轉。所述切割裝置包括送絲輪和切刀12,所述切刀12與所述送絲輪相連;所述送絲輪為兩個,包括第一送絲輪13和第二送絲輪17,所述第一送絲輪13位于第二聯接軸03上左端,所述第二送絲輪17位于第一聯接軸02上左端;所述第一送絲輪13與第二送絲輪17的直徑相同,所述第一送絲輪13和第二送絲輪17在第一聯接軸02與第二聯接軸03的帶動下同步等速運轉;所述第一送絲輪13和第二送絲輪17之間設有下料凹槽15 ;所述切刀上設有彈簧14。所述推動裝置包括推桿和凸輪,所述推桿位于所述凸輪上端;所述不完全齒輪5通過與之相嚙合的第一齒輪7帶動推動裝置上下活動。其工作原理如下所示啟動電源,捆扎絲下料機通過電機的驅動主動帶輪I轉動,通過V帶傳動使從動帶輪2與同軸的蝸桿3同步轉動,由蝸桿3和蝸輪4組成的減速機構對輸出軸01實現減速;隨后分兩路傳動實現定長送料和剪切下料。I、定長送料傳動路線的工作過程輸出軸01聯接著不完全齒輪5,與其嚙合的第一齒輪7實現間隙運動,第一齒輪7 的第一聯接軸02右端有一第二齒輪9又與等齒數的第三齒輪11相嚙合,從而實現第一軸聯接軸02與第二聯接軸03 —起等速轉、停交替進行,也使得位于第一軸聯接軸02與第二聯接軸03上左端的一對等直徑的送絲輪13、送絲輪17實現同步等速轉、停運轉,結果使夾在兩送絲輪之間的鋼絲在摩擦力作用下完成定長送料。送料長度取決于不完全齒輪5的齒數。只要改變不完全齒輪5的齒數,就可以改變送絲輪的轉動時間,從而滿足不同規格長度的送料要求。2、剪切下料傳動路線的工作過程輸出軸01右端聯接著凸輪6,它與輸出軸01 —直處于轉動狀態,在不完全齒輪5與第一齒輪7嚙合階段,推桿8與凸輪6的基圓相接觸,因此推桿8處于靜止狀態;當不完全齒輪5與第一齒輪7嚙合結束,推桿8開始與凸輪6的升程圓弧面接觸,推動推桿8向上運動,及擺桿10右上左下擺動,迫使切刀12克服彈簧14作用力向下運動,直至切斷穿過下料凹槽15的低碳素鋼絲16,完成切料。隨著輸出軸01繼續轉動,推桿8又與凸輪6的回程圓弧接觸,在彈簧14受壓反力作用下,將切刀12抬起,接著重復下一循環,從而實現全自動下料。本實用新型使用簡單,實用便攜、切割方便。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捆扎絲下料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帶輪、減速機構、轉動裝置、切割裝置、推動裝置和擺桿,所述減速機構分別與所述帶輪和轉動裝置相連,所述轉動裝置兩端分別與所述切割裝置和推動裝置相連,所述擺桿分別與所述切割裝置和推動裝置頂端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捆扎絲下料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帶輪包括主動帶輪(I)和從動帶輪(2),所述主動帶輪(I)通過V帶帶動從動帶輪(2)。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捆扎絲下料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速機構包括蝸桿(3)和蝸輪(4),所述蝸桿(3)與所述蝸輪(4)相嚙合。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捆扎絲下料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蝸桿(3)與所述從動帶輪(2)同軸。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捆扎絲下料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裝置包括輸出軸(01)、第一聯接軸(02)和第二聯接軸(03); 所述輸出軸(01)右端通過不完全齒輪(5)和第一齒輪(7)與所述第一聯接軸(02)右端相連; 所述第一聯接軸(02)最右端通過第二齒輪(9)和第三齒輪(11)與所述第二聯接軸(03)右端相連。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捆扎絲下料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完全齒輪(5)與第一齒輪(7)相嚙合,實現間隙運動; 所述第二齒輪(9)和相同大小的第三齒輪(11)相嚙合,使得第一聯接軸(02)與第三齒輪(11)內部的第二聯接軸(03)等速運轉。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捆扎絲下料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裝置包括送絲輪和切刀(12),所述切刀(12)與所述送絲輪相連; 所述送絲輪為兩個,包括第一送絲輪(13)和第二送絲輪(17),所述第一送絲輪(13)位于第二聯接軸(03)上左端,所述第二送絲輪(17)位于第一聯接軸(02)上左端;所述第一送絲輪(13)與第二送絲輪(17)的直徑相同,所述第一送絲輪(13)和第二送絲輪(17)在第一聯接軸(02)與第二聯接軸(03)的帶動下同步等速運轉;所述第一送絲輪(13)和第二送絲輪(17)之間設有下料凹槽(15); 所述切刀上設有彈簧(14)。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捆扎絲下料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動裝置包括推桿(8)和凸輪(6),所述推桿(8)位于所述凸輪(6)上端;所述不完全齒輪(5)通過與之相嚙合的第一齒輪(7 )帶動推動裝置上下活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捆扎絲下料機,包括帶輪、減速機構、轉動裝置、切割裝置、推動裝置和擺桿,所述減速機構分別與所述帶輪和轉動裝置相連,所述轉動裝置兩端分別與所述切割裝置和推動裝置相連,所述擺桿分別與所述切割裝置和推動裝置頂端相連。本實用新型使用簡單,實用便攜、切割方便。
文檔編號B21F23/00GK202725900SQ201220223358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6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16日
發明者徐智躍 申請人: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