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銑床電主軸檢測多功能滑環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銑床電主軸檢測多功能滑環,是由電主軸、連接塊、滑環、銑刀、外環接水管、內環接線、外環接氣管、內環接水管、外環接線、內環接氣管、外環、內環、外環水通道、外環氣通道、內環氣通道、內環水通道、耐磨密封墊、內外環氣連接通道、內外環水連接通道組成的,其特征在于:連接塊將滑環固定在電主軸上,銑刀固定在電主軸的輸出軸上,外環接水管、外環接氣管和外環接線連接在外環上,內環接線、內環接水管和內環接氣管連接在內環上,外環水通道和外環氣通道在外環內部,內環氣通道和內環水通道在內環內,內外環氣連接通道將外環氣通道和內環氣通道連接,內外環水連接通道將外環水通道和內環水通道連接,耐磨密封墊在內環和外環之間。
【專利說明】一種銑床電主軸檢測多功能滑環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多功能滑環,具體地說是應用電主軸、轉環、中間連接塊等構成的一種銑床電主軸檢測多功能滑環,屬于設備檢測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在銑床加工研究中,為了更好的研究銑刀在高速銑削時的應力、變形,需要應用電主軸和銑刀模擬加工過程,在加工過程中,由于轉速較高,同時切削時會產生鐵屑,對分析會造成影響,若將鏡頭或者是氣管,水管放在電主軸和銑刀的一側產生的碎屑會影響銑削分析,通過將水管、氣管、電線利用一種多功能滑環固定在電主軸上一起旋轉,保證了測試的效果,而目前市場上沒有這種裝置。
【發明內容】
[0003]針對上述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銑床電主軸檢測多功能滑環。
[0004]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銑床電主軸檢測多功能滑環,是由電主軸、連接塊、滑環、銑刀、外環接水管、內環接線、外環接氣管、內環接水管、外環接線、內環接氣管、外環、內環、外環水通道、外環氣通道、內環氣通道、內環水通道、耐磨密封墊、內外環氣連接通道、內外環水連接通道組成的,其特征在于:連接塊將滑環固定在電主軸上,銑刀固定在電主軸的輸出軸上,外環接水管、外環接氣管和外環接線連接在外環上,內環接線、內環接水管和內環接氣管連接在內環上,外環水通道和外環氣通道在外環內部,內環氣通道和內環水通道在內環內,內外環氣連接通道將外環氣通道和內環氣通道連接,內外環水連接通道將外環水通道和內環水通道連接,耐磨密封墊在內環和外環之間。
[0005]該發明的有益之處是:該裝置可準確的保證測試的精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6]圖1是一種銑床電主軸檢測多功能滑環的整體安裝結構圖;圖2是一種銑床電主軸檢測多功能滑環的部分結構圖;圖3是一種銑床電主軸檢測多功能滑環的整體安裝結構圖。
[0007]圖中:1、電主軸,2、連接塊,3、滑環,4、銑刀,5、外環接水管,6、內環接線,7、外環接氣管,8、內環接水管,9、外環接線,10、內環接氣管,11、外環,12、內環,13、外環水通道,14、外環氣通道,15、內環氣通道,16、內環水通道,17、耐磨密封墊,18、內外環氣連接通道,19、內外環水連接通道。
【具體實施方式】
[0008]一種銑床電主軸檢測多功能滑環,是由電主軸1、連接塊2、滑環3、銑刀4、外環接水管5、內環接線6、外環接氣管7、內環接水管8、外環接線9、內環接氣管10、外環11、內環12、外環水通道13、外環氣通道14、內環氣通道15、內環水通道16、耐磨密封墊17、內外環氣連接通道18、內外環水連接通道19組成的,其特征在于:連接塊2將滑環3固定在電主軸I上,銑刀4固定在電主軸I的輸出軸上,外環接水管5、外環接氣管7和外環接線9連接在外環11上,內環接線6、內環接水管8和內環接氣管10連接在內環12上,外環水通道13和外環氣通道14在外環11內部,內環氣通道15和內環水通道16在內環12內,內外環氣連接通道18將外環氣通道14和內環氣通道15連接,內外環水連接通道19將外環水通道13和內環水通道16連接,耐磨密封墊17在內環12和外環11之間。
【權利要求】
1.一種銑床電主軸檢測多功能滑環,是由電主軸、連接塊、滑環、銑刀、外環接水管、內環接線、外環接氣管、內環接水管、外環接線、內環接氣管、外環、內環、外環水通道、外環氣通道、內環氣通道、內環水通道、耐磨密封墊、內外環氣連接通道、內外環水連接通道組成的,其特征在于:連接塊將滑環固定在電主軸上,銑刀固定在電主軸的輸出軸上,外環接水管、外環接氣管和外環接線連接在外環上,內環接線、內環接水管和內環接氣管連接在內環上,外環水通道和外環氣通道在外環內部,內環氣通道和內環水通道在內環內,內外環氣連接通道將外環氣通道和內環氣通道連接,內外環水連接通道將外環水通道和內環水通道連接,耐磨密封墊在內環和外環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銑床電主軸檢測多功能滑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塊內孔與電主軸之間是過渡配合。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銑床電主軸檢測多功能滑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環的內環與電主軸之間是過盈配合。
【文檔編號】B23Q17/09GK104369054SQ201310361458
【公開日】2015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7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17日
【發明者】杜桂林, 劉敏, 于復生, 李騰飛, 殷盛江, 孫中國 申請人:杜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