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尺寸鋁合金圓管熱擠壓模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小尺寸鋁合金圓管熱擠壓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下模內腔中設置下模型芯;其特征是:在所述上模的中心設有通孔,通孔中鑲嵌上模型芯;所述上模型芯的一端設有卸壓球,上模型芯的另一端為芯頭工作帶,芯頭工作帶處于下模型芯的內腔中。所述卸壓球的外端面為球面,內端面為與上模端面配合的平面。本發明所述的小尺寸鋁合金圓管熱擠壓模具針對小尺寸、高精度圓管,可以保證穩定性生產,特別是解決了上模型芯的芯頭工作帶容易損耗、因壓力波動導致模具使用穩定性差等異常問題。
【專利說明】小尺寸鋁合金圓管熱擠壓模具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熱擠壓模具,尤其是一種高精度的小尺寸(外徑小于8mm)鋁合金圓管熱擠壓模具。
【背景技術】
[0002]高精度的小尺寸鋁合金成品圓管目前廣泛應用于汽車、電力、家電等行業。而用熱擠壓之后冷拉的方式或直接擠壓批量生產該類型鋁合金管是目前生產效率較高、質量穩定性較好的方式。但擠壓加冷拉必須增加工序,增加了成本與過程干擾因素。在模具設計足夠穩定的基礎上直接擠壓出成品是量產的最好選擇。現有模具為整體模具鋼材料(如圖1、圖2所示,Ia為上模,2a為下模,3a為下模型芯,4a為上模型芯,上模Ia和上模型芯4a為整體式結構),現有的模具的上模Ia后段突出上模型芯4a,淬火后精車成形,材料耐磨損性較差,強度不足,穩定性與壽命都不足,難以保證此類產品的量產。尤其是上模型芯4a的芯頭工作帶容易損耗,且損耗后必須燒焊再重復加工或報廢更換新模,不利于穩定生產和成本控制。因較大的擠壓壓力與小尺寸圓管的高精度矛盾,會導致因壓力導致的模具輕微變形產生不合規格的產品。此外其他類似整體模具的的生產、使用過程中也普遍存在同樣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小尺寸鋁合金圓管熱擠壓模具,解決了小尺寸、高精度圓管的穩定性生產問題。
[0004]按照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所述小尺寸鋁合金圓管熱擠壓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下模內腔中設置下模型芯;其特征是:在所述上模的中心設有通孔,通孔中鑲嵌上模型芯;所述上模型芯的一端設有卸壓球,上模型芯的另一端為芯頭工作帶,芯頭工作帶處于下模型芯的內腔中。
[0005]所述卸壓球的外端面為球面,內端面為與上模端面配合的平面。
[0006]本發明所述的小尺寸鋁合金圓管熱擠壓模具針對小尺寸、高精度圓管,可以保證穩定性生產,特別是解決了上模型芯的芯頭工作帶容易損耗、因壓力波動導致模具使用穩定性差等異常問題。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為現有技術中小尺寸鋁合金圓管熱擠壓模具的結構示意圖。
[0008]圖2為圖1的A-A剖視圖。
[0009]圖3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4為圖3的B-B剖視圖。
[0011]圖5為所述上模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6為圖5的C-C剖視圖。[0013]圖7為所述上模型芯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8為圖7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具體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0016]如圖3?圖8所示:所述小尺寸鋁合金圓管熱擠壓模具上模1、下模2、上模型芯3、下模型芯4、通孔5、卸壓球6、芯頭工作帶7等。
[0017]如圖3、圖4所示,本發明包括上模I和下模2,下模2內腔中設置下模型芯4 ;如圖5、圖6所示,在所述上模I的中心設有通孔5,通孔5中鑲嵌上模型芯3 ;如圖7、圖8所示,所述上模型芯3的一端設有卸壓球6,上模型芯3的另一端為芯頭工作帶7,芯頭工作帶7處于下模型芯4的內腔中、與下模型芯4配合完成鋁合金圓管的成型;
所述卸壓球6的外端面為球面,內端面為與上模I端面配合的平面。
[0018]本發明所述鋁合金圓管熱擠壓模具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模具生產、使用成本和過程穩定性有限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所述鋁合金圓管熱擠壓模具采用具有卸壓球6的上模型芯3結構,上模型芯3鑲嵌在上模I中,在生產時可以單獨加工上模型芯3后再與上模I組裝。對應的工藝方法為:在上模I上割鑲嵌孔、增加材料淬透效果,精加工完成后,鑲嵌上模碳化鎢材料的上模型芯。
[0019]采用本發明所述的鋁合金圓管熱擠壓模具的結構,可以減小坯料體積,同時可針對精度要求高、易損耗的上模型芯單獨加工備品,利于在生產或使用過程中損耗后的更換。并且可較大幅度提升此類高精度管材制備過程的模具壽命,并能通過及時更換高質量的芯頭,穩定控制生產過程。
【權利要求】
1.一種小尺寸鋁合金圓管熱擠壓模具,包括上模(I)和下模(2),下模(2)內腔中設置下模型芯(4);其特征是:在所述上模(I)的中心設有通孔(5),通孔(5)中鑲嵌上模型芯(3);所述上模型芯(3)的一端設有卸壓球(6),上模型芯(3)的另一端為芯頭工作帶(7),芯頭工作帶(7)處于下模型芯(4)的內腔中。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尺寸鋁合金圓管熱擠壓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卸壓球(6)的外端面為球面,內端面為與上模(I)端面配合的平面。
【文檔編號】B21C25/04GK103831315SQ201410082796
【公開日】2014年6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7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7日
【發明者】彭俊芳, 梁金, 王新萬 申請人:江蘇亞太輕合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