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鉤尾框連接板鍛造模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火車鉤尾框連接板鍛造模具,涉及一種鍛造模具。該模具由上模、下模兩部分組成,上模、下模外觀為矩形立方體,上模位于下模的正上方,下模位于上模的正下方;上模的上端面中央沿前后方向設有上模燕尾;上模的下端面中心位置設有外觀呈矩形的上半型腔,上半型腔的周邊設有凸起飛邊橋;飛邊橋周圈設有凹陷上半飛邊槽,凹陷上半飛邊槽與飛邊橋相連。本實用新型的上、下模設有鎖扣、燕尾和定位鍵槽,與鍛造設備配套使用,能方便快捷的完成火車鉤尾框連接板鍛造任務,同鑄造工藝相比,具有制作簡便易行、拆裝更換方便、減少用工、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廢品率及成本、提高產品綜合性能等優點。
【專利說明】
火車鉤尾框連接板鍛造模具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鍛造模具。
【背景技術】
[0002]隨著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日益提高,我國的鐵路事業特別是高鐵得到了快速發展,目前,重載和提速是國內鐵路的主要發展方向,火車速度日新月異不斷提升,這就對火車鉤尾框等大型關鍵受力零件的質量、強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來鑄造工藝生產的火車鉤尾框已不能滿足新的安全質量要求,鑄造工藝生產帶來的內部組織疏松、氣孔、縮孔、夾砂等缺陷。因此現在開始由鑄造改用鍛造工藝生產。火車鉤尾框屬于比較復雜的大型鍛件,其形狀為框狀結構,無法實現一次性成型鍛造,現行的鍛造方式為:展開鍛造一彎曲成型一焊接連接,焊接連接則需要同等材料的連接板,但目前沒有專門鍛造連接板的鍛造模具,無法完成連接板的鍛造。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火車鉤尾框連接板鍛造模具,以解決上述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模具由上模、下模兩部分組成,上模、下模外觀為矩形立方體,上模位于下模的正上方;上模的上端面中央沿前后方向設有上模燕尾;上模下端面邊角設有若干大小相同的方形凸起鎖扣;上模的下端面中心位置設有外觀呈矩形的上半型腔,上半型腔的整體型面為Λ型,Λ型型腔的左側偏窄,右側偏寬;上半型腔四周立型面均為方便出模的拔模斜面;上半型腔的周邊設有一圈呈矩形的凸起飛邊橋;飛邊橋周圈設有呈矩形的凹陷上半飛邊槽,凹陷上半飛邊槽與飛邊橋相連。
[0005]所述下模位于上模的正下方,下模的下端面沿前后方向中央設有下模燕尾,所述下模上端面邊角設有若干大小相同的方形凹陷鎖扣;下模的上端面中心位置設有外觀呈矩形的下半型腔,下半型腔的整體型面呈梯形,左側偏深,右側偏淺;下半型腔四周均為方便出模的拔模斜面,所述下半型腔的周邊設有一圈呈矩形的凹陷下半飛邊槽;在下模后端中部與飛邊槽連處,設有橢圓形凹陷取料槽;所述下模的裝模燕尾、凹陷鎖扣、下半型腔、下半飛邊槽、與上模燕尾、凸起鎖扣、上半型腔、上半飛邊槽同軸線對應;
[0006]所述上模、下模燕尾的前后方向,兩端面均設有一個對稱圓形縱向上模吊裝孔、下模吊裝孔;所述上模上端面的上模燕尾右側中心設有方形開口上模定位鍵槽,深度與上模燕尾高度相同;下模下端面的下模燕尾右側中心設有方形開口下模定位鍵槽,深度與下模燕尾高度相同;上、下模的上、下模定位鍵槽同軸線。
[0007]采用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是:所述模具上、下模設有鎖扣、燕尾和定位鍵槽,與鍛造設備配套使用時,上、下模鎖扣扣好后,裝好上、下模定位鍵,直接用斜鐵與設備連接即可使用,能方便快捷的完成火車鉤尾框連接板鍛造任務,同鑄造工藝相比,具有制作簡便易行、拆裝更換方便、減少用工、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廢品率及成本、提高產品綜合性能等優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火車鉤尾框連接板鍛造模具進一步說明。
[0009]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火車鉤尾框連接板鍛造模具在前側左下視角的立體圖;
[0010]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火車鉤尾框連接板鍛造模具在前側左上視角的立體圖。
[0011]圖中I上模、11上模燕尾、12鎖扣、13上半型腔、14凸起飛邊橋、15凹陷上半飛邊槽、16上模吊裝孔、111上模定位鍵槽。
[0012]2下模、21下模燕尾、22凹陷鎖扣、23下半型腔、24凹陷取料槽、25凹陷下半飛邊槽、26下模吊裝孔、211下模定位鍵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13]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火車鉤尾框連接板鍛造模具由上模1、下模2兩部分組成,所述上模1、下模2外觀為矩形立方體,上模I位于下模2的正上方;上模I的上端面中央沿前后方向設有上模燕尾11 ;所述上模I下端面四個邊角設有四個大小相同的方形凸起鎖扣12 ;上模I的下端面中心位置設有外觀呈矩形的上半型腔13,上半型腔13的整體型面為Λ型,Λ型型腔的左側偏窄,右側偏寬;上半型腔13四周立型面均為方便出模的拔模斜面;所述上半型腔13的周邊設有一圈呈矩形的凸起飛邊橋14 ;飛邊橋14周圈設有呈矩形的凹陷上半飛邊槽15,凹陷上半飛邊槽15與飛邊橋14相連;
[0014]所述下模2位于上模I的正下方,下模2的下端面沿前后方向中央設有下模燕尾21,所述下模2上端面四個邊角設有四個大小相同的方形凹陷鎖扣22 ;下模2的上端面中心位置設有外觀呈矩形的下半型腔23,下半型腔23的整體型面呈梯形,左側偏深,右側偏淺;下半型腔23四周均為方便出模的拔模斜面,所述下半型腔23的周邊設有一圈呈矩形的凹陷下半飛邊槽25 ;在下模2后端中部與飛邊槽25連處,設有橢圓形凹陷取料槽24 ;所述下模2的裝模燕尾21、凹陷鎖扣22、下半型腔23、下半飛邊槽25、與上模燕尾11、凸起鎖扣12、上半型腔13、上半飛邊槽15同軸線對應;
[0015]所述上模1、下模2燕尾11、21的前后方向,兩端面均設有一個對稱圓形縱向上模吊裝孔16、下模吊裝孔26 ;所述上模I上端面的上模燕尾11右側中心設有方形開口上模定位鍵槽111,深度與上模燕尾11高度相同;下模2下端面的下模燕尾21右側中心設有方形開口下模定位鍵槽211,深度與下模燕尾21高度相同;上、下模1、2的上、下模定位鍵槽111、211同軸線。
[0016]所述上模I和下模2的上、下模吊裝孔16、26可在模具加工和模具裝卸時使用,將閉合后上模I和下模2所用的定位鍵放置在上、下模定位鍵槽111、211內,通過斜鐵即可實現模具裝配;將加熱好的棒料放在下模2的下半制坯型腔23內,通過鍛造設備運轉,上半型腔13與下半型腔23閉合,余料將通過上模I所設的飛邊橋14,流入上模I和下模2閉合后上半飛邊槽15、下半飛邊槽25組成的飛邊槽內;上模1、下模2分離時,將鍛造鉗插入下模2設置的凹陷橢圓形取料槽24內,取出鍛造火車鉤尾框連接板鍛件,完成火車鉤尾框連接板鍛造任務。
【權利要求】
1.一種火車鉤尾框連接板鍛造模具,其特征是:該模具由上模、下模兩部分組成,上模、下模外觀為矩形立方體,上模位于下模的正上方,下模位于上模的正下方;上模的上端面中央沿前后方向設有上模燕尾;上模下端面邊角設有若干大小相同的方形凸起鎖扣;上模的下端面中心位置設有外觀呈矩形的上半型腔,上半型腔的周邊設有一圈呈矩形的凸起飛邊橋;飛邊橋周圈設有呈矩形的凹陷上半飛邊槽,凹陷上半飛邊槽與飛邊橋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火車鉤尾框連接板鍛造模具,其特征是:下模的下端面沿前后方向中央設有下模燕尾,下模上端面邊角設有若干大小相同的方形凹陷鎖扣;下模的上端面中心位置設有外觀呈矩形的下半型腔,下半型腔的周邊設有一圈呈矩形的凹陷下半飛邊槽;在下模后端中部與飛邊槽連處,設有橢圓形凹陷取料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火車鉤尾框連接板鍛造模具,其特征是:上半型腔的整體型面為Λ型,Λ型型腔的左側偏窄,右側偏寬;上半型腔四周立型面均為方便出模的拔模斜面。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火車鉤尾框連接板鍛造模具,其特征是:下半型腔的整體型面呈梯形,左側偏深,右側偏淺;下半型腔四周均為方便出模的拔模斜面。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火車鉤尾框連接板鍛造模具,其特征是:下模的裝模燕尾、凹陷鎖扣、下半型腔、下半飛邊槽、與上模燕尾、凸起鎖扣、上半型腔、上半飛邊槽同軸線對應。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火車鉤尾框連接板鍛造模具,其特征是:上模、下模燕尾的前后方向,兩端面均設有一個對稱圓形縱向上模吊裝孔、下模吊裝孔。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火車鉤尾框連接板鍛造模具,其特征是:上模上端面的上模燕尾右側中心設有方形開口上模定位鍵槽,深度與上模燕尾高度相同。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火車鉤尾框連接板鍛造模具,其特征是:下模下端面的下模燕尾右側中心設有方形開口下模定位鍵槽,深度與下模燕尾高度相同。
9.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火車鉤尾框連接板鍛造模具,其特征是:上、下模的上、下模定位鍵槽同軸線。
【文檔編號】B21J13/02GK203944780SQ201420348747
【公開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7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27日
【發明者】曹衍學, 王波, 楊院生, 丁志敏, 顧正, 王繼波, 安志磊, 李振 申請人:山東遠大模具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