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數控車床。
背景技術:
在數控機床中,主軸是最關鍵的部件,對機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主軸結構的設計首先考慮的是其需實現的功能,當然加工及裝配的工藝性也是考慮的因素。目前機床主軸設計普遍采用的結構:主軸支承在軸承上,軸承的軸向定位通過主軸上的三個壓塊緊鎖螺母來實現。主軸系統的精度取決于主軸及相關零件的加工精度、軸承的精度等級和主軸的裝配質量。主軸雙列圓錐滾子軸承的內錐孔與主軸1:12外錐配合的好壞將直接影響主軸的工作精度,一般要求其配合接觸面積大于75%,為了達到這一要求,除了在購買軸承時注意品牌和等級外,通常在設計時對主軸的要求較高,兩端的同軸度為0.005mm,對其相關零件,如螺母和隔套的端面對主軸軸線的跳動要求也較高,其跳動值一般要求在0.008mm以內。對一般壓塊螺母的加工是很難保證這么高的精度的,因而經常出現主軸精度在裝配時超差,最終不得不反復調整圓螺母的松緊,而勉強達到要求,但這樣的結果往往是軸承偏緊,精度穩定性差,安裝位置不精確,游隙不均勻,造成工作時溫升較高,噪音大,震動厲害,影響工件的加工質量和軸承的壽命。但對于重型數控機床用圓錐滾子軸承其承載負荷大,運轉平穩,精度調整好時,其對機床的精度保持性較好,可對于輕型及高速機床就不十分有利了。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數控車床,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數控車床,包括工作臺,所述工作臺上設有主軸結構和加工結構,所述主軸結構包括機床主軸,機床主軸上安裝有第一角接觸球軸承和第二角接觸球軸承,第一角接觸球軸承的外側設置有法蘭盤,第一角接觸球軸承內側通過第一調整墊設置有第一螺母,第二角接觸球軸承外側通過第二調整墊設置有第二螺母;所述機床主軸包括主軸本體,主軸本體內設有液管,主軸本體上方設有第三螺母,第三螺母左側設有外環,外環左側設有第二軸承,第二軸承左側設有軸套,軸套左側設有第一軸承,第一軸承的左側設有調整環,調整環的左側設有緊輪,所述主軸本體下方設有螺釘,位于外環內且位于壓塊的左側設有內環,所述液管位于主軸的中心線上、且貫穿主軸本體;所述液管為直通管。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螺母為圓螺母。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緊輪上設置有鋸齒形螺紋,緊輪與主軸本體之間設置有連接件。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軸承共有2個,對稱位于主軸本體上。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螺釘一端位于主軸內,另一端延伸至第一軸承上。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調整環為多褶皺圓形調整環。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將傳統的雙列圓錐滾子軸承改為角球軸承接觸,改善了主軸的加工工藝和裝配工藝。這種主軸取消了兩端的圓錐部分,加工就很容易,保證前后兩端的同軸度,同時對壓塊鎖緊螺母的加工要求也可以適當降低;在裝配零件全部合格的前提下,一次裝配后主軸的各項精度都能滿足要求,不像以前還需要用千分表反復調整;由于提高了主軸的裝配精度,因而主軸溫升降低,一般可穩定在20℃以內,這種改進大大延長了機床主軸的使用壽命;且機床主軸內設有液管,讓冷卻液可以直接通過主軸進行輸送,無需另外設計輸液管,由于主軸與刀具是緊密相連的,從主軸上直接輸送冷卻液可以準確的把冷卻液輸送到刀具的所在位置上,提高了冷卻效果,確保了加工精度,同時刀具旁無需設計單獨的輸液管,減少了輸液管與刀具觸碰到的概率,并且讓操作者可以更加清楚的看到刀具的作業情況,剔除了很大的安全隱患,提高了安全性能;第一軸承及第二軸承的設計,從不同方位對主軸進行了輔助作業,確保了主軸的正常工作,進一步提升了加工精度;緊輪的設計讓主軸可以更加穩定的被固定住,確保主軸作業時的安全性;調整環的設計讓主軸最大限度的避免了不必要的碰撞,并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得到調整,有效延長了主軸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數控車床中主軸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數控車床中機床主軸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機床主軸、2-法蘭盤、3-第一角接觸球軸承、4-第一調整墊、5-第一螺母、6-第二角接觸球軸承、7-第二調整墊、8-第二螺母、11-緊輪、12-調整環、13-第一軸承、14-軸套、15-第二軸承、16-外環、17-第三螺母、18-主軸本體、19-液管、20-壓塊、21-鎖緊螺釘、22-螺釘。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請參閱圖1-2,一種數控車床,包括工作臺,所述工作臺上設有主軸結構和加工結構,所述主軸結構包括機床主軸1,機床主軸1上安裝有第一角接觸球軸承3和第二角接觸球軸承6,第一角接觸球軸承3的外側設置有法蘭盤2,第一角接觸球軸承3內側通過第一調整墊4設置有第一螺母5,第二角接觸球軸承6外側通過第二調整墊7設置有第二螺母8;所述機床主軸1包括主軸本體18,主軸本體18內設有液管19,主軸本體18上方設有第三螺母17,第三螺母17左側設有外環16,外環16左側設有第二軸承15,第二軸承左側設有軸套14,軸套14左側設有第一軸承13,第一軸承13的左側設有調整環12,調整環12的左側設有緊輪11,所述主軸本體18下方設有螺釘22,位于外環16內且位于壓塊20的左側設有內環13,所述液管19位于主軸18的中心線上、且貫穿主軸本體18;所述液管19為直通管。
所述第一螺母5為圓螺母。
所述緊輪11上設置有鋸齒形螺紋。所述第一軸承13共有 2 個,對稱位于主軸本體18上。所述螺釘22一端位于主軸本體18內,另一端延伸至第一軸承13上。所述緊輪11與主軸本體18之間設置有連接件(未標示)。所述調整環12為多褶皺圓形調整環。
機床主軸1在使用時,可以根據情況選擇是否通過緊輪11進行固定連接,安裝好之后主軸本體18正常作業,調整環12可以根據主主軸本體18的運作進行緩沖和調整,避免主軸本體18發生不必要的碰撞,在機床作業時,由于刀具與工件之間的接觸,導致熱量快速上升,需要一邊加工一邊冷卻,冷卻液通過液管19從主軸本體18上直接輸送,第一軸承12及第二軸承15同時進行作業,確保主軸本體18的穩定作業。
所述加工結構為現有機構,在此不作贅述。
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