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新能源汽車制造技術領域,更具體的說涉及一種新能源汽車的鋰電池底座板成型機構。
背景技術:
:
現有的汽車用的鋰電池底座一般是先沖壓變形再沖孔,其一般采用兩次加工才能成型,效率低,效果差,而且,其兩次安裝拆卸,其位置精度度不高。
技術實現要素:
: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新能源汽車的鋰電池底座板成型機構,它可以一次成型并沖孔,并自動收集廢料,其效率高,效果好,精度高。
本發明解決所述技術問題的方案是:
一種新能源汽車的鋰電池底座板成型機構,包括機架,所述機架的頂板中部固定有底部座,底部座的頂面中部具有安裝螺孔,底部沖壓塊螺接在安裝螺孔中,底部沖壓塊的頂面具有凸起部,底部沖壓塊上具有多個階梯下料孔,階梯下料孔的上端直徑小,階梯下料孔的下端直徑大,階梯下料孔的上端伸出凸起部的頂面,階梯下料孔的下端向下伸出底部沖壓塊并與底部座的通孔相通,底部座的通孔與機架的頂板中部具有的主下料孔相通,機架的下部固定有水平支撐板,收集桶放置在水平支撐板上,收集桶的頂端面壓靠在機架的頂板的底面,收集桶的進料口對著主下料孔;
機架的頂板邊部固定有多個豎直柱,上支撐板固定在所有豎直柱的頂端上,上支撐板的頂面中部固定有沖壓油缸,沖壓油缸的推桿穿過上支撐板并固定有上沖壓板,上沖壓板的底面中部具有與凸起部相對應的上沖壓凹槽,鋰電池底座板處于凸起部與上沖壓凹槽之間;
所述上支撐板的頂面固定有多個沖孔油缸,沖孔油缸的推桿穿過上支撐板并插套在上沖壓板上具有的貫穿孔中,沖孔油缸的推桿的底端螺接有沖頭,沖頭對著鋰電池底座板,沖頭與階梯下料孔上下相對應。
所述水平支撐板上螺接有多個球頭柱塞,球頭柱塞的鋼球向上伸出水平支撐板并嵌套在收集桶的底面上具有的定位凹孔中。
所述收集桶的頂端面上固定有彈性層,彈性層壓靠在機架的頂板的底面上。
所述上沖壓板的頂面固定有導向塊,導向塊的中部具有連接通孔,連接通孔與貫穿孔上下對齊,連接通孔中插套有上套體,上套體的外側壁固定在連接通孔的內側壁上,沖孔油缸的推桿插套在上套體中。
本發明的突出效果是:與現有技術相比,它可以一次成型并沖孔,并自動收集廢料,其效率高,效果好,精度高。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見如圖1至2所示,一種新能源汽車的鋰電池底座板成型機構,包括機架10,所述機架10的頂板中部固定有底部座11,底部座11的頂面中部具有安裝螺孔12,底部沖壓塊13螺接在安裝螺孔12中,底部沖壓塊13的頂面具有凸起部131,底部沖壓塊13上具有多個階梯下料孔132,階梯下料孔132的上端直徑小,階梯下料孔132的下端直徑大,階梯下料孔132的上端伸出凸起部131的頂面,階梯下料孔132的下端向下伸出底部沖壓塊13并與底部座11的通孔111相通,底部座11的通孔111與機架10的頂板中部具有的主下料孔101相通,機架10的下部固定有水平支撐板102,收集桶103放置在水平支撐板102上,收集桶103的頂端面壓靠在機架10的頂板的底面,收集桶103的進料口對著主下料孔101;
機架10的頂板邊部固定有多個豎直柱14,上支撐板15固定在所有豎直柱14的頂端上,上支撐板15的頂面中部固定有沖壓油缸16,沖壓油缸16的推桿穿過上支撐板15并固定有上沖壓板17,上沖壓板17的底面中部具有與凸起部131相對應的上沖壓凹槽171,鋰電池底座板100處于凸起部131與上沖壓凹槽171之間;
所述上支撐板15的頂面固定有多個沖孔油缸18,沖孔油缸18的推桿穿過上支撐板15并插套在上沖壓板17上具有的貫穿孔172中,沖孔油缸18的推桿的底端螺接有沖頭181,沖頭181對著鋰電池底座板100,沖頭181與階梯下料孔132上下相對應。
進一步的說,所述水平支撐板102上螺接有多個球頭柱塞1,球頭柱塞1的鋼球向上伸出水平支撐板102并嵌套在收集桶103的底面上具有的定位凹孔1031中。
進一步的說,所述收集桶103的頂端面上固定有彈性層1032,彈性層1032壓靠在機架10的頂板的底面上。
進一步的說,所述上沖壓板17的頂面固定有導向塊174,導向塊174的中部具有連接通孔175,連接通孔175與貫穿孔172上下對齊,連接通孔175中插套有上套體176,上套體176的外側壁固定在連接通孔175的內側壁上,沖孔油缸18的推桿插套在上套體176中。
通過將鋰電池底座板100放置在凸起部131上,然后,通過沖壓油缸16的推桿的推動下壓,使得鋰電池底座板100夾持在上沖壓凹槽171與凸起部131之間并成型,然后通過沖孔油缸18的推桿推動,從而對鋰電池底座板100進行沖孔,然后,沖孔油缸18的推桿和沖壓油缸16的推桿回縮,將加工好的鋰電池底座板100移出,而沖孔后的廢料通過階梯下料孔132進入收集桶103中。
收集到一定后,將收集桶103移出即可,其中通過球頭柱塞1可以實現定位,非常方便。
最后,以上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并非對本發明的限制,有關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還可以做出各種變化和變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術方案也屬于本發明的范疇,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應由權利要求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