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汽車車身骨架制造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車身骨架焊裝頂蓋柔性化定位機構。
背景技術:
目前在制造汽車車身骨架時,需要對車身骨架進行焊接,因此需要對車身骨架進行定位,目前國內、外的汽車制造焊裝行業頂蓋的定位機構多采用機械結構切換,已達到柔性生產方式,其主要缺點是:1.通過驅動方式進行切換,機構所能實現的車型有限,且結構復雜,機器人焊接可操作性差;2.結構復雜,故障多,給線體生產帶來不便;3.對車身精度控制有限,難以滿足車身匹配要求;4.對不同車型產品結構要求高,差異性不易太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車身骨架焊裝頂蓋柔性化定位機構,側圍定位方式是通過切換定位抓手來定位車身,側圍定位抓手放在滑移底座中,來回滑動來保證車身通過性,頂蓋定位抓手通過機器人生產每款車來反復取放,可以滿足多種不同平臺車型,機器人抓取不同車型的側圍和頂蓋的定位抓手,放置到滑移動底座中,以實現不同車型的切換。
本發明提供一種車身骨架焊裝頂蓋柔性化定位機構,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設置有滑移底座,所述滑移底座上設置有定位銷,所述滑移底座設置有側圍定位抓手,所述側圍定位抓手通過定位銷進行固定,所述定位銷兩側設置有壓臂,通過壓臂對到位的滑移底座進行固定,所述滑移底座頂部設置有頂蓋定位抓手。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側圍定位抓手上設置有調整機構,通過調整機構對側圍定位抓手的位置進行微調。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滑移底座兩側下部設置有限定滾輪Z向基準的限位塊。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頂蓋定位抓手旁設置有導向輪,所述導向輪設置在滑移底座上,通過滑移底座帶動導向輪進而調整頂蓋定位抓手的位置。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導向輪旁設置有固定裝置。
側圍定位抓手放置:側圍定位抓手放置到滑移底座的固定銷中,同時滑移底座提供側圍定位抓手中的滾輪Z向基準的限位塊,側圍定位抓手在機器人作用下緩慢推進,到位時滑移底座中四個壓臂夾緊,此時機器人脫離側圍定位抓手。
頂蓋定位抓手放置:頂蓋定位抓手放置到滑移底座的導向輪中,同時滑移底座四個壓臂夾緊,機器人脫離頂蓋定位抓手。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空間利用率高,占地面積小;結構單一,故障少;機構柔性化程度高;切換時間短,且精度高;降低了多車型制造的設備和人工投資成本。規避了之前復雜的結構切換,且柔性化程度高,成本低,提高各設備利用率,使得人機協調及產品品質均得到較高的提升,優質的機構使得企業在低成本情況下獲得良好的生產需求,符合當今汽車制造行業柔性化生產需求,必將贏得市場一致認可。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滑移底座結構放大圖。
圖3是頂蓋定位抓手的結構放大圖。
其中:1-底座,2-滑移底座,3-定位銷,4-側圍定位抓手,5-壓臂,6-頂蓋定位抓手,7-調整機構,8-限位塊,9-導向輪,10-固定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加深對本發明的理解,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述,該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定。
如圖1-3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車身骨架焊裝頂蓋柔性化定位機構,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設置有滑移底座2,所述滑移底座2上設置有定位銷3,所述滑移底座2設置有側圍定位抓手4,所述側圍定位抓手4通過定位銷3進行固定,所述定位銷3兩側設置有壓臂5,通過壓臂5對到位的滑移底座2進行固定,所述滑移底座2頂部設置有頂蓋定位抓手6。所述側圍定位抓手4上設置有調整機構7,通過調整機構7對側圍定位抓手4的位置進行微調。所述滑移底座2兩側下部設置有限定滾輪Z向基準的限位塊8。所述頂蓋定位抓手6旁設置有導向輪9,所述導向輪9設置在滑移底座2上,通過滑移底座2帶動導向輪9進而調整頂蓋定位抓手6的位置。所述導向輪9旁設置有固定裝置10。
側圍定位抓手放置:側圍定位抓手4放置到滑移底座2的固定銷3中,同時滑移底座2提供側圍定位抓手4中的滾輪Z向基準的限位塊8,側圍定位抓手4在機器人作用下緩慢推進,到位時滑移底座2中四個壓臂5夾緊,此時機器人脫離側圍定位抓手4。頂蓋定位抓手放置:頂蓋定位抓手6放置到滑移底座2的導向輪9中,同時滑移底座2四個壓臂5夾緊,機器人脫離頂蓋定位抓手6。空間利用率高,占地面積小;結構單一,故障少;機構柔性化程度高;切換時間短,且精度高;降低了多車型制造的設備和人工投資成本。規避了之前復雜的結構切換,且柔性化程度高,成本低,提高各設備利用率,使得人機協調及產品品質均得到較高的提升,優質的機構使得企業在低成本情況下獲得良好的生產需求,符合當今汽車制造行業柔性化生產需求,必將贏得市場一致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