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太陽能電池串組件生產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太陽能電池串并排鋪設后串聯焊接的生產設備。
背景技術:
在電池串并排鋪設后串聯焊接的生產過程中,是將需要焊接的電池串并排鋪設到玻璃片上,在使用匯流帶將電池串首尾連接后形成太陽能電池組件,太陽能電池組件包括接線盒端和非接線盒端,所以在電池串并排鋪設后串聯焊接時,也需要將電池串按照接線盒端和非接線盒端分別將電池串留長焊帶與匯流帶焊接,現有的生產設備中,為了配合匯流帶與電池串的接線盒端、非接線盒端焊接,將兩個提供匯流帶的供帶制帶機構分別設置在生產設備的兩端,再由兩名操作人員分別操作每一個供帶制帶機構,完成接線盒端、非接線盒端的焊接,這樣不僅需要至少兩名操作人員在設備的兩端來回走動,不僅增大了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而且降低了勞動效率,同樣,距離較遠的兩個供帶制帶機構之間的同步性也較差,嚴重影響太陽能電池片的接線盒端和非接線盒端的焊接的一致性。
并且在放置玻璃或傳輸玻璃到固定位置,將墊板放置于待焊接的匯流帶與電池串留長焊帶的下方,對太陽能電池串留長焊帶與匯流帶進行施焊的過程中,都需要玻璃、墊板固定放置,避免因玻璃或墊板移動影響焊接質量,并避免因焊接溫度過高引起火災,目前,無論是手工焊接還是設備焊接,都是直接將玻璃放置在固定位置,將墊板放置于待焊接電池串留長焊帶與匯流帶的下方進行操作,這樣很難避免在焊接操作過程中墊板的移動,墊板的移動導致電池串留長焊帶與匯流帶之間的相對位置發生偏移,進而使電池串留長焊帶與匯流帶的焊接質量難以得到保證。
電池串組件制造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匯流帶與電池串留長焊帶焊接工序完成后,還需要通過抽真空層壓工序,這樣才能長期保證電池片的供電效率,因此在前期的所有工序中,就要避免有空氣殘存在匯流帶與電池串留長焊帶之間的隱患,在提供自動供帶制帶機構的自動化設備中,在接線盒端,需要將匯流帶制備成“L”形,匯流帶在折彎成“L”形后,在“L”彎處就會有空氣殘存的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有必要提出一種將兩個供帶制帶機構設置在生產設備的一端、完全由一人操作的、焊接墊板裝置可固定的太陽能電池串并排鋪設后串聯焊接生產設備。
一種太陽能電池串并排鋪設后串聯焊接設備,包括機架、設置在機架上的接線盒端焊接機構和非接線盒端焊接機構、接線盒端托起機構和非接線盒端托起機構、接線盒端匯流帶供帶制帶機構和非接線盒端匯流帶供帶制帶機構、非接線盒端匯流帶運帶機構,接線盒端和非接線盒端分別位于機架的左端和右端,所述接線盒端焊接機構、接線盒端托起機構設置在機架的接線盒端,所述非接線盒端焊接機構、非接線盒端托起機構設置在機架的非接線盒端,以通過接線盒端托起機構和非接線盒端托起機構將運載著玻璃和待焊接的電池串托起,再由接線盒端焊接機構和非接線盒端焊接機構將匯流帶與電池串留長焊帶焊接,所述接線盒端匯流帶供帶制帶機構和非接線盒端匯流帶供帶制帶機構均設置在機架的接線盒端,所述非接線盒端運帶機構設置在機架的接線盒端和非接線盒端之間,以將非接線盒端匯流帶供帶制帶機構提供的匯流帶運送至機架的非接線盒端,以與非接線盒端托起機構上的電池串留長焊帶焊接。
優選的,所述接線盒端匯流帶供帶制帶機構包括固定在機架上的第一供帶機構、第一驅動機構、第一固帶手,所述第一驅動機構驅動所述第一供帶機構將匯流帶輸送至第一驅動機構所述第一固帶手上,并使匯流帶與接線盒端托起機構上的電池串對齊,由接線盒端焊接機構將接線盒端的電池串留長焊帶與第一固帶手上的匯流帶焊接;
所述非接線盒端匯流帶供帶制帶機構設置在接線盒端匯流帶供帶制帶機構的下方,所述非接線盒端匯流帶供帶制帶機構包括第二供帶機構、第二驅動機構、第二運帶手,所述第二驅動機構驅動所述第二供帶機構將匯流帶輸送至所述第二運帶手上;
所述非接線盒端運帶機構包括水平運載驅動機構、第一運送定位組件、垂直運載驅動機構、第二運送定位組件,所述水平運載驅動機構連接在機架的接線盒端和非接線盒端之間,所述水平運載驅動機構的一端設置在所述接線盒端匯流帶供帶制帶機構的下方,所述第一運送定位組件設置在水平運載驅動機構的上方、并與水平運載驅動機構傳動連接,第一運送定位組件設置在第二運帶手的下方,以將第二運帶手搬運至所述第一運送定位組件上,再由水平運載驅動機構輸送第一運送定位組件至所述垂直運載驅動機構,所述垂直運載驅動機構設置在機架的非接線盒端,所述第二運送定位組件與所述垂直運載驅動機構傳動連接,第二運送定位組件與第一運送定位組件相正對,以將所述第二運帶手搬運至所述第二運送定位組件上,進而由垂直運載驅動機構帶動第二運送定位組件上下運動,所述垂直運載驅動機構帶動第二運帶手上升至匯流帶與非接線盒端托起機構上的電池串對齊,由非接線盒端焊接機構將非接線盒端的電池串留長焊帶與第二運帶手上的匯流帶焊接。
優選的,所述第一運送定位組件的下端與所述水平運載驅動機構傳動配合,第一運送定位組件上設置對第二運帶手進行定位的一次定位機構,以通過一次定位機構將第二運帶手穩定固定在第一運送定位組件的上端。
優選的,所述一次定位機構包括設置在第一運送定位組件的上端的第一錐銷,在所述第二運帶手的下表面上設置第一通孔,以通過第一錐銷插入第一通孔的方式將第二運帶手穩定固定在第一運送定位組件的上端。
優選的,所述一次定位機構還包括設置在第一運送定位組件的上端的第一電磁機構,以通過第一電磁機構對第二運帶手的下表面的吸附使得第二運帶手穩定固定在第一運送定位組件的上端。
優選的,所述第二運送定位組件的一端與所述垂直運載驅動機構傳動配合,第二運送定位組件上設置對第二運帶手進行定位的二次定位機構,以通過二次定位機構將第二運帶手穩定固定在第二運送定位組件的上端,所述二次定位機構包括設置在第二運送定位組件上端的第二錐銷和第二電磁機構,在所述第二運帶手的下表面上設置第二通孔,以通過第二錐銷插入第二通孔的方式將第二運帶手穩定固定在第二運送定位組件的上端,及通過第二電磁機構對第二運帶手的下表面的吸附使得第二運帶手穩定固定在第二運送定位組件的上端。
優選的,所述接線盒端匯流帶供帶制帶機構還包括固定在機架上的第一拉帶手、第一切帶手,所述第一拉帶手在第一驅動機構的驅動下,拉動所述第一供帶機構上布置的匯流帶至第一固帶手上,第一切帶手將匯流帶按照預定長度切斷;所述非接線盒端匯流帶供帶制帶機構還包括固定在機架上的第二拉帶手、第二切帶手,所述第二拉帶手在第二驅動機構的驅動下, 拉動所述第二供帶機構上布置的匯流帶至所述第二運帶手上,第二切帶手將匯流帶按照預定長度切斷。
優選的,所述接線盒端匯流帶供帶制帶機構還包括匯流帶折彎機構和匯流帶折彎后的焊接機構,所述接線盒端焊接機構包括接線盒端焊頭移動搬運機構,所述匯流帶折彎機構設置于所述第一固帶手的上端,可用于對所述第一固帶手上裁切完成的匯流帶進行折彎翹頭,所述匯流帶折彎后的焊接機構固定設置于所述第一固帶手上,所述接線盒端焊頭移動搬運機構搬運折彎完成的匯流帶到所述匯流帶折彎后的焊接機構上,所述匯流帶折彎后的焊接機構完成匯流帶折彎后折彎處的焊接。
優選的,所述太陽能電池串并排鋪設后串聯焊接設備還包括接線盒端噴涂機構,所述接線盒端噴涂機構設置在所述接線盒端焊頭移動搬運機構的下方,所述接線盒端托起機構包括用于搬運匯流帶的接線盒端輸送墊板和傳輸機構,以通過接線盒端焊頭移動搬運機構將第一固帶手上的匯流帶提放至所述接線盒端噴涂機構進行助焊劑噴涂,再由接線盒端焊頭移動搬運機構將匯流帶提放在所述接線盒端托起機構的接線盒端輸送墊板,所述接線盒端輸送墊板上的匯流帶與接線盒端托起機構的傳輸機構上的電池串留長焊帶對齊,以通過接線盒端焊接機構對匯流帶和電池串留長焊帶焊接;
所述太陽能電池串并排鋪設后串聯焊接設備還包括非接線盒端噴涂機構,所述非接線盒端焊接機構包括非接線盒端焊頭移動搬運機構,所述非接線盒端噴涂機構設置在所述非接線盒端焊頭移動搬運機構的下方,所述非接線盒端托起機構包括用于搬運匯流帶的非接線盒端輸送墊板,以通過非接線盒端焊頭移動搬運機構將第二運帶手上的匯流帶提放至所述非接線盒端噴涂機構進行助焊劑噴涂,再由非接線盒端焊頭移動搬運機構將匯流帶提放在所述非接線盒端托起機構的非接線盒端輸送墊板,所述非接線盒端輸送墊板上的匯流帶與非接線盒端托起機構上的電池串留長焊帶對齊,以通過非接線盒端焊接機構對匯流帶和電池串留長焊帶焊接。
優選的,所述接線盒端輸送墊板和非接線盒端輸送墊板設置于傳輸機構的接線盒端和非接線盒端,接線盒端輸送墊板固定設置在接線盒端托起機構上,接線盒端托起機構固定設置在機架上,在接線盒端輸送墊板下方的接線盒端托起機構上還設置玻璃托板,所述接線盒端輸送墊板與玻璃托板之間間隔用于置放玻璃的間隙,在接線盒端輸送墊板上設置用于吸附和定位匯流帶的結構,所述接線盒端托起機構還設置墊板運動驅動機構,以通過墊板運動驅動機構驅動墊板上下或左右移動,以滿足對太陽能電池串留長焊帶和匯流帶進行施焊的過程中,能夠夾緊玻璃和滿足不同片數電池串組件的長度需求,所述非接線盒端輸送墊板具有與接線盒端輸送墊板相同的結構,所述非接線盒端托起機構具有與接線盒端托起機構相同的結構。
優選的,所述太陽能電池串并排鋪設后串聯焊接設備還包括檢測裝置、供液機構、提片裝置、供膜裝置、機械手、控制裝置,所述檢測裝置包括接線盒端檢測機構、非接線盒端檢測機構,所述提片裝置包括接線盒端提片機構、非接線盒端提片機構,機架從上到下分為三層,機架的上層依次從前端向后端設置有接線盒端焊頭移動搬運機構、接線盒端焊接機構、接線盒端檢測機構、接線盒端匯流帶供帶制帶機構、供膜裝置、機械手、非接線盒端檢測機構、非接線盒端提片機構、非接線盒端焊頭移動搬運機構、非接線盒端焊接機構,機架的中間層依次從前端向后端設置有第一供帶機構、第一驅動機構、第一固帶手、接線盒端噴涂機構、接線盒端提片機構、接線盒端輸送墊板、接線盒端托起機構,非接線盒端輸送墊板、非接線盒端托起機構、非接線盒端噴涂機構,機架的下層設置有非接線盒端匯流帶供帶制帶機構、非接線盒端運帶機構,供液機構和控制裝置設置在機架靠近前端的底部;所述檢測裝置用于檢測電池串組件和玻璃是否以電池串為基準對齊,所述供液機構用于對接線盒端噴涂機構、非接線盒端噴涂機構輸送助焊劑液,所述提片裝置用于提起電池串的首端或尾端,以便所述接線盒端輸送墊板、非接線盒端輸送墊板輸送所述墊板到電池串留長焊帶與匯流帶的焊接工位的玻璃上,所述接線盒端輸送墊板、非接線盒端輸送墊板同時夾緊玻璃,所述供膜裝置用于供給并裁切所需的絕緣膜,所述機械手用于完成吸取所述絕緣膜,并完成接線盒端電池串首的提片工作,并將絕緣膜塞入電池串組件的對應位置,所述控制裝置用于控制上述各機構的協調動作。
本發明將接線盒端匯流帶供帶制帶機構和非接線盒端匯流帶供帶制帶機構均設置在機架的左端,接線盒端匯流帶供帶制帶機構輸送的匯流帶直接向上運動至接線盒端焊接機構,完成焊接,非接線盒端匯流帶供帶制帶機構輸送的匯流帶由接線盒端運帶機構輸送到機架的右端,由非接線盒端焊接機構完成焊接。如此,通過非接線盒端運帶機構將第二運帶手及其上的匯流帶在水平方向內的左右運動和豎直方向內的上下運動,將匯流帶搬運至非接線盒端焊接機構,從而實現了有一人在設備的接線盒端安裝物料即可完成組件接線盒端與非接線盒端的電池串留長焊帶與匯流帶的焊接工作。
并且在接線盒端匯流帶供帶制帶機構中設置匯流帶折彎后的焊接機構,有效避免了在匯流帶折彎成“L”形后在匯流帶的折彎處存有空氣的隱患。
本發明還提供了在接線盒端和非接線盒端的焊接電池串留長焊帶與匯流帶工位分別設置固定墊板機構,解決了玻璃放置好后,先夾緊玻璃,再固定墊板,玻璃和墊板移動使電池串留長焊帶與匯流帶焊接質量難以保證,同時也解決了在自動太陽能電池串并排鋪設后串聯焊接設備中,因玻璃自重兩頭向下搭頭,影響電池串留長焊帶與匯流帶焊接質量的缺陷。
附圖說明
圖1為所述太陽能電池串并排鋪設后串聯焊接生產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所述太陽能電池串并排鋪設后串聯焊接生產設備的主視圖。
圖3為所述太陽能電池串并排鋪設后串聯焊接生產設備的另一個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所述非接線盒端匯流帶供帶制帶機構、非接線盒端運帶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所述非接線盒端匯流帶供帶制帶機構的第二運帶手上置放好制備好的匯流帶的初始狀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5的右拋視結構示意圖。
圖7為所述非接線盒端匯流帶供帶制帶機構的第二運帶手在水平運載驅動機構的帶動下,運載著制備好的匯流帶從接線盒端運動到非接線盒端的俯視結構圖。
圖8為圖7的右拋視結構示意圖。
圖9為所述非接線盒端匯流帶供帶制帶機構的第二運帶手運載著制備好的匯流帶從水平運載驅動機構運送到非接線盒端的垂直運載機構上的俯視結構圖。
圖10為圖9的右拋視結構示意圖。
圖11所述非接線盒端匯流帶供帶制帶機構的第二運帶手運載著制備好的匯流帶隨著垂直運載驅動機構從低端運送到非接線盒端焊頭移動搬運機構位置的俯視結構圖。
圖12為圖11的右拋視結構示意圖。
圖13為在非接線盒端,非接線盒端輸送墊板、非接線盒端噴涂機構、非接線盒端焊頭移動搬運機構及第二運帶手間相互位置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14,為了表達所述第一運送定位組件、第二運送定位組件的結構時,將所述非接線盒端匯流帶供帶制帶機構的第二運帶手去除后,顯示的第一運送定位組件、第二運送定位組件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15為圖14沿著A-A的剖視圖。
圖16為圖14中表達第一運送定位組件的局部放大圖。
圖17為圖15中的表達第一錐銷、第一電磁機構局部放大圖。
圖18為圖14中沿著B-B的剖視圖。
圖19為圖14中表達第二運送定位組件的局部放大圖。
圖20為圖18的表達第一錐銷、第一電磁機構局部放大圖。
圖21為所述接線盒端匯流帶供帶制帶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2為表達所述接線盒端供帶制帶機構的匯流帶折彎機構、匯流帶折彎后的焊接機構、接線盒端輸送墊板、接線盒端噴涂機構及接線盒端焊頭移動搬運機構的相對位置關系的俯視圖。
圖23為電池串并排鋪設在玻璃上,玻璃傳輸到傳輸機構、接線盒端輸送墊板、非接線盒端輸送墊板上的俯視圖。
圖24為圖23的主視圖。
圖25為表達接線盒端輸送墊板、玻璃、電池串、及玻璃托板的示意圖。
圖26為表達非接線盒端輸送墊板、玻璃、電池串、及玻璃托板的示意圖。
圖中:機架10、接線盒端焊頭移動搬運機構211、非接線盒端焊頭移動搬運機構221、接線盒端托起機構31、接線盒端輸送墊板311、傳輸機構312、玻璃托板313、墊板運動驅動機構314、非接線盒端托起機構32、非接線盒端輸送墊板321、接線盒端匯流帶供帶制帶機構41、第一供帶機構411、第一驅動機構412、第一固帶手413、第一拉帶手414、第一切帶手415、匯流帶折彎機構416、匯流帶折彎后的焊接機構417、非接線盒端匯流帶供帶制帶機構42、第二供帶機構421、第二驅動機構422、第二運帶手423、第二拉帶手424、第二切帶手425、非接線盒端運帶機構51、水平運載驅動機構511、第一運送定位組件512、第一錐銷5121、第一電磁機構5122、垂直運載驅動機構513、第二運送定位組件514、第二錐銷5141、第二電磁機構5142、接線盒端噴涂機構61、非接線盒端噴涂機構62、檢測裝置71、接線盒端檢測機構711、非接線盒端檢測機構712、供液機構81、提片裝置91、供膜裝置100、機械手110、控制裝置120、玻璃130、電池串140。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的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參見圖1至圖3、圖14至圖20,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太陽能電池串并排鋪設后串聯焊接生產設備,包括機架10、設置在機架10上的接線盒端焊接機構和非接線盒端焊接機構、接線盒端托起機構31和非接線盒端托起機構32、接線盒端匯流帶供帶制帶機構41和非接線盒端匯流帶供帶制帶機構42、非接線盒端運帶機構51。
接線盒端和非接線盒端分別位于機架10的左端和右端,接線盒端焊接機構、接線盒端托起機構31設置在機架10的接線盒端,非接線盒端焊接機構、非接線盒端托起機構32設置在機架10的非接線盒端,以通過接線盒端托起機構31和非接線盒端托起機構32將玻璃130和待焊接的電池串托起,再由接線盒端焊接機構和非接線盒端焊接機構將匯流帶與電池串留長焊帶焊接,接線盒端匯流帶供帶制帶機構41和非接線盒端匯流帶供帶制帶機構42均設置在機架10的接線盒端,非接線盒端運帶機構51設置在機架10的接線盒端和非接線盒端之間,以將非接線盒端匯流帶供帶制帶機構42提供的匯流帶運送至機架10的非接線盒端,以與非接線盒端托起機構32上的電池串留長焊帶焊接。
進一步,接線盒端匯流帶供帶制帶機構41包括固定在機架10上的第一供帶機構411、第一驅動機構412、第一固帶手413,第一驅動機構412驅動第一供帶機構411將匯流帶輸送至第一固帶手413上,第一驅動機構,第一固帶手使匯流帶與接線盒端托起機構31上的電池串留長焊帶對齊,由接線盒端焊接機構將接線盒端的電池串留長焊帶與第一固帶手上的匯流帶焊接;
非接線盒端匯流帶供帶制帶機構42設置在接線盒端匯流帶供帶制帶機構41的下方,非接線盒端匯流帶供帶制帶機構42包括第二供帶機構421、第二驅動機構422、第二運帶手423,第二供帶機構421將匯流帶輸送至第二驅動機構422上,第二驅動機構422將匯流帶輸送至第二運帶手423上;
非接線盒端運帶機構51包括水平運載驅動機構511、第一運送定位組件512、垂直運載驅動機構513、第二運送定位組件514,水平運載驅動機構511連接在機架10的接線盒端和非接線盒端之間,水平運載驅動機構511的一端設置在接線盒端匯流帶供帶制帶機構41的下方,第一運送定位組件512設置在水平運載驅動機構511的上方、并與水平運載驅動機構511傳動連接,第一運送定位組件512設置在第二運帶手423的下方,以搬運第二運帶手423,再由水平運載驅動機構511輸送第一運送定位組件512至垂直運載驅動機構513。
垂直運載驅動機構513設置在機架10的非接線盒端,第二運送定位組件514與垂直運載驅動機構513傳動連接,第二運送定位組件514與第一運送定位組件512相正對,以將第二運帶手423搬運至第二運送定位組件514上,進而由垂直運載驅動機構513帶動第二運送定位組件514上下運動,垂直運載驅動機構513帶動第二運帶手423上升至匯流帶與非接線盒端托起機構32上的電池串對齊,由非接線盒端焊接機構將電池串的非接線盒端與第二運帶手423上的匯流帶焊接。
進一步,第一運送定位組件512的下端與水平運載驅動機構511傳動配合,第一運送定位組件512上設置對第二運帶手423進行定位的一次定位機構,以通過一次定位機構將第二運帶手423穩定固定在第一運送定位組件512的上端。
進一步,一次定位機構包括設置在第一運送定位組件512的上端的第一錐銷5121,在第二運帶手423的下表面上設置第一通孔,以通過第一錐銷5121插入第一通孔的方式將第二運帶手423穩定固定在第一運送定位組件512的上端。第一運送定位組件512的下端與水平運載驅動機構511傳動配合可以為常規傳動配合方式,例如水平運載驅動機構511采用同步帶傳動方式,則第一運送定位組件512的下端就設置與同步帶相配合的傳動聯動件。
進一步,一次定位機構還包括設置在第一運送定位組件512的上端的第一電磁機構5122,以通過第一電磁機構5122對第二運帶手423的下表面的吸附使得第二運帶手423穩定固定在第一運送定位組件512的上端。
進一步,第二運送定位組件514的一端與垂直運載驅動機構513傳動配合,第二運送定位組件514上設置對第二運帶手423進行定位的二次定位機構,以通過二次定位機構將第二運帶手423穩定固定在第二運送定位組件514的上端。
進一步,二次定位機構包括設置在第二運送定位組件514上端的第二錐銷5141和第二電磁機構5142,在第二運帶手423的下表面上設置第二通孔,以通過第二錐銷5141插入第二通孔的方式將第二運帶手423穩定固定在第二運送定位組件514的上端,及通過第二電磁機構5142對第二運帶手423的下表面的吸附使得第二運帶手423穩定固定在第二運送定位組件514的上端。
第一電磁機構5122和/或第二電磁機構5142為磁鐵,磁鐵可以吸附第二運帶手423的下表面,當第二運帶手423不具有磁吸附性能時,也可以在第二運帶手423的下表面的局部固定設置磁性物質,如鐵片等磁性材料,該磁性物質設置的位置與第一運送定位組件512的上端的電磁機構上下正對。
進一步,接線盒端匯流帶供帶制帶機構41還包括固定在機架10上的第一拉帶手414、第一切帶手415,第一拉帶手414在第一驅動機構412的驅動下,拉動第一供帶機構411上布置的匯流帶至第一固帶手413上,第一切帶手415將匯流帶按照預定長度切斷;非接線盒端匯流帶供帶制帶機構42還包括固定在機架10上的第二拉帶手424、第二切帶手425,第二驅動機構422驅動第二拉帶手424拉動第二供帶機構421上布置的匯流帶至第二運帶手423上,2,第二切帶手425將匯流帶按照預定長度切斷。
參見圖21、22,進一步,接線盒端匯流帶供帶制帶機構41還包括匯流帶折彎機構416和匯流帶折彎后的焊接機構417,接線盒端焊接機構包括接線盒端焊頭移動搬運機構311,匯流帶折彎機構416設置于第一固帶手413的上端,可用于對第一固帶手413上裁切完成的匯流帶進行折彎翹頭,匯流帶折彎后的焊接機構417固定設置于第一固帶手413上,接線盒端焊頭移動搬運機構311搬運折彎完成的匯流帶到匯流帶折彎后的焊接機構417上,匯流帶折彎后的焊接機構417完成匯流帶折彎后折彎處的焊接。
參見圖1至圖13,進一步,所述太陽能電池串并排鋪設后串聯焊接生產設備還包括接線盒端噴涂機構61,接線盒端噴涂機構61設置在接線盒端托起機構31的下方,接線盒端焊接機構包括接線盒端焊頭移動搬運機構211,接線盒端托起機構31包括用于搬運匯流帶的接線盒端輸送墊板311,以通過接線盒端焊頭移動搬運機構211將第一固帶手上的匯流帶提放至接線盒端噴涂機構61進行助焊劑噴涂,再由接線盒端焊頭移動搬運機構211將匯流帶提放在接線盒端托起機構31的接線盒端輸送墊板311,接線盒端輸送墊板311上的匯流帶與接線盒端托起機構31的傳輸機構上的電池串留長焊帶對齊,以通過接線盒端焊接機構對匯流帶和電池串留長焊帶焊接;
太陽能電池串并排鋪設后串聯焊接生產設備還包括非接線盒端噴涂機構62,非接線盒端噴涂機構62設置在非接線盒端托起機構32的下方,非接線盒端焊接機構包括接非線盒端焊頭移動運帶機構,非接線盒端托起機構32包括用于搬運匯流帶的非接線盒端輸送墊板321,以通過非接線盒端焊頭移動搬運機構221將第二運帶手423上的匯流帶提放至非接線盒端噴涂機構62進行助焊劑噴涂,再由非接線盒端焊頭移動搬運機構221將匯流帶提放在非接線盒端托起機構32的非接線盒端輸送墊板321,非接線盒端輸送墊板321上的匯流帶與非接線盒端托起機構32上的電池串留長焊帶對齊,以通過非接線盒端焊接機構對匯流帶和電池串留長焊帶焊接。
參見圖23至圖26,進一步,所述接線盒端輸送墊板311和非接線盒端輸送墊板321設置于傳輸機構312的接線盒端和非接線盒端,接線盒端輸送墊板311固定設置在接線盒端托起機構31上,接線盒端托起機構31固定設置在機架10上,在接線盒端輸送墊板311下方的接線盒端托起機構上還設置玻璃托板313,所述接線盒端輸送墊板311與玻璃托板131之間間隔用于置放玻璃130的間隙,在接線盒端輸送墊板311上設置用于吸附和定位匯流帶的結構,所述接線盒端托起機構31還設置墊板運動驅動機構314,以通過墊板運動驅動機構314驅動墊板上下或左右移動,以滿足對太陽能電池串留長焊帶和匯流帶進行施焊的過程中,能夠夾緊玻璃130和滿足不同片數電池串140組件的長度需求,所述非接線盒端輸送墊板321具有與接線盒端輸送墊板311相同的結構,所述非接線盒端托起機構32具有與接線盒端托起機構31相同的結構。
上述接線盒端輸送墊板311被穩定固定在機架10上,不存在自身移位的問題,在接線盒端輸送墊板311上設置用于置放匯流帶的結構,例如開設置放匯流帶的凹槽,而且在凹槽內設置負壓吸附孔,以通過負壓吸附將匯流帶定位和穩定吸附在凹槽內,所述接線盒端輸送墊板311和非接線盒端輸送墊板312不僅可以用于電池串留長焊帶與匯流帶焊接時的隔熱板,也用于定位和吸附待焊接匯流帶,且該接線盒端輸送墊板311和非接線盒端輸送墊板321的上下移動,可用于與玻璃托板313夾緊玻璃,并托起接線盒端和非接線盒端的玻璃130。
進一步,太陽能電池串并排鋪設后串聯焊接生產設備還包括檢測裝置71、供液機構81、提片裝置91、供膜裝置100、機械手110、控制裝置120,檢測裝置71包括接線盒端檢測機構711、非接線盒端檢測機構712,提片裝置91包括接線盒端提片機構、非接線盒端提片機構。
機架10從上到下分為三層,機架10的上層依次從前端向后端設置有接線盒端焊頭移動搬運機構211、接線盒端焊接機構、接線盒端檢測機構711、接線盒端匯流帶供帶制帶機構41、供膜裝置100、機械手110、非接線盒端檢測機構712、非接線盒端提片機構、非接線盒端焊頭移動搬運機構221、非接線盒端焊接機構。
機架10的中間層依次從前端向后端設置有接線盒端匯流帶供帶制帶機構41的第一供帶機構411、第一驅動機構412、第一固帶手413、接線盒端噴涂機構61、接線盒端提片機構、接線盒端輸送墊板311、接線盒端托起機構31,非接線盒端輸送墊板321、非接線盒端托起機構32、非接線盒端噴涂機構62。
機架10的下層設置有非接線盒端匯流帶供帶制帶機構42、非接線盒端運帶機構51,供液機構81和控制裝置120設置在機架10靠近前端的底部;
檢測裝置71、供液機構81、提片裝置91、供膜裝置100、機械手110、控制裝置120,檢測裝置71用于檢測電池串組件和玻璃是否以電池串為基準對齊,供液機構81用于對接線盒端噴涂機構61、非接線盒端噴涂機構62輸送助焊劑液,提片裝置91用于提起電池串首端或尾端,以便接線盒端輸送墊板311、非接線盒端輸送墊板321輸送墊板到電池串留長焊帶與匯流帶的焊接工位的玻璃130上,接線盒端輸送墊板311、非接線盒端輸送墊板321同時夾緊玻璃,供膜裝置100用于供給并裁切所需的絕緣膜,機械手110用于完成吸取絕緣膜,并完成接線盒端電池串首的提片工作,并將絕緣膜塞入電池串組件的對應位置,控制裝置120用于控制上述各機構的協調動作。
該設備在運行時,通過由機架10接線盒端的非接線盒端匯流帶供帶制帶機構42拉、切非接線盒端直匯流帶3條,由非接線盒端運帶機構51的傳輸部分運送切好的匯流帶至機架10的非接線盒端,由非接線盒端焊頭移動搬運機構221搬運匯流帶至非接線盒端噴涂機構62對匯流帶預焊接點處噴涂一定量的助焊劑,之后運送噴涂了助焊劑的匯流帶至機架10非接線盒端的置放好的非接線盒端輸送墊板321上;機架10的接線盒端匯流帶供帶制帶機構41拉、切接線盒端直匯流帶兩條,通過接線盒端匯流帶供帶制帶機構41上設置的匯流帶折彎機構416和匯流帶折彎后的焊接機構417制備L型短匯流帶2條,并完成L型短匯流帶短邊翹頭及折彎處的焊接,然后由接線盒端焊頭移動搬運機構211搬運制備好的匯流帶至接線盒端噴涂機構61對匯流帶預焊接點處噴涂一定量的助焊劑,之后運送噴涂了助焊劑的匯流帶至機架10接線盒端置放好的接線盒端輸送墊板311上;
同時傳輸機構312傳輸運送進來的預焊電池串組件和玻璃130以電池串為基準,由檢測裝置71配合,進行視覺定位和歸正,預焊電池串組占位準確后分別由提片裝置91提起非接線盒端的六片電池串串頭和由機械手110提起接線盒端的中間四片電池串串頭,兩端的接線盒端托起機構31、非接線盒端托起機構32分別托住并由接線盒端輸送墊板311、非接線盒端輸送墊板321上下移動輕夾住玻璃,同時并將墊板塞入電池串首預焊電池串留長焊帶的焊接工位,提片裝置91和機械手110輕放下電池串首,接線盒端焊頭移動搬運機構211、非接線盒端焊頭移動搬運機構221對輸送進來的匯流帶和電池串留長焊帶進行焊接,非接線盒端分3次依次焊接即可完成非接線盒端的焊接任務,接線盒端先焊接L型短匯流帶和中間4串電池串留長焊帶;
焊完后由機械手110吸取在前面這段時間內由供膜裝置100已經拉、切、置放在抓取平臺上的絕緣膜,機械手110將制備好的絕緣膜塞入并布置在電池板對應位置,于此同時接線盒端L型長匯流帶2條已由接線盒端匯流帶供帶制帶機構41制備完成,并完成L型長邊翹頭和折彎處焊接,布完絕緣膜后,機械手110提起接線盒端兩端2串電池串串頭后,接線盒端焊頭移動搬運機構211搬運L形2條長匯流帶布置在預焊電池串組的待焊接工位上,接線盒端焊接機構對兩端的電池串留長焊帶和L型長匯流帶進行焊接;
焊完后,接線盒端輸送墊板311、接線盒端托起機構31、非接線盒端輸送墊板321、非接線盒端托起機構32釋放玻璃并撤出兩端墊板,傳輸機構移出焊接完成的電池串組和玻璃并按節拍移進下一塊預焊電池串組和玻璃,重復下一個焊接循環。
本發明實施例裝置中的模塊或單元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合并、劃分和刪減。
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發明之權利范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實現上述實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發明權利要求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于發明所涵蓋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