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機床零部件加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機床主軸的加工工藝。
背景技術:
機床主軸指的是機床上帶動工件或刀具旋轉的軸。通常由主軸、軸承和傳動件(齒輪或帶輪)等組成主軸部件。在機器中主要用來支撐傳動零件如齒輪、帶輪,傳遞運動及扭矩,如機床主軸;有的用來裝夾工件,如心軸。除了刨床、拉床等主運動為直線運動的機床外,大多數(shù)機床都有主軸部件,主軸部件的運動精度和結構剛度是決定加工質量和切削效率的重要因素,而傳統(tǒng)主軸加工工藝生產率低,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卻得不到效果。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xiàn)有用于制造加工生產機床主軸時的加工工藝的不足,盡最大可能解決人們在加工制造機床主軸時遇到的不便問題,從而提供一種制造與加工時間短、效率高、及安全可靠的機床主軸加工工藝。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機床主軸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步驟過程為備料—鍛造(精鍛)—熱處理(正火)—鋸頭(銑削切除毛坯兩端)—銑斷面、鉆頂尖孔—粗車(粗車各外圓)—熱處理(調質處理)—車大端各部—仿形車小端各部—鉆深孔—車小端內錐孔—車大端面—車前端錐面及端面—鉆大端端面各孔—熱處理(高頻淬火前后支撐軸、前錐孔、錐孔)—精車各外圓并車槽—粗磨二段外圓—粗磨錐孔—粗精銑花鍵—銑鍵槽—車大端內側面及三段螺紋—粗車各外圓—粗精磨圓錐面—檢驗;
所述的調質熱處理應該安排在粗加工之后精半精加工之前。
所述的外圓表面加工順序應為先加工大直徑外圓在加工小直徑外圓。
所述的機床主軸上的花鍵、鍵槽等加工面的加工應在外圓精車或粗磨之后,精磨外圓之前,機床主軸上的螺紋加工應安排在工件局部淬火之后。
所述粗車各外圓直徑分別為85 毫米、80 毫米、81 毫米、85 毫米、85毫米、108 毫米、110毫米。
所所述精車后各外圓直徑分別為80 毫米、79毫米、77毫米、81 毫米、82毫米、103毫米、107毫米。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能縮短加工時間,使機床主軸的生產效率大幅提升,而且能大幅提升產品的質量及合格率;總的來講,本發(fā)明能夠提供一種制造與加工時間短、效率高、及安全可靠的機床加工工藝。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機床主軸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步驟過程為備料—鍛造(精鍛)—熱處理(正火)—鋸頭(銑削切除毛坯兩端)—銑斷面、鉆頂尖孔—粗車(粗車各外圓)—熱處理(調質處理)—車大端各部—仿形車小端各部—鉆深孔—車小端內錐孔—車大端面—車前端錐面及端面—鉆大端端面各孔—熱處理(高頻淬火前后支撐軸、前錐孔、錐孔)—精車各外圓并車槽—粗磨二段外圓—粗磨錐孔—粗精銑花鍵—銑鍵槽—車大端內側面及三段螺紋—粗車各外圓—粗精磨圓錐面—檢驗;所述的調質熱處理應該安排在粗加工之后精半精加工之前;所述的外圓表面加工順序應為先加工大直徑外圓在加工小直徑外圓;所述的機床主軸上的花鍵、鍵槽等加工面的加工應在外圓精車或粗磨之后,精磨外圓之前,機床主軸上的螺紋加工應安排在工件局部淬火之后;所述粗車各外圓直徑分別為85 毫米、80 毫米、81 毫米、85 毫米、85毫米、108 毫米、110毫米;所述精車后各外圓直徑分別為80 毫米、79毫米、77毫米、81 毫米、82毫米、103毫米、107毫米;本發(fā)明能夠提供一種制造與加工時間短、效率高、及安全可靠的機床加工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