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鋼帶或鋁帶制造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鋼帶或鋁帶用放出軸的改進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電線電纜用鋼帶或鋁帶寬度根據不同的纜芯外徑尺寸而確定,如縱向包覆的鋼帶或鋁帶,其寬度的計算依據是:纜芯直徑乘圓周率,再加上預期的搭接寬度、修正值;為了保證搭接的寬度,通常要求鋼帶或鋁帶的寬度誤差在一定的范圍內,為此,除了分切的精準外,還需要鋼帶或鋁帶放出的穩定。現有技術中,放出軸通常有軸本體及位于軸本體兩端外側的圓柱形狀連接體構成,這種方式導致鋼帶或鋁帶放出抖動,無法確保分切的準確。
另一方面,由于成圈的大寬度鋼帶或鋁帶是盤繞在鐵箍環狀體(簡稱鐵芯或鐵圈)外,鐵箍環狀體的中空用于套裝在軸本體上,由于成圈的鋼帶或鋁帶的重量重,故極易與軸本體發生磨擦,造成放出的不穩定。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揭示一種鋼帶或鋁帶用放出軸的改進結構,它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本發明的第一實施實例中,一種鋼帶或鋁帶用放出軸的改進結構,由軸本體1、位于軸本體一端外側且與軸本體連為一體的第一連接固定部分2、位于軸本體另一端外側且與軸本體連為一體的第二連接固定部分3構成,軸本體的外表面光滑、無凹坑及凸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固定部分由依次向外連接、都為圓柱體形狀、且軸線相重合的第一伸出段21、第二伸出段22、第三伸出段23、第四伸出段24、第五伸出段25、第六伸出段26、第七伸出段27構成,第一伸出段的直徑小于軸本體的直徑、第二伸出段的直徑小于第一伸出段的直徑、第三伸出段的直徑大于第二伸出段的直徑且不大于第一伸出段的直徑、第四伸出段的直徑小于第三伸出段的直徑、第五伸出段的直徑小于第四伸出段的直徑、第六伸出段的直徑大于第五伸出段的直徑且不大于第三伸出段的直徑、第七伸出段的直徑大于第六伸出段的直徑且不大于第三伸出段的直徑,第四伸出段上具有圓柱體形的第一固定孔241,第一固定孔的軸線與第四伸出段的軸線位于同一平面內且第一固定孔并未貫穿到第四伸出段的軸線,第一固定孔內具有內螺紋,第七伸出段上被截去部分為弧槽271,第七伸出段沿其軸線具有第二固定孔272,弧槽的下表面是平面,第一固定孔的軸線與弧槽的下表面是相垂直的,且弧槽與第一固定孔都位于過軸本體軸線且與弧槽的下表面相平行的平面之上;所述第二連接固定部分由依次向外連接且軸線相重合的第一螺母連接段31、第八伸出段32、第九伸出段33構成,在與第二連接固定部分軸線相垂直的平面的投影上,第一螺母連接段的邊緣位于軸本體外邊緣之內、第八伸出段的外邊界位于第一螺母連接段的邊緣之內、第九伸出段的外邊界位于第八伸出段的邊緣之內。
本發明的第二實施實例中,一種鋼帶或鋁帶用放出軸的改進結構,由軸本體1、位于軸本體一端外側且與軸本體連為一體的第一連接固定部分2、位于軸本體另一端外側且與軸本體連為一體的第二連接固定部分3構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本體的外具有與軸本體的組裝為一體的減磨擦層4, 減磨擦層外表面光滑、無凹坑及凸起;所述第一連接固定部分由依次向外連接、都為圓柱體形狀、且軸線相重合的第一伸出段21、第二伸出段22、第三伸出段23、第四伸出段24、第五伸出段25、第六伸出段26、第七伸出段27構成,第一伸出段的直徑小于軸本體的直徑、第二伸出段的直徑小于第一伸出段的直徑、第三伸出段的直徑大于第二伸出段的直徑且不大于第一伸出段的直徑、第四伸出段的直徑小于第三伸出段的直徑、第五伸出段的直徑小于第四伸出段的直徑、第六伸出段的直徑大于第五伸出段的直徑且不大于第三伸出段的直徑、第七伸出段的直徑大于第六伸出段的直徑且不大于第三伸出段的直徑,第四伸出段上具有圓柱體形的第一固定孔241,第一固定孔的軸線與第四伸出段的軸線位于同一平面內且第一固定孔并未貫穿到第四伸出段的軸線,第一固定孔內具有內螺紋,第七伸出段上被截去部分為弧槽271,第七伸出段沿其軸線具有第二固定孔272,弧槽的下表面是平面,第一固定孔的軸線與弧槽的下表面是相垂直的,且弧槽與第一固定孔都位于過軸本體軸線且與弧槽的下表面相平行的平面之上;所述第二連接固定部分由依次向外連接且軸線相重合的第一螺母連接段31、第八伸出段32、第九伸出段33構成,在與第二連接固定部分軸線相垂直的平面的投影上,第一螺母連接段的邊緣位于軸本體外邊緣之內、第八伸出段的外邊界位于第一螺母連接段的邊緣之內、第九伸出段的外邊界位于第八伸出段的邊緣之內。
本發明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技術效果:鋼帶或鋁帶放出更穩定、抖動小、對于鐵箍環狀體的損傷小、能使鋼帶或鋁帶的分切更確、分切尺寸精度更高。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實例1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放大的俯視圖。
圖3為實施實例2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使用準備狀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上述附圖中,附圖標記對應的名稱如下:1—軸本體、2—第一連接固定部分、3—第二連接固定部分、21—第一伸出段、22—第二伸出段、23—第三伸出段、24—第四伸出段、25—第五伸出段、26—第六伸出段、27—第七伸出段、241—第一固定孔、271—弧槽、272—第二固定孔、31—第一螺母連接段、32—第八伸出段、33—第九伸出段、4—減磨擦層、5—鋼帶或鋁帶、51—鐵箍環狀體。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公眾能更好地理解和實施本發明,現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發明進行詳細的說明。
實施實例1
請見圖1、圖2和圖4,一種鋼帶或鋁帶用放出軸的改進結構,由軸本體1、位于軸本體一端外側且與軸本體連為一體的第一連接固定部分2、位于軸本體另一端外側且與軸本體連為一體的第二連接固定部分3構成,軸本體的外表面光滑、無凹坑及凸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固定部分由依次向外連接、都為圓柱體形狀、且軸線相重合的第一伸出段21、第二伸出段22、第三伸出段23、第四伸出段24、第五伸出段25、第六伸出段26、第七伸出段27構成,第一伸出段的直徑小于軸本體的直徑、第二伸出段的直徑小于第一伸出段的直徑、第三伸出段的直徑大于第二伸出段的直徑且不大于第一伸出段的直徑、第四伸出段的直徑小于第三伸出段的直徑、第五伸出段的直徑小于第四伸出段的直徑、第六伸出段的直徑大于第五伸出段的直徑且不大于第三伸出段的直徑、第七伸出段的直徑大于第六伸出段的直徑且不大于第三伸出段的直徑,第四伸出段上具有圓柱體形的第一固定孔241,第一固定孔的軸線與第四伸出段的軸線位于同一平面內且第一固定孔并未貫穿到第四伸出段的軸線,第一固定孔內具有內螺紋,第七伸出段上被截去部分為弧槽271,第七伸出段沿其軸線具有第二固定孔272,弧槽的下表面是平面,第一固定孔的軸線與弧槽的下表面是相垂直的,且弧槽與第一固定孔都位于過軸本體軸線且與弧槽的下表面相平行的平面之上;所述第二連接固定部分由依次向外連接且軸線相重合的第一螺母連接段31、第八伸出段32、第九伸出段33構成,在與第二連接固定部分軸線相垂直的平面的投影上,第一螺母連接段的邊緣位于軸本體外邊緣之內、第八伸出段的外邊界位于第一螺母連接段的邊緣之內、第九伸出段的外邊界位于第八伸出段的邊緣之內。
參考圖4,在使用時,將繞有鋼帶或鋁帶5的鐵箍環狀體51套在軸本體1上,并用卡箍等物質一方面將鐵箍環狀體與軸本體相對固定,使轉動中不會滑動或跌落,不損傷軸本體及不碰傷鐵箍環狀體,采用其它保護結構及連接結構將第一至第七伸出段固定,另一方面,第七伸出段置入軸承套中,由于第七伸出段置直徑大于第六伸出段置,故第七伸出段置位于軸承套外,第六伸出段置位于軸承套內,固定裝置旋緊在弧槽的下表面上,外部傳動/帶動軸伸入到第二固定孔中,帶動軸本體轉動、帶動鋼帶或鋁帶旋轉放出;第一螺母連接段也是為了固定鋼帶或鋁帶,第八伸出段及第九伸出段為了實現軸本體的可靠連接及穩定固定;第一固定孔中旋有限位螺釘,這樣可以更好地固定軸本體的位置。
實施實例2
請見圖3,并參考圖1、圖2及圖4,一種鋼帶或鋁帶用放出軸的改進結構,由軸本體1、位于軸本體一端外側且與軸本體連為一體的第一連接固定部分2、位于軸本體另一端外側且與軸本體連為一體的第二連接固定部分3構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本體的外具有與軸本體的組裝為一體的減磨擦層4;所述第一連接固定部分由依次向外連接、都為圓柱體形狀、且軸線相重合的第一伸出段21、第二伸出段22、第三伸出段23、第四伸出段24、第五伸出段25、第六伸出段26、第七伸出段27構成,第一伸出段的直徑小于軸本體的直徑、第二伸出段的直徑小于第一伸出段的直徑、第三伸出段的直徑大于第二伸出段的直徑且不大于第一伸出段的直徑、第四伸出段的直徑小于第三伸出段的直徑、第五伸出段的直徑小于第四伸出段的直徑、第六伸出段的直徑大于第五伸出段的直徑且不大于第三伸出段的直徑、第七伸出段的直徑大于第六伸出段的直徑且不大于第三伸出段的直徑,第四伸出段上具有圓柱體形的第一固定孔241,第一固定孔的軸線與第四伸出段的軸線位于同一平面內且第一固定孔并未貫穿到第四伸出段的軸線,第一固定孔內具有內螺紋,第七伸出段上被截去部分為弧槽271,第七伸出段沿其軸線具有第二固定孔272,弧槽的下表面是平面,第一固定孔的軸線與弧槽的下表面是相垂直的,且弧槽與第一固定孔都位于過軸本體軸線且與弧槽的下表面相平行的平面之上;所述第二連接固定部分由依次向外連接且軸線相重合的第一螺母連接段31、第八伸出段32、第九伸出段33構成,在與第二連接固定部分軸線相垂直的平面的投影上,第一螺母連接段的邊緣位于軸本體外邊緣之內、第八伸出段的外邊界位于第一螺母連接段的邊緣之內、第九伸出段的外邊界位于第八伸出段的邊緣之內。
參考圖4,在使用時,將繞有鋼帶或鋁帶5的鐵箍環狀體51套在減磨擦層4上,這樣減小了鋼帶或鋁帶重量造成的對軸本體的磨損、同時保護了鐵箍環狀體,鐵箍環狀體可反復多次使用。
上述所述的一種鋼帶或鋁帶用放出軸的改進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減磨擦層為圓環柱體形狀,其由軟布或塑料或海綿構成,是粘貼在軸本體外表面的。
上述所述的一種鋼帶或鋁帶用放出軸的改進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減磨擦層由軟布或塑料或海綿構成,是裁切成需要的長度后,粘貼在軸本體外表面的。
本發明中,軸本體、第一連接固定部分、第二連接固定部分的材料都為鐵。
采用本發明的放出軸后,鋼帶或鋁帶放出更穩定、抖動小、對于鐵箍環狀體的損傷小、能使鋼帶或鋁帶的分切更確、分切尺寸精度更高。
本發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實施方式,應當理解,本發明的構思可以按其他種種形式實施運用,它們同樣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