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模具設計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提高汽車模具零件加工精度的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汽車工業的飛速發展,對于汽車模具零件 的加工精度要求越來越高,周期要求越來越短。為滿足模具零件加工的要求,越來越多的企業采用購買高精機床進行模具零件加工,但是從實際加工生 產來看,加工的模具零件精度仍不能得到很好的保 證,因此如何優化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藝流程顯得尤為重要。
模具零件加工受機床、切削力、溫度的影響,導致模具零件的加工質量及尺寸精度也受到影響,因此需要通過優化加工流程來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提高汽車模具零件加工精度的方法,能夠保證汽車零件加工的精度。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提高汽車模具零件加工精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每次零件裝夾前應確認墊鐵擺到機床工作臺上后是否等高; 對于零件尺寸小于2米的情況,墊鐵塊數不少于4塊,對于零件尺寸大于2米的情況,墊鐵塊數不少于6塊;墊鐵安裝好后,對模具零件進行校平找正,為了能夠快速校平找正,利用模具零件底平面的十字鍵槽進行定位,制作定位鍵,定位鍵的上端與模具零件的鍵槽配合,下端與機床工作臺上的鍵槽或者T型槽配合。
進一步地,模具零件緊固從以往靠壓板與零件及工作臺之間的摩擦來限制模具零件的水平自由度,改為直接剛性限制其水平自由度。
進一步地,在二次加工時先將模具零件的底面重新精光加工一次,以保證模具零件Z基準精度。
進一步地,Z基準重新精光后,原來的X、Y基準也會有相應的變化;在一次加工時,基準孔做小一號,二次加工時將其精加工到位;同時將精度要求高的導向面、導向孔也安排在二次加工時精加工,以保證導向精度。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通過改善模具零件的裝夾方式、加工順序、加工條件以達到提高模具零件制作精度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是模具零件尺寸小于2m時零件裝夾的示意圖;
圖2是模具零件尺寸大于2m時零件裝夾的示意圖;
圖3是模具零件定位安裝樣圖;
圖中,1為墊鐵,2為模座,3為定位鍵,4為壓板,5為機床T形槽。
具體實施方案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發明的方法主要包括兩個以下方面:1、零件裝夾優化;2、制作工序的合理安排。
模具零件裝夾的一般流程為:采用墊鐵安裝模具零件,保證墊鐵等高(同時平磨),將墊鐵分布到零件的四周,如附圖1、附圖2所示,然后按操作流程進行模具零件的裝夾。
加工時通常只關注墊鐵是否等高,而忽略當墊鐵擺到機床工作臺上時是否等高,由于機床工作臺長期使用,有可能導致墊鐵放到點后而高度不一致,導致模具零件裝夾不平。每次零件裝夾前應確認墊鐵擺到機床工作臺上后是否等高。
模具零件加工后由于切削應力和熱變形,將會導致模具零件加工完后有變形,零件底面與墊鐵接觸面越多,越能反映加工后零件的平面真實情況。試驗表明,4塊墊鐵和6塊墊鐵導致的模具零件精度差在0.05 mm左右,模具零件越大精度差越明顯。
對于薄板類模具零件(如落料模模座)加工前其自身就會產生變形,即使對零件進行多次加工仍可能無法保證底面平整,裝好后始終會有一個角與接觸面有間隙,對于這種情況,再用機床加工來解決變形只會增加制造成本。由于模具零件最終是在機床上進行作業,上機床后工作狀態為直接將模具裝夾到工作臺上,只要保證模具的裝夾狀態與機床的裝夾狀態一致,就能保證其加工精度。為此對 于此類模具零件無法加工平整的,加工時保證其平面度在0.3 mm以內,對于模具零件的裝夾,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直接放在工作臺上更能保證其加工精 度。
墊鐵安裝好后就需要對模具零件進行校平找正,為了能夠快速校平找正,可利用模具零件底平面的十字鍵槽進行定位,制作定位鍵,定位鍵的上端與模具零件的鍵槽配合,下端與機床工作臺上的鍵槽或者T型槽配合,如附圖3所示。
相對傳統的手工校平方式,用定位鍵自動校平可提高約50%的裝夾效率。同時模具零件緊固從以往靠壓板與零件及工作臺之間的摩擦來限制模具零件的水平自由度,改為直接剛性限制其水平自由度,這樣能獲得更好的安裝效果。
對于零件加工,最重要的是基準(即X、Y、Z基準),基準的準確與否直接影響模具零件的最終加工精度。Z基準即模具零件的底面,考慮如何裝夾來應對模具零件的變形,首先要考慮盡量減小或者消除零件自身的變形。一般模具零件底面的制作流程為:①底面粗加工;②底面壓夾槽、鍵槽等粗精加工;③底面精加工,然后進行正面的一次加工,組裝后的二次加工。這樣的制作流程消除了模具零件底面山于大余量切削產生的加工變形,但是加工應力和熱應力不能得到充分釋放,也就是后期模具零件還會有變形,同樣會使得后期進行二次加工時Z基準平面不平,經驗證,其變形量約0.2 mm/2 m。一般模具零件一次加工完成后進入鉗工組裝鑲件,然后再進行加工需要2-3天,在這過程中模具零件也在進行自然時效,而模具零件的二次加工量很少,對模座加工產生的應力很小。因此只要在二次加工時先將底面重新精光加工一次,就能很好消除底面變形產生的影響,保證模具零件Z基準精度。
Z基準重新精光后,原來的X、Y基準也會有相應的變化。在一次加工時,基準孔做小一號(同樣按H7制作),二次加工時將其精加工到位,這樣能 保證其精確。同時將精度要求高的導向面、導向孔也安排在二次加工時精加工,以保證導向精度。
本發明通過改善模具零件的裝夾方式、加工順序、加工條件以達到提高模具零件制作精度的目的。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發明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發明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