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夾板裝置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焊裝車間的夾板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車現在已經成為家家戶戶不可缺少的代步工具,然而每輛汽車在裝配過程中,程序都非常復雜,每道工序,每個細節都需要注意,針對每道不同工序,每個不同的部件,需要達到不同的目的,工人通過實踐、經驗,總結出原理來創造出具有創新性,具有使用價值的各種裝置。
目前,機械制造過程中用來固定加工對象,使之處于正確的位置關系,以接受施工或檢測的裝置稱為夾具。在現有技術,裝配車前、后門框過程中,由于其他部件是后續工作,所以,當想達到控制車前、后門框固定,且穩定的安裝時,因為車前、后門框可晃動、磕碰,造成車身不必要的損傷,不但增加成本,還在裝配上浪費時間,且加工質量難以保證。尤其是在車門上的其他位置安裝過程中需要將車前、后門框夾緊后進行加工,但是由于車門鎖屬于后續步驟,無法實現在之前時間內將車前、后門框固定,影響焊裝車間整個安裝過程的進度,情況嚴重者,還會給操作人員帶來意想不到的傷害。
因此,現有技術有待于更進一步的改進和發展。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的一種用于焊裝車間的夾板裝置,旨在解決現有焊裝車間在車前、后門框安裝時容易出現磕碰的現象,給安裝工人帶來麻煩,增加人工成本與經濟成本。
本實用新型內容包括:
一種用于焊裝車間的夾板裝置,其包括夾板本體,所述夾板本體為U型結構,其中,所述夾板本體包括一個頂蓋以及兩個側壁,所述側壁的底端設置有側壁底峰,所述側壁底峰的上部設置有側壁凹槽,所述側壁凹槽為向內凹的半圓弧型結構,所述頂蓋與所述側壁將所述夾板本體內部圍成一個內凹槽,所述內凹槽包括第一段槽體、第二段槽體以及內置卡槽,所述第一段槽體為長方體結構,所述第二段槽體的側壁為半圓弧型結構,所述內凹槽的中間位置設置有內凹槽隔斷,所述夾板本體長度為45cm。
所述用于焊裝車間的夾板裝置,其中,所述夾板本體的一端設置有夾板扶手,所述夾板扶手為直角梯形結構。
所述用于焊裝車間的夾板裝置,其中,所述頂蓋的寬度為3cm。
所述用于焊裝車間的夾板裝置,其中,所述側壁的寬度為4cm。
所述用于焊裝車間的夾板裝置,其中,所述側壁底峰的寬度為0.8cm。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用于焊裝車間的夾板裝置,通過內凹槽結構的設計使車前、后門框固定,不會產生碰撞,通過夾板扶手的設計,使其操作簡單。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用于焊裝車間的夾板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用于焊裝車間的夾板裝置中內凹槽的縱向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用于焊裝車間的夾板裝置中內凹槽的橫向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于焊裝車間的夾板裝置,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確,以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圖1為本實用新型用于焊裝車間的夾板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用于焊裝車間的夾板裝置中內凹槽的縱向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用于焊裝車間的夾板裝置中內凹槽的橫向結構示意圖,如圖1、圖2與圖3所示的,其包括夾板本體100,所述夾板本體100為U型結構,且所述夾板本體100為45cm,所述夾板本體100包括一個頂蓋110以及兩個側壁120,所述頂蓋110的寬度為3cm,所述側壁120的寬度為4cm,所述側壁120的底端設置有側壁底峰122,所述側壁底峰122的高度為0.8cm,所述側壁底峰122的上部設置有側壁凹槽121,所述側壁凹槽121為向內凹的半圓弧型結構,所述夾板本體100的一端還設置有夾板扶手140,所述夾板扶手140為直角梯形結構,所述頂蓋110與所述側壁120將所述夾板本體100內部圍成一個內凹槽130,所述內凹槽130包括第一段槽體133、第二段槽體132以及內置卡槽131,所述第一段槽體133為長方體結構,所述第二段槽體132的側壁為半圓弧型結構,所述內置卡槽131的作用為更加穩固地固定車前、后門板,所述內凹槽130的中間位置設置有內凹槽隔斷134,所述內凹槽隔斷134將所述夾板本體100分為兩側,一側用于固定車前門板,一側用于固定車后門板。
當然,以上說明僅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列舉上述實施例,應當說明的是,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說明書的教導下,所做出的所有等同替代、明顯變形形式,均落在本說明書的實質范圍之內,理應受到本實用新型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