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沖壓模具應用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齒輪式成型回彈控制結構。
背景技術:
模具是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為有特定形狀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廣泛用于沖裁、模鍛、冷鐓、擠壓、粉末冶金件壓制、壓力鑄造,以及工程塑料、橡膠、陶瓷等制品的壓塑或注塑的成形加工中。模具一般包括動模和定模(或凸模和凹模)兩個部分,二者可分可合。分開時取出制件,合攏時使坯料注入模具型腔成形。模具是精密工具,形狀復雜,承受坯料的脹力,對結構強度、剛度、表面硬度、表面粗糙度和加工精度都有較高要求,模具生產的發展水平是機械制造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
眾所周知,沖壓型模具在沖壓素材時,由于素材具有成型應力,所以當模具起開時,被壓的素材會有一定的回彈,導致形狀與設計的不同;成為次品或廢品,浪費資源,增加企業成本,效率低下。
技術實現要素:
現有技術難以滿足人們的需要,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齒輪式成型回彈控制結構。
為實現該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通過齒輪面刺入材料表面,破壞素材成型應力。
一種齒輪式成型回彈控制結構,包括上模座、上墊板、齒輪壓筋 入子、折彎塊、下墊板、下模座、下墊塊和下支撐板;所述上模座通過螺栓與上墊板固定連接;所述上墊板的底面與齒輪壓筋入子固定連接;所述折彎塊固定在下墊板上,折彎塊與齒輪壓筋入子上下對應設置;所述下墊板固定在下模座上;所述下模座通過下墊塊與下支撐板固定連接。
進一步,所述齒輪壓筋入子有兩個,左右對稱設置在上墊板下表面上。
進一步,所述折彎塊有兩塊,在下墊板上左右對稱設置,在兩塊折彎塊之間設置有一塊墊板。
進一步,所述下模座和下支撐板的長寬尺寸相等。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過固定在上墊板底面的齒輪壓筋入子,在模具工作時,齒輪壓筋入子能夠刺入材料表面,破壞素材成型應力,能很好解決成型角度回彈不穩定之問題;降低次品率,提高生產效率,節省企業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中:1-上模座、2-上墊板、3-齒輪壓筋入子、4-折彎塊、5-下墊板、6-下模座、7-下墊塊、8-下支撐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 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說明書附圖1,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一種齒輪式成型回彈控制結構,包括上模座1、上墊板2、齒輪壓筋入子3、折彎塊4、下墊板5、下模座6、下墊塊7和下支撐板8;所述上模座1通過螺栓與上墊板2固定連接;所述上墊板2的底面與齒輪壓筋入子3固定連接;所述折彎塊4固定在下墊板5上,折彎塊4與齒輪壓筋入子3上下對應設置;所述下墊板5固定在下模座6上;所述下模座6通過下墊塊7與下支撐板8固定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化技術方案:所述齒輪壓筋入子3有兩個,左右對稱設置在上墊板2下表面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化技術方案:所述折彎塊4有兩塊,在下墊板5上左右對稱設置,在兩塊折彎塊4之間設置有一塊墊板。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化技術方案:所述下模座6和下支撐板8的長寬尺寸相等。
工作原理: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將下支撐8固定在沖床的下工作臺上,上模座1固定在沖床的上工作臺上,調整沖床上下工作臺之間的距離,使齒輪壓筋入子3和折彎塊4剛好達到理論的位置,即齒輪壓筋入子3與離折彎塊4不會過緊或過松;當沖床的上工作臺向上運動時,帶動上模座1向上運動,此時齒輪壓筋入子3和折彎塊4分開;然后人工將材料板放入壓制成型位置,操作沖床使上工作臺下壓,完成沖壓 工作;此結構通過齒輪壓筋入子3刺入材料表面,破壞素材成型應力,能很好解決成型角度回彈不穩定之問題。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