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成型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波紋形棒材成型用的模具。
背景技術:
棒材是一種常用的機械型材,棒材的形狀很多,對于不同需求的情況下需要進行不同的成型加工,波紋形棒材是使用比較廣的加工成型后的棒材,而波紋形棒材由于其獨特的波紋形結構,在其成型過程中加工工序多,操作復雜,造成成型比較困難,而且加工成本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解決現有技術中波紋形棒材成型加工困難,成本高的問題,提供一種波紋形棒材成型用的模具。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不足,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波紋形棒材成型用的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的下端面設有呈波紋形的成型凸臺,所述成型凸臺的寬度小于上模具的寬度,所述下模具的上端面設有呈波紋形的成型凹槽,所述成型凹槽的寬度小于下模具的寬度,在上模具靠近上模具與下模具的配合面的一端上設有定位凸臺,所述下模具上設有與定位凸臺相匹配的定位凹槽,定位凸臺和定位凹槽相互配合實現上模具與下模具的定位安裝。
所述上模具的一端向下延伸形成一條沿上模具長度方向分布的成型凸臺,成型凸臺頂部上設置有若干個第一凸臺,第一凸臺之間通過數個第一過渡凹槽相互連接形成第一波紋形結構,所述的靠近上模具與下模具配合面的一端局部向內凹陷形成一條沿下模具長度方向分布的成型凹槽,成型凹槽的底部上設置有若干個第二凸臺,第二凸臺之間通過數個第二過渡凹槽相互連接形成第二波紋形結構,成型凸臺和成型凹槽相互匹配提供上模具和下模具的成型空間,第一波紋形結構和第二波紋形結構相互匹配實現波紋形棒材的成型加工。
所述成型凸臺的中心線與上模具的中心線重合。
所述成型凹槽的中心線與下模具的中心線重合。
所述的定位凸臺設有多個,且對稱的設置在成型凸臺的兩側。
所述的定位凹槽設有多個,且對稱的設置在成型凹槽的兩側。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上模具和下模具加工成本低,因此使得棒材成型成本較低,同時只需要上模具加緊下模具即可實現成型,操作方便,加工快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成型加工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上模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圖2中A-A方向的剖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下模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圖4中B-B方向的剖視圖。
圖示標記:1、下模具;101、第二凸臺;2、成型凹槽;3、上模具;301、第一過渡凹槽;4、第一凸臺;5、定位凸臺;6、成型凸臺;7、待加工棒材;8、定位凹槽;9、第二過渡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圖中所示,具體實施方式如下:
一種波紋形棒材成型用的模具,包括上模具3和下模具1,所述上模具3的下端面設有呈波紋形的成型凸臺6,所述成型凸臺6的寬度小于上模具3的寬度,所述下模具1的上端面設有呈波紋形的成型凹槽2,所述成型凹槽2的寬度小于下模具1的寬度,在上模具3靠近上模具3與下模具1的配合面的一端上設有定位凸臺5,所述下模具1上設有與定位凸臺5相匹配的定位凹槽8,定位凸臺5和定位凹槽8相互配合實現上模具3與下模具1的定位安裝。
所述上模具3的一端向下延伸形成一條沿上模具3長度方向分布的成型凸臺6,成型凸臺6頂部上設置有若干個第一凸臺4,第一凸臺4之間通過數個第一過渡凹槽301相互連接形成第一波紋形結構,所述的靠近上模具3與下模具1配合面的一端局部向內凹陷形成一條沿下模具1長度方向分布的成型凹槽2,成型凹槽2的底部上設置有若干個第二凸臺101,第二凸臺101之間通過數個第二過渡凹槽9相互連接形成第二波紋形結構,成型凸臺6和成型凹槽2相互匹配提供上模具3和下模具1的成型空間,第一波紋形結構和第二波紋形結構相互匹配實現波紋形棒材的成型加工。
所述成型凸臺6的中心線與上模具3的中心線重合。
所述成型凹槽2的中心線與下模具1的中心線重合。
所述的定位凸臺5設有多個,且對稱的設置在成型凸臺6的兩側。
所述的定位凹槽8設有多個,且對稱的設置在成型凹槽2的兩側。
上模具的成型凸臺6和下模具的成型凹槽互相匹配且有定位槽和定位凸臺便于加工時定位,考慮到棒材的剛度和變形控制,每次軋制加工一個波紋間距,依次推進未加工部分進入模具,以保證加工后的棒材不存在非理想變形。
本實用新型所列舉的技術方案和實施方式并非是限制,與本實用新型所列舉的技術方案和實施方式等同或者效果相同方案都在本實用新型所保護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