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折彎、沖壓機械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不銹鋼翻轉式折彎模。
背景技術:
越來越多的機箱(機柜)面板或上蓋、汽車外觀裝飾飾品、日用五金工具等板金制品中,對其外觀表面要求很嚴格,杜絕表面折彎痕跡。比如我公司生產的冷藏車廂板不銹鋼邊框,其表面要求更高,在這些制品折彎成形時,用一般的折彎模具很難達到此種表面質量要求。折痕不僅會重影響產品的外觀質量,還會影響到后期的表面涂裝或電鍍防腐層。
目前,最常見的折彎模具為傳統的V型折彎模具,由于V型折彎模具的兩側為直彎,在加工過程中,工件與凹模之間為滑動摩擦,在進行普通鋼板的折彎時自然會產生較大的折痕。為了避免折痕的產生,大連永太精密工業有限公司于2011年11月30日申請了《一種折彎模具》,其公開了一種折彎模具,它包括用于加工板材的呈V形的凸模,和與凸模適配的凹模,所述的凹模的兩側接觸面是使所述的板材與凹模之間在加工過程中形成非滑動摩擦的曲面,所述的凹模的兩側接觸面是漸開線形曲面。雖然這里采用了曲面,但實際上曲面和板材之間的接觸面依然為直線,折痕依然不可避免的存在,對于外觀質量要求低的一些產品可以采用這種方式,但是,對于高外觀質量要求的產品依然不合格。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不銹鋼翻轉式折彎模,避免折彎的過程中產生折痕。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不銹鋼翻轉式折彎模,包括用于加工板材的呈V形的凸模以及與凸模相適配的凹模,所述的凹模上開設有與凸模相吻合的V形槽,V形槽的兩側各設置有一個可轉動的翻轉模,翻轉模轉動到某一個位置時兩個翻轉模的模面構成V形槽的槽壁,翻轉模轉動到另一個位置時兩個翻轉模的模面平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存在以下技術效果:通過設置兩個翻轉模,在折彎的過程中,翻轉模隨著板材角度的變化而發生翻轉,使得板材與翻轉模之間不存在摩擦,也就避免了折痕的出現,大幅提高折彎后產品的外觀質量。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一凹模本體的剖視圖;
圖2是實施例一的剖視圖,其中兩個翻轉模的模面平齊;
圖3是實施例一的剖視圖,其中兩個翻轉模的模面構成V形槽的槽壁;
圖4是實施例二的剖視圖,其中兩個翻轉模的模面平齊;
圖5是實施例二的剖視圖,其中兩個翻轉模的模面構成V形槽的槽壁。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圖1至圖5,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敘述。
參閱圖2、圖4,一種不銹鋼翻轉式折彎模,包括用于加工板材的呈V形的凸模10以及與凸模10相適配的凹模20,所述的凹模20上開設有與凸模10相吻合的V形槽21,V形槽21的兩側各設置有一個可轉動的翻轉模22,翻轉模22轉動到某一個位置時兩個翻轉模22的模面構成V形槽21的槽壁,翻轉模22轉動到另一個位置時兩個翻轉模22的模面平齊。通過設置兩個翻轉模22,在折彎的過程中,翻轉模22隨著板材角度的變化而發生翻轉,使得板材與翻轉模22之間不存在摩擦,也就避免了折痕的出現,大幅提高折彎后產品的外觀質量。凸模10呈V形以及凹模20上的V形槽21是用來實現板材折彎的,板材未折彎之前是平的,兩個翻轉模22在初始狀態下模面平齊,這樣就可以放置未折彎的板材;隨著凸模10的運動,板材被逐漸彎折,這個過程中,翻轉模22發生轉動,轉動過程中,兩個翻轉模22的模面分別與板材的一個面平齊,這樣既可以避免板材和凹模20之間的摩擦,也使得板材的受力更加均勻,這樣加工出來的板材外觀非常整潔,不存在折橫、磨損現象。
翻轉模22的結構可以有很多種,本實用新型中提供了兩種較為優選的實施例作為參考。
參閱圖1-圖3,實施例一,所述的凹模20包括凹模本體23和翻轉模22,翻轉模22的截面呈半圓形,凹模本體23上開設有兩個截面呈半圓形的凹槽231用于容納翻轉模22,兩個凹槽231的槽長方向平行且兩個凹槽231相鄰設置,V形槽21位于兩個凹槽231之間。通過在凹模本體23上設置截面為半圓形的凹槽231,再設置截面為半圓形的翻轉模22,這樣,翻轉模22正好可以放置于凹槽231中,并且能夠在凹槽231中進行轉動。V形槽21和凹槽231的位置關系可以從圖1中明顯的看出。V形槽21的深度根據需要折彎的角度而定,兩個半圓形的翻轉模22半徑大小根據待彎折的板材進行設置。具體地,所述V形槽21的槽底與凹模20頂面之間的距離為h,垂直于凹模20頂面且經過V形槽21槽底直線的平面與V形槽21兩個槽壁的夾角分別為α、β,所述板材的折彎角度為θ,角度α、β、θ滿足關系式θ=α+β。設置在夾角為α的槽壁處的翻轉模22半徑R1=h×tanα,設置在夾角為β的槽壁處的翻轉模22半徑R1=h×tanβ。
上面的結構中,兩個翻轉模22的半徑可以不等。如果彎折的位置離板材邊緣較近,可以將靠近邊緣的一側板材放置在半徑較小的翻轉模22上;對于大部分板材來說,其彎折的位置離板材邊緣較遠,故實施例一中優選地,所述的α與β相等,這樣,兩個翻轉模22的尺寸一樣大。
優選地,所述板材的折彎角度為90°,垂直于凹模20頂面且經過V形槽21槽底直線的平面與V形槽21兩個槽壁的夾角均為45°,兩個翻轉模22的半徑R1、R2以及V形槽21槽底與凹模20頂面之間的距離h三者相等。
參閱圖4、圖5,實施例二,所述的凹模20包括翻轉模22、凹模本體23以及支架24,翻轉模22的截面為方形,支架24豎立在凹模本體23上,支架24的懸置端與翻轉模22鉸接在一起。翻轉模22鉸接在支架24上,這樣翻轉模22就能夠繞鉸接軸轉動,使得翻轉模22和待彎折板材之間不會產生摩擦。
優選地,所述的凹模本體23上表面設置有凸臺25,凸臺25兩側壁均為曲面,曲面的曲率中心與該曲面所在側翻轉模的轉動中心相吻合,實際加工時,凸臺25和凹模本體23一體制成,凸臺25兩側的曲面,用于回避翻轉模22,避免翻轉模22在轉動過程中與凸臺25發生磕碰。V形槽21設置在凸臺25上且沿凸臺25的長度方向順延布置,設置凸臺25是為了方便V形槽21的開設。
優選地,所述翻轉模22上開設有槽且槽口朝下設置,支架24的懸置端位于該槽中。支架24與槽的一側槽壁相抵靠時兩個翻轉模22的模面平齊,如圖4所示;支架24與槽的另一側槽壁相抵靠時兩個翻轉模22的模面構成V形槽21的槽壁,如圖5所示。支架24與翻轉模22上開設的槽壁存在這樣的位置關系,能夠起到限位作用,避免翻轉模22轉動過度。支架24沿凹模20的長度方向均勻間隔設置有多個,這樣就能夠保證支撐的可靠和受力的均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