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氣缸生產領域,特別涉及換擋助力氣缸裝配測試線。
背景技術:
氣動助力器的主要驅動設備為汽缸總成,在汽缸缸體總成內與其同軸設置雙作用式活塞,活塞同軸固定連接主軸,通過氣動驅動活塞往復運動實現換擋助力,目前在生產換擋助力氣缸時主要由人工進行操作,不僅速度慢,且由于為人工操作,不良品率較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提高裝配速度,提高自動化程度的換擋助力氣缸裝配測試線。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換擋助力氣缸裝配測試線,包括依次設置的活塞組件裝配裝置、活塞桿裝配裝置、驅動軸活塞裝配裝置、驅動軸閥體裝配裝置、閥體缸體裝配裝置、密封及功能測試裝置和外觀檢測附件包裝裝置,還包括控制器,所述活塞組件裝配裝置、活塞桿裝配裝置、驅動軸活塞裝配裝置、驅動軸閥體裝配裝置、閥體缸體裝配裝置、密封及功能測試裝置、外觀檢測附件包裝裝置分別和控制器連接。
進一步的是:所述活塞組件裝配裝置包括第一注油工裝和第一壓裝工位,所述第一壓裝工位包括第一壓裝工裝,第一壓裝工裝上方設置有第一下壓頭,還包括驅動第一下壓頭下壓的第一下壓驅動機構,還包括放置零件的零件放置盒,所述第一壓裝工裝上還設置有防止零件漏放的第一傳感器。
進一步的是:所述活塞桿裝配裝置包括第一活塞桿裝配工位和第二活塞桿裝配工位,所述第一活塞桿裝配工位包括第二注油工裝,還設置有第二壓裝工裝,所述第二壓裝工裝包括彈簧圈裝配工裝、O型圈裝配工裝和卡簧壓裝工裝,所述第二壓裝工裝上方設置有與彈簧圈裝配工裝、O型圈裝配工裝和卡簧壓裝工裝對應的第二壓頭,還包括驅動第二壓頭向下運動的第二下壓驅動機構,所述第二壓裝工裝上還設置有檢測產品有無的第二傳感器,還包括設置在第二壓頭上的位移傳感器,所述第二活塞桿裝配工位包括第三壓裝工裝,所述第三壓裝工裝上方設置有第三壓頭,還包括驅動第三壓頭向下運動的第三下壓驅動機構,所述第三壓裝工裝上還設置有檢測產品有無的第三傳感器,還包括設置在第三壓頭上的位移傳感器。
進一步的是:所述驅動軸活塞裝配裝置包括第三注油工裝、第二壓裝工位、鎖緊工位和涂膠工位,所述涂膠工位包括點膠控制器和與點膠控制器連接的點膠頭,所述鎖緊工位包括鎖緊工裝,鎖緊工裝側邊設置有夾緊裝置,鎖緊工裝上方設置有鎖緊裝置,還包括驅動鎖緊裝置向下移動的鎖緊驅動機構,所述鎖緊裝置包括鎖緊頭和驅動鎖緊頭旋轉的電機,所述第二壓裝工位包括第四壓裝工裝,第四壓裝工裝上設置有第四壓頭,還包括驅動第四壓頭向下運動的第四下壓驅動機構,所述第四下壓驅動機構上還設置有對第四壓頭起導向作用的導向柱。
進一步的是:所述驅動軸閥體裝配裝置包括第五注油工裝和裝配工位,所述裝配工位包括直線滑軌和水平滑軌,直線滑軌和水平滑軌垂直設置,所述水平滑軌設置在直線滑軌上,所述水平滑軌上設置有驅動軸、油封定位工裝,驅動軸、油封定位工裝的對應位置還設置有閥體定位工裝,還包括設置在閥體定位工裝上方的鎖銷壓緊裝置,還包括驅動水平滑軌在直線滑軌上運動的直線驅動機構和驅動驅動軸、油封定位工裝在水平滑軌上運動的水平驅動機構。
進一步的是:所述閥體缸體裝配裝置包括第四注油工裝和擰螺絲工位,所述擰螺絲工位包括擰螺絲工裝,擰螺絲工裝一側設置有第二壓緊裝置,還包括設置在擰螺絲工裝上方的電動螺絲槍,還包括驅動電動螺絲槍運動的電動螺絲槍驅動機構。
進一步的是:所述密封及功能測試裝置包括測試治具,所述測試治具下方設置有測試工裝,所述測試工裝包括插銷,所述插銷一端伸入測試治具內,插銷另一端兩側分別連接有輸入力傳感器和輸出力傳感器,輸入力傳感器一端連接有伺服電缸,伺服電缸上連接有輸入位移傳感器,輸出力傳感器一端連接有負載氣缸,還包括設置在負載氣缸輸出端的輸出位移傳感器,還包括設置在測試治具上方對產品起固定作用的下壓裝置,還包括與控制器連接的泄露測試儀。
進一步的是:所述外觀檢測附件包裝裝置包括打標治具,打標治具側邊設置有產品壓緊裝置,還包括設置在打標治具上方的氣動打標機。
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換擋助力氣缸的裝配測試方法,包括:
活塞組件裝配:先將活塞在第一注油工裝注油,注油后放入第一壓裝工裝,將閥門總成在第一注油工裝上注油后放入活塞內,接著將彈簧轉到活塞內發閥門上,將支撐座手動注油裝入活塞內彈簧上,接著再手動裝入彈簧,再手動將閥門總成手動注油放入活塞,再將輔助導向桿插入活塞,接著啟動活塞組件裝配,第一下壓驅動機構驅動第一下壓頭將閥門和彈簧壓裝到位,接著壓頭復位,接著手動將O型圈裝入閥門座槽內,將閥門座總成手工涂油后裝入活塞內,接著放入卡簧,啟動活塞組件裝配裝置,第一下壓頭下壓,將卡簧裝配至活塞,第一下壓頭復位,將活塞總成取出;
活塞桿裝配:先將芯軸取出手動注油,取出彈簧圈和芯軸放入彈簧圈裝配工裝將彈簧圈裝配至芯軸,取O型圈和安裝完彈簧圈的產品放入O型圈裝配工裝,將O型圈裝配至芯軸,接著將活塞裝入芯軸,接著將產品放入彈簧圈裝配工裝,放入彈簧圈將彈簧圈裝配至芯軸,接著將產品拿出,放入卡簧壓裝工裝,將O型圈裝入閥門溝槽內,將閥門小端裝入活塞,將卡簧裝入芯軸,控制第二下壓驅動機構驅動第二壓頭下壓,將卡簧壓入芯軸,完成后取出產品放入第三壓裝工裝,接著依次放入彈簧座,彈簧、彈簧座、啟動按鈕進行下壓操作,下壓完成后,將產品翻轉后繼續放入第三壓裝工裝,將O型圈裝入閥門溝槽內,將閥門小端裝入活塞內,將卡簧放入芯軸,啟動設備,第三下壓驅動機構驅動第三壓頭下壓,將卡簧壓入芯軸,完成后,取出產品;
驅動軸活塞裝配:先將驅動軸放入第三注油工裝進行手動涂油,再將油封手動注油后壓入驅動軸,接著將驅動軸放入涂膠工位,點膠控制器控制點膠頭進行涂膠操作,將驅動軸插入活塞并進行預擰緊并插入圓柱銷,將活塞和驅動軸組件放入鎖緊工裝,夾緊裝置將產品夾緊,鎖緊驅動機構下降,電機驅動鎖緊頭旋轉實現將驅動頭和活塞擰緊,接著取出組件放入第四壓裝工裝,第四壓頭下降,將圓柱銷壓入產品中;
驅動軸閥體裝配:將閥體涂油后裝入工裝內,接著分別將O型圈、彈簧、鎖銷裝入閥體內,然后分別將驅動軸組件和涂油后的油封裝入定位工裝,啟動設備,將油封和驅動軸組件裝入閥體內,鎖銷壓緊機構將鎖銷壓緊到位,鎖銷壓緊機構退回,將產品取出;
閥體缸體裝配裝置:取缸體和缸蓋分別進行手動注油,將缸體和缸蓋的合成體放入擰螺絲工裝,將O型圈裝配至活塞槽內,將缸體手動裝配到活塞閥體總成,將導向環裝配至活塞小徑端槽內,將O型圈裝配至小徑端槽,接著將O型圈裝配至缸蓋,將缸蓋裝配至缸體,電動螺絲槍移動至指定位置將螺絲裝配至缸體;
密封及功能測試:控制器通過控制伺服電缸和負載氣缸的運動使得控制器采集到輸入力傳感器、輸出力傳感器、輸入位移傳感器和輸出位移傳感器的各項數據,控制器根據采集的數據對待測產品的輸出軸和操縱力進行測試,使用泄露測試儀對待測產品進行密封性能測試;
外觀檢測附件包裝:將通氣塞進行手動涂膠,并將通氣塞裝入排氣孔,將產品放入打標治具,控制氣動打標機對產品進行打標操作,接著將保護塞堵住進氣口,將彈簧裝入閥體孔,將鎖銷放入彈簧上,完成后,人工進行外觀檢測,若沒有問題則進行手動打包。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將制造換擋助力氣缸的各工位連成一條裝配線,且該裝配線每個工位均由設備進行操作、具有自動壓裝、測試、防錯防漏等功能,且操作簡單、維修方便,不僅加快了生產生產效率,同時也減少了產品的不良率,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效益。
附圖說明
圖1為活塞組件裝配裝置示意圖。
圖2為活塞桿裝配裝置示意圖。
圖3為驅動軸活塞裝配裝置示意圖。
圖4為驅動軸閥體裝配裝置示意圖。
圖5為閥體缸體裝配裝置示意圖。
圖6為密封及功能測試裝置示意圖。
圖7為外觀檢測附件包裝裝置示意圖。
圖中標記為:第一注油工裝11、第一壓裝工裝12、第一下壓頭13、第一下壓驅動機構14、零件放置盒15、第二壓裝工裝21、第二壓頭22、第二下壓驅動機構23、第三壓裝工裝24、第三壓頭25、第三下壓驅動機構26、第三注油工裝31、涂膠工位32、點膠控制器33、點膠頭34、鎖緊工裝35、夾緊裝置36、第四壓裝工裝37、第四壓頭38、第四下壓驅動機構39、導向柱310、第五注油工裝41、直線滑軌42、水平滑軌43、驅動軸、油封定位工裝44、閥體定位工裝45、擰螺絲工裝51、第二壓緊裝置52、電動螺絲槍53、電動螺絲槍驅動機構54、插銷61、輸入力傳感器62、輸出力傳感器63、伺服電缸64、負載氣缸65、下壓裝置66、打標治具71、產品壓緊裝置72、氣動打標機73。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如圖1至圖7所示的換擋助力氣缸裝配測試線,包括依次設置的活塞組件裝配裝置、活塞桿裝配裝置、驅動軸活塞裝配裝置、驅動軸閥體裝配裝置、閥體缸體裝配裝置、密封及功能測試裝置和外觀檢測附件包裝裝置,還包括控制器,所述活塞組件裝配裝置、活塞桿裝配裝置、驅動軸活塞裝配裝置、驅動軸閥體裝配裝置、閥體缸體裝配裝置、密封及功能測試裝置、外觀檢測附件包裝裝置分別和控制器連接。
其中所述活塞組件裝配裝置包括第一注油工裝11和第一壓裝工位,所述第一壓裝工位包括第一壓裝工裝12,第一壓裝工裝12上方設置有第一下壓頭13,還包括驅動第一下壓頭13下壓的第一下壓驅動機構14,還包括放置零件的零件放置盒15,所述第一壓裝工裝12上還設置有防止零件漏放的第一傳感器,裝配時,先將活塞在第一注油工裝11注油,注油后放入第一壓裝工裝12,將閥門總成在第一注油工裝11上注油后放入活塞內,接著將彈簧轉到活塞內發閥門上,將支撐座手動注油裝入活塞內彈簧上,接著再手動裝入彈簧,再手動將閥門總成手動注油放入活塞,再將輔助導向桿插入活塞,接著啟動活塞組件裝配,第一下壓驅動機構14驅動第一下壓頭13將閥門和彈簧壓裝到位,接著壓頭復位,接著手動將O型圈裝入閥門座槽內,將閥門座總成手工涂油后裝入活塞內,接著放入卡簧,啟動活塞組件裝配裝置,第一下壓頭13下壓,將卡簧裝配至活塞,第一下壓頭13復位,將活塞總成取出。
其中,所述活塞桿裝配裝置包括第一活塞桿裝配工位和第二活塞桿裝配工位,所述第一活塞桿裝配工位包括第二注油工裝,還設置有第二壓裝工裝21,所述第二壓裝工裝21包括彈簧圈裝配工裝、O型圈裝配工裝和卡簧壓裝工裝,所述第二壓裝工裝21上方設置有與彈簧圈裝配工裝、O型圈裝配工裝和卡簧壓裝工裝對應的第二壓頭22,還包括驅動第二壓頭22向下運動的第二下壓驅動機構23,所述第二壓裝工裝21上還設置有檢測產品有無的第二傳感器,還包括設置在第二壓頭22上的位移傳感器,所述第二活塞桿裝配工位包括第三壓裝工裝24,所述第三壓裝工裝24上方設置有第三壓頭25,還包括驅動第三壓頭25向下運動的第三下壓驅動機構26,所述第三壓裝工裝24上還設置有檢測產品有無的第三傳感器,還包括設置在第三壓頭25上的位移傳感器,裝配時,先將芯軸取出手動注油,取出彈簧圈和芯軸放入彈簧圈裝配工裝將彈簧圈裝配至芯軸,取O型圈和安裝完彈簧圈的產品放入O型圈裝配工裝,將O型圈裝配至芯軸,接著將活塞裝入芯軸,接著將產品放入彈簧圈裝配工裝,放入彈簧圈將彈簧圈裝配至芯軸,接著將產品拿出,放入卡簧壓裝工裝,將O型圈裝入閥門溝槽內,將閥門小端裝入活塞,將卡簧裝入芯軸,控制第二下壓驅動機構23驅動第二壓頭22下壓,將卡簧壓入芯軸,完成后取出產品放入第三壓裝工裝24,接著依次放入彈簧座,彈簧、彈簧座、啟動按鈕進行下壓操作,下壓完成后,將產品翻轉后繼續放入第三壓裝工裝24,將O型圈裝入閥門溝槽內,將閥門小端裝入活塞內,將卡簧放入芯軸,啟動設備,第三下壓驅動機構26驅動第三壓頭25下壓,將卡簧壓入芯軸,完成后,取出產品。
其中,所述驅動軸活塞裝配裝置包括第三注油工裝31、第二壓裝工位、鎖緊工位和涂膠工位,所述涂膠工位32包括點膠控制器33和與點膠控制器33連接的點膠頭34,所述鎖緊工位包括鎖緊工裝35,鎖緊工裝35側邊設置有夾緊裝置36,鎖緊工裝35上方設置有鎖緊裝置,還包括驅動鎖緊裝置向下移動的鎖緊驅動機構,所述鎖緊裝置包括鎖緊頭和驅動鎖緊頭旋轉的電機,所述第二壓裝工位包括第四壓裝工裝37,第四壓裝工裝37上設置有第四壓頭38,還包括驅動第四壓頭38向下運動的第四下壓驅動機構39,所述第四下壓驅動機構39上還設置有對第四壓頭38起導向作用的導向柱310,裝配時,先將驅動軸放入第三注油工裝31進行手動涂油,再將油封手動注油后壓入驅動軸,接著將驅動軸放入涂膠工位,點膠控制器33控制點膠頭34進行涂膠操作,將驅動軸插入活塞并進行預擰緊并插入圓柱銷,將活塞和驅動軸組件放入鎖緊工裝35,夾緊裝置36將產品夾緊,鎖緊驅動機構下降,電機驅動鎖緊頭旋轉實現將驅動頭和活塞擰緊,接著取出組件放入第四壓裝工裝37,第四壓頭38下降,將圓柱銷壓入產品中。
其中,所述驅動軸閥體裝配裝置包括第五注油工裝41和裝配工位,所述裝配工位包括直線滑軌42和水平滑軌43,直線滑軌42和水平滑軌43垂直設置,所述水平滑軌43設置在直線滑軌42上,所述水平滑軌43上設置有驅動軸、油封定位工裝44,驅動軸、油封定位工裝44的對應位置還設置有閥體定位工裝45,還包括設置在閥體定位工裝45上方的鎖銷壓緊裝置,還包括驅動水平滑軌43在直線滑軌42上運動的直線驅動機構和驅動驅動軸、油封定位工裝44在水平滑軌43上運動的水平驅動機構,裝配時,將閥體在第五注油工裝41上注油后放入閥體定位工裝45上,分別將O型圈、彈簧、鎖銷手動裝配至閥體,將驅動軸組件和涂油后的油封放入驅動軸、油封定位工裝44,啟動設備,在直線驅動機構和水平驅動機構的共同作用下,將油封和驅動軸裝配至閥體內,接著控制鎖銷壓緊裝置下壓,將鎖銷壓緊至閥體內,上述工序完成后,機構復位,將產品取出。
其中,所述閥體缸體裝配裝置包括第四注油工裝和擰螺絲工位,所述擰螺絲工位包括擰螺絲工裝51,擰螺絲工裝51一側設置有第二壓緊裝置52,還包括設置在擰螺絲工裝51上方的電動螺絲槍53,還包括驅動電動螺絲槍53運動的電動螺絲槍驅動機構54,裝配時,取缸體和缸蓋分別進行手動注油,將缸體和缸蓋的合成體放入擰螺絲工裝51,將O型圈裝配至活塞槽內,將缸體手動裝配到活塞閥體總成,將導向環裝配至活塞小徑端槽內,將O型圈裝配至小徑端槽,接著將O型圈裝配至缸蓋,將缸蓋裝配至缸體,電動螺絲槍53移動至指定位置將螺絲裝配至缸體。
其中,所述密封及功能測試裝置包括測試治具,所述測試治具下方設置有測試工裝,所述測試工裝包括插銷61,所述插銷61一端伸入測試治具內,插銷61另一端兩側分別連接有輸入力傳感器62和輸出力傳感器63,輸入力傳感器62一端連接有伺服電缸64,伺服電缸64上連接有輸入位移傳感器,輸出力傳感器63一端連接有負載氣缸65,還包括設置在負載氣缸65輸出端的輸出位移傳感器,還包括設置在測試治具上方對產品起固定作用的下壓裝置66,還包括與待測產品連接的泄露測試儀,裝配時,控制器通過控制伺服電缸64和負載氣缸65的運動使得控制器采集到輸入力傳感器62、輸出力傳感器63、輸入位移傳感器和輸出位移傳感器的各項數據,控制器通過采集到的位移數據對輸出軸進行檢測,通過對力的數據的分析得出操縱力的結果,通過泄露測試儀測出待測產品的密封性能。
其中,所述外觀檢測附件包裝裝置包括打標治具,打標治具側邊設置有產品壓緊裝置72,還包括設置在打標治具71上方的氣動打標機73,裝配時,將通氣塞進行手動涂膠,并將通氣塞裝入排氣孔,將產品放入打標治具,控制氣動打標機對產品進行打標操作,接著將保護塞堵住進氣口,將彈簧裝入閥體孔,將鎖銷放入彈簧上,完成后,人工進行外觀檢測,若沒有問題則進行手動打包。
本實用新型將制造換擋助力氣缸的各工位連成一條裝配線,且該裝配線每個工位均由設備進行操作、具有自動壓裝、測試、防錯防漏等功能,且操作簡單、維修方便,不僅加快了生產生產效率,同時也減少了產品的不良率,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效益。
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換擋助力氣缸的裝配測試方法,包括:
活塞組件裝配:先將活塞在第一注油工裝注油,注油后放入第一壓裝工裝,將閥門總成在第一注油工裝上注油后放入活塞內,接著將彈簧轉到活塞內發閥門上,將支撐座手動注油裝入活塞內彈簧上,接著再手動裝入彈簧,再手動將閥門總成手動注油放入活塞,再將輔助導向桿插入活塞,接著啟動活塞組件裝配,第一下壓驅動機構驅動第一下壓頭將閥門和彈簧壓裝到位,接著壓頭復位,接著手動將O型圈裝入閥門座槽內,將閥門座總成手工涂油后裝入活塞內,接著放入卡簧,啟動活塞組件裝配裝置,第一下壓頭下壓,將卡簧裝配至活塞,第一下壓頭復位,將活塞總成取出;
活塞桿裝配:先將芯軸取出手動注油,取出彈簧圈和芯軸放入彈簧圈裝配工裝將彈簧圈裝配至芯軸,取O型圈和安裝完彈簧圈的產品放入O型圈裝配工裝,將O型圈裝配至芯軸,接著將活塞裝入芯軸,接著將產品放入彈簧圈裝配工裝,放入彈簧圈將彈簧圈裝配至芯軸,接著將產品拿出,放入卡簧壓裝工裝,將O型圈裝入閥門溝槽內,將閥門小端裝入活塞,將卡簧裝入芯軸,控制第二下壓驅動機構驅動第二壓頭下壓,將卡簧壓入芯軸,完成后取出產品放入第三壓裝工裝,接著依次放入彈簧座,彈簧、彈簧座、啟動按鈕進行下壓操作,下壓完成后,將產品翻轉后繼續放入第三壓裝工裝,將O型圈裝入閥門溝槽內,將閥門小端裝入活塞內,將卡簧放入芯軸,啟動設備,第三下壓驅動機構驅動第三壓頭下壓,將卡簧壓入芯軸,完成后,取出產品;
驅動軸活塞裝配:先將驅動軸放入第三注油工裝進行手動涂油,再將油封手動注油后壓入驅動軸,接著將驅動軸放入涂膠工位,點膠控制器控制點膠頭進行涂膠操作,將驅動軸插入活塞并進行預擰緊并插入圓柱銷,將活塞和驅動軸組件放入鎖緊工裝,夾緊裝置將產品夾緊,鎖緊驅動機構下降,電機驅動鎖緊頭旋轉實現將驅動頭和活塞擰緊,接著取出組件放入第四壓裝工裝,第四壓頭下降,將圓柱銷壓入產品中;
驅動軸閥體裝配:將閥體涂油后裝入工裝內,接著分別將O型圈、彈簧、鎖銷裝入閥體內,然后分別將驅動軸組件和涂油后的油封裝入定位工裝,啟動設備,將油封和驅動軸組件裝入閥體內,鎖銷壓緊機構將鎖銷壓緊到位,鎖銷壓緊機構退回,將產品取出;
閥體缸體裝配裝置:取缸體和缸蓋分別進行手動注油,將缸體和缸蓋的合成體放入擰螺絲工裝,將O型圈裝配至活塞槽內,將缸體手動裝配到活塞閥體總成,將導向環裝配至活塞小徑端槽內,將O型圈裝配至小徑端槽,接著將O型圈裝配至缸蓋,將缸蓋裝配至缸體,電動螺絲槍移動至指定位置將螺絲裝配至缸體;
密封及功能測試:控制器通過控制伺服電缸和負載氣缸的運動使得控制器采集到輸入力傳感器、輸出力傳感器、輸入位移傳感器和輸出位移傳感器的各項數據,控制器根據采集的數據對待測產品的輸出軸和操縱力進行測試,使用泄露測試儀對待測產品進行密封性能測試;
外觀檢測附件包裝:將通氣塞進行手動涂膠,并將通氣塞裝入排氣孔,將產品放入打標治具,控制氣動打標機對產品進行打標操作,接著將保護塞堵住進氣口,將彈簧裝入閥體孔,將鎖銷放入彈簧上,完成后,人工進行外觀檢測,若沒有問題則進行手動打包。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