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工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穩定性強的列車貫通道鉆孔模具。
背景技術:
目前,軌道車輛的車廂與車廂之間基本都是采用貫通道連接,貫通道可以使乘客在車廂之間流動,為乘客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通道,從而使乘客均勻分布。
現階段,我國在制造列車車廂時,每節車廂的端部都設有卡位,便于將貫通道準確對接在兩節車廂之間。為了實現貫通道與車廂端部的準確連掛,通常會在貫通道與車廂端部連接的側面設置定位柱,然后用測量工具在車廂端部處對應定位柱的位置設置定位孔,通過定位柱和定位孔配合連接,以實現準確定位。目前,車廂端部的定位孔主要是采用測量工具進行定位,但這種方式存在效率低、精度差、工作強度大的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穩定性強的列車貫通道鉆孔模具,通過該鉆孔模具能實現快速定位,還具有精度高、穩定性強、勞動強度低、使用壽命長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穩定性強的列車貫通道鉆孔模具,包括板體,板體上設有與車廂端部配合連接的連接件,板體上還設有能與列車貫通道上的定位柱配合連接的定位孔,定位孔內套設有鉆套;該板體上還設有左右對稱的開口;該板體中間還設有吊環螺釘,吊環螺釘設置板體中間且靠近板體上端的位置。
優選的,所述鉆套的一端插接在所述定位孔中,該鉆套的另一端設置在所述定位孔外側。
優選的,所述板體水平中心線的位置設有加強板。
優選的,所述加強板的數量為兩個,兩個加強板對稱設置在所述板體上。
優選的,所述板體上還設有加強塊,加強塊設置在所述板體的中心位置。
優選的,所述板體上的開口數量為2N個,其中N≥1。
相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穩定性強的列車貫通道鉆孔模具,通過該鉆孔模具能實現快速定位,較傳統定位方式而言,采用本實用新型的鉆孔模具無需使用測量工具進行定位,節省了人力、物力;在定位孔處設置鉆套,能避免定位孔磨損,進而提高該鉆孔模具的使用壽命;在鉆孔模具上設置吊環螺釘便于移動該鉆孔模具,設置對稱的開口結構不僅減輕了該模具的重量,使得該板體結構更穩定。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鉆孔模具的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的放大圖。
圖3為鉆套的示意圖。
圖中:1、板體;2、吊環螺釘;3、開口;4、加強板;5、加強塊;6、定位孔;7、鉆套。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一種穩定性強的列車貫通道鉆孔模具,包括板體1,板體1上設有與車廂端部配合連接的連接件(圖未示),板體1上還設有能與列車貫通道上的定位柱配合連接的定位孔6,定位孔6內套設有鉆套7;該板體1上還設有左右對稱的開口3;該板體1中間還設有吊環螺釘2,吊環螺釘2設置板體1中間且靠近板體1上端的位置。
實施例1
圖1-3所示,本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車廂之間安裝貫通道時,通常需要在車廂端部設置定位孔,使貫通道上的定位柱與車廂端部的定位孔配合連接,實現貫通道與車廂的準確連掛。
本實施例的鉆孔模具包括板體1,板體1的大小與車廂端部的面積大小一致,且板體1上還設有與車廂端部配合連接的連接件(圖未示),使板體1能固定在車廂端部,便于在車廂端部鉆孔。板體1上還設有能與貫通道上的定位柱配合連接的定位孔6,定位孔6內套設有采用耐磨鋼質材料制備而成的鉆套7,鉆套7的一端插接在所述定位孔6中,該鉆套7的另一端設置在所述定位孔6外側,且鉆套7外壁與定位孔6內壁需緊密接觸,不能松動,能避免板體1上的定位孔6被鉆頭磨損。該板體1上還設有吊環螺釘2,吊環螺釘2設置板體1中間且靠近板體1上端的位置,便于機器將該板體1移動至車廂端部。該板體1上還設有左右對稱的開口3,圖1所示,板體1上共設有六個方形的開口3,板體1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三個開口3,左側或右側的三個開口3上下對稱,開口3均勻分布在板體1上,使板體1的結構更穩定,同時,板體1的質量更輕便,便于移動。
進一步地,為了更好的將板體1固定在車廂端部,板體1上還設有兩個加強板4,兩個加強板4對稱設置在所述板體1水平中心線的位置,兩個加強板4分別通過螺釘與車廂端部連接,使板體1穩定的安裝在車廂端部。
進一步地,板體1上還設有加強塊5,加強塊5設置在所述板體1的中心位置,加強塊5能增強4板體1與車廂端部連接的穩定性。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開口3數量不限于本實施例所述的六個,開口的形狀不限于方形,可以是其它任意形狀。
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根據以上描述的技術方案以及構思,做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以及形變,而所有的這些改變以及形變都應該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