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智能控溫冷卻拉絲裝置,屬于電力電纜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110kV及以上的電力配電系統中,所使用到的電纜全部為單芯電纜,而電纜在安裝使用前必須通過冷卻才能安裝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各種的電纜回收加工再利用,在加工過程中拉絲液在電纜拉絲的過程中主要對模具、線芯、及拉絲古輪進行潤滑、冷卻和清洗作用,拉絲液在工作時會產生一定的熱量,在進入循環利用的過程中,必須先進行冷卻,目前現有的拉絲液冷卻系統,都是將用過的拉絲液收集在一個容器中,讓它自然冷卻,這樣的方式不僅降溫速度慢,而且效率非常低,不能滿足現在社會生產力的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目前現有的拉絲液冷卻系統,都是將用過的拉絲液收集在一個容器中,讓它自然冷卻,這樣的方式不僅降溫速度慢,而且效率非常低,不能滿足現在社會生產力的需求問題,設計了一種智能控溫冷卻拉絲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該一種智能控溫冷卻拉絲裝置,其結構包括:冷卻箱、轉動軸、溫控攪拌桿、溫控器、電纜;冷卻箱為方形內空心箱體式結構,所述冷卻箱外圍兩側表面固定有轉動軸,所述轉動軸與冷卻箱外表面鉸軸連接,所述轉動軸和溫控攪拌桿內部空腔相通,所述溫控攪拌桿貫通冷卻箱內空心腔,所述溫控攪拌桿與轉動軸為行星架鏈接方式,溫控攪拌桿均勻的設在轉動軸內側邊緣,所述冷卻箱一側外表面安裝有溫控器,所述溫控器為方形結構,所述溫控器鑲嵌在冷卻箱外表面,所述溫控器上設有溫度控制裝置,所述電纜縱穿冷卻箱內空心腔。
所述冷卻箱由鋼板焊接而成。
所述溫控攪拌桿內設有冷卻液。
所述冷卻箱外表面轉動軸與內空心腔溫控攪拌桿可根據需要設置為2—8組。
所述溫控器上設定一個目標溫差值,通過溫控器上溫差值傳到溫控攪拌桿。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新穎獨特,使用過程溫控攪拌桿內設有冷卻液的冷卻機制,增快拉絲液冷卻速度,采用動力系統使溫控攪拌桿旋轉,可以增加液體流動速度,加快熱量散失,設有溫控器裝置能夠達到從外表面精確控制和感知溫度的目的。
2.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零部件工藝性好,材質價格低廉,制作成本低,應用性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剖視圖。
圖中:1冷卻箱、2轉動軸、3溫控攪拌桿、4溫控器、5電纜。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智能控溫冷卻拉絲裝置,其結構包括:冷卻箱1、轉動軸2、溫控攪拌桿3、溫控器4、電纜5;冷卻箱1為方形內空心箱體式結構,所述冷卻箱1外圍兩側表面固定有轉動軸2,所述轉動軸2與冷卻箱2外表面鉸軸連接,所述轉動軸2和溫控攪拌桿3內部空腔相通,所述溫控攪拌桿3貫通冷卻箱1內空心腔,所述溫控攪拌桿3與轉動軸2為行星架鏈接方式,溫控攪拌桿3均勻的設在轉動軸2內側邊緣,所述冷卻箱1一側外表面安裝有溫控器4,所述溫控器4為方形結構,所述溫控器4鑲嵌在冷卻箱1外表面,所述溫控器4上設有溫度控制裝置,所述電纜5縱穿冷卻箱1內空心腔;所述冷卻箱1由鋼板焊接而成;所述溫控攪拌桿3內設有冷卻液;所述冷卻箱1外表面轉動軸2與內空心腔溫控攪拌桿3可根據需要設置為2—8組;所述溫控器4上設定一個目標溫差值,通過溫控器4上溫差值傳到溫控攪拌桿3。
本實施例所描述的一種智能控溫冷卻拉絲裝置,使用時將電纜5穿過冷卻箱1,根據溫控器4上設定的溫差值傳到溫控攪拌桿3,溫控攪拌桿3采用動力在轉動軸2的帶動下,當高于溫控器4上設定的溫差時,溫控攪拌桿3高速旋轉,當溫度達到溫控器4上中間溫差值時溫控攪拌桿3可低速旋轉,以達到控制溫度且冷卻速度快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新穎獨特,使用過程溫控攪拌桿3內設有冷卻液的冷卻機制,增快拉絲液冷卻速度,采用動力系統使溫控攪拌桿3旋轉,可以增加液體流動速度,加快熱量散失,設有溫控器4裝置能夠達到從外表面精確控制和感知溫度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零部件工藝性好,材質價格低廉,制作成本低,應用性廣。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都應涵蓋在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