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鍛造工具工裝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使用操縱機鉗口夾持大型圓盤類鍛件時所采用的多用途自由鍛操縱機夾持鉗口墊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大多數自由鍛操縱機所普遍配置的鉗口墊是一種夾持面中間部分為V型角斜面的鉗口墊。由于自由鍛產品規格、形狀等差異較大,在實際生產使用過程中發現存在以下不足:
1、有效夾持范圍較小,在鍛造一端為超大圓盤結構鍛件(如大型風機主軸鍛件,法蘭直徑大于Φ1800mm,厚度小于300mm)時,鉗口無法有效夾持,鍛造過程中常出現滑動、擺動等現象,存在安全隱患,部分鍛件根本無法加持;
2、為了保證操縱機能夠穩定可靠的夾持工件,目前常用辦法是根據產品規格、形狀不同而更換不同的鉗口墊,甚至更換不同規格的鉗臂。為此需要制備更多的輔助工具,而且生產過程中需要頻繁更換輔助工具,造成生產效率降低、生產周期延長、燃動消耗增大和資源浪費的情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有效夾持范圍較小、生產效率降低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可以夾持矩形類鍛件、小圓截面(?350mm~?1600mm)棒類鍛件和一端為超大圓盤類(直徑>?1800mm,厚度<300mm)鍛件且保證鍛造過程安全可靠性好、效率高的多用途自由鍛操縱機夾持鉗口墊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多用途自由鍛操縱及夾持鉗口墊裝置,包括法蘭槽、V型槽及U型面,該裝置的前后兩端分別設置一組V型槽,所述法蘭槽設置在U型面和兩組V型槽中間,所述法蘭槽分別與U型面和V型槽臺階過渡;所述U型面有兩個U型平面,兩個U型平面分別與法蘭槽、V型槽圓弧過渡連接。
兩組所述V型槽有四個斜面,其中兩個斜面設置在同一平面上,另外兩個斜面在同一平面上,鉗口墊前端分布兩個斜面,鉗口墊后端分布兩個斜面。
2個所述U型平面均設置在同一平面上,對稱分布在兩側。
所述法蘭槽、V型槽分別與U型面之間圓弧過渡,過渡圓角半徑分別為R50、R100。
所述法蘭槽分布在所述裝置中央,法蘭槽圓弧面半徑R900~R950,長度280~320mm,法蘭槽與V型槽、U型面的過渡區采用臺階設計,臺階之間高度差值在0~40mm之間。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產生的積極效果如下: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制作方便,通過同一種自由鍛操縱機加持鉗口墊裝置實現了矩形類鍛件、較小圓截面類鍛件、一端為超大圓盤類鍛件三種不同類型鍛件的穩定夾持鍛造,同時減少工具工裝的制備,減少工裝的更換次數,能保證鍛造高效安全的進行,節約生產成本。
利用法蘭槽、V型槽、U型面三種不同用途夾持面的特殊結構組合,操縱機在鍛造生產過程中既能夠加持矩形類鍛件,又能夠加持較小圓截面(350mm<直徑<1600mm)棒類鍛件,同時還可以加持一端面為超大圓盤類(如2MW風機軸一端的大法蘭,直徑大于1800mm,厚度小于300mm)的鍛件。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多用途自由鍛操縱機夾持鉗口墊裝置的結構示意圖之一。
圖2為本實用新型多用途自由鍛操縱機夾持鉗口墊裝置的結構示意圖之二。
圖3為本實用新型多用途自由鍛操縱機夾持鉗口墊裝置的結構示意圖之三。
圖4為本實用新型多用途自由鍛操縱機夾持鉗口墊裝置的立體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多用途自由鍛操縱機夾持鉗口墊裝置夾持矩形類鍛件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多用途自由鍛操縱機夾持鉗口墊裝置夾持較小圓截面棒類鍛件的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多用途自由鍛操縱機夾持鉗口墊裝置夾持一端為超大圓盤類鍛件的主視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多用途自由鍛操縱機夾持鉗口墊裝置夾持一端為超大圓盤類鍛件的側視示意圖。
圖中標注為:1、第一U型平面;2、第一V型槽面;3、第二V型槽面;4、第二U型平面;5、第三V型槽面;6、第四V型槽面;7、第一法蘭槽面;8、第二法蘭槽面;9、定位銷孔;10、支撐面;11、矩形類鍛件;12、較小圓截面(350mm<直徑<1600mm)棒類鍛件;13、法蘭盤(超大圓盤類,直徑大于1800mm,厚度小于300mm)。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多用途自由鍛操縱及夾持鉗口墊裝置,如圖1、2、3、4所示,包括法蘭槽、V型槽及U型面,該裝置的前后兩端分別設置一組V型槽,所述法蘭槽設置在U型面和兩組V型槽中間,所述法蘭槽分別與U型面和V型槽臺階過渡;所述U型面有兩個U型平面,兩個U型平面分別與法蘭槽、V型槽圓弧過渡連接。
其中一組V型槽包括第一V型槽面2和第二V型槽面3,另一組V型槽包括第三V型槽面5和第四V型槽面6;所述法蘭槽包括第一法蘭槽面7和第二法蘭槽面8。其中第一V型槽面2和第三V型槽面5設置在同一平面上,且寬度之和260~290mm,第二V型槽面3和第四V型槽面6在同一平面上且寬度之和260~290mm;鉗口墊前端分布第三V型槽面5和第四V型槽面6,鉗口墊后端分布第一V型槽面2和第二V型槽面3;第三V型槽面5和第四V型槽面6之間夾角140~160度第一V型槽面2和第二V型槽面3之間夾角140~160度。
第一U型平面1與第二U型平面4均設置在同一平面上,對稱分布在兩側。
所述法蘭槽、V型槽分別與U型面之間圓弧過渡,過渡圓角半徑分別為R50、R100。
所述法蘭槽分布在所述裝置中央,法蘭槽圓弧面半徑R900~R950,寬度280~320mm,法蘭槽與V型槽、U型面的過渡區采用臺階設計,臺階之間高度差值在0~40mm之間。
在鍛造生產進行時,將該裝置通過在定位銷孔9安裝連接銷與操縱機鉗臂裝配,操縱機通過液壓缸往復運動調整鉗臂開合,鉗臂通過支撐面10將壓力傳遞至鉗口墊,鉗口墊利用法蘭槽、V型槽、U型面三種不同用途夾持面的特殊結構組合,將夾持力傳遞到鍛件上,保證操縱機在鍛造生產過程中既能夠如圖5所示利用U型面夾持矩形類鍛件11,又能夠如圖6所示利用V型槽夾持較小圓截面(350mm<直徑<1600mm)棒類鍛件12,同時還可以如圖8所示利用法蘭槽夾持一端面為法蘭盤(超大圓盤類,直徑大于1800mm,厚度小于300mm)13的鍛件。法蘭槽分別與兩組V型槽和U型面臺階過渡,在鍛造夾持一端面為超大圓盤類的鍛件時臺階起到夾持固定鍛件的作用,使鍛件穩定夾持鍛造。
圖5顯示了在鍛造過程中采用U型面加持模塊兩平行面進行鍛造的夾持原理。
圖6顯示了在鍛造過程中采用V型槽加持圓鋼等棒材的圓弧表面進行鍛造的夾持原理。
圖7和圖8顯示了在鍛造過程中采用法蘭槽加持風機主軸的大法蘭進行鍛造的夾持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