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輪裝配工裝制造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用于車輪輪輻與輪輞組合的車輪壓配模具。
背景技術:
車輪是介于輪胎和車軸之間承受負荷的旋轉組件,主要由輪輞、輪輻和輪轂組成,輪輞是車輪中固定安裝輪胎的部件,輪輻是介于車軸和輪輞之間的支承部件,輪轂是連接車輪和車軸的負責輪胎和車軸之間承受負荷的旋轉組件,組裝時首先采用安裝在壓力機工作臺上的車輪壓配模具將輪輻壓入輪輞中。目前使用的車輪壓配模具如圖1所示,包括有上模架101和下模座109,在上模架101的下端通過固定板103裝有上模104,在固定板103的外側設有與上模架101固定連接的上模圈102,上模圈102設有與輪輞上端部配合的定位凸臺;下模座109的上端依次裝有墊板108和下模芯106,下模芯106上裝有多個定位銷105,在下模芯106的外側裝有與下模座109固定連接的下模圈107,下模圈107設有與輪輞下端部配合的定位外緣,在下模圈107的上方設有限位塊112,限位塊112與固定在上模架101的支桿113擺動連接;在下模芯106的底部裝有與墊板108滑動連接并伸入下模座109的導桿110,下模座109設有多個限位孔,限位孔內裝有與下模芯106相壓接的壓縮彈簧111。這種車輪壓配模具在使用過程中存在以下不足:由于輪輻與輪輞壓配時,輪輻放置在下模芯上端由多個定位銷限位,輪輞下端部套裝在下模圈上,輪輞下端部的外側沒有限位,輪輞上端部位于上模圈的下方,壓配過程中輪輞不固定,容易造成壓配后輪輞上端部分即車輪內側的徑向跳動超差,影響車輪的裝配精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車輪壓配模具,以解決壓配后輪輞上端部分的徑向跳動超差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這種車輪壓配模具,包括有上模架和下模座,所述上模架的下端裝有壓配上模,在所述下模座的上端依次裝有下模板和活動下模,所述活動下模裝有與所述下模板滑動連接的頂桿;所述上模架裝有輪輞擴漲塊,所述輪輞擴漲塊的外側裝有輪輞上模圈,所述輪輞上模圈設有與輪輞上端部相配合的定位凸臺,所述輪輞上模圈通過第一螺桿與所述上模架活動連接,所述第一螺桿上套裝有第一彈簧;所述壓配上模插裝有伸入所述活動下模中心孔的定位銷,在所述活動下模的外側依次裝有固定在所述下模板上的輪輞下模圈和輪輞外徑定位圈,所述輪輞下模圈設有與輪輞下端部相配合的定位外緣;在所述下模座的導向孔中裝有與所述頂桿下端相壓接的頂出彈簧。
上述車輪壓配模具技術方案中,更具體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所述活動下模底部裝有至少兩個與所述下模板滑動連接的導向塊。
進一步的,所述活動下模的上部設有限位臺,所述限位臺上裝有調整墊片。
進一步的,所述壓配上模通過第二螺桿與所述上模架活動連接,所述第二螺桿上套裝有第二彈簧。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的上模架裝有輪輞擴漲塊,輪輞擴漲塊的外側裝有輪輞上模圈,輪輞上模圈通過第一螺桿與上模架活動連接,第一螺桿上套裝有第一彈簧,通過第一彈簧將輪輞上模圈壓入輪輞上端部;在活動下模的外側依次裝有輪輞下模圈和輪輞外徑定位圈,對輪輞下端部進行限位;壓配上模插裝有伸入活動下模的中心孔定位銷,輪輻以中心孔定位。整個壓配過程輪輞保持固定,輪輻保持垂直方向壓入輪輞中,輪輞上端輪緣部分的5°胎圈座位置在壓配過程中進行擴漲校圓,保證輪輞上端、下端輪緣的5°胎圈座同軸,從而提高輪輞上端5°胎圈座即車輪內側的徑向跳動合格率,提高車輪整體跳動合格率。
2、活動下模底部裝有至少兩個與下模板滑動連接的導向塊,保持活動下模上下滑動平衡;活動下模的上部設有限位臺,限位臺設有調整墊片,通過調整墊片保證壓配前輪輻的安裝面水平。
3、壓配上模通過第二螺桿與上模架活動連接,第二螺桿上套裝有第二彈簧,通過第二彈簧使壓配上模對輪輻進行預壓緊,輪輻在壓配過程中保持平穩。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車輪壓配模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
如圖2所示的一種車輪壓配模具,包括有上模架13和下模座1,上模架13的下端裝有壓配上模10,壓配上模10通過第二螺桿16與上模架13活動連接,第二螺桿16上套裝有第二彈簧17,第二彈簧17的兩端分別與壓配上模10和上模架13相抵;上模架13上裝有輪輞擴漲塊11,輪輞擴漲塊11的外側裝有輪輞上模圈12,輪輞上模圈12設有與輪輞上端部相配合的定位凸臺,輪輞上模圈12通過第一螺桿14與上模架13活動連接,第一螺桿14上套裝有第一彈簧15,第一彈簧15的兩端分別與輪輞上模圈12和上模架13相抵;在下模座1的上端依次裝有下模板2和活動下模7,活動下模7的上部設有限位臺,限位臺上裝有調整墊片8,活動下模7上端設有與輪輻安裝表面相配合的定位面,底部裝有與下模板2滑動連接的兩個導向塊4和頂桿3,在下模座1的導向孔中裝有與頂桿3下端相壓接的頂出彈簧;壓配上模10插裝有伸入活動下模7中心孔的定位銷9,定位銷9與上模架13固定連接,在活動下模7的外側依次裝有輪輞下模圈6和輪輞外徑定位圈5,輪輞下模圈6設有與輪輞下端部相配合的定位外緣,輪輞下模圈6和輪輞外徑定位圈5固定在下模板2上;在輪輞外徑定位圈5的上方設有限位擋塊,限位擋塊與固定在上模架13的支撐桿擺動連接,限位擋塊可以擺動一定的角度;下模座1上裝有兩個導柱,上模架13裝有套在兩個導柱上的導套。
在整個壓配過程輪輞18保持固定,輪輻19以中心孔定位并保持垂直方向壓入輪輞18中,輪輞18上端輪緣部分的5°胎圈座位置在壓配過程中進行擴漲校圓,保證輪輞18上端、下端輪緣的5°胎圈座同軸,從而提高輪輞18上端5°胎圈座即車輪內側的徑向跳動合格率,提高車輪整體跳動合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