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擠壓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管型工件的擠壓設備。
背景技術:
直縫鋼管生產的工藝是將成卷的鋼帶打開,通過粗成型機和精成型機的旋轉軋輥夾住鋼帶,軋輥一邊驅動鋼帶前進,一邊將平整的鋼帶按照不同形狀的軋輥進行軋制,鋼帶被軋輥逐步彎曲成圓形的鋼管胚,然后通過高頻焊接或者埋弧焊接鋼管胚的縱縫,最后成為成品鋼管。為了充分發揮產能和節省投資,一條鋼管生產線需要能夠生產一定管徑范圍內不同規格的鋼管,而不同規格的鋼管弧度是不一樣的,所以需要更換不同的軋輥才能生產不同規格的鋼管,而更換軋輥有著很多的弊端,如軋輥投資大,更換時間長,勞動強度大等等,這些弊端在大型鋼管生產線(生產鋼管直徑大于114mm)上越發明顯,嚴重限制了大型鋼管生產線的發展。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管型工件生產線,根據不同的鋼管管徑需求來變換左擠壓輥、中部擠壓輥和右擠壓輥外伸的長度,以適應多種型號鋼管的生產需要,成本低,可實現無級調控,生產效率高,可在管型工件生產領域廣泛推廣應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擠壓機械,包括左擠壓機構、定位機構和右擠壓機構,定位機構置于左擠壓機構和右擠壓機構之間,定位機構、左擠壓機構和右擠壓機構之間形成管型工件的擠壓設備。
左擠壓機構包括左減速機,左減速機通過左驅動電機驅動,左驅動電機上裝有左編碼器,左減速機的輸出軸與左絲杠的頂部相連,左絲杠的底部連有左擠壓套,左擠壓套上裝有左傳動軸,左傳動軸裝有左擠壓輥,左擠壓輥與左傳動軸之間裝有軸承。
左編碼器能夠控制左驅動電機的工作,左驅動電機驅動左減速機運動,左減速機的輸出軸帶動左絲杠運作,左絲杠的外伸或回縮帶動左擠壓輥的上升或下降,左絲杠外伸時,左擠壓輥上升,右絲杠內縮時,左擠壓輥下降。
定位機構的頂部設有中部減速機,中部減速機通過中部驅動電機驅動,中部驅動電機與中部減速機均固定在機座上,中部減速機的輸出軸與中部絲杠的頂部相連,中部絲杠的底部與基座相連,基座包括開口朝下設置的底座,底座的頂部與中部絲杠的頂部連接,底座的開口內裝有中部傳動軸,中部傳動軸上裝有中部擠壓輥,中部擠壓輥與中部傳動軸之間裝有軸承,擠壓輥置于左擠壓輥和右擠壓輥之間。中部擠壓輥的兩側面傾斜,中部絲杠外伸時,中部擠壓輥上升,中部絲杠內縮時,中部擠壓輥下降。
右擠壓機構包括右減速機,右減速機通過右驅動電機驅動,右驅動電機上裝有右編碼器,右減速機的輸出軸與右絲杠的頂部相連,右絲杠的底部連有右擠壓套,右擠壓套上裝有右傳動軸,右傳動軸裝有右擠壓輥,右擠壓輥與右傳動軸之間裝有軸承。
右編碼器能夠控制右驅動電機的工作,右驅動電機驅動右減速機運動,右減速機的輸出軸帶動右絲杠運作,右絲杠的外伸或回縮帶動右擠壓輥的上升或下降,右絲杠外伸時,右擠壓輥上升,右絲杠內縮時,右擠壓輥下降。
左擠壓輥與右擠壓輥形成V型擠壓區域,基座置于V型擠壓區域內。
管型工件的開口卡在中部擠壓輥上,左擠壓輥和右擠壓輥同步擠壓管型工件的兩側,以達到完美擠壓管型工件的效果,采用數字化控制,不需要人工調整軋輥位置,就能實現對生產線規格范圍內所有規格的鋼管進行擠壓加工,成本低,省時省力,成品質量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為左擠壓機構,2為定位機構,3為右擠壓機構,11為左減速機,12為左驅動電機,13為左編碼器,14為左絲杠,,15為左擠壓套,16為左傳動軸,17為左擠壓輥,21為中部減速機,22為中部驅動電機,23為中部絲杠,24為基座,25為底座,26為中部擠壓輥,31為右減速機,32為右驅動電機,33為右編碼器,34為右絲杠,35為右擠壓套,36為右擠壓輥。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所示,一種擠壓機械,包括左擠壓機構1、定位機構2和右擠壓機構3,定位機構2置于左擠壓機構1和右擠壓機構3之間,定位機構2、左擠壓機構1和右擠壓機構3之間形成管型工件的擠壓設備。
左擠壓機構1包括左減速機11,左減速機11通過左驅動電機12驅動,左驅動電機12上裝有左編碼器13,左減速機11的輸出軸與左絲杠14的頂部相連,左絲杠14的底部連有左擠壓套15,左擠壓套15上裝有左傳動軸16,左傳動軸16裝有左擠壓輥17,左擠壓輥17與左傳動軸16之間裝有軸承。
左編碼器13能夠控制左驅動電機12的工作,左驅動電機12驅動左減速機11運動,左減速機11的輸出軸帶動左絲杠14運作,左絲杠14的外伸或回縮帶動左擠壓輥17的上升或下降,左絲杠14外伸時,左擠壓輥17上升,右絲杠34內縮時,左擠壓輥17下降。
定位機構2的頂部設有中部減速機21,中部減速機21通過中部驅動電機22驅動,中部驅動電機22與中部減速機21均固定在機座上,中部減速機21的輸出軸與中部絲杠23的頂部相連,中部絲杠23的底部與基座24相連,基座24包括開口朝下設置的底座25,底座25的頂部與中部絲杠23的頂部連接,底座25的開口內裝有中部傳動軸,中部傳動軸上裝有中部擠壓輥26,中部擠壓輥26與中部傳動軸之間裝有軸承,擠壓輥置于左擠壓輥17和右擠壓輥36之間。中部擠壓輥26的兩側面傾斜,中部絲杠23外伸時,中部擠壓輥26上升,中部絲杠23內縮時,中部擠壓輥26下降。
右擠壓機構3包括右減速機31,右減速機31通過右驅動電機32驅動,右驅動電機32上裝有右編碼器33,右減速機31的輸出軸與右絲杠34的頂部相連,右絲杠34的底部連有右擠壓套35,右擠壓套35上裝有右傳動軸,右傳動軸裝有右擠壓輥36,右擠壓輥36與右傳動軸之間裝有軸承。
右編碼器33能夠控制右驅動電機32的工作,右驅動電機32驅動右減速機31運動,右減速機31的輸出軸帶動右絲杠34運作,右絲杠34的外伸或回縮帶動右擠壓輥36的上升或下降,右絲杠34外伸時,右擠壓輥36上升,右絲杠34內縮時,右擠壓輥36下降。
左擠壓輥17與右擠壓輥36形成V型擠壓區域,基座24置于V型擠壓區域內。
管型工件的開口卡在中部擠壓輥26上,左擠壓輥17和右擠壓輥36同步擠壓管型工件的兩側,以達到完美擠壓管型工件的效果,采用數字化控制,不需要人工調整軋輥位置,就能實現對生產線規格范圍內所有規格的鋼管進行擠壓加工,成本低,省時省力,成品質量高。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在本實用新型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