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鋼筋桁架加工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W型鋼筋桁架的加工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經濟的發展,鋼筋桁架在石油、造船、建筑、采掘、公共道路、能源及裝飾裝潢等行業的應用越來越普及。鋼筋桁架主要有上弦筋(直筋)一根、下弦筋(直筋)兩根、腹桿筋(波浪形)兩根組成。上弦筋、腹桿筋和下弦筋、腹桿筋之間焊接成一體。現有常用的鋼筋桁架多為三角梁桁架,目前現有技術還不能加工出W型鋼筋桁架,而W型鋼筋桁架相較于三角梁桁架具有更好的性能,因此急需設計一種W型鋼筋桁架的加工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W型鋼筋桁架的加工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無法加工W型鋼筋桁架的問題。
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W型鋼筋桁架的加工裝置,包括機架,位于機架上的驅動機構,均位于機架上且沿加工方向依次設置的第一折彎機構、第二折彎機構以及整形機構,所述第一折彎機構、第二折彎機構均由驅動機構驅動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折彎機構包括位于機架上方的第一壓緊單元以及位于第一壓緊單元下方的第一折彎單元,所述第一折彎單元連接于驅動機構,所述W型鋼筋桁架由第一壓緊單元壓緊定位,并由第一折彎單元進行第一次折彎。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壓緊單元包括固設在機架上的固定導位板,位于固定導位板上且高度可調的第一定位模,所述第一定位模的兩側對稱設有位于機架上的定位鎖緊組件,所述W型鋼筋桁架置于第一定位模上,并由兩側的定位鎖緊組件鎖緊定位。
作為優選,所述定位鎖緊組件包括位于機架上的水平調整板,驅動水平調整板作水平移動的第一調節螺栓組件,固設在水平調整板一端的豎板,所述豎板上設置有第二調節螺栓組件,所述第二調節螺栓組件連接有鎖緊座,并帶動鎖緊座相對于豎板作豎直移動,所述豎板的兩側設有限制鎖緊座位置的壓板,所述鎖緊座用于對W型鋼筋桁架的下弦筋進行鎖緊。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折彎單元包括連接于驅動機構輸出端的第一連桿,鉸接于第一連桿遠離驅動機構輸出端的一端的第一連接桿,第一連接桿轉動連接有第一鉸接軸,所述第一鉸接軸鉸接有呈對稱設置的兩個第一折彎臂連桿,每個第一折彎臂連桿上鉸接有第一折彎臂,所述第一折彎臂上設有第一折彎模,所述第一鉸接軸上連接有第一滑塊,所述第一滑塊滑動配合有固設在機架上的第一滑軌。
作為優選,所述第二折彎機構包括位于機架上方的第二壓緊單元以及位于第二壓緊單元下方的第二折彎單元,所述第二折彎單元連接于驅動機構,所述W型鋼筋桁架由第二壓緊單元壓緊定位,并由第二折彎單元進行第二次折彎。
作為優選,所述第二壓緊單元包括位于固定導位板上且高度可調的第二定位模,位于第二定位模兩側且安裝在機架上的第三定位模,所述第三定位模與第二定位模的設置方向相反,經過第一折彎機構折彎后的W型鋼筋桁架由第二定位模和第三定位模定位。
作為優選,所述第二折彎單元包括連接于驅動機構輸出端的第二連桿,鉸接于第二連桿遠離驅動機構輸出端的一端的第二連接桿,第二連接桿轉動連接有第二鉸接軸,所述第二鉸接軸鉸接有呈對稱設置的對稱設置的兩個第二折彎臂連桿,每個第二折彎臂連桿上鉸接有第二折彎臂,所述第二折彎臂上設有第二折彎模,所述第二折彎臂未鉸接第二折彎臂連桿的一端鉸接在機架上,所述第二鉸接軸上連接有第二滑塊,所述第二滑塊滑動配合有固設在機架上的第二滑軌。
作為優選,所述整形機構包括位于固定導位板上且高度可調的第三定位模,所述第三定位模的兩側對稱設有位于機架上的整形氣缸,所述整形氣缸輸出端固接有整形模,經第二折彎機構折彎后的W型鋼筋桁架置于第三定位模上,并由兩側的整形模進行整形。
作為優選,所述驅動機構為雙輸出軸電機,其分別驅動連接于第一折彎機構和第二折彎機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過沿加工方向依次設置的第一折彎機構、第二折彎機構以及整形機構,能夠快速高效的加工出W型鋼筋桁架,而且具有方便調節,節約控制成本,結構緊湊,效率高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W型鋼筋桁架的加工裝置的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未加工的W型鋼筋桁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加工好的W型鋼筋桁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圖1的左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第一折彎機構處于工作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第一折彎機構的第一壓緊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壓緊單元的定位鎖緊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第一折彎機構的第一折彎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圖1的右視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第二折彎機構處于工作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11是本實用新型第二折彎機構的第二壓緊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圖12是本實用新型第二折彎機構的第二折彎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圖13是本實用新型整形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機架;
2、驅動機構;
3、第一折彎機構;
31、第一壓緊單元;311、固定導位板;312、第一定位模;313、定位鎖緊組件;314、調節螺栓組件;3131、水平調整板;3132、第一調節螺栓組件;3133、豎板;3134、第二調節螺栓組件;3135、鎖緊座;3136、壓板;
32、第一折彎單元;321、第一連桿;322、第一連接桿;323、第一鉸接軸;324、第一折彎臂連桿;325、第一折彎臂;326、第一折彎模;327、第一滑塊;328、第一滑軌;
4、第二折彎機構;
41、第二壓緊單元;411、第二定位模;412、第三定位模;
42、第二折彎單元;421、第二連桿;422、第二連接桿;423、第二鉸接軸;424、第二折彎臂連桿;425、第二折彎臂;426、第二折彎模;427、第二滑塊;428、第二滑軌;
5、整形機構;51、第四定位模;52、整形氣缸;53、整形模;54、氣缸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W型鋼筋桁架的加工裝置,如圖1所示,該W型鋼筋桁架的加工裝置包括機架1、驅動機構2、第一折彎機構3、第二折彎機構4以及整形機構5,其中:
驅動機構2、第一折彎機構3、第二折彎機構4以及整形機構5均位于機架1上,且第一折彎機構3、第二折彎機構4以及整形機構5沿加工方向依次設置,即從圖1所示位置,第一折彎機構3、第二折彎機構4以及整形機構5依次從左至右設置,上述第一折彎機構3和第二折彎機構4均由驅動機構2驅動連接。未加工的W型鋼筋桁架(圖2所示)依次經過第一折彎機構3第一次折彎,第二折彎機構4第二次折彎,整形機構5整形后,形成圖3所示的加工好的W型鋼筋桁架。
請參照圖4以及圖5,本實施例的第一折彎機構3包括位于機架1上方的第一壓緊單元31以及位于第一壓緊單元31下方的第一折彎單元32,其中第一折彎單元32連接于驅動機構2,由驅動機構2驅動對W型鋼筋桁架的腹桿筋進行折彎(即上述的第一次折彎),W型鋼筋桁架在折彎之前由第一壓緊單元31壓緊定位。
具體的,如圖6所示,第一壓緊單元31包括固設在機架1上的固定導位板311,用于對W型鋼筋桁架進行整體的定位,在固定導位板311上設有高度可調的第一定位模312,具體的,是在固定導位板311和第一定位模312之間設有調節螺栓組件314,通過第一定位模312對W型鋼筋桁架的上弦筋進行支撐定位,并通過調節螺栓組件314對第一定位模312進行高度調節,以適用不同高度的W型鋼筋桁架,在高度調節結束后,通過調節螺栓組件314的鎖緊螺母將第一定位模312的位置鎖定,防止其發生松動。
在第一定位模312的兩側對稱設有位于機架1上的定位鎖緊組件313,該定位鎖緊組件313能夠對W型鋼筋桁架的兩個下弦筋進行鎖定。具體的,參照圖7,該定位鎖緊組件313包括位于機架1上的水平調整板3131,驅動水平調整板3131相對于機架1作水平移動的第一調節螺栓組件3132,該第一調節螺栓組件3132包括分別固設在機架1以及水平調整板3131上的兩個連接板,以及穿設在兩個連接板上的調節螺栓,通過該調節螺栓能夠使得水平調整板3131相對于機架1作水平移動。在水平調整板3131的一端固接有豎板3133,在豎板3133上設置有第二調節螺栓組件3134,該第二調節螺栓組件3134連接有鎖緊座3135,并帶動鎖緊座3135作豎直移動。具體的,該第二調節螺栓組件3134包括固設在豎板3133上端的連接板,穿設于連接板且與該連接板螺紋連接的螺桿或螺栓,該螺桿或螺栓固接在鎖緊座3135上,通過旋擰上述螺桿或者螺栓,能夠使得鎖緊座3135相對于豎板3133作豎直移動。在豎板3133的兩側設有壓板3136,該壓板3136與豎板3133之間構成放置鎖緊座3135的空間,并對鎖緊座3135進行水平方向上的限位。在豎板3133上設有兩個滑塊,相對應的,在鎖緊座3135上設有兩個滑槽,通過該滑塊以及滑槽,使得鎖緊座3135相對于豎板3133作豎直移動。
上述鎖緊座3135具有弧形凹口,通過該弧形凹口可對W型鋼筋桁架的下弦筋進行鎖緊。本實施例在進行W型鋼筋桁架的下弦筋的鎖緊時,首先通過第一調節螺栓組件3132調整水平調整板3131的位置,水平調整板3131會帶動豎直調整板3133以及鎖緊座3135向W型鋼筋桁架的下弦筋處水平移動,隨后通過第二調節螺栓組件3134調整鎖緊座3135的位置,使得鎖緊座3135向W型鋼筋桁架的下弦筋處豎直移動,直至鎖緊座3135上的弧形凹口置于W型鋼筋桁架的下弦筋處。
參照圖8,上述第一折彎單元32包括連接于驅動機構2輸出端的第一連桿321,鉸接于第一連桿321遠離驅動機構2輸出端的一端的第一連接桿322,第一連接桿322轉動連接有第一鉸接軸323,第一鉸接軸323鉸接有呈對稱設置的兩個第一折彎臂連桿324,每個第一折彎臂連桿324上通過軸鉸接有第一折彎臂325,在第一折彎臂325上設有第一折彎模326,在第一鉸接軸323上連接有第一滑塊327,第一滑塊327滑動配合有固設在機架1上的第一滑軌328。在第一折彎單元32工作時,首先通過驅動機構2驅動第一連桿321轉動,此時與其鉸接的第一連接桿322會與該第一連桿321發生相對轉動,同時由于第一連接桿322轉動連接于第一鉸接軸323,第一鉸接軸323又連接有第一滑塊327,第一連接桿322會帶動第一滑塊327相對于第一滑軌328向下滑動。而由于第一折彎臂連桿324鉸接于第一鉸接軸323,在第一滑塊327向下滑動的同時,兩個第一折彎模326會呈現為張開狀態,并在張開過程中將W型鋼筋桁架的下弦筋處的腹桿筋向兩側彎曲,如圖5所示,此時第一折彎機構3完成了對W型鋼筋桁架的第一次折彎,之后驅動機構2驅動第一折彎單元32恢復至原位,此時兩個第一折彎模326呈閉合狀態。
參照圖9以及圖10,上述第二折彎機構4包括位于機架1上方的第二壓緊單元41以及位于第二壓緊單元41下方的第二折彎單元42,其中第二折彎單元42連接于驅動機構2,由驅動機構2驅動對W型鋼筋桁架的腹桿筋進行第二次折彎,W型鋼筋桁架在折彎之前由第二壓緊單元41壓緊定位。
具體的,如圖11所示,第二壓緊單元41包括位于固定導位板311上且高度可調的第二定位模411,同樣可通過調節螺栓組件實現第二定位模411的高度調節,該調節螺栓組件的具體結構與第一壓緊單元31的調節螺栓組件314結構及原理均相同,不再贅述。在第二定位模411的兩側對稱設有安裝在機架1上的第三定位模412,該第三定位模412與第二定位模411的設置方向相反,即從圖11所示中,第二定位模411豎直向上設置,第三定位模412豎直向下設置,經過第一折彎機構3折彎后的W型鋼筋桁架放置在第二定位模411和第三定位模412之間,由第二定位模411和第三定位模412定位。
本實施例中,優選的,也可以將第三定位模412設置為高度可調的結構,即可以通過調節螺栓組件或者其他升降結構實現第三定位模412的升降。
如圖12所示,第二折彎單元42包括連接于驅動機構2輸出端的第二連桿421,鉸接于第二連桿421遠離驅動機構2輸出端的一端的第二連接桿422,第二連接桿422轉動連接有第二鉸接軸423,第二鉸接軸423鉸接有呈對稱設置的對稱設置的兩個第二折彎臂連桿424,每個第二折彎臂連桿424上鉸接有第二折彎臂425,在第二折彎臂425上設有第二折彎模426,第二折彎臂425未鉸接第二折彎臂連桿424的一端鉸接在機架1上,在第二鉸接軸423上連接有第二滑塊427,所述第二滑塊427滑動配合有固設在機架1上的第二滑軌428。在第二折彎單元42工作時,與第一折彎單元32的工作原理相似,首先通過驅動機構2驅動第二連桿421轉動,此時與其鉸接的第二連接桿422會與該第二連桿421發生相對轉動,之后通過第二連接桿422帶動第二滑塊327向上滑動,此時由于第二折彎臂425未鉸接第二折彎臂連桿424的一端鉸接在機架1上,設置在第二折彎臂425上的第二折彎模426會向上擺動,并在擺動過程中將經過第一次折彎后的W型鋼筋桁架的下弦筋處的腹桿筋向W型鋼筋桁架的中心彎曲,如圖10所示,此時第二折彎機構4完成了對W型鋼筋桁架的第二次折彎,之后驅動機構2驅動第二折彎單元42恢復至原位。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第一折彎單元32是在第一連接桿322向下運動時對W型鋼筋桁架的腹桿筋進行第一次折彎,而第二折彎單元42則是在第二連接桿422向上運動時對W型鋼筋桁架的腹桿筋進行第二次折彎,因此,在上述驅動機構2同時驅動第一折彎單元32以及第二折彎單元42時,需要保證第一連接桿322向下運動,而第二連接桿422向上運動。
如圖13所示,本實施例的整形機構5包括位于固定導位板311上且高度可調的第四定位模51,該第四定位模51也通過調節螺栓組件實現高度的調節,原理同第一壓緊單元31的調節螺栓組件314,在此不再贅述。該第四定位模51的兩側對稱設有位于機架1上的整形氣缸52,具體的是在機架1上設有氣缸座54,整形氣缸52安裝在氣缸座54上。
上述整形氣缸52的輸出端固接有整形模53,經第二折彎機構4折彎后的W型鋼筋桁架置于第四定位模51上,并由兩側的整形模53進行整形。具體的,當第二次折彎后的W型鋼筋桁架被放置在第四定位模51上后,通過整形氣缸52調整整形模53的伸出量,進而能夠對W型鋼筋桁架進行整形,以調整最終的W型鋼筋桁架的外形尺寸。
本實施例中,上述驅動機構2為雙輸出軸電機,其分別驅動連接于第一折彎機構3和第二折彎機構4,具體的,在雙輸出軸電機的兩個輸出端上分別連接有第一折彎機構3的第一折彎單元32的第一連桿321以及第二折彎機構4的第二折彎單元42的第二連桿421。
本實施例中,上述第一折彎機構3、第二折彎機構4以及整形機構5為同時工作,有效地提高W型鋼筋桁架的生產效率。
顯然,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了清楚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