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自動焊接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旋轉焊接結構。
背景技術:
焊條電弧焊是溶焊焊接的一種,手動電弧焊是使用者通過手動控制焊條進行焊接,此類焊接通常運通于平面焊接,在一些圓弧面焊接時,由于需要在圓弧面上進行手動焊接,焊接的要求較高,手動焊接的質量不能得到保證,而且手動焊接的效率低,因此存在著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圓弧面自動旋轉焊接結構。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圓弧面自動旋轉焊接結構,它包括固定板、旋轉軸、焊接柱及收線模塊;所述固定板包括復位彈簧及電機控制模塊,所述電機控制模塊包括壓力感應結構,所述電機控制模塊通過導線與電機連接,所述固定板右端設計有滑動凹槽,焊鉗底部滑動裝配在所述滑動凹槽內,所述電機控制模塊固定安裝在所述滑動凹槽內的左端,所述復位彈簧一端與所述滑動凹槽內右端面固定連接,另一端與焊鉗底部固定連接,所述固定板左端設計有旋轉孔;所述旋轉軸一端通過皮帶與電機進行傳動連接,另一端穿過所述固定板的旋轉孔內,與所述焊接柱固定連接;所述焊接柱包括工件支撐桿,所述焊接柱與所述旋轉軸同心;所述收線模塊包括拉繩及固定件,所述收線模塊固定在所述旋轉軸上,所述收線模塊裝配在所述固定板及所述焊接柱之間,所述拉繩一端與所述收線模塊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固定件固定連接,所述固定件固定安裝在焊鉗上。
所述工件支撐桿內部設計有伸縮桿,所述伸縮桿一端與軸心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工件支撐面固定連接。
所述焊接柱上設計有工件高度定位環,所述焊接柱上標記有尺寸刻度。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者將工件套在所述焊接柱上,由于所述工件支撐桿內部設計有伸縮桿,所述伸縮桿一端與軸心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工件支撐面固定連接,所述焊接柱上設計有工件高度定位環,所述焊接柱上標記有尺寸刻度,所以使用者能夠根據工件的半徑大小及焊接位置的高度調節至合適的尺寸進行焊接,提高焊接質量;使用者打開電焊機及電機,所述旋轉軸在電機的作用下旋轉,使得工件隨之旋轉,此時所述收線模塊也隨之旋轉,收攏所述拉繩,所述焊鉗在所述滑動凹槽內移動,使得焊條持續在工件上進行焊接,達到自動旋轉焊接的目的;當焊鉗與所述電機控制模塊接觸時,由于所述控制模塊上設計有壓力感應結構,所以此時所述電機控制模塊通過導線控制電機進行復位反轉,焊鉗在所述復位彈簧的拉力下同時復位,以便進行再次焊接。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通過電機旋轉同時控制焊接的進行,利用壓力感應及彈簧進行復位,結構簡單使用便捷。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圓弧面自動旋轉焊接結構初始狀態的主視圖;
圖2為實施例圓弧面自動旋轉焊接結構焊接狀態的主視圖。
其中,1-固定板,2-旋轉軸,3-焊接柱,4-收線模塊,5-電機,6-焊鉗,7-焊條,11-復位彈簧,12-電機控制模塊,31-工件支撐桿,41-拉繩,42-固定件。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加深對本實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描述,該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構成限定。
如圖1、圖2所示,一種圓弧面自動旋轉焊接結構,它包括固定板1、旋轉軸2、焊接柱3及收線模塊4;所述固定板1包括復位彈簧11及電機控制模塊12,所述電機控制模塊12包括壓力感應結構,所述電機控制模塊12通過導線與電機5連接,所述固定板1右端設計有滑動凹槽,焊鉗6底部滑動裝配在所述滑動凹槽內,所述電機控制模塊12固定安裝在所述滑動凹槽內的左端,所述復位彈簧11一端與所述滑動凹槽內右端面固定連接,另一端與焊鉗6底部固定連接,所述固定板1左端設計有旋轉孔;所述旋轉軸2一端通過皮帶與電機5進行傳動連接,另一端穿過所述固定板1的旋轉孔內,與所述焊接柱3固定連接;所述焊接柱3包括工件支撐桿31,所述焊接柱3與所述旋轉軸2同心;所述收線模塊4包括拉繩41及固定件42,所述收線模塊4固定在所述旋轉軸2上,所述收線模塊4裝配在所述固定板1及所述焊接柱3之間,所述拉繩41一端與所述收線模塊4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固定件42固定連接,所述固定件42固定安裝在焊鉗6上。
所述工件支撐桿31內部設計有伸縮桿,所述伸縮桿一端與軸心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工件支撐面固定連接。
所述焊接柱3上設計有工件高度定位環,所述焊接柱3上標記有尺寸刻度。
本實施例的工作原理:使用者將工件套在所述焊接柱3上,由于所述工件支撐桿31內部設計有伸縮桿,所述伸縮桿一端與軸心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工件支撐面固定連接,所述焊接柱3上設計有工件高度定位環,所述焊接柱3上標記有尺寸刻度,所以使用者能夠根據工件的半徑大小及焊接位置的高度調節至合適的尺寸進行焊接,提高焊接質量;使用者打開電焊機及電機5,所述旋轉軸2在電機5的作用下旋轉,使得工件隨之旋轉,此時所述收線模塊4也隨之旋轉,收攏所述拉繩41,所述焊鉗6在所述滑動凹槽內移動,使得焊條7持續在工件上進行焊接,達到自動旋轉焊接的目的;當焊鉗6與所述電機控制模塊12接觸時,由于所述控制模塊上設計有壓力感應結構,所以此時所述電機控制模塊12通過導線控制電機5進行復位反轉,焊鉗6在所述復位彈簧11的拉力下同時復位,以便進行再次焊接。
上述實施例不應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實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轉換的方式獲得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