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模具檢測設備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數控沖床模具檢測對刀儀。
背景技術:
對刀儀是一種用于檢測沖床模具是否與沖床匹配的檢測工具;傳統數控沖床模具通過人工直接安裝至數控沖床上,模具安裝精度低,模具的安裝偏差造成沖床在使用過程中震動和對模具的磨損大,一方面降低了加工精度,另一方面容易造成沖床損傷,降低了沖床的使用壽命,并且模具的更換也非常頻繁,增加了生產成本。因此,本領域技術人員通過發明對刀儀這樣的工具,首先對模具是否與沖床匹配進行檢測,檢測合格后再將模具安裝至沖床上,這樣就能有效避免上述風險,提高加工精度,降低生產成本。但現有技術中檢測模具的對刀儀的檢測精度不高,因此仍將影響沖床的加工精度及使用壽命。
中國專利申請號201420839496.7,公開日2015年7月8日的專利文件,公開了一種通快沖頭快速對刀及再研磨模具,包括斜度對刀儀、沖頭、調整環、沖頭安裝座、底座,所述斜度對刀儀鑲入所述沖頭安裝座的定位槽內,所述沖頭壓入所述調整環,所述沖頭安裝座設置于所述底座上。該實用新型公開的技術方案旨在解決模具使用后研磨時,必須通過拉表,找平斜度面,再研磨斜度過程繁瑣、浪費時間、存在安全隱患、效率低等問題;但其檢測精度不高,導致模具與沖床的配合精度低,沖床使用壽命不長。
技術實現要素:
1、要解決的問題
針對現有數控沖模具存在安裝精度低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一種數控沖床模具檢測對刀儀,能有效提高數控沖床上模具的安裝精度,且其操作簡單,操作速度快,降低了沖床模具對刀難度,提高了生產效率。
2、技術方案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數控沖床模具檢測對刀儀,包括底座、下模座、垂直上模座、水平上模座、導柱、升降臺、升降牽引裝置和對刀塊;所述的下模座設置在所述的底座上;所述的垂直上模座固定在所述的升降臺下表面,垂直上模座的位置與所述的下模座的位置對應;所述的水平上模座水平設置在所述的升降臺的側面;所述的導柱一端固定在所述的底座上,另一端穿過所述的升降臺;所述的升降牽引裝置設置在所述的底座與所述的升降臺之間,用于控制所述的升降臺相對于所述的底座升和降。
優選地,所述的底座上一端固定設置有限位塊,另一端設置有一緊定槽;所述的下模座設置在所述的限位塊與所述的緊定槽之間;所述的緊定槽上設置有一用于固定所述的下模座的緊定塊。
優選地,所述的限位塊與下模座接觸的一端設置有一與所述的下模座外形相匹配的凹槽,用于限定所述的下模座的位置。
優選地,所述的緊定塊包括殼體;所述的殼體下端設置凸起用于卡在所述的緊定槽內滑動,殼體的內部設置有彈簧圈,殼體朝向所述的下模座一側的側壁設置有開口;所述的彈簧圈從所述的開口凸出。
優選地,所述的彈簧圈為未封閉圓形鋼片。
優選地,所述的升降牽引裝置包括升降座、杠桿支點、支點滑槽、阻力桿、把手和托塊;所述的升降座固定在所述的底座上;所述的升降座上設置有平行于所述的底座上表面的支點滑槽;所述的杠桿支點設置在所述的支點滑槽內;所述的把手與所述的杠桿支點固定連接;所述的把手與所述的杠桿支點之間設置有阻力桿;所述的阻力桿垂直于把手;所述的阻力桿與把手鉸接;所述的阻力桿與所述的托塊固定連接;所述的托塊設置在所述的升降臺的底部。
優選地,所述的底座與所述的升降臺之間設置有彈簧;所述的彈簧套裝在所述的導柱上。
優選地,所述的水平上模座包括模具定位塊和模具固定塊;所述的模具定位塊固定在所述的升降臺的側面;所述的模具固定塊一個面設置有與所述的模具定位塊上凹槽對應的凸起,用于限制所述的模具固定塊旋轉,另一個面與上模具貼合;所述的垂直上模座與所述的水平上模座結構相同。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1)本實用新型的對刀儀采用水平上模座及垂直上模座實現模具二次校正、定位,大大提高了沖床模具安裝前的位置精度,從而為模具的安裝做好了鋪墊,使模具能夠一次性精確安裝至沖床上,且有利于保護沖床及模具長期使用不受磨損傷害;本實用新型的對刀儀操作簡單、方便;檢測效率高,降低了勞動強度,人工操作不需要拉表檢測,降低了檢測難度;
(2)本實用新型的對刀儀在底座上設置限位塊,且其一端設置的凹槽與下模座外形相應形狀,這有利于上模座的定位和固定,限位塊與緊定塊相配合,用于牢固定位上模座,進一步提高檢測精度;
(3)本實用新型緊定塊內設置彈簧結構簡單,一能有效實現將下模座鎖緊的功能,二易于制作,成本低;彈簧圈采用未封閉圓形鋼片彈性效果好,結構緊湊,易于安裝;
(4)本實用新型的升降牽引裝置采用杠桿原理,結構緊湊,動作靈敏,設置支點滑槽能確保托塊一端垂直升降;
(5)本實用新型在底座與升降臺之間設置彈簧,能起到自動復位升降臺的作用;
(6)本實用新型采用模具定位塊與沖床上安裝模具用模具座結構一致,利用該模具定位塊可以精確定位模具固定塊與上模具的位置關系,模具固定塊與上模具的位置通過對刀塊精確對刀并鎖緊后安裝至沖床上位置方向不發生變化,使檢測對刀精度與沖床模具安裝精度一致,解決了直接在沖床上安裝模具時精度不可控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底座的立體結構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緊定塊的內部結構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緊定塊內彈簧圈的結構簡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圖。
圖中:1、底座;11、限位塊;12、導柱孔;13、緊定槽;14、緊定塊;142、殼體;142、彈簧圈;
2、下模座;3、垂直上模座;
4、水平上模座;41、模具定位塊;42、模具固定塊;
5、導柱;6、升降臺;
7、升降牽引裝置;71、升降座;72、杠桿支點;73、支點滑槽;74、阻力桿;75、把手;76、托塊;
8、對刀塊;9、上模具。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進行描述。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數控沖床模具檢測對刀儀,包括底座1、下模座2、垂直上模座3、水平上模座4、導柱5、升降臺6、升降牽引裝置7和對刀塊8;如圖2所示,底座1上一端通過螺栓固定設置有限位塊11,另一端設置有一緊定槽13;下模座2設置在限位塊11與緊定槽13之間;下模座2的外形為圓形,限位塊11與下模座2接觸的一端也設置成圓形的凹槽,該凹槽能夠精確定位下模座2,使下模座2的軸心位置有較高精度;緊定槽13上設置有一用于固定下模座2的緊定塊14;如圖3所示,緊定塊14包括殼體141;殼體141下端設置凸起用于卡在緊定槽13內滑動,殼體141的內部設置有彈簧圈142,殼體141朝向下模座2一側的側壁設置有開口;彈簧圈142從開口凸出;本實施例中彈簧圈142為如圖4所示的未封閉圓形鋼片;推拉緊定塊14在緊定槽13滑動,當從開口凸出的彈簧圈142與下模座2外壁接觸時會變形而產生彈力,從而壓緊下模座2;
如圖1所示,垂直上模座3固定在升降臺6下表面,垂直上模座3的位置與下模座2的位置對應;水平上模座4水平設置在升降臺6的側面;本實施例中垂直上模座3與水平上模座4結構相同,均包括模具定位塊41和模具固定塊42;模具定位塊41固定在升降臺6的側面;如圖5所示,模具定位塊41朝外的一個面設置有十字架凹槽,該十字架凹槽中一條凹槽與底座1上表面平行;模具固定塊42上設置有與該十字架凹槽對應的凸起,十字架凹槽與凸起相配合,用于限制模具固定塊42旋轉,模具固定塊42中部設置通孔,用于安裝上模具9,模具固定塊42鎖緊前上模具9可以在模具固定塊42上360°旋轉,對刀塊8用于上模具9上刀頭面水平方向對刀,對刀后鎖緊模具固定塊42與上模具9的位置,使上模具9相對于模具定位塊41固定,這樣取下上模具9和模具固定塊42后安裝至沖床上,其與沖床上模具定位塊41的位置保持不變,從而無需再次調節安裝角度,一次性安裝,精度高;
導柱5一端固定在底座1上的導柱孔12上,另一端穿過升降臺6,如圖5所示,底座1與升降臺6之間設置有彈簧;彈簧套裝在導柱5上;
升降牽引裝置7設置在底座1與升降臺6之間,用于控制升降臺6相對于底座1升和降,如圖5所示,升降牽引裝置7包括升降座71、杠桿支點72、支點滑槽73、阻力桿74、把手75和托塊76;升降座71固定在底座1上;升降座71上設置有平行于底座1上表面的支點滑槽73;杠桿支點72設置在支點滑槽73內;把手75與杠桿支點72固定連接;把手75與杠桿支點72之間設置有阻力桿74;阻力桿74垂直于把手75;阻力桿74與把手75鉸接;阻力桿74與托塊76固定連接;托塊76設置在升降臺6的底部;其動作原理是利用杠桿原理,當手動操作把手75時,阻力桿74繞杠桿支點72旋轉,但由于阻力桿74與托塊76固定連接,而托塊76推動升降臺6沿導柱5垂直上下運動,因此杠桿支點72在支點滑槽73內滑動,以滿足上述要求。
本實用新型的對刀儀應用水平上模座及垂直上模座實現二次模具校正和定位,大大提高了沖床模具安裝前的位置精度,從而為模具的安裝做好了鋪墊,使模具能夠一次性精確安裝至沖床上,且有利于保護沖床及模具長期使用不受磨損傷害;本實用新型的對刀儀操作簡單、方便;檢測效率高,降低了勞動強度,人工操作不需要拉表檢測,降低了檢測難度。
一種數控沖床模具檢測對刀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在水平上模座4上將模具固定塊42固定在模具定位塊41上;
S2.將待檢測上模具9插入步驟S1中的模具固定塊42內,如圖6所示,將對刀塊8水平放置于底座1上,并與水平上模座4在垂直方向上對應;
S3.手動勻速勻力壓迫把手75,避免對刀塊8與上模具9接觸瞬間沖擊損傷,使杠桿支點72在支點滑槽73內滑動,同時阻力桿74帶動托塊76向下運動,托塊76則帶動升降臺6垂直向下運動,直至上模具9刀頭面與對刀塊8上表面貼合,停止,鎖緊模具固定塊42,使模具固定塊42與上模具9相對固定;
S4.松開把手75,升降臺6在彈簧作用下自動上升,取下步驟S3中鎖緊后相對固定的模具固定塊42和上模具9,安裝至垂直上模座3上,取下對刀塊8;
S5.將下模具安裝至下模座2內,滑動緊定塊14,鎖定下模座2;
S6.再次手動壓迫把手75,使步驟S4中安裝至垂直上模座3上的上模具9與步驟S5中下模具結合,若能夠順利結合,則檢測合格,否則需對上模具重新加工。
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檢測對刀方法提高了模具在沖床上的安裝精度,解決了以往人工安裝隨機性大,精度不可控、以往機器檢測繁瑣,勞動強度大,效率低的技術問題,間接地提高了沖床的加工精度,并延長了設備及模具的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