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熱壓刀頭,尤其涉及一種用于電容屏雙層線路綁定的熱壓刀頭。
背景技術:
電容屏產品的雙層結構,因其觸摸精度以及穩定性更佳,非常適用于中高端手機結構上。其中,雙層結構就是互容結構,表示電容屏具有兩層的ITO線路,分別為線1和線2,在手機電容屏雙層結構中,線2ITO菲林綁定PIN定位于線1ITO菲林綁定PIN的兩側,線1ITO菲林綁定PIN的深度在0.175mm,線2ITO菲林綁定PIN的深度在0.275mm。由于雙層線路因綁定PIN有臺階高度,該臺階高度為0.1mm左右,為避免壓合位置受力不均造成壓合有氣泡影響產品穩定性,所以不同深度的位置需要不同高度的刀頭來進行熱壓綁定。現有的做法是采用兩步預壓的方法,第一步,對線2ITO綁定PIN進行熱壓,如圖1所示,采用的第一熱壓刀頭1’對線2ITO綁定PIN進行熱壓,該第一熱壓刀頭1’包括第一刀座11’和第一壓條12’,該第一壓條12’由兩個間隔布置的第一熱壓部121’和第二熱壓部122’組成,第一熱壓部121’和第二熱壓部122’同時對線1ITO綁定PIN兩側的線2ITO綁定PIN進行熱壓,第一熱壓部121’和第二熱壓部122’之間的間隙距離保證了在第一步熱壓過程中,防止壓到與線2ITO綁定PIN厚度不同的線1ITO菲林部分;第二步,對線1ITO綁定PIN進行熱壓,如圖2所示,采用的第二熱壓刀頭2’對線1綁定PIN進行熱壓,該第二熱壓刀頭2’包括第二刀座21’和第二壓條22’,該第二壓條22’包括第三熱壓部221’,該第三熱壓部221’對線1ITO綁定PIN進行熱壓,同時在此過程中保證不會壓到線2ITO綁定PIN。通過上述兩步熱壓,從而保證了在熱壓過程中不會同時壓到不同厚度的ITO菲林部分。然而,上述熱壓分步進行,采用了兩次的壓合工序,第一熱壓刀頭和第二熱壓刀頭需要分開裝機進行熱壓,需要配備兩名壓合人員,工序復雜,效率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現狀,提供一種用于電容屏雙層線路綁定的熱壓刀頭,其能夠在一次壓合工序實現對不同厚度的ITO綁定PIN進行一次性熱壓,減少熱壓刀頭和壓合人員數量,提高生產效率。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用于電容屏雙層線路綁定的熱壓刀頭,包括刀座和成形于該刀座下方的壓條,其特征在于:所述壓條由第一熱壓部以及位于該第一熱壓部兩側的兩個第二熱壓部組成,兩個第二熱壓部的高度相等,第一熱壓部的高度大于第二熱壓部0.08~0.13mm。
優選地,所述第一熱壓部的高度大于第二熱壓部0.1mm。
作為改進,所述第一熱壓部和兩個第二熱壓部相鄰布置;或者第一熱壓部和兩個第二熱壓部間隔布置,間隔距離滿足第一熱壓部對線2ITO綁定PIN以及第二熱壓部對線1ITO綁定PIN不存在干涉的要求。
優選地,所述第一熱壓部的長度為9.8~11.2mm;更優選地,所述第一熱壓部的長度為10.1mm。
優選地,所述其中一個第二熱壓部的長度為8.9~11.2mm;更優選地,其中一個第二熱壓部的長度為10.05mm。
優選地,另一個第二熱壓部的長度為19.8~22.1mm;更優選地,另一個第二熱壓部的長度為20.2mm。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壓條上同時設置第一熱壓部和第二熱壓部,第一熱壓部和第二熱壓部之間存在高度差,第一熱壓部壓到線1ITO綁定PIN的同時第二熱壓部壓到線2ITO綁定PIN,第一熱壓部對線2ITO綁定PIN以及第二熱壓部對線1ITO綁定PIN不存在干涉,實現不同厚度的位置配備了不同高度的熱壓部進行熱壓綁定,保證了壓合位置受力均勻,不會產生氣泡,相對于現有的分布熱壓采用兩個熱壓刀頭和兩名壓合人員,本實用新型只需一個熱壓刀頭和一名壓合人員即可完成,減少了熱壓工序,提高了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第一熱壓刀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現有第二熱壓刀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用于電容屏雙層線路綁定的熱壓刀頭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3所示,本實施中的用于電容屏雙層線路綁定的熱壓刀頭,包括刀座1和壓條2。
其中,壓條2成形于刀座1下方,壓條2由第一熱壓部21以及位于該第一熱壓部21兩側的兩個第二熱壓部22組成,兩個第二熱壓部22的高度相等,根據手機電容屏雙層線路綁定的需要,優選地,第一熱壓部21的長度為9.8~11.2mm,更優選地,第一熱壓部21的長度為10.1mm;另外,其中一個第二熱壓部221的長度為8.9~11.2mm;更優選地,其中一個第二熱壓部221的長度為10.05mm;同時,另一個第二熱壓部222的長度為19.8~22.1mm;更優選地,另一個第二熱壓部222的長度為20.2mm,第一熱壓部21的高度大于第二熱壓部0.08~0.13mm,優選地,第一熱壓部21的高度大于第二熱壓部0.1mm。
進一步地,第一熱壓部21和兩個第二熱壓部22相鄰布置;或者第一熱壓部21和兩個第二熱壓部22間隔布置,此時,間隔距離滿足第一熱壓部對線2ITO綁定PIN以及第二熱壓部對線1ITO綁定PIN不存在干涉的要求。
綜上,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壓條2上同時設置第一熱壓部21和第二熱壓部22,第一熱壓部21和第二熱壓部22之間存在高度差,第一熱壓部21壓到線1ITO綁定PIN的同時第二熱壓部22壓到線2ITO綁定PIN,第一熱壓部21對線2ITO綁定PIN以及第二熱壓部22對線1ITO綁定PIN不存在干涉,實現不同厚度的位置配備了不同高度的熱壓部進行熱壓綁定,保證了壓合位置受力均勻,不會產生氣泡,相對于現有的分布熱壓采用兩個熱壓刀頭和兩名壓合人員,本實用新型只需一個熱壓刀頭和一名壓合人員即可完成,減少了熱壓工序,提高了生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