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扳機的加工,具體涉及一種銑扳機工裝。
背景技術:
在加工扳機的過程中需要對扳機進行銑加工,在銑加工時需要利用工裝對扳機進行固定,由于扳機的形狀不規則,存在定位困難的問題,并且由于扳機的體積較小,在加工完成后難以從工裝中取出扳機,嚴重影響了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銑扳機工裝,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銑扳機工裝,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固定連接有底座和鉸接座,所述底座上設有一個開口朝上的凹槽,所述鉸接座上鉸接有頂板,所述頂板的中部鉸接在所述鉸接座上,所述頂板的一端伸入所述凹槽中;所述底座上固定安裝有位于所述凹槽上方的墊塊、位于所述墊塊前側的前定位塊和位于所述墊塊后側的后定位塊;所述墊塊上具有一個沿上下方向貫穿所述墊塊的通孔,所述通孔與所述凹槽連通,所述通孔內安裝有定位軸,所述定位軸包括與所述通孔滑動配合的軸身和位于所述軸身頂部的軸頭,所述軸頭的直徑小于所述軸身的直徑,所述軸身的下端伸入所述凹槽內且與所述頂板接觸;所述前定位塊上通過螺紋配合的方式安裝有頂桿,所述頂桿沿前后方向穿過所述前定位塊,所述后定位塊上方設置有壓板,所述壓板通過一根螺栓安裝在所述后定位塊上且所述壓板能夠繞所述螺栓旋轉,所述后定位塊和所述壓板之間設有用于向下拉緊所述壓板的彈簧。
進一步,所述壓板的后部固定連接有壓緊拉手,所述壓緊拉手的下端穿過所述壓板,所述后定位塊上設有位于所述壓緊拉手的下端的運行軌跡上的弧形滑道,所述弧形滑道的一端位于所述螺栓的后側,所述弧形滑道兩端的深度大于所述弧形滑道中部的深度。
進一步,所述頂桿的后端為半球形,所述頂桿的前端設有把手。
進一步,所述頂桿從前至后向下傾斜。
本實用新型利用定位軸的軸頭對扳機進行定位,利用頂桿和后定位塊實現扳機的夾緊,利用壓板向下壓緊扳機,實現了扳機的精確定位,保證了加工質量;并且壓板調節方便,利用頂板能夠向上頂起定位軸,定位軸能夠向上頂起扳機,能夠很快捷的取出加工完成的扳機,提升了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工作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底板;2—底座;3—墊塊;4—前定位塊;5—頂桿;6—后定位塊;7—壓板;8—壓緊拉手;9—螺栓;10—弧形滑道;11—鉸接座;12—頂板;13—凹槽;14—定位軸;15—軸頭;16—彈簧;17—扳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的一種銑扳機工裝,包括底板1,底板1上固定連接有底座2和鉸接座11,底座2上設有一個開口朝上的凹槽13,鉸接座11上鉸接有頂板12,頂板12的中部鉸接在鉸接座11上,頂板12的一端伸入凹槽13中;底座2上固定安裝有位于凹槽13上方的墊塊3、位于墊塊3前側的前定位塊4和位于墊塊3后側的后定位塊6;墊塊3上具有一個沿上下方向貫穿墊塊3的通孔,通孔與凹槽13連通,通孔內安裝有定位軸14,定位軸14包括與通孔滑動配合的軸身和位于軸身頂部的軸頭15,軸頭15的直徑小于軸身的直徑,軸身的下端伸入凹槽13內且與頂板12接觸;前定位塊4上通過螺紋配合的方式安裝有頂桿5,頂桿5沿前后方向穿過前定位塊4,后定位塊6上方設置有壓板7,壓板7通過一根螺栓9安裝在后定位塊6上且壓板7能夠繞螺栓9旋轉,后定位塊6和壓板7之間設有用于向下拉緊壓板7的彈簧16。利用軸頭15與扳機17的中心孔配合以實現扳機17的定位,利用旋轉頂桿5并利用頂桿5配合后定位塊6夾緊扳機17,利用壓板7向下壓緊扳機17,便可進行加工。
進一步,壓板7的后部固定連接有壓緊拉手8,壓緊拉手8的下端穿過壓板7,后定位塊6上設有位于壓緊拉手8的下端的運行軌跡上的弧形滑道10,弧形滑道10的一端位于螺栓9的后側,弧形滑道10兩端的深度大于弧形滑道10中部的深度。利用壓緊拉手8能夠調節壓板7旋轉,當壓緊拉手8運行至弧形滑道10上位于螺栓9的后側的一端時,在彈簧16的作用下,壓板7向下移動,以壓緊扳機17,加工完成后反向旋轉壓板7即可解除壓緊狀態。
進一步,頂桿5的后端為半球形,實現頂桿5與扳機17點接觸,以確保能夠頂緊扳機17,頂桿5的前端設有把手,利用把手旋轉頂桿5,十分方便。
進一步,頂桿5從前至后向下傾斜,方便旋轉頂桿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