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切割機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高效切割機。
背景技術:
傳統的切割機在切割鋼管時都需要人工進料和出料,這樣既耗費人力又降低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效切割機,以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
為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高效切割機,包括機體工作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機體工作面上可滑動設有兩對電磁鐵夾緊塊;所述機體工作面上設有切割裝置;所述機體工作面開設有矩形通槽,且矩形通槽延伸出機體工作面;所述矩形通槽內設有與工作面平齊的轉動板;所述矩形通槽的兩側面均開設有導槽,轉動板靠近機體工作面邊緣的一端的側面開設有通孔,通孔內設有轉軸;所述轉軸兩端分別伸出轉動板的兩側面,且與導槽可滑動配合;所述轉動板遠離機體工作面邊緣的一端的下方設有轉動軸,轉動軸上設有兩個倒L型架,轉動軸與倒L型架的低端固定連接,倒L型架的頂面與轉動板接觸配合;所述轉動軸一端設置有驅動其轉動的電機,電機下端設置有與機體連接的固定座;所述兩對電磁鐵夾緊塊分別位于轉動板的兩側;所述機體工作面上方設有吸氣罩,吸氣罩上端設有風機,風機連接有排渣管,排渣管與收集箱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倒L型頂面的末端與轉動板鉸接設置。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通過電機驅動轉動軸轉動,轉動軸帶動倒L型架轉動,由于轉動板一端可沿轉軸轉動,且轉軸的兩端設置在導槽內,從而倒L型支架使轉動板的另一端沿轉軸向上發生轉動,轉動板發生傾斜,從而使切斷鋼管沿轉動板向下滾動輸出,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勞動力。
二、當進行切割時,打開風機,通過吸氣罩將刀片切割時產生的費屑,吸入排渣管內,再進入收集箱內。防止出現費屑沒有得到及時處理,會影響對鋼管的切割效果,導致切割次品率高,材料加工環節造成了浪費。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高效切割機的俯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高效切割機的主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高效切割機的左視圖;
圖4是轉動板與機體工作面配合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轉動板與倒L型架和轉軸的配合示意圖;
圖6是轉動板傾斜的工作狀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子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圖1-6所示出了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高效切割機,包括:鋼管7、切斷槽8、切割裝置9、吸氣罩20、風機21、排渣管22、收集箱23、電磁鐵夾緊塊10、轉動板15、機體工作面19、轉軸30、導槽31、倒L型架32、電機33、固定座34、通孔35及轉動軸37。所述機體工作面19上可滑動設有兩對電磁鐵夾緊塊10;所述兩對電磁鐵夾緊塊10分別位于轉動板15的兩側;所述機體工作面19上設有切割裝置9;所述機體工作面19開設有矩形通槽,且矩形通槽延伸出機體工作面19;所述矩形通槽內設有與機體工作面1平齊的轉動板15;所述矩形通槽的兩側面均開設有導槽31,轉動板15靠近機體工作面1邊緣的一端的側面開設有通孔35,通孔35內設有轉軸30;所述轉軸30兩端分別伸出轉動板15的兩側面,且與導槽31可滑動配合;所述轉動板15遠離機體工作面1邊緣的一端的下方設有轉動軸37,轉動軸37上設有兩個倒L型架32,轉動軸37與倒L型架32的低端固定連接,倒L型架32的頂面與轉動板15接觸配合;所述轉動軸37一端設置有驅動其轉動的電機33,電機33的下端設置有與機體連接的固定座34;所述機體工作面19位于切割裝置9的刀口的正下方設有切斷槽8;所述機體工作面19上方設有吸氣罩20,吸氣罩20上端設有風機21,風機21連接有排渣管22,排渣管22與收集箱23連接。
倒L型32頂面的末端與轉動板15鉸接設置。
當進行切割時,打開風機21,通過吸氣罩20將刀片切割時產生的費屑,吸入排渣管22內,再進入收集箱23內。防止出現費屑沒有得到及時處理,會影響對鋼管7的切割效果,導致切割次品率高,材料加工環節造成了浪費。
工作原理:電磁鐵夾緊塊10對鋼管7進行夾緊,此后切割裝置9對其進行切割;切割完成后,通過電機33驅動轉動軸37轉動,轉動軸37帶動倒L型架32轉動,由于轉動板15一端可沿轉軸30轉動,且轉軸30的兩端設置在導槽31內,從而倒L型支架32使轉動板15的另一端沿轉軸30向上發生轉動,轉動板15發生傾斜,從而使切斷的鋼管7沿轉動板15向下滾動輸出。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