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煤礦采煤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內齒圈定位夾具。
背景技術:
內齒圈分為粗插齒和精插齒兩個步驟,在插齒之前需要反復定位找正,由于重型機械的內齒圈尺寸較大,裝卸工件時需要借助行車,因此工件安裝非常耗時,而且找正出現偏差,裝夾不牢靠時還會出現工件在加工過程中竄動。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易定位,易拆裝的內齒圈定位夾具。此結構制造容易,精度可靠,具有拆裝方便、易保存的功能。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具體為:
一種新型內齒圈定位夾具包括連接盤1、六角頭螺栓2、六角螺母3、平墊圈4、螺栓5、墊圈6,連接盤1的兩面分別設有粗插齒、精插齒定位面標記,附圖中其中A面為粗插齒定位面,B面為精插齒定位面。連接盤1上有通孔和螺孔;通孔內穿設用于與插齒機工作臺固定的六角頭螺栓2,六角頭螺栓2配合有六角螺母3、平墊圈4。螺孔內穿設用于固定工件的螺栓5,螺栓5配合有墊圈6。
如圖1所示,連接盤1的外側設有環狀凸臺11,環狀凸臺11的上下表面分別與連接盤1的凸臺側面12形成夾角,找正時,將工件套在連接盤1上的凸臺12的外側,從而通過工件的內徑或外徑迅速、準確的找正。
如圖4所示,連接盤1上的凸臺11在與凸臺側面12連接處向下設有凹槽,是為了避免工件底部內側邊緣不平整,不能夠與連接盤1有效接觸,從而影響找正。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和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首先是連接盤在插齒機工作臺上找正,然后將工件套在連接盤凸臺外側,通過工件的內徑或外徑迅速、準確找正;并且連接盤凸臺側面設有凹槽,以避免因工件不能與連接盤有效接觸而影響找正。從而將單個工件的找正轉換為連接盤的找正,解決了工件在加工前找正困難,定位不穩及在加工過程中工件竄動等關鍵問題,方便實際操作,提高生產效率,適用范圍更廣。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一);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二);
圖3是連接盤的示意圖;
圖4是連接盤局部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4所示,一種新型內齒圈定位夾具包括連接盤1、六角頭螺栓2、六角螺母3、平墊圈4、螺栓5、墊圈6,連接盤1的兩面分別設有粗插齒、精插齒定位面標記,附圖中其中A面為粗插齒定位面,B面為精插齒定位面。連接盤1上有通孔和螺孔;通孔內穿設用于與插齒機工作臺固定的六角頭螺栓2,六角頭螺栓2配合有六角螺母3、平墊圈4。螺孔內穿設用于固定工件的螺栓5,螺栓5配合有墊圈6。
如圖1所示,連接盤1的外側設有環狀凸臺11,環狀凸臺11的上下表面分別與連接盤1的凸臺側面12形成夾角,找正時,將工件套在連接盤1上的凸臺12的外側,從而通過工件的內徑(該內徑等于連接盤本體的直徑)或外徑(工件的外徑等于該凸臺11的外徑)迅速、準確的找正。
如圖4所示,連接盤1上的環狀凸臺11在與凸臺側面12連接處向下設有凹槽,是為了避免工件底部內側邊緣不平整,不能夠與連接盤1有效接觸,從而影響找正。
粗插齒時,先將連接盤1在插齒機工作臺上找正,將六角頭螺栓2依次穿過工作臺和連接盤上的通孔,用平墊圈4和六角螺母3將連接盤1固定在插齒機工作臺上。再將工件放至連接盤1的B面上,稍作調整進行找正,找正后,將螺栓5依次通過墊圈6、工件上的通孔和連接盤1上的螺孔,將工件固定在連接盤1上。
工作原理為:粗插齒時,先將連接盤在插齒機工作臺上找正,連接盤的A面采用比工件內徑或外徑單邊2mm的間隙做配合,從而減小找正范圍。精插齒時,連接盤采用比工件內徑或外徑單邊0.5mm的間隙做配合,減小找正范圍,一種方法是可以通過內齒圈外徑在連接盤上進行找正,另一種方法是通過內齒圈內徑在連接盤上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