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切削加工刀具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硬質合金刀片。
背景技術:
硬質合金刀片,是由硬質合金制成,硬質合金是由難熔金屬的硬質化合物和粘結金屬通過粉末冶金工藝制成的一種合金材料,它的高硬度和耐磨性都特別的高,即使在500℃的溫度下也基本保持不變,在1000℃時仍有很高的硬度,在很多鋼鐵加工技術領域,都需要用到刀片進行切割,而傳統的刀片在切割的時候容易損壞,成本較高,而且傳統的刀片使用時由于硬度達不到可能對加工的產品造成損毀等情況的發生,故需要采用合金材料進行對刀片進行優化處理。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以上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硬質合金刀片,通過設置涂層和基體等可以有效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硬質合金刀片,包括刀片,所述刀片的上方設有刀背,在刀片的下方設有刀口,所述刀片的兩側設有基體,所述基體的內部沉淀有涂層,且所述涂層內部包含有金屬涂層和氧化物涂層以及非金屬涂層,所述涂層的頂部固定沉淀有金屬涂層,且所述金屬涂層固定沉淀在基體內表面上,所述金屬涂層的下方沉淀有氧化物涂層,所述氧化物涂層的下方沉淀有非金屬涂層,且所述非金屬涂層的上下均沉淀有氧化物涂層,所述刀片的上表面開鑿有孔洞。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孔洞的數量有3個均勻分布在刀片的上半部,且形狀為長方體,所述涂層包含的層數為5層。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刀背的寬度是2.5~3mm,所述刀口涂抹有金剛石材料。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非金屬涂層采用的材料為碳纖維,所述氧化物涂層采用的材料為鈦碳氧化物,所述金屬涂層采用的材料為鉻。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金屬涂層和非金屬涂層均采用物理氣相沉積法進行沉積,所述氧化物涂層采用化學氣相沉積法進行沉淀。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非金屬涂層與金屬涂層沉淀的厚度比氧化物涂層的厚度要薄,且所述金屬涂層的厚度比非金屬涂層的厚度要薄。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硬質合金刀片,通過設置基體,使整個刀片有結構的形狀,設置有金屬涂層,使刀片具有較好的韌性和粘結性,而且刀片不易脫落,設置有氧化物涂層,使刀片的耐磨性增加,而且厚度相對較厚增加了刀片的硬度,使刀片的使用壽命增強,設置非金屬涂層,增加刀片的硬度,進一步增強刀片的使用壽命,設置刀口,并在刀口上涂抹金剛石材料,不僅能夠增加刀片的硬度,而且由于厚度較薄增加了單位面積的壓強,使鋼鐵的切割更為容易。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中:1-刀片;2-非金屬涂層;3-氧化物涂層;4-金屬涂層;5-基體;6-孔洞;7-刀背;8-刀口;9-涂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硬質合金刀片,包括刀片1,所述刀片1的上方設有刀背7,在刀片1的下方設有刀口8,所述刀片1的兩側設有基體5,所述基體5的內部包含有五層的涂層9,且所述涂層9內部包含有采用鉻材料的金屬涂層4和采用鈦碳氧化物材料的氧化物涂層3以及采用碳纖維材料的非金屬涂層2,所述金屬涂層4和非金屬涂層2均采用物理氣相沉積法進行沉積,所述氧化物涂層3)采用化學氣相沉積法進行沉淀,所述涂層9的頂部固定沉淀有金屬涂層4,且所述金屬涂層4固定沉淀在基體5內表面上,所述金屬涂層4的下方沉淀有氧化物涂層3,所述氧化物涂層3的下方沉淀有非金屬涂層2,且所述非金屬涂層2的上下均沉淀有氧化物涂層3,所述非金屬涂層2與金屬涂層4沉淀的厚度比氧化物涂層3的厚度要薄,且所述金屬涂層4的厚度比非金屬涂層2的厚度要薄,所述刀片1的上表面開鑿有孔洞6。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制作時,將基體5進行固定,在基體5的內表面采用物理氣相沉積法將鉻材料進行沉淀形成金屬涂層4,增強刀片的韌性和粘結性,在金屬涂層4的表面采用采用化學氣相沉積法進行沉淀形成氧化物涂層3,增強刀片1的硬度和使用壽命,這時采用物理氣相沉積法將碳纖維沉積到氧化物涂層3的內表面形成非金屬涂層2,用以保護刀片1,在刀口8上涂抹金剛石用以增強刀片的硬度,使切割更為容易。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