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工裝技術領域,具體涉及階梯錐齒輪軸豎向加工用定位架。
背景技術:
齒輪是指輪緣上有齒,能連續嚙合傳遞運動和動力的機械元件,是現代機械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傳動機構,用來傳遞空間任意兩軸的運動和動力;軸指支承轉動零件并與之一起回轉以傳遞運動、扭矩或彎矩的機械零件,機器中作回轉運動的零件就裝在軸上,一般為金屬圓桿狀,各段可以有不同的直徑,即階梯軸,階梯軸便于實現等強度,也便于進行軸上零件定位。實際生產使用時,為了保證齒輪和軸的連接強度會把齒輪和軸一體制成齒輪軸,即軸與齒輪為一體成型,一般應用于小齒輪及高速級(底扭矩級)尤其對與錐齒輪,其嚙合面與普通直齒齒輪不同,對于齒輪、軸的連接強度要求較高。
在進行錐齒輪軸加工時,需要將其進行定位固定,然后使用加工刀具進行加工。但是目前還沒有專用的結構簡單的階梯錐齒輪軸豎向加工用定位架,對錐齒輪軸進行較好地定位固定。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意在提供階梯錐齒輪軸豎向加工用定位架,以對錐齒輪軸進行豎向定位和固定,以便加工。
本方案中的階梯錐齒輪軸豎向加工用定位架,包括底座、多塊支撐板和端面定位機構,所述支撐板連接在底座和端面定位機構之間;所述底座為圓形,所述端面定位機構包括徑向尺寸小于底座直徑的圓筒狀結構,圓筒狀結構的側面上均勻開有多個橫向等高的上螺紋孔,每個上螺紋孔內均設有上定位螺栓,底座與端面定位機構同軸;多塊支撐板均以相同的角度向底座軸線方向傾斜,所有支撐板上均等高地設有下螺紋孔,所述下螺紋孔均朝向底座軸線且均螺紋連接有下定位螺栓。
本方案的技術原理在于:本方案通過多塊傾斜的支撐板將同軸的端面定位機構和底座相連,整體上形成上小下大的盤式定位架,利于保持穩定;在使用時,將錐齒輪軸的軸段從上向下穿過端面定位機構的圓筒狀結構,保持錐齒輪軸與底座同軸并進行找平,然后旋緊多個上定位螺栓,直至各個上定位螺栓朝內一端均抵住錐齒輪軸并施加壓力,將其夾緊;然后將多個下定位螺栓旋緊,直至各個下定位螺栓朝內一端均抵住錐齒輪軸的下段并施加壓力,將其夾緊。各個上螺紋孔等高,處于同一水平面內;各個下螺紋孔等高,處于另一水平面內,使得錐齒輪軸上被夾住的兩個點處分別受到的多個壓力的力矩為零,因此不會發生歪斜。當錐齒輪軸在盤式定位架上固定好以后,便可以使用加工裝備進行加工了。
本方案的技術效果在于:本方案通過上部的端面定位機構和下部的多個下定位螺栓,將錐齒輪軸上下兩段進行夾緊,有效實現對錐齒輪軸的豎向定位和固定,便于加工;同時,底座直徑較與其同軸的端面定位機構徑向尺寸為大,使得盤式定位架的重心保持在底座面積范圍內,從而有效地保證盤式定位架的穩定、不易傾倒。
以下是基于上述方案的優選方案:
優選方案一:基于基礎方案,所述支撐板有四塊,四塊支撐板以底座軸線為中心線呈環形均勻分布。四塊支撐板能夠有效地支承端面定位機構,同時節約用材;四塊支撐板的均勻分布一方面使得盤式定位架整體對稱,外形美觀,并且重量分布均勻,利于穩定;另一方面使得四個下定位螺栓從前后左右四個方向對錐齒輪軸施加壓力,壓力分布于互相垂直的兩條直線方向,便于通過旋動下定位螺栓進行錐齒輪軸的找正,具有較好的夾緊和定位效果。
優選方案二:基于優選方案一,每塊支撐板上均設有多個高度不同的下螺紋孔。四塊相同的支撐板分別設有多個不等高的下螺紋孔,得以形成多個高度不同的夾緊水平面,能夠適用于定位夾緊長度不同的錐齒輪軸,具有良好的通用性:當用于固定較短的錐齒輪軸時,通過四塊支撐板上較高的下螺紋孔進行夾緊;當用于固定較長的錐齒輪軸時,通過四塊支撐板上較低的下螺紋孔進行夾緊。
優選方案三:基于優選方案二,所述支撐板包括槽鋼,槽鋼上焊接有螺母,槽鋼上設有與螺母內孔對應的過孔,所述下螺紋孔為螺母的內孔。槽鋼是截面為凹槽形的長條鋼材,根據其結構理論,其受力點在槽鋼的翼板,適合用作支撐板;將螺母焊接在槽鋼上,能夠用作下螺紋孔,配合下定位螺栓進行錐齒輪軸定位和固定,而螺母是常用零件,焊接到槽鋼上也易于實現,成本較低。
優選方案四:基于優選方案三,四塊支撐板的兩端分別與端面定位機構和底座的外沿焊接固定。通過焊接方式將底座、支撐板和端面定位機構固定連接,形成盤式定位架,使其整體性好、結構剛度大。
優選方案五:基于優選方案四,相鄰兩塊支撐板之間均焊接有加強板。對于高度較高的盤式定位架而言,支撐板長度較長,容易產生強度不夠的問題,因此設置加強板以保證支撐強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底座1、槽鋼2、下定位螺栓3、定位螺母4、上板5、上定位座6、上定位螺栓7、上螺紋孔8、底座螺紋孔9、加強板10。
實施例1如圖1所示,階梯錐齒輪軸豎向加工用定位架,包括圓環形的底座1,底座1外徑和內徑分別為310mm、210mm,厚度為30mm,底座1上均勻分布有四個底座螺紋孔9;底座1上均勻地焊接有四塊槽鋼2,四塊槽鋼2與四個底座1螺紋孔均勻間隔且均以30°朝向底座1軸線傾斜,四塊槽鋼2的槽形面朝外,每塊槽鋼2上等高度間隔焊接有兩個定位螺母4,所有定位螺母4朝向底座1軸線,每個定位螺母4均配有下定位螺栓3;四塊槽鋼2頂端焊接有圓環形上板5,上板5外徑和內徑分別為200mm、97mm,厚度為30mm,上板5螺栓連接有上定位座6,上定位座6呈圓筒狀且與底座1同軸、等內徑,上定位座6側面上均勻開有四個上螺紋孔8,每個上螺紋孔8均配有上定位螺栓7;整個盤式定位架上小下大,上板5與底座1之間高度為330mm。
在使用該盤式定位架時,將錐齒輪軸的軸段從上而下穿過上定位座6,并將其找平,然后將上定位螺栓7從四面向內旋緊,將錐齒輪軸的上段夾緊;然后旋動四個下定位螺栓3,將錐齒輪軸的下段夾緊,從而實現對錐齒輪軸的定位和固定,然后可以使用加工裝備進行錐齒輪軸的加工;同時,盤式定位架上小下大,具有良好的穩定性。而且,根據錐齒輪軸的不同長短,還可以分別選擇較高的或者較低的下定位螺栓3進行固定,具有較高的通用性。
實施例2如圖2所示,與實施例不同在于,盤式定位架高度為930mm,底座1的外徑和內徑分別為600mm、400mm,上板5外徑和內徑分別為300mm、142mm,用于固定較長的錐齒輪軸;同時,每塊槽鋼2上等高度間隔的定位螺母4數量相應增加。在盤式定位架的高度增加到此高度后,槽鋼2強度不夠,容易導致盤式定位架變形,因此在每相鄰兩塊槽鋼2之間增焊了加強板10,保證盤式定位架的強度。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和/或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實用新型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