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定位工裝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易于移動的摩托車鈑金件定位裝置。
背景技術:
為保證三輪摩托車能夠正常行駛,在三輪摩托車上配置有多種電氣元件,這些電氣元件需要通過電氣件安裝支架固定安裝在三輪摩托車上。電氣件安裝支架具有鈑金件,用于安裝固定三輪摩托車上的電氣件。各個三輪摩托車生產廠家在制造此種電氣件安裝支架時,需要通過人工先對鈑金件進行定位,然后焊接,由于人工定位的方式難以保證鈑金件安裝位置的準確性,因此這種采用人工定位的方式焊接出的成品合格率低,而且效率極低,并且,整個工裝一般都是固定設置,不可移動,十分不靈活,大大影響了生產效率。解決以上問題成為當務之急。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便于移動,能夠快速、可靠地對鈑金件進行定位的易于移動的摩托車鈑金件定位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易于移動的摩托車鈑金件定位裝置,其要點在于:包括移動平臺、設置在該移動平臺上的安裝平臺,在該安裝平臺上設有驅動機構和定位機構;所述移動平臺包括矩形的平臺臺面和設置在該平臺臺面下部的四個萬向輪,四個所述萬向輪分別位于所述平臺臺面的四個邊角處,所述安裝平臺固定安裝在所述平臺臺面上;所述定位機構包括固定安裝在所述安裝平臺的定位座和導向塊以及與該導向塊滑動配合的滑塊,該滑塊的一端與所述驅動機構連接,另一端設置有安裝塊,在該安裝塊上設置有兩個限位銷,在兩個限位銷之間設置有定位銷,所述定位座位于所述導向塊遠離驅動機構的一側,所述定位銷和兩個所述限位銷均朝著定位座的方向延伸,在所述定位座上設有與所述定位銷相適應的凹槽和可拆卸的限位插銷;所述驅動機構包括固定安裝在所述安裝平臺的基座、設置在該基座上的手柄和用于驅動所述定位機構的驅動桿,該驅動桿的一端與所述手柄連接,所述驅動桿的另一端與所述滑塊連接。
采用以上結構,首先通過限位插銷將鈑金件初步定位在定位座上,然后通過轉動手柄,使驅動桿帶動滑塊沿導向塊滑動,進而帶動定位銷向前與鈑金件抵接,此時限位銷也同時穿過鈑金件上的通孔后與定位座抵接。以上結構,簡單可靠,操作簡單,能夠快速、可靠地對鈑金件進行定位,保證鈑金件的后續焊接質量,有效降低廢品率,同時整個定位工裝可移動,能夠十分方便靈活地在加工車間內調配,減少了工裝的準備數量。
作為優選:所述驅動桿通過連接螺栓與所述滑塊連接。結構簡單可靠,便于調節長短。
作為優選:所述定位銷偏心設置。使定位更加準確可靠。
作為優選:所述驅動機構和定位機構通過緊固螺栓固定安裝在所述安裝平臺上。結構簡單可靠。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易于移動的摩托車鈑金件定位裝置,結構簡單、新穎,易于實現,操作簡單,能夠快速、可靠地對鈑金件進行定位,保證鈑金件的后續焊接質量,有效降低廢品率,同時整個定位工裝可移動,能夠十分方便靈活地在加工車間內調配,減少了工裝的準備數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安裝平臺、驅動機構和定位機構裝配示意圖;
圖3為圖2的仰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3所示,一種易于移動的摩托車鈑金件定位裝置,包括移動平臺4、設置在該移動平臺4上的安裝平臺1,在該安裝平臺1上設有驅動機構2和定位機構3;所述移動平臺4包括矩形的平臺臺面41和設置在該平臺臺面41下部的四個萬向輪42,四個所述萬向輪42分別位于所述平臺臺面41的四個邊角處,所述安裝平臺1固定安裝在所述平臺臺面41上;所述定位機構3包括固定安裝在所述安裝平臺1的定位座36和導向塊31以及與該導向塊31滑動配合的滑塊32,該滑塊32的一端與所述驅動機構2連接,另一端設置有安裝塊33,在該安裝塊33上設置有兩個限位銷34,在兩個限位銷34之間設置有定位銷35,所述定位座36位于所述導向塊31遠離驅動機構2的一側,所述定位銷35和兩個所述限位銷34均朝著定位座36的方向延伸,在所述定位座36上設有與所述定位銷35相適應的凹槽361和可拆卸的限位插銷37;所述驅動機構2包括固定安裝在所述安裝平臺1的基座21、設置在該基座21上的手柄22和用于驅動所述定位機構3的驅動桿23,該驅動桿23的一端與所述手柄22連接,所述驅動桿23的另一端與所述滑塊32連接。所述驅動桿23通過連接螺栓24與所述滑塊32連接。所述定位銷35偏心設置。所述驅動機構2和定位機構3通過緊固螺栓固定安裝在所述安裝平臺1上。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描述僅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宗旨及權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種類似的表示,這樣的變換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