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玻璃加工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定位輪和玻璃定位裝置。
背景技術:
玻璃在生活中非常常見,如平板玻璃、液晶玻璃、太陽能面板玻璃等。在玻璃加工過程中,如在玻璃劃線前和研磨前通常需要采用定位裝置對傳送帶上的玻璃進行精確定位后才能進行下一道工序(如劃線或研磨)。
但是,現有技術中的定位裝置在定位完成后上升離開玻璃時,定位裝置中的定位輪始終與玻璃接觸,并帶動玻璃上升一段距離后才能與玻璃分離,容易造成玻璃下落后其邊部形成掉片,從而損壞玻璃,并且定位輪磨損快,使用壽命短,需要頻繁更換。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定位輪和玻璃定位裝置,既能保證定位效果,又能保證定位完成后定位輪上升時不帶動玻璃上升,從而避免損壞玻璃,延長定位輪的使用壽命。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定位輪,該定位輪包括圓臺體,所述圓臺體包括底壁、第一頂壁以及從所述底壁傾斜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一頂壁的第一周壁,所述底壁的周長小于所述第一頂壁的周長,所述定位輪還具有連接結構。
優選地,所述圓臺體的母線與中心軸線的夾角為5°-10°。
優選地,所述夾角為6°-8°。
優選地,所述連接結構位于所述第一頂壁的中央區域。
優選地,所述底壁設有開口,所述圓臺體內部設置有與所述開口連通的空腔,所述空腔具有第二周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頂壁下方且與所述第一頂壁平行的第二頂壁。
優選地,所述連接結構形成為通孔,該通孔貫穿所述第一頂壁和所述第二頂壁。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玻璃定位裝置,該玻璃定位裝置包括:
用于傳送玻璃的傳送裝置;
用于定位所述玻璃的第一定位輪,該第一定位輪能夠在水平方向上沿垂直于所述傳送裝置的傳送方向來回移動;
用于定位所述玻璃的第二定位輪,該第二定位輪能夠沿豎直方向上下移動,
其中,所述第一定位輪和第二定位輪分別位于所述傳送裝置的兩側,所述第二定位輪形成為上述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定位輪,所述第二定位輪包括多個,并沿所述傳送裝置的傳送方向間隔分布。
優選地,所述傳送裝置包括主動輥、從動輥以及通過所述主動輥和從動輥進行傳送的傳送帶。
優選地,所述玻璃定位裝置還包括分別驅動所述第一定位輪和第二定位輪移動的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
優選地,所述第二氣缸通過所述連接結構與所述第二定位輪連接。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在玻璃定位完成后定位輪上升時,定位輪不會帶動玻璃上升,因此能夠避免玻璃因下落而造成的損壞,同時還能保證定位效果,延長定位輪的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但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定位輪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玻璃定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 圓臺體 101 底壁
102 第一頂壁 103 第一周壁
11 連接結構 12 空腔
121 第二周壁 122 第二頂壁
20 玻璃 21 主動輥
22 從動輥 23 傳送帶
30 第一定位輪 40 第二定位輪
50 第一氣缸 60 第二氣缸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
在本實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說明的情況下,使用的方位詞如“上、下、頂、底”通常是指使用狀態下的上、下、頂、底。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定位輪,該定位輪包括圓臺體10,所述圓臺體10包括底壁101、第一頂壁102以及從所述底壁101傾斜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一頂壁102的第一周壁103,所述底壁101的周長小于所述第一頂壁102的周長,所述定位輪還具有連接結構11。
通過上述方案將定位輪設置為上大下小的圓臺體,當定位輪離開玻璃時不會帶動玻璃上升,因此能夠避免玻璃因下落而造成的損壞,同時還能保證定位效果,延長定位輪的使用壽命。
作為優選,所述圓臺體10的母線與中心軸線的夾角為5°-10°。更優選地,所述夾角為6°-8°。這樣既能保證定位輪的定位效果,又能夠防止玻璃損傷。
上述中的定位輪可以通過所述連接結構11與其他組件配合使用,為了使所述定位輪在定位過程中平衡移動或轉動,可以使所述連接結構11位于所述第一頂壁102的中央區域。
具體地,為了實現上述中定位輪與其他組件的連接,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所述底壁101設有開口,所述圓臺體10內部設置有與所述開口連通的空腔12,所述空腔12具有第二周壁121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頂壁102下方且與所述第一頂壁102平行的第二頂壁122。
進一步地,所述連接結構11可以形成為通孔,該通孔貫穿所述第一頂壁102和所述第二頂壁122。如此,在具體連接時,可先將連接于其他組件的螺桿由所述第一頂壁102側穿過所述通孔,然后從所述開口處經所述空腔12將與所述螺桿匹配的螺母旋擰在所述螺桿上。當然,本實用新型并不僅限于此,其他可以實現連接的方式也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玻璃定位裝置,如圖2所示,該玻璃定位裝置包括:
用于傳送玻璃20的傳送裝置;
用于定位所述玻璃20的第一定位輪30,該第一定位輪30能夠在水平方向上沿垂直于所述傳送裝置的傳送方向來回移動;
用于定位所述玻璃20的第二定位輪40,該第二定位輪40能夠沿豎直方向上下移動,
其中,所述第一定位輪30和第二定位輪40分別位于所述傳送裝置的兩側,所述第二定位輪40為以上所述的定位輪,所述第二定位輪40包括多個,并沿所述傳送裝置的傳送方向間隔分布。
上述中,所述第一定位輪30可以形成為圓柱體,也可以具有與所述第二定位輪40相同的結構。
另外,作為優選,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第二定位輪40為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玻璃20的兩端。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傳送裝置包括主動輥21、從動輥22以及通過所述主動輥21和從動輥22進行傳送的傳送帶23。其中,所述主動輥21可由電機驅動,并與所述從動輥22成對使用,一起帶動所述傳送帶23運動,進一步帶動所述傳送帶23上的玻璃20一起運動。
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包括驅動所述第一定位輪30和第二定位輪40移動的驅動機構,作為優選,所述驅動機構形成為分別驅動所述第一定位輪30和第二定位輪40移動的第一氣缸50和第二氣缸60。應當理解的是,其他能夠驅動所述第一定位輪30和第二定位輪40移動的驅動機構也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其中,所述第二氣缸60可以通過所述連接結構11與所述第二定位輪40連接。同理,所述第一氣缸50也可以通過連接結構與所述第一定位輪30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玻璃定位裝置在使用過程中,當玻璃20隨所述傳送帶23運動到預定位置時停止運動,所述第二氣缸60帶動所述第二定位輪40下壓到所述傳送帶23上;然后,所述第一氣缸50帶動所述第一定位輪30向所述第二定位輪40的一側推動所述玻璃20,使玻璃20與所述第二定位輪40接觸;最后,所述第一氣缸50帶動所述第一定位輪30向所述第二定位輪40的相反側移動退回原位,隨后所述第二氣缸60帶動所述第二定位輪40上升,使所述第二定位輪40與所述玻璃20分離,定位完成。
其中,由于所述第二定位輪40形成為上大下小,有一定錐度,因此所述第二定位輪40一上升就能與所述玻璃20分離。這樣既能保證定位效果,又能保證所述第二氣缸60在帶動所述第二定位輪40上升時,不會因為接觸而帶動所述玻璃20上升,從而能夠有效避免玻璃損壞,還能延長定位輪的使用壽命,降低生產成本。
以上結合附圖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中的具體細節,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范圍內,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多種簡單變型,這些簡單變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具體實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個具體技術特征,在不矛盾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任何合適的方式進行組合。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本實用新型對各種可能的組合方式不再另行說明。
此外,本實用新型的各種不同的實施方式之間也可以進行任意組合,只要其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樣應當視為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