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彈簧生產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吊簧的生產工藝。
背景技術:
現有的吊簧生產過程中,原材料鋼絲容易發生淬火變形現象,導致吊簧在整個繞制過程中會消耗較多的時間,而且成品吊簧的疲勞強度不佳,吊簧容易發生松弛現象,影響吊簧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吊簧的生產工藝,能夠縮短吊簧的繞制時間,有效地改善吊簧的抗應力松弛性能,提高彈簧的疲勞壽命。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吊簧的生產工藝,包括如下制作工序:
第一步、繞制,將彈簧按照預制的高度、外徑和圈數進行吊簧主身繞制,同時將兩端的鉤環與吊簧主身進行一次拉制成形,得初成品吊簧;
第二步、回火去應力,將初成品吊簧放入回火爐進行回火去應力;
第三步、探傷,對回火去應力后的初成品吊簧進行探傷檢測;
第四步、表面處理:
第一次噴丸,對探傷步驟后的初成品彈簧進行第一次噴丸處理;
第二次噴丸,對第一次噴丸后的初成品彈簧進行第二次噴丸處理;
第五步、分揀,加工好的成品吊簧經過彈簧輸送設備逐個輸送,實現將堆積的吊簧逐個分揀;
第六步:包裝,將分揀好的吊簧置入收納袋,進行包裝。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回火去應力步驟包括第一次回火去應力和第二次回火去應力,第一次去應力時回火爐中的溫度為400~650℃,回火時間為30~60min。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次回火去應力過程中回火爐溫度為550℃,回火時間為55min。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次回火去應力時回火爐中的溫度為150~275℃,回火時間為10~30min。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次去應力過程中回火爐溫度為225℃,回火時間為25min。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探傷檢測方法為超聲波探傷檢測,具體檢測過程為:
探傷儀開機10min后,用標樣調整探傷儀,使始波和底波處于規定的位置,然后調整探傷儀的靈敏度,使得人工缺陷的傷波波高達到規定的格數,即可進行探傷;
然后在吊簧的支承圈平面上或探頭工作面上均勻適量地涂上耦合劑,探頭放到吊簧的支承圈平面上稍用力壓緊,保證充分接觸,然后前后緩慢移動,同時在一定范圍內左右擺動,探頭每次在吊簧的支承圈平面上接觸的時間應不少于2S,實現對吊簧的探傷;
在每個吊簧兩端的支承圈平面上必須各探傷一次;
對探傷后合格與不合格的吊簧應加以嚴格的區分,要分開堆放并有明顯的標記;
在探傷過程中,每隔2h應對探傷儀的靈敏度用標樣進行復核,如偏離初始探傷時的調定值,則需調整儀器后再進行探傷。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次噴丸處理的具體步驟為:將經過探傷檢測后合格的吊簧預熱至220~360℃,然后取出吊簧進行噴丸,噴丸強度為0.45Amm,噴丸過程中吊簧逐漸降溫至室溫狀態。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次噴丸處理的具體步驟為:將第一次噴丸處理后的初成品吊簧置于工裝夾具上,利用工裝夾具預拉伸應力至220~350MPa,將吊簧和工裝夾具整體預熱至250~360℃,取出后立即噴丸,噴丸強度0.45Amm,噴丸結束后從工裝夾具中卸下吊簧。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吊簧的生產工藝可以減少淬火變形,達到吊簧繞制的力學性能,縮短吊簧的繞制時間;兩次回火去應力,能夠有效地改善吊簧的抗應力松弛性能,使吊簧工作10年的載荷損失率小于5%左右;噴丸處理可以在吊簧表層上產生加工硬化,同時還可減輕或消除吊簧表面的缺陷(如小裂紋、凹凸缺口及脫碳層等),從而有效地提高彈簧的疲勞壽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本發明實施例包括:
實施例一
一種吊簧的生產工藝,包括如下制作工序:
第一步、繞制,將彈簧按照預制的高度、外徑和圈數進行吊簧主身繞制,同時將兩端的鉤環與吊簧主身進行一次拉制成形,得初成品吊簧。
第二步、回火去應力,將初成品吊簧放入回火爐進行回火去應力,具體包括兩次回火去應力步驟:
第一次回火去應力,將初成品吊簧放入回火爐中,回火爐中的溫度為400℃,回火時間60min;
第二次回火去應力,將第一次回火去應力后的初成品吊簧再次放入回火爐中,回火爐中的溫度為150℃,回火時間為30min。
第三步、探傷,對回火去應力后的初成品吊簧進行探傷檢測,探傷檢測方法為超聲波探傷檢測,具體檢測過程為:
探傷儀開機10min后,用標樣調整探傷儀,使始波和底波處于規定的位置,然后調整探傷儀的靈敏度,使得人工缺陷的傷波波高達到規定的格數,即可進行探傷;
然后在吊簧的支承圈平面上或探頭工作面上均勻適量地涂上耦合劑,探頭放到吊簧的支承圈平面上稍用力壓緊,保證充分接觸,然后前后緩慢移動,同時在一定范圍內左右擺動,探頭每次在吊簧的支承圈平面上接觸的時間為4s,實現對吊簧的探傷;
在每個吊簧兩端的支承圈平面上必須各探傷一次;
對探傷后合格與不合格的吊簧應加以嚴格的區分,要分開堆放并有明顯的標記;
在探傷過程中,每隔2h應對探傷儀的靈敏度用標樣進行復核,如偏離初始探傷時的調定值,則需調整儀器后再進行探傷。
第四步、表面處理:
第一次噴丸,對探傷步驟后的初成品彈簧進行第一次噴丸處理:
第一次噴丸處理的具體步驟為:將經過探傷檢測后合格的吊簧預熱至220℃,然后取出吊簧進行噴丸,噴丸強度為0.45Amm,噴丸過程中吊簧逐漸降溫至室溫狀態;
第二次噴丸,對第一次噴丸后的初成品彈簧進行第二次噴丸處理:
第二次噴丸處理的具體步驟為:將第一次噴丸處理后的初成品吊簧置于工裝夾具上,利用工裝夾具預拉伸應力至220MPa,將吊簧和工裝夾具整體預熱至250℃,取出后立即噴丸,噴丸強度0.45Amm,噴丸結束后從工裝夾具中卸下吊簧。
第五步、分揀,加工好的成品吊簧經過彈簧輸送設備逐個輸送,實現將堆積的吊簧逐個分揀;
第六步:包裝,將分揀好的吊簧置入收納袋,進行包裝。
實施例二
一種吊簧的生產工藝,包括如下制作工序:
第一步、繞制,將彈簧按照預制的高度、外徑和圈數進行吊簧主身繞制,同時將兩端的鉤環與吊簧主身進行一次拉制成形,得初成品吊簧。
第二步、回火去應力,將初成品吊簧放入回火爐進行回火去應力,具體包括兩次回火去應力步驟:
第一次回火去應力,將初成品吊簧放入回火爐中,回火爐中的溫度為500℃,回火時間為45min;
第二次回火去應力,將第一次回火去應力后的初成品吊簧再次放入回火爐中,回火爐中的溫度為200℃,回火時間為25min。
第三步、探傷,對回火去應力后的初成品吊簧進行探傷檢測,探傷檢測方法為超聲波探傷檢測,具體檢測過程為:
探傷儀開機10min后,用標樣調整探傷儀,使始波和底波處于規定的位置,然后調整探傷儀的靈敏度,使得人工缺陷的傷波波高達到規定的格數,即可進行探傷;
然后在吊簧的支承圈平面上或探頭工作面上均勻適量地涂上耦合劑,探頭放到吊簧的支承圈平面上稍用力壓緊,保證充分接觸,然后前后緩慢移動,同時在一定范圍內左右擺動,探頭每次在吊簧的支承圈平面上接觸的時間為8S,實現對吊簧的探傷;
在每個吊簧兩端的支承圈平面上必須各探傷一次;
對探傷后合格與不合格的吊簧應加以嚴格的區分,要分開堆放并有明顯的標記;
在探傷過程中,每隔2h應對探傷儀的靈敏度用標樣進行復核,如偏離初始探傷時的調定值,則需調整儀器后再進行探傷。
第四步、表面處理:
第一次噴丸,對探傷步驟后的初成品彈簧進行第一次噴丸處理:
第一次噴丸處理的具體步驟為:將經過探傷檢測后合格的吊簧預熱至300℃,然后取出吊簧進行噴丸,噴丸強度為0.45Amm,噴丸過程中吊簧逐漸降溫至室溫狀態;
第二次噴丸,對第一次噴丸后的初成品彈簧進行第二次噴丸處理:
第二次噴丸處理的具體步驟為:將第一次噴丸處理后的初成品吊簧置于工裝夾具上,利用工裝夾具預拉伸應力至280MPa,將吊簧和工裝夾具整體預熱至300℃,取出后立即噴丸,噴丸強度0.45Amm,噴丸結束后從工裝夾具中卸下吊簧。
第五步、分揀,加工好的成品吊簧經過彈簧輸送設備逐個輸送,實現將堆積的吊簧逐個分揀;
第六步:包裝,將分揀好的吊簧置入收納袋,進行包裝。
實施例三
一種吊簧的生產工藝,包括如下制作工序:
第一步、繞制,將彈簧按照預制的高度、外徑和圈數進行吊簧主身繞制,同時將兩端的鉤環與吊簧主身進行一次拉制成形,得初成品吊簧。
第二步、回火去應力,將初成品吊簧放入回火爐進行回火去應力,具體包括兩次回火去應力步驟:
第一次回火去應力,將初成品吊簧放入回火爐中,回火爐中的溫度為650℃,回火時間為30min;
第二次回火去應力,將第一次回火去應力后的初成品吊簧再次放入回火爐中,回火爐中的溫度為275℃,回火時間為10min。
第三步、探傷,對回火去應力后的初成品吊簧進行探傷檢測,探傷檢測方法為超聲波探傷檢測,具體檢測過程為:
探傷儀開機10min后,用標樣調整探傷儀,使始波和底波處于規定的位置,然后調整探傷儀的靈敏度,使得人工缺陷的傷波波高達到規定的格數,即可進行探傷;
然后在吊簧的支承圈平面上或探頭工作面上均勻適量地涂上耦合劑,探頭放到吊簧的支承圈平面上稍用力壓緊,保證充分接觸,然后前后緩慢移動,同時在一定范圍內左右擺動,探頭每次在吊簧的支承圈平面上接觸的時間應為10S,實現對吊簧的探傷;
在每個吊簧兩端的支承圈平面上必須各探傷一次;
對探傷后合格與不合格的吊簧應加以嚴格的區分,要分開堆放并有明顯的標記;
在探傷過程中,每隔2h應對探傷儀的靈敏度用標樣進行復核,如偏離初始探傷時的調定值,則需調整儀器后再進行探傷。
第四步、表面處理:
第一次噴丸,對探傷步驟后的初成品彈簧進行第一次噴丸處理:
第一次噴丸處理的具體步驟為:將經過探傷檢測后合格的吊簧預熱至360℃,然后取出吊簧進行噴丸,噴丸強度為0.45Amm,噴丸過程中吊簧逐漸降溫至室溫狀態;
第二次噴丸,對第一次噴丸后的初成品彈簧進行第二次噴丸處理:
第二次噴丸處理的具體步驟為:將第一次噴丸處理后的初成品吊簧置于工裝夾具上,利用工裝夾具預拉伸應力至350MPa,將吊簧和工裝夾具整體預熱至360℃,取出后立即噴丸,噴丸強度0.45Amm,噴丸結束后從工裝夾具中卸下吊簧。
第五步、分揀,加工好的成品吊簧經過彈簧輸送設備逐個輸送,實現將堆積的吊簧逐個分揀;
第六步:包裝,將分揀好的吊簧置入收納袋,進行包裝。
本發明吊簧的生產工藝的有益效果是:
減少淬火變形,達到吊簧繞制的力學性能,縮短吊簧的繞制時間;
兩次回火去應力,能夠有效地改善吊簧的抗應力松弛性能,使吊簧工作10年的載荷損失率小于5%左右;
噴丸處理可以在吊簧表層上產生加工硬化,同時還可減輕或消除吊簧表面的缺陷(如小裂紋、凹凸缺口及脫碳層等),從而有效地提高彈簧的疲勞壽命。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它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