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機械加工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圓錐銷銑開口設備。
背景技術:
對于一些無法整體加工的傳動件,諸如蝸桿軸、齒輪軸等,往往需要將軸及蝸桿或齒輪預先單獨加工,然后再裝配到一起。裝配時需要利用開尾的圓錐銷將二者進行限位并固定。開尾圓錐銷(如圖1)具有1:50的錐度,這類圓錐銷的加工工藝流程如下:下料-鋸斷-倒角-磨外圓-銑開口,常用的圓錐銷銑開口設備是利用專用的夾具體固定圓錐銷,電機驅動鋸片銑刀對其尾部進行開口,其中夾具體的固定及銑刀的進給全部依靠人工來操作,不僅生產效率低,而且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也大。但是隨著勞動力的缺乏,人員越來越緊缺,人力成本就會越來越高,此種加工模式已不適應大批量生產。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緊湊、操作方便的圓錐銷銑開口設備,可大幅度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及人員勞動強度。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圓錐銷銑開口設備,包括工作臺、控制箱、夾具體、鋸片銑刀,所述夾具體設置在工作臺上,所述夾具體包括固定部和移動部,所述固定部上并列設有三個水平通孔,所述移動部上對應設有兩個水平錐孔、且相鄰通孔間距與兩個錐孔間距一致,固定部的中間通孔與鋸片銑刀相對應;所述移動部的錐孔為里大外小,且錐孔上方還設有壓緊機構,所述移動部的寬度h小于圓錐銷實體部長度t;所述移動部通過驅動機構左右移動;所述鋸片銑刀安裝在機架上、且由電機驅動;所述壓緊機構、驅動機構及電機均與控制箱相連。
優選的,所述壓緊機構為升降氣缸,所述移動部的兩個錐孔上方還垂直設有與錐孔相通的貫穿孔,所述升降氣缸的活塞桿沿貫穿孔上下滑動。
優選的,所述驅動機構包括第一滑槽、第一導軌及拉伸氣缸,所述第一滑槽設置在移動部下端,所述第一導軌設置在工作臺上與第一滑槽配合,所述拉伸氣缸的活塞桿與移動部一端相連,所述拉伸氣缸與控制箱相連。
優選的,所述機架下端設有第二滑槽、且與工作臺上的第二導軌配合,所述機架與進給氣缸相連,所述進給氣缸與控制箱相連。
優選的,所述工作臺上還設有兩個推料氣缸,兩個推料氣缸分別設置在機架兩側、且對應夾具體的兩側通孔。
優選的,所述第一導軌和第二導軌兩端均設有限位開關,所述限位開關與控制箱相連。
優選的,所述貫穿孔內設有鋼珠,所述鋼珠設置在升降氣缸活塞桿下方。
優選的,所述鋸片銑刀為鎢鋼鋸片銑刀。
優選的,所述固定部中部通孔進口端設有進料槽,所述進料槽傾斜設置在工作臺上,兩側通孔外設收料框。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將工件依次推進夾具體的固定部中部通孔內,通過驅動機構使移動部左右移動,使移動部的錐孔兩兩與固定部通孔對應,移動部上的錐孔與固定部中部通孔對中后,使工件進入錐孔內并伸出孔外,通過壓緊機構將工件壓緊,電機驅動鋸片銑刀對其端部進行銑開口,然后移動部錯位將銑過開口的工件利用推料氣缸將其頂出,通過限位開關分別來控制移動部的移動量及鋸片銑刀的進給量。本發明具有結構緊湊、操作方便的優點,通過了自動化程度,可大幅度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及人員勞動強度,尤其適用于大批量生產。
附圖說明
圖1是圓錐銷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的俯視圖;;
圖4是圖2的左視圖;
圖5是圖2的a-a剖視圖;
圖6是圖3的b-b剖視圖;
圖中:1-工作臺,2-控制箱,3-夾具體,4-鋸片銑刀,5-通孔,6-錐孔,7-壓緊機構,8-固定部,9-機架,10-貫穿孔,11-第一導軌,12-拉伸氣缸,13-移動部,14-第二導軌,15-進給氣缸,16-推料氣缸,17-限位開關,18-鋼珠,19-進料槽,20-收料框。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1-6,給出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實施例1
一種圓錐銷銑開口設備,包括工作臺1、控制箱2、夾具體3、鋸片銑刀4,所述夾具體3設置在工作臺1上,所述夾具體3包括固定部8和移動部13,所述固定部8上并列設有三個水平通孔5,所述移動部13上對應設有兩個水平錐孔6、且相鄰通孔5間距與兩個錐孔6間距一致,固定部8的中間通孔5與鋸片銑刀4相對應;
所述移動部13的錐孔6為里大外小,且錐孔6上方還設有壓緊機構7,所述移動部13的寬度h小于圓錐銷實體部長度t;
所述移動部13通過驅動機構左右移動;
所述鋸片銑刀4安裝在機架9上、且由電機驅動;
所述壓緊機構7、驅動機構及電機均與控制箱2相連。
實施例2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
壓緊機構7為升降氣缸,所述移動部13的兩個錐孔6上方還垂直設有與錐孔6相通的貫穿孔10,所述升降氣缸的活塞桿沿貫穿孔10上下滑動。
實施例3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
驅動機構包括第一滑槽、第一導軌11及拉伸氣缸12,所述第一滑槽設置在移動部13下端,所述第一導軌11設置在工作臺1上與第一滑槽配合,所述拉伸氣缸12的活塞桿與移動部13一端相連,所述拉伸氣缸12與控制箱2相連。
實施例4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
機架9下端設有第二滑槽、且與工作臺1上的第二導軌14配合,所述機架9與進給氣缸15相連,進給氣缸15與控制箱2相連。
實施例5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
工作臺1上還設有兩個推料氣缸16,兩個推料氣缸16分別設置在機架9兩側、且對應夾具體3的兩側通孔5。
實施例6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
第一導軌11和第二導軌14兩端均設有限位開關17,所述限位開關17與控制箱2相連;
貫穿孔10內設有鋼珠18,所述鋼珠18設置在升降氣缸活塞桿下方,鋸片銑刀4為鎢鋼鋸片銑刀。
實施例7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
固定部8中部通孔5進口端設有進料槽19,所述進料槽19傾斜設置在工作臺1上,兩側通孔5外設收料框20。
實施例8
一種圓錐銷銑開口設備,包括工作臺1、控制箱2、夾具體3、鋸片銑刀4,所述夾具體3設置在工作臺1上,所述夾具體3包括固定部8和移動部13,所述固定部8上并列設有三個水平通孔5,所述移動部13上對應設有兩個水平錐孔6、且相鄰通孔5間距與兩個錐孔6間距一致,固定部8的中間通孔5與鋸片銑刀4相對應;所述移動部13的錐孔6為里大外小,且錐孔6上方還設有壓緊機構7,所述移動部13的寬度h小于圓錐銷實體部長度t;所述移動部13通過驅動機構左右移動;所述鋸片銑刀4安裝在機架9上、且由電機驅動;所述壓緊機構7、驅動機構及電機均與控制箱2相連。
其中,所述壓緊機構7為升降氣缸,所述移動部13的兩個錐孔6上方還垂直設有與錐孔6相通的貫穿孔10,所述升降氣缸的活塞桿沿貫穿孔10上下滑動,所述貫穿孔10內設有鋼珠18,所述鋼珠18設置在升降氣缸活塞桿下方。工件沿通孔5進入錐孔6內,將鋼珠18頂起后伸出錐孔6外,然后利用升降氣缸的活塞桿將鋼珠18壓緊在工件上,將工件固定牢固。設計時使錐孔6的出口小徑略大于圓錐銷開口槽底處的直徑,可使圓錐銷探出錐孔6外的長度大于開口深度,防止鋸片銑刀4加工時將移動部13的側面銑傷銑。
所述驅動機構包括第一滑槽、第一導軌11及拉伸氣缸12,所述第一滑槽設置在移動部13下端,所述第一導軌11設置在工作臺1上與第一滑槽配合,所述拉伸氣缸12的活塞桿與移動部13一端相連,所述拉伸氣缸12與控制箱2相連,所述第一導軌11兩端設有與控制箱2相連的限位開關17。通過拉伸氣缸12驅動移動部13左右移動,借助限位開關17使其錐孔6左右依次與通孔5兩兩對中,在其中一個工件銑開口的同時,另一個工件可通孔兩側通孔5頂出。
所述機架9下端設有第二滑槽、且與工作臺1上的第二導軌14配合,所述機架9與進給氣缸15相連,進給氣缸15與控制箱2相連,第二導軌14兩端設有與控制箱2相連的限位開關17。通過控制箱2實現鋸片銑刀4的自動進給,并借助限位開關17嚴格控制鋸片銑刀4的進給量,確保工件開口深度一致。
所述工作臺1上還設有兩個推料氣缸16,兩個推料氣缸16分別設置在機架9兩側、且對應夾具體3的兩側通孔5。工件尾部開口加工完畢后,借助拉伸氣缸12使移動部13發生移位,使兩錐孔6依次與兩側通孔5對中,借助推料氣缸16的活塞桿的沖擊慣性可輕松將工件頂出通孔5.
為了延長鋸片銑刀4的使用壽命,所述鋸片銑刀4可選用鎢鋼鋸片銑刀。
為了方便操作,在固定部8中部通孔5進口端設有進料槽19,可將進料槽19傾斜設置在工作臺1上,其外側高出進料口,可使工件沿進料槽19下滑至通孔5,同時在兩側通孔5外設收料框20,加工后頂出的工件可落到收料框20。
實際操作時,可將工件放到進料槽19內,工件依次進入固定部8的通孔5及移動部13的錐孔6,通過拉伸氣缸12使移動部13沿第一導軌11左右移動,可使移動部13的錐孔6兩兩與固定部8通孔5對應,當移動部13上的錐孔6與固定部8中部通孔5對中后,使工件進入錐孔6內并伸出孔外,通過壓緊機構7的升降氣缸將工件壓緊,電機驅動鋸片銑刀4對其端部進行銑開口,然后移動部13錯位將銑過開口的工件利用推料氣缸16將其頂出,通過限位開關17可分別來控制移動部13的位移量及鋸片銑刀4的進給量,確保產品加工質量。
綜上所述,本發明具有結構緊湊、操作方便優點,通過了自動化程度,可大幅度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及人員勞動強度,尤其適用大批量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