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鋼結構加工生產領域,尤其是一種沖壓折彎裝置。
背景技術:
在鋼結構加工生產過程中時常用的一種折彎裝置,常用的折彎裝置是一種能夠對薄板進行折彎的機器,其結構主要包括支架、工作臺和夾緊板,工作臺置于支架上,工作臺由底座和壓板構成,底座通過鉸鏈與夾緊板相連,底座由座殼、線圈和蓋板組成,線圈置于座殼的凹陷內,凹陷頂部覆有蓋板,使用時由導線對線圈通電,通電后對壓板產生引力,從而實現對壓板和底座之間薄板的夾持,由于這種常用的折彎裝置結果較為復雜,零件較多,制造生產成本較大,維修不便,因而大批量加工過程中,生產效率不高;制當今造業的成本壓力巨大,常用的折彎裝置零件較多,類型也多,結構復雜,因而只能小批量的本自動化生成,無法大批量的加工,因而需要設計一種折彎加工效率高,生產成本低,結果簡單,便于維護的一種折彎裝置。
本發明就是為了解決以上問題而進行的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模塊化,節約生產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簡化結構,便于維護的一種沖壓折彎裝置。
本發明為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沖壓折彎裝置,包括機體和框架,所述框架安裝于機體上,所述機體的兩側設置有導軌,框架的寬度大于其兩側導軌的寬度,所述導軌的長度在整個框架上延伸,從而承擔額外的支撐功能;
所述框架中上部設置有與導軌垂直連接的滑塊,框架下部設置有與導軌垂直連接的緩沖模具,其中滑塊位于緩沖模具的上端;
所述滑塊的上端還設置有第一輸出軸、第一凸輪板、第一分配輥和第一驅動軸,第一分配輥安裝在滑塊的上端,第一分配輥上端設置有與之相連的第一輸出軸;
所述第一凸輪板設置有一對,第一凸輪板被對稱地固定在第一輸出軸的兩邊,第一輸出軸上設置有第一驅動軸,所述第一驅動軸位于第一凸輪板之間;
所述機體的上端還設置有傳動裝置和第一馬達,第一凸輪板與傳動裝置相關聯,傳動裝置位于第一驅動軸下并與第一驅動軸相連,第一馬達設置在機體外殼上并與第一驅動軸相連;
所述緩沖模具的下端設置有第二輸出軸、第二凸輪板、第二分配輥和第二驅動軸,第二分配輥安裝于緩沖模具的下端,第二分配輥下端設置有與之相連的第二輸出軸;
所述第二凸輪板設置有一對,第二凸輪板被對稱地固定在第二輸出軸的兩邊,第二輸出軸上設置有第二驅動軸,所述第二驅動軸位于第二凸輪板之間;
所述機體的下端還設置有變速器和第二馬達,第二凸輪板與變速器相關聯,變速器用于驅動第二凸輪板,變速器位于第二驅動軸上并與第二驅動軸相連,第二馬達設置在機體外殼上并與第二驅動軸相連;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馬達和第二馬達可為直流伺服電機;
更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驅動軸設置有五個,且五個第一驅動軸之間線性排列并彼此相鄰,五個第一驅動軸之間通過第一聯軸器相連;
具體的,所述第二驅動軸設置有五個,且五個第二驅動軸之間線性排列并彼此相鄰,五個第二驅動軸之間通過第二聯軸器相連;
所述第二驅動軸和第二聯軸器相連構成了機體的下部傳動系統,第一驅動軸和第一聯軸器相連構成了機體的上部傳動系統;
其中,所述上部傳動系統一側與第一馬達相連,上部傳動系統的另一側與第三馬達耦合;
所述第二馬達和第二馬達一側的第四馬達被連接到下部傳動系統上;
所述上部傳動系統和下部傳動系統之間設置有工作區域,滑塊可在導軌上滑動,從而使工作區域可自由伸縮;第三馬達驅動靠近第三馬達最左側的第一驅動軸,第一馬達驅動另外三個第一驅動軸。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種沖壓折彎模塊化,節約生產成本,工作區域的設計和其靈活性及模塊化的設計,使得單位時間內處理的工件數量增加,提高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提出的一種沖壓折彎裝置的前視圖。
圖2是本發明提出的一種沖壓折彎裝置的側視圖。
圖3是本發明提出的一種沖壓折彎裝置的整裝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提出的一種沖壓折彎裝置中工作區域的內部結構側視圖。
圖5是本發明提出的一種沖壓折彎裝置中工作區域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圖示與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參照圖1、圖2、圖3圖4、圖5所示,該一種沖壓折彎裝置,包括機體1和框架2,所述框架2安裝于機體1上,所述機體1的兩側設置有導軌8,框架2的寬度大于其兩側導軌8的寬度,所述導軌8的長度在整個框架2上延伸,從而承擔額外的支撐功能;
所述框架2中上部設置有與導軌8垂直連接的滑塊4,框架2下部設置有與導軌8垂直連接的緩沖模具6,其中滑塊4位于緩沖模具6的上端;
所述滑塊4的上端還設置有第一輸出軸10、第一凸輪板12、第一分配輥14和第一驅動軸24,第一分配輥14安裝在滑塊4的上端,第一分配輥14上端設置有與之相連的第一輸出軸10;
所述第一凸輪板12設置有一對,第一凸輪板12被對稱地固定在第一輸出軸10的兩邊,第一輸出軸10上設置有第一驅動軸24,所述第一驅動軸24位于第一凸輪板12之間;
所述機體1的上端還設置有傳動裝置26和第一馬達34,第一凸輪板12與傳動裝置26相關聯,傳動裝置26位于第一驅動軸24下并與第一驅動軸24相連,第一馬達34設置在機體1外殼上并與第一驅動軸24相連;
所述緩沖模具6的下端設置有第二輸出軸16、第二凸輪板18、第二分配輥20和第二驅動軸30,第二分配輥20安裝于緩沖模具6的下端,第二分配輥20下端設置有與之相連的第二輸出軸16;
所述第二凸輪板18設置有一對,第二凸輪板18被對稱地固定在第二輸出軸16的兩邊,第二輸出軸16上設置有第二驅動軸30,所述第二驅動軸30位于第二凸輪板18之間;
所述機體1的下端還設置有變速器32和第二馬達36,第二凸輪板18與變速器32相關聯,變速器32用于驅動第二凸輪板18,變速器32位于第二驅動軸30上并與第二驅動軸30相連,第二馬達36設置在機體1外殼上并與第二驅動軸30相連;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馬達34和第二馬達36可為直流伺服電機;
更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驅動軸24設置有五個,且五個第一驅動軸24之間線性排列并彼此相鄰,五個第一驅動軸24之間通過第一聯軸器52相連;
具體的,所述第二驅動軸30設置有五個,且五個第二驅動軸30之間線性排列并彼此相鄰,五個第二驅動軸30之間通過第二聯軸器54相連;
所述第二驅動軸30和第二聯軸器54相連構成了機體1的下部傳動系統58,第一驅動軸24和第一聯軸器52相連構成了機體1的上部傳動系統56;
其中,所述上部傳動系統56一側與第一馬達34相連,上部傳動系統56的另一側與第三馬達36耦合;
所述第二馬達36和第二馬達36一側的第四馬達62被連接到下部傳動系統58上;
所述上部傳動系統56和下部傳動系統58之間設置有工作區域50,滑塊4可在導軌8上滑動,從而使工作區域50可自由伸縮;第三馬達60驅動靠近第三馬達60最左側的第一驅動軸24,第一馬達34驅動另外三個第一驅動軸24;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種沖壓折彎模塊化,節約生產成本,工作區域的設計和其靈活性及模塊化的設計,使得單位時間內處理的工件數量增加,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